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頁
伽色尼本來是試探性攻擊,結果沒想到喀喇汗的邊防比起紙糊的也好不了多少,瑙錫魯丁·索卜克塔琴瞬間無比興奮,要知道在這之前,伽色尼是一直被喀喇汗國壓著打的。
導致後來喀喇汗跟大唐打起來了,不去理會伽色尼,伽色尼也不敢輕舉妄動,生怕引來喀喇汗的攻擊。
如今伽色尼嘗到了甜頭,自然更加勇猛,打的那叫一個激進。
阿里·木薩眼看著身邊沒有得用的人,擋不住伽色尼的進攻,第一反應就是向大唐求助,畢竟以前大唐也沒少為周邊國家出頭。
阿里·木薩再一次派了使者過來,而且還帶了上一次威脅過李仲寓那個使者的人頭,口中說著要向太子請罪,向大唐臣服。
阿里·木薩本來還想矜持一下,能夠不加入大唐聯邦自然是不加入的好,可是現在他不這麼想了,他恨不得立刻就加入大唐聯邦!這樣到時候大唐一定會幫他打仗。
只可惜,這樣的示好是沒用的,至少趙匡胤和李仲寓都在搖頭,他們兩個的理由很充分:和談尚未開啟,兩邊還沒解決以前的事情呢,這件事還是等和談之後再說吧。
可現在喀喇汗正跟伽色尼打仗呢,哪裡有時間跟大唐和談?
阿里·木薩十分氣憤,尤其是在得知伽色尼用的武器看上去很像是大唐制式的時候,阿里·木薩憤怒的說道:“他們是一夥的!”
說的沒錯,可惜反應的慢了點,到了這個時候,喀喇汗已經連續丟了五六座城池了。
阿里·木薩沒辦法只能開始調兵,沒有厲害將領,那就只能用人海戰術了,只要人比他們多,總能贏的。
伽色尼開打之後,李從嘉每天看著情報部發來的消息,看得津津有味,看得眉開眼笑,反正喀喇汗倒霉,他就開心。
結果就在他正開心的時候,收到了阿里·木薩的譴責國書,譴責他是小人,出爾反爾,明明要和談,卻又派人攻打喀喇汗,還聯合伽色尼一起。
李從嘉略有些吃驚,不是說好了在旁邊看熱鬧的嗎?
他連忙問趙匡胤:你幹了啥?
趙匡胤:我啥都沒幹啊!
第303章
趙匡胤覺得自己很冤枉, 這一次他明明什麼都沒做, 怎麼就又背鍋了?
李從嘉在收到趙匡胤的回信之後也覺得奇怪, 轉頭看向釋雪庭,釋雪庭鎮定說道:“薩曼帝國忍不住了。”
李從嘉微微一愣, 繼而明白釋雪庭說的是薩曼帝國也出兵打了喀喇汗國,只不過薩曼帝國的位置跟大唐接壤,如果他們出兵路線詭異一點的話, 的確容易被誤會是大唐出手。
不過他還是有些奇怪:“什麼時候的消息?”
釋雪庭頓了頓:“十天前?”
李從嘉頓時急了:“十天前?九天前我給趙匡胤寫的信!你怎麼不早告訴我?”
釋雪庭輕咳一聲說道:“警告一下趙匡胤也挺好的, 萬一他忍不住也出手了,到時候你還要保他。”
李從嘉狐疑地看著他, 總覺得這裡面似乎有什麼事情。
實際上能有什麼事情呢?不過就是釋雪庭當時沒在乎這件事情,覺得不用著急跟李從嘉說,結果就這麼一個時間差,李從嘉收到了喀喇汗國的譴責國書,然後以為趙匡胤又悄咪咪的動手, 就氣急敗壞的寫了封信寄了出去。
釋雪庭琢磨著如果當時說了, 李從嘉估計還要糾結要不要將信追回,索性不說了, 等回頭一起解釋算了。
不過既然不是趙匡胤找事兒, 那李從嘉也不用擔心太多,順手就給阿離·木薩寫了封信過去, 是的,這一次他都不寫國書了,覺得掉價。
等過段日子世界上還有沒有喀喇汗國這個國家都說不準。
那封信他沒說別的, 只是十分嚴肅地說了一句:不能隨便冤枉人啊,知道你爹咋死的不?想要步他後塵嗎?
