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為功德這東西是非常玄妙的——按照葉柏涵目前對於天道的了解,一連串有意於天地萬物的舉動,如果從這一串舉動的因果鏈上進行追究,那麼功德這東西會自主被分配到參與這段因果鏈的人身上。

  按照一般的情況,它會由最終的執行者一路傳遞向最高的決策者,傳遞的順序也是由影響大的傳遞向影響小的,由弱者傳遞向強者。

  打個比方,明皇下達了一個命令,而這個命令通過丞相,六部一路傳達到地方官員,直至由府吏進行最後的施行。如果這是一個有利的命令,那麼最後的功德值會分配給這條因果鏈上的每一個人。

  但是根據本身付出的大小和意志的強弱,功德也會相應的強弱。

  這種分配肯定是有限制的,明皇要獲取功德,肯定要有一定的行動,有付出才會有收穫。而就算是天道規則,也從來都是破綻滿滿的,叢林法則和因果鏈從來相互依存,就如同一個天平,偶爾向著這邊滑落,偶爾向著那邊滑落。

  只要能最大程度把握住這兩個法則拉鋸的時機,葉柏涵不相信沒有削弱青玄目前實力和他與龍氣之間聯繫的方法。

  他隱約察覺到一點,就是明皇似乎並沒有青玄當初的修為,至少比他預想中的要弱了許多。

  葉柏涵不知道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但是這至少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他的工作難度。

  當然,即使修為有損,卻也並不妨礙明皇的強大。大部分修士甚至於根本感覺不到明皇的真正實力。

  對此葉柏涵還是要斟酌行事的。

  葉柏涵受封之前,東宮就已經被緊趕慢趕地配上了一批屬官。人多了自然是有許多不便之處的,不過宮門落鎖之後又會顯得有幾分寂寥。

  好在葉柏涵也不在乎那點寂寥。

  他很怕孤單,所以總是盼望著能有個人陪。對於到底要什麼樣的人陪卻是不大在乎。

  小時候照顧自己的宮女們本該前途無量的,但是因為他的失蹤,後來到底沒混上什麼恩寵,在宮裡蹉跎了十多年,後來就被放出去了。

  但說句真話,這其實也不算什麼壞事。

  現在負責照顧葉柏涵的宮娥年紀都不是太小,在宮中也混跡了多年,心裡都有一番城府。葉柏涵這情況,不管明皇還是皇后都不會往他身邊整些不懂事的么蛾子,所以現在身邊伺候的,不管是太監宮女,至少看上去都是沉穩能幹的性子。

  不過即使是沉穩能幹的宮人,其心中也未必沒有各種打算,葉柏涵向來擅長於細微處發現真相,加上他的神識強大,感知敏銳,所以即使平常不特意去關注,也會不由自主察覺許多不為人知的細節。

  比如今夜侍奉在他身邊的一位小宮女,她明顯每次見到皇后宮中的某位女官時都會緊張,卻又額外聽對方的話,對方也會頻頻私下差遣她。

  她們之前必定有某種聯繫。葉柏涵大致可以推斷出其中的具體關係。

  除此之外,無論後宮,朝堂,還是其它什麼地方,葉柏涵總能在不經意間發現很多細節,不過這些細節目前對他來說並沒有什麼大用,也就只能暫時豐富一下信息庫。

  他更在意的是其它事情。

  這段時間裡,他經由天舟城弄到了大量的材料,這些材料都將被他用來研發某種法器。他先嘗試性地煉製了兩枚戒指,這兩枚戒指的功用完全不同,功能目前基本上也也有很大的差異。

  葉柏涵在研製這兩樣法器的過程中使用了一些非常“不修真界”的材料,其中就包括久經香火的神像的碎塊和自己的一小塊血肉。

  他曾經想過使用蓮的那一片花瓣,後來還是放棄了。雖然現在已經證實他就是蓮本人,所以就算把花瓣用掉也不需要太過愧疚,但是他目前進行的實驗到底是太低級了,設計也十分粗陋,如有必要,他想在後期更有用的時候再使用一些稀有的材料。

  在那之前,他首先要做的則是對這兩樣物件進行試驗。

  第266章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之中, 不但葉柏涵在對於鏡都的情況進行著觀察,鏡都上下的人們也在觀察這位新任的皇太子。

