第125頁
相比之下,寧以北就淡然不少,只因他在景深回來那日就見著他袖擺上不打眼的刺繡,那時一晃而過沒看真切,今日一聽石榴就恍然明白。
那石榴絕非衣裳上本就有的,定是某個姑娘所繡,不准那個姑娘就叫石榴。
念及此處,他提及一事:“今日我來得早,在底下聽兩個小花匠說這榴樹長得太高些,改日要移栽去別處。”
景深問:“移去哪兒?”
“……”寧大公子掩唇一咳,“我的意思是,既你稀罕這樹,不若買去府上植在你院裡。”
“這個好。”景深一時間甚至想好了下一封信說些甚麼,就說他院裡的石榴樹。
正說著就進來幾個院裡的丫鬟,幾樣小菜上桌,還有一壺正是石榴釀。
淺紅色澤,酸甜並存,還有澀鮮口感,亦不醉人,景深喝了小兩杯就上癮來,又暗中盤算怎麼給夏意送石榴釀的事。
桌上與兄弟二人談起在若榴發生的事兒,摘棉花、烤魚、打槐花乃至先生做的一些菜他都說來,寧以北這才曉得那姑娘其實是叫夏意。
夏意,倒是個好名字,也不知模樣如何能教這呆子牽腸掛肚。
“你說這許多,我只好奇一事,你說的夏意姑娘可是貌若天仙,竟讓你十句不離她?”不愧為同胞兄弟,便連想的都一致。
“雖不是貌若天仙,卻比月宮裡的玉兔還可人。”
景深放下酒盞,卻不慎碰倒,石榴玉漿沾濕右手,他忙從懷裡摸出錦帕來擦拭,錦帕上酣睡的貓兒教對面因他話而舌橋不下的人更驚訝幾分。
“你這方帕子……也挺花哨。”
“花哨?”景深說些將方帕轉一面給他們看,“後頭還有隻老虎呢,這也是她送我的。”
寧以南:“……”
“倒真是個手巧的姑娘。”
“那是自然。”景深又垂頭把腰間的荷包解下來顯擺,“這個也是她繡的。”
“……”
“景深,您這是紅鸞星動?”
話落,喝了數杯石榴釀沒臉紅的景深唰的一下漲紅了臉,把方才剩下的半個石榴推去寧二公子面前:“石榴給你,這事暫不許說與他人。”
***
及至寒露,夏意又收到了好多景深送來的東西,譬如一車金黃方柿,聽來人說是蕭山所產,以生脆如藕揚名,來人還說硬的吃起來最好。
不過夏意覺得,後頭這句是景深說給她聽的。
此外還有一小壇石榴釀,她吃了好多年石榴,倒是頭一次見著石榴釀,抱著罈子聞了好一會子才擱好,景深信里教她藏起來,省得爹爹不許她喝……
可是,這酒就是當著她和爹爹的面送來的呀。
再有就是他的畫,還有念書時胡寫的趣詩,當然少不了的是信,信中少不了的……是問她那句話。
她是個矜持的小姑娘,怎可輕易答覆這話,於是矜持的小姑娘只紅著臉蛋在信里寫一句“我也很想景深呀”,又在後頭留了個福寶腳印。
他總是送好東西來,她也不能只乾癟癟地回信,於是上次來信後她就繡好一方錦帕,上面繡著頭不哪般像牛的牛,底下還繡了“笨牛景深”四個小字。
除此外就是往馬背上馱了小袋兒毛剌剌的栗子教他踩,還有一團串在綿繩上的白棉花。
送信人教她這兩樣東西弄得哭笑不得,收好後往回趕。
秋冬交變,霜抱風拂。
若榴與京城間始終書信禮物往來不斷。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天上月亮圓了又缺,缺了又圓。這之間夏意又收到好多稀罕東西,她日日用著的就是個阿古陀,她曾央景深畫過的袖爐,不止她有,她爹爹、芝婆婆他們也是有的。
亦不單他們有,景深還給若榴好多人都送了東西,連富貴叔都有個撲滿,也算投其所好了。
如此來,夏意就開始疑惑,疑惑景深家到底有多大,他出手這般闊綽,他爹爹也不管束麼?不對……他爹爹也慷慨大方。
初認得景深時,見過他在襄雲“揮霍”,那時她只當他家中錢財能買吃不盡的糖葫蘆與栗子,如今看來……他其實能買下若榴全部的石榴樹罷?
懷揣著這事,去了芝婆婆小院裡時也暗自愁著——當然,只是她自以為的暗自愁。
眼力雖不好卻依舊是明眼人的芝婆婆一眼看出她愁容,盤問之下她說出這事,芝婆婆不禁笑她:“怎滿腦子都是吃的東西?”便是衡量家產,也是拿糖葫蘆、栗子做比。
夏意深嘆口氣,以為芝婆婆沒聽明白她意思,不過也沒想讓她明白,不然多難為情?
她僅僅是,心底忽然生出種她和景深其實絲毫不般配的想法,就像書里所說的“門不當戶不對”。
芝婆婆看她越發沮喪,哪裡還不知她這是生了女兒愁思,不過面上沒顯露出來,只在繡戲服時狀若無意地提起一則舊事——她信口編造的舊事。
是說往年家住姑蘇時聽聞的,當地有個名揚大江南北的美繡娘,繡功了得,就連皇后娘娘的鳳袍也是她繡了好些年才成的。世人都在琢磨這繡娘會嫁給誰人時忽聽人說她其實早嫁了人,嫁的是個丹青畫師……
那石榴絕非衣裳上本就有的,定是某個姑娘所繡,不准那個姑娘就叫石榴。
念及此處,他提及一事:“今日我來得早,在底下聽兩個小花匠說這榴樹長得太高些,改日要移栽去別處。”
景深問:“移去哪兒?”