阿里·木薩氣了個半死,卻也不敢在擅自挑釁,他怕真惹惱了大唐皇帝,到時候三個國家倆手攻擊喀喇汗國,另外一邊的基輔羅斯公國也不是什麼善茬,說不定也要來分一杯羹,到時候喀喇汗就真的灰飛煙滅了。
李從嘉才不管他那麼多,只不過為了表示跟自己真的沒關係,他下令讓趙匡胤將營地往後挪一挪。
不用多,三十里就夠了。
另外兩個國家是知道喀喇汗國給大唐去了譴責國書的,見唐軍真的後退一時之間十分不理解,不明白大唐怎麼就好後退了?難不成他們怕了?
實際上李從嘉當然是不怕,他讓趙匡胤這麼做是給朝中大臣看的,告訴他們他真的是誠心談和,至於伽色尼和薩滿帝國為什麼突然攻擊喀喇汗國,他也不知道啊。
當然還有一重意思就是擔心猝不及防之下,唐軍會吃虧。
畢竟現在熱武器好多都是遠程攻擊,離得太近了,如果伽色尼或者是薩曼帝國不懷好意,衝著大唐來一顆定時炸彈,到時候就算大唐打過去,那也是吃虧了啊。
這種事情了李從嘉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
最好的方式就是大唐在一旁看著,就等著他們三敗俱傷,至於不讓趙匡胤他們回來,原因還是那個,擔心他們打著打著對大唐來一下子,所以必須有兵馬在邊關震懾。
只不過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最開始發難的大唐突然抽身而出,搞得滿朝文武都有點覺得應接不暇。
魏仁浦的反應是很快的,他立刻找到李從嘉問道:“既然無仗可打,太子是不是也該回來了?”
這一去就是半年,之前李仲寓也在衝鋒陷陣,他們也沒別的話說,現在總算是能讓他回來了吧?
文臣們擔心啊,要是太子在軍營混了兩年,也跟皇帝似的偏心樞密院可怎麼辦?
其實撇開彼此利益衝突,以內閣為首的文臣也不得不承認,其實跟那幫武將在一起還是挺舒服的。
他們豪爽直帥卻不粗魯,畢竟也是讀過書的,不會跟文盲一樣什麼都不懂,這樣的人總是能夠引起別人好感的。
為什麼趙匡胤跟李仲寓說妻妾的事情李仲寓不會反感不會多想?因為趙匡胤坦蕩啊,我知道我女兒是太子妃,但是我不會因為她是太子妃就立場偏頗,他告訴了李仲寓他看不到的一點,這才是至關重要的。
魏仁浦其實也沒什麼太大的危機感,李仲寓就算再偏心也是有限度的,李從嘉就是這樣,他是偏心樞密院,但卻從來沒有打壓過內閣,甚至還能分權給內閣。
只是李從嘉能夠分權給內閣,但是卻絕不會將兵權分給樞密院的大將們,所以他對樞密院有所愧疚,這才是他偏心的原因。
只是內閣不在意其他人在意啊,內閣作為文臣首領,有一個很重要的責任就是給大家爭取利益,所以他來問了。
李從嘉對於魏仁浦不像是對范質那麼尊重,卻也不會駁了他的面子,而且算一算李仲寓也算是經過見過,繼續留在那邊對大局也沒什麼影響,於是直接一揮手說道:“那就讓他回來吧。”
魏仁浦放心了,許多大臣也放心了。
接到這個命令的李仲寓卻有點依依不捨,一開始來軍營的時候他的確很不習慣,畢竟養尊處優了十幾年,到了軍營就算條件再怎麼好也有限,他還不敢太嬌氣,生怕軍營中有不好的話傳出來。