  葉柏涵的處境很微妙,這一點不但他自己有所察覺,很多人也都看出來了。

  不過就目前看來,他的舉止還算安分。

  這位皇太子並沒有表現出任何野心勃勃的跡象, 平日除了上朝也幾乎不跟任何朝臣主動交談或者往來,一副社交障礙晚期的模樣。

  如果非要說有什麼不同,就是這位皇太子喜歡造訪寺廟和道觀, 對於養濟院,慈幼局,義莊之類的地方特別感興趣。

  作為一國的儲君,很多時候他的到來都難免會令人戰戰兢兢,但是往往短短一段時間的接觸之後,不管官員還是平民都會對之產生好感。

  雖然也難免會有人出現輕視的情緒, 但是這份輕視卻一般都很難維持下去。

  除了不喜歡結黨之外,誰也不能否認這位殿下的能力出眾。他造訪鏡都幾家著名的寺廟和道觀之後,幾乎是三言兩語就說動了祭祀與觀主們,隨後幾家寺廟就有了行動, 簡直變得花樣百出, 香火也興盛了一倍有餘。

  這個過程之中,葉柏涵順勢就在各家寺廟和道觀之中安置下了自己的法器。

  當然, 按照他的說法,那東西不是法器,而是葉柏涵特別敬奉的佛像。

  之後他又在閒暇到處造訪了鏡都附近的養濟院, 慈幼局,各種公家和私人的義莊。除此之外,有些有名的常年行善的人家,葉柏涵也都造訪和接洽了。

  表面上,他是去詢問經年時間裡鏡都需要救助的百姓的情況,但是實際上卻是為了給每個人都送上一副他自製的“廟觀護身符”。

  這其實不算是真的護身符,而是葉柏涵自製的一種簡易法器。

  信仰或者功德這種東西,修行者固然常常用到,可是哪怕天舟山也沒有什麼法器是特意製造來分析和驗證這方面內容,但是實際應用到這些東西的法器倒有不少。

  這大概就是經驗科學、理論科學和實驗科學的差距了。

  不是工藝上面的問題,也不是理論上的問題,純粹只是因為發展的思路不同而已。如果已經有一種足夠好用的方法,大部分人都不會重新試圖探索一種全新的方案。

  但是比起經驗科學,分析實驗辯證等手段確實生效快了許多,雖然也可能危險許多。不過葉柏涵已經沒有什麼時間了,所以只能儘可能地用比較安全的手段進行實驗,但是這個“安全”的程度,也最多就是隨便預估一下,無法做出確定的驗證。

  好在他做的本來就只是一些測量工作,而且與信仰和功德相關,想來也不至於有太過危險的反應。

  葉柏涵覺得來不及,是因為他最近已經察覺到了明皇反應上的異常——明皇千辛萬苦將他的魂魄從異界召喚回來,顯然不是為了好好養大他來補償蓮的。

  這其中的複雜之處,基本上已經讓人不想深思。

  有天晚上他煉器煉得精神疲乏,只是坐在床上稍微打坐歇息了一會兒,就察覺到有人靠近。

  葉柏涵張開眼,就看到明皇站在他身前不遠處,表情意味不明地看著他。

  他當時可說是嚇了一大跳,但是表面上卻強壓住了驚慌,對明皇滿臉無辜地問道:“父皇?你怎麼在這裡?”

  明皇也不知道有沒有看出他內心的真實想法,卻並沒有露出破綻,只是說道:“來看看你罷了。”

  葉柏涵問道:“現在?”

  明皇便笑了起來,那笑容裡帶了幾分難言的味道,說道:“你在怕什麼?你還是那麼一丁點兒大的時候,父皇可是每天都會來看你。那時你可沒有這麼重的警戒心。”

  這話其實已經帶了些許莫名不可敘說的味道。

  葉柏涵聽了,情緒非但沒有舒緩下來,反而感覺一陣緊繃與不安。

  明皇這話光就言辭來說倒是沒什麼,但是配上語氣就有點曖昧了。

  這種曖昧其實早就在葉柏涵的預料之中,可是真正聽到的時候還是讓人覺得毛骨悚然。

  葉柏涵想了想,挑了個最無害的回答,說道:“可是我已經長大了。”

  明皇聽了,沉默了一會兒,才露出了一個笑容,語氣包含深意:“是啊……你已經長大了。”

  這話之後包含的深意,葉柏涵有點不太想知道。

  他忍耐住了不去刺激明皇,反而站起身來,披上了外衣,轉移話題說道:“其實我也並不是很想睡。父皇既然來了,要不要喝杯茶?我這裡有親手培植的上好靈茶。我正好也有些不明白的問題,想要向父皇討教一下。”

  他的態度如此自然,反而讓明皇有些意外。明皇稍微頓了一下,就坐了下來,說道:“哦?有什麼不明白的,你便問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