“……”寧大公子掩唇一咳,“我的意思是,既你稀罕這樹,不若買去府上植在你院裡。”
“這個好。”景深一時間甚至想好了下一封信說些甚麼,就說他院裡的石榴樹。
正說著就進來幾個院裡的丫鬟,幾樣小菜上桌,還有一壺正是石榴釀。
淺紅色澤,酸甜並存,還有澀鮮口感,亦不醉人,景深喝了小兩杯就上癮來,又暗中盤算怎麼給夏意送石榴釀的事。
桌上與兄弟二人談起在若榴發生的事兒,摘棉花、烤魚、打槐花乃至先生做的一些菜他都說來,寧以北這才曉得那姑娘其實是叫夏意。
夏意,倒是個好名字,也不知模樣如何能教這呆子牽腸掛肚。
“你說這許多,我只好奇一事,你說的夏意姑娘可是貌若天仙,竟讓你十句不離她?”不愧為同胞兄弟,便連想的都一致。
“雖不是貌若天仙,卻比月宮裡的玉兔還可人。”
景深放下酒盞,卻不慎碰倒,石榴玉漿沾濕右手,他忙從懷裡摸出錦帕來擦拭,錦帕上酣睡的貓兒教對面因他話而舌橋不下的人更驚訝幾分。
“你這方帕子……也挺花哨。”
“花哨?”景深說些將方帕轉一面給他們看,“後頭還有隻老虎呢,這也是她送我的。”
寧以南:“……”
“倒真是個手巧的姑娘。”
“那是自然。”景深又垂頭把腰間的荷包解下來顯擺,“這個也是她繡的。”
“……”
“景深,您這是紅鸞星動?”
話落,喝了數杯石榴釀沒臉紅的景深唰的一下漲紅了臉,把方才剩下的半個石榴推去寧二公子面前:“石榴給你,這事暫不許說與他人。”
***
及至寒露,夏意又收到了好多景深送來的東西,譬如一車金黃方柿,聽來人說是蕭山所產,以生脆如藕揚名,來人還說硬的吃起來最好。
不過夏意覺得,後頭這句是景深說給她聽的。
此外還有一小壇石榴釀,她吃了好多年石榴,倒是頭一次見著石榴釀,抱著罈子聞了好一會子才擱好,景深信里教她藏起來,省得爹爹不許她喝……
可是,這酒就是當著她和爹爹的面送來的呀。
再有就是他的畫,還有念書時胡寫的趣詩,當然少不了的是信,信中少不了的……是問她那句話。
她是個矜持的小姑娘,怎可輕易答覆這話,於是矜持的小姑娘只紅著臉蛋在信里寫一句“我也很想景深呀”,又在後頭留了個福寶腳印。
他總是送好東西來,她也不能只乾癟癟地回信,於是上次來信後她就繡好一方錦帕,上面繡著頭不哪般像牛的牛,底下還繡了“笨牛景深”四個小字。
除此外就是往馬背上馱了小袋兒毛剌剌的栗子教他踩,還有一團串在綿繩上的白棉花。
送信人教她這兩樣東西弄得哭笑不得,收好後往回趕。
秋冬交變,霜抱風拂。
若榴與京城間始終書信禮物往來不斷。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天上月亮圓了又缺,缺了又圓。這之間夏意又收到好多稀罕東西,她日日用著的就是個阿古陀,她曾央景深畫過的袖爐,不止她有,她爹爹、芝婆婆他們也是有的。
亦不單他們有,景深還給若榴好多人都送了東西,連富貴叔都有個撲滿,也算投其所好了。
如此來,夏意就開始疑惑,疑惑景深家到底有多大,他出手這般闊綽,他爹爹也不管束麼?不對……他爹爹也慷慨大方。
初認得景深時,見過他在襄雲“揮霍”,那時她只當他家中錢財能買吃不盡的糖葫蘆與栗子,如今看來……他其實能買下若榴全部的石榴樹罷?
懷揣著這事,去了芝婆婆小院裡時也暗自愁著——當然,只是她自以為的暗自愁。
眼力雖不好卻依舊是明眼人的芝婆婆一眼看出她愁容,盤問之下她說出這事,芝婆婆不禁笑她:“怎滿腦子都是吃的東西?”便是衡量家產,也是拿糖葫蘆、栗子做比。
夏意深嘆口氣,以為芝婆婆沒聽明白她意思,不過也沒想讓她明白,不然多難為情?
她僅僅是,心底忽然生出種她和景深其實絲毫不般配的想法,就像書里所說的“門不當戶不對”。
芝婆婆看她越發沮喪,哪裡還不知她這是生了女兒愁思,不過面上沒顯露出來,只在繡戲服時狀若無意地提起一則舊事——她信口編造的舊事。
是說往年家住姑蘇時聽聞的,當地有個名揚大江南北的美繡娘,繡功了得,就連皇后娘娘的鳳袍也是她繡了好些年才成的。世人都在琢磨這繡娘會嫁給誰人時忽聽人說她其實早嫁了人,嫁的是個丹青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