導致後來喀喇汗跟大唐打起來了,不去理會伽色尼,伽色尼也不敢輕舉妄動,生怕引來喀喇汗的攻擊。
如今伽色尼嘗到了甜頭,自然更加勇猛,打的那叫一個激進。
阿里·木薩眼看著身邊沒有得用的人,擋不住伽色尼的進攻,第一反應就是向大唐求助,畢竟以前大唐也沒少為周邊國家出頭。
阿里·木薩再一次派了使者過來,而且還帶了上一次威脅過李仲寓那個使者的人頭,口中說著要向太子請罪,向大唐臣服。
阿里·木薩本來還想矜持一下,能夠不加入大唐聯邦自然是不加入的好,可是現在他不這麼想了,他恨不得立刻就加入大唐聯邦!這樣到時候大唐一定會幫他打仗。
只可惜,這樣的示好是沒用的,至少趙匡胤和李仲寓都在搖頭,他們兩個的理由很充分:和談尚未開啟,兩邊還沒解決以前的事情呢,這件事還是等和談之後再說吧。
可現在喀喇汗正跟伽色尼打仗呢,哪裡有時間跟大唐和談?
阿里·木薩十分氣憤,尤其是在得知伽色尼用的武器看上去很像是大唐制式的時候,阿里·木薩憤怒的說道:“他們是一夥的!”
說的沒錯,可惜反應的慢了點,到了這個時候,喀喇汗已經連續丟了五六座城池了。
阿里·木薩沒辦法只能開始調兵,沒有厲害將領,那就只能用人海戰術了,只要人比他們多,總能贏的。
伽色尼開打之後,李從嘉每天看著情報部發來的消息,看得津津有味,看得眉開眼笑,反正喀喇汗倒霉,他就開心。
結果就在他正開心的時候,收到了阿里·木薩的譴責國書,譴責他是小人,出爾反爾,明明要和談,卻又派人攻打喀喇汗,還聯合伽色尼一起。
李從嘉略有些吃驚,不是說好了在旁邊看熱鬧的嗎?
他連忙問趙匡胤:你幹了啥?
趙匡胤:我啥都沒幹啊!
第303章
趙匡胤覺得自己很冤枉, 這一次他明明什麼都沒做, 怎麼就又背鍋了?
李從嘉在收到趙匡胤的回信之後也覺得奇怪, 轉頭看向釋雪庭,釋雪庭鎮定說道:“薩曼帝國忍不住了。”
李從嘉微微一愣, 繼而明白釋雪庭說的是薩曼帝國也出兵打了喀喇汗國,只不過薩曼帝國的位置跟大唐接壤,如果他們出兵路線詭異一點的話, 的確容易被誤會是大唐出手。
不過他還是有些奇怪:“什麼時候的消息?”
釋雪庭頓了頓:“十天前?”
李從嘉頓時急了:“十天前?九天前我給趙匡胤寫的信!你怎麼不早告訴我?”
釋雪庭輕咳一聲說道:“警告一下趙匡胤也挺好的, 萬一他忍不住也出手了,到時候你還要保他。”
李從嘉狐疑地看著他, 總覺得這裡面似乎有什麼事情。
實際上能有什麼事情呢?不過就是釋雪庭當時沒在乎這件事情,覺得不用著急跟李從嘉說,結果就這麼一個時間差,李從嘉收到了喀喇汗國的譴責國書,然後以為趙匡胤又悄咪咪的動手, 就氣急敗壞的寫了封信寄了出去。
釋雪庭琢磨著如果當時說了, 李從嘉估計還要糾結要不要將信追回,索性不說了, 等回頭一起解釋算了。
不過既然不是趙匡胤找事兒, 那李從嘉也不用擔心太多,順手就給阿離·木薩寫了封信過去, 是的,這一次他都不寫國書了,覺得掉價。
等過段日子世界上還有沒有喀喇汗國這個國家都說不準。
那封信他沒說別的, 只是十分嚴肅地說了一句:不能隨便冤枉人啊,知道你爹咋死的不?想要步他後塵嗎?
