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趙允承二十歲那年,十四歲的安家表妹進宮請安,對容王表哥一見傾心,吵著非他不嫁。

  當年的恩怨歷歷在目,已是郡公夫人的小李氏,自姐姐死後開始吃齋念佛,便是心虛有愧之舉,聽聞女兒要嫁給自己的外甥,可謂是魂兒都嚇得離了體。

  當第二天容王府的聘禮抬到郡公府門口時,小李氏竟在婆子的眼皮底下兩眼一翻,暈倒在佛堂。

  沒人知道小李氏在心虛什麼,小李氏亦不敢聲張自己為何暈倒,只能祈禱趙允承什麼都不知道。

  但她的祈禱終究是落空了,女兒嫁入容王府的當晚,容王明目張胆地抬了梅侍郎的女兒當側妃!

  小李氏聽說容王當晚連女兒的房門都沒有踏入,便再次暈了過去,醒來之後嘴裡只囔著,他知道,他什麼都知道。

  神情是那樣的驚駭可怖,嚇得周圍人以為夫人失心瘋了。

  安王妃回門那天,一見到母親便哭得像個淚人,肝腸寸斷地訴說著在王府遭到的冷待,說容王根本就不喜歡她,否則怎麼會不停地納女人進府氣她。

  小李氏這一生拼盡全力才得一女,真真是愛女如命,見狀心都碎了,卻知道容王這哪裡是氣自己的女兒,分明是朝自己實行報復。

  為了那花樣年華就死去的姐姐報仇雪恨。

  可是又能如何,告訴丈夫安郡公,已經將兵權盡數交還給官家的安郡公亦束手無策,畢竟那是容王的內院私務,他身為老丈人也不好過問。

  只得勸妻子進宮覲見太皇太后,或許太皇太后會給自家主持公道。

  但那太皇太后素來視容王趙允承為眼珠子,心肝肉,不僅沒有幫小李氏討理,還因此狠狠發作了小李氏一頓,讓她娘倆吃了掛落。

  小李氏一想到容王刻意報復,從此以後女兒只是王府內院的擺設,沒有榮寵沒有子嗣,更沒有離開那個牢籠的可能,便在宮門口三番暈了過去。

  儘管事已至此,小李氏卻依舊不敢去和容王對峙,她不敢坦誠當年自己犯下的罪過,她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如花似玉的女兒如坐冷宮,永無晴日。

  此後的五年,容王果然冷血無情地報復她們母女二人,讓安王妃和小李氏成為京都貴人圈子裡的笑話,讓她們抬不起頭,又不能反抗,只能驚懼萬分地等待最後審判。

  容王這番偏執可怖的報復,連太皇太后亦是不敢相勸的。

  那些年容王是怎麼熬過來的,撫養容王長大的太皇太后最是清楚不過。

  要怪就怪小李氏,當年因一己之私造就一場悲劇。

  太皇太后仍記得,先帝駕崩那一年,年幼的容王不知在何處知道了真相,那晚像個瘋子一樣,攥著匕首衝進先帝的寢宮,紅著眼睛質問先帝,是不是如此?

  母妃真的是被強迫之後生下自己的嗎?

  真的是臨盆之後看都沒看自己一眼,就服毒自盡了嗎?

  母妃真的是被親人設計,失去心中所屬,失去大好年華,被迫誕下自己這樣的孽種,含恨而終的嗎!

  先帝在愛子的逼問下,痛心地點頭。

  彼時的九皇子就像受了傷的瘋獸,聲淚俱下地跪在先帝面前質問,為何沒有人幫幫她?

  先帝在龍榻上大喊出聲時,侍衛宮人們衝過來,只見九皇子倒在血泊里,心口上插著一把匕首。

  福寧宮那一晚的驚心動魄,宮裡的老人們至今還記得。

  也是九皇子吉人天相,估計是閻王爺不敢收,又給還了回來,只是自此性情大變,再不如從前那般雍和粹純,性行溫良。

  而是變得乖僻邪謬,不近人情。

  但那一年先帝走了,帶著被愛子仇恨的悲痛撒手西歸。

  亦就是說九皇子的至親全部離世,只剩下一位並非親祖母的太皇太后,與他一起生活在這高大巍峨,碧瓦朱甍,又極盡悲涼的宮牆內。

  第3章

  茫茫天地間,萬類各有親。

  天家的情分,卻多數都是做給外人看的,只為了不落人口實,營造自己仁君的形象罷了。

  太子繼位後,封幼弟為容王。

  官家憐惜幼弟的遭遇,直到容王二十歲才讓其出宮建府。

  同一年,容王大婚,又過三年,新帝因一場來勢洶洶的大病,竟是薨了。

  彼時太子還年幼,登上龍位之後亦不能親政,朝臣推舉容王當攝政王,替侄子把持江山。

  容王的兄弟並不少,大多是沒有實權的閒王,向來不過問政事,也不敢過問政事,因為這是太~祖皇帝留下的遺訓,哪個孫子敢覬覦自家兄弟/侄子的龍位,手起刀落絕不手軟。

  王爺們一向是當朝被打壓和防備的對象,同時武將也是,所有才有恆郡公交還兵權的事情發生。

  容王被推舉當攝政王並非偶然,一來他跟外家和所有親戚都形同水火,早已撕破臉皮,是所有人眼裡的瘋逼,永遠也不可能謀權篡位,二來容王鐵面無私,手段十分狠辣,只要自己占理,想搞死誰就搞死誰,用來當幼帝保駕護航的一把刀再適合不過。

  但容王也有偷懶的時候,他一般只會在上半月勤於政事,來去匆匆,每一次現身露面都是凶神惡煞,用旁人的話來說,那就是索命閻王。

  先前跟著先帝那批以權謀私,貪贓枉法的奸臣賊子,兩年來被攝政王收拾得七七八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