阿里·木薩氣了個半死,卻也不敢在擅自挑釁,他怕真惹惱了大唐皇帝,到時候三個國家倆手攻擊喀喇汗國,另外一邊的基輔羅斯公國也不是什麼善茬,說不定也要來分一杯羹,到時候喀喇汗就真的灰飛煙滅了。
李從嘉才不管他那麼多,只不過為了表示跟自己真的沒關係,他下令讓趙匡胤將營地往後挪一挪。
不用多,三十里就夠了。
另外兩個國家是知道喀喇汗國給大唐去了譴責國書的,見唐軍真的後退一時之間十分不理解,不明白大唐怎麼就好後退了?難不成他們怕了?
實際上李從嘉當然是不怕,他讓趙匡胤這麼做是給朝中大臣看的,告訴他們他真的是誠心談和,至於伽色尼和薩滿帝國為什麼突然攻擊喀喇汗國,他也不知道啊。
當然還有一重意思就是擔心猝不及防之下,唐軍會吃虧。
畢竟現在熱武器好多都是遠程攻擊,離得太近了,如果伽色尼或者是薩曼帝國不懷好意,衝著大唐來一顆定時炸彈,到時候就算大唐打過去,那也是吃虧了啊。
這種事情了李從嘉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
最好的方式就是大唐在一旁看著,就等著他們三敗俱傷,至於不讓趙匡胤他們回來,原因還是那個,擔心他們打著打著對大唐來一下子,所以必須有兵馬在邊關震懾。
只不過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最開始發難的大唐突然抽身而出,搞得滿朝文武都有點覺得應接不暇。
魏仁浦的反應是很快的,他立刻找到李從嘉問道:“既然無仗可打,太子是不是也該回來了?”
這一去就是半年,之前李仲寓也在衝鋒陷陣,他們也沒別的話說,現在總算是能讓他回來了吧?
文臣們擔心啊,要是太子在軍營混了兩年,也跟皇帝似的偏心樞密院可怎麼辦?
其實撇開彼此利益衝突,以內閣為首的文臣也不得不承認,其實跟那幫武將在一起還是挺舒服的。
他們豪爽直帥卻不粗魯,畢竟也是讀過書的,不會跟文盲一樣什麼都不懂,這樣的人總是能夠引起別人好感的。
為什麼趙匡胤跟李仲寓說妻妾的事情李仲寓不會反感不會多想?因為趙匡胤坦蕩啊,我知道我女兒是太子妃,但是我不會因為她是太子妃就立場偏頗,他告訴了李仲寓他看不到的一點,這才是至關重要的。
魏仁浦其實也沒什麼太大的危機感,李仲寓就算再偏心也是有限度的,李從嘉就是這樣,他是偏心樞密院,但卻從來沒有打壓過內閣,甚至還能分權給內閣。
只是李從嘉能夠分權給內閣,但是卻絕不會將兵權分給樞密院的大將們,所以他對樞密院有所愧疚,這才是他偏心的原因。
只是內閣不在意其他人在意啊,內閣作為文臣首領,有一個很重要的責任就是給大家爭取利益,所以他來問了。
李從嘉對於魏仁浦不像是對范質那麼尊重,卻也不會駁了他的面子,而且算一算李仲寓也算是經過見過,繼續留在那邊對大局也沒什麼影響,於是直接一揮手說道:“那就讓他回來吧。”
魏仁浦放心了,許多大臣也放心了。
接到這個命令的李仲寓卻有點依依不捨,一開始來軍營的時候他的確很不習慣,畢竟養尊處優了十幾年,到了軍營就算條件再怎麼好也有限,他還不敢太嬌氣,生怕軍營中有不好的話傳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