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到底,沒有力量的話,什麼也保護不了,誰也拯救不了。

  唯有有了力量,他才能去保護重要的人,才能決定誰是正確,誰是錯誤。

  善良與邪惡,愚蠢與聰明……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勝利者。

  葉柏涵不喜歡殺人,不喜歡傷害別人,但是有時候,你不持刀殺人,他人也會主動出手殺你。甚至於,若不殺惡人,惡人便會在你面前或者你看不到的地方……殺掉許多無辜者,甚至好人。

  何其可悲。

  他隱隱覺得這個道理他應該是懂過的,只是隨著時間流逝,慢慢地還是忘掉了。

  轉世到底還是會損失很多東西。

  但是這一次之後,他會儘量不忘掉這些道理。

  若是想做個好人,也許首先必須得學著做個惡人。一昧地犧牲和原諒或許能保住自己的良知,但是有時候,犧牲的卻不止是你自己,還有其它對你重要的人。

  蓮心懷善意,總是不肯一點餘地也不留。她總覺得誰也是情有可原,誰也是心有苦衷……也許確實如此。

  青玄做過許多差勁的事情,可是他卻並非是典型意義上的“壞人”。事實上……他這種的,應該叫做梟雄。

  對於有些人來說,比如明國的百姓,他同時還是明君,也是個英雄人物。

  但是在這明君和英雄之後,他卻也是個普通人,而且是個注重私慾的普通人——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如果一個人擁有力量,他為什麼不用這些力量來滿足自己?至於害不害人……只要大體他的能力罩得住,害幾個人又怎麼了?

  有能者自然可以澤被蒼生,既然如此,若是在這蒼生之中隨自己喜好救人或者殺人,也是權利之內的事情。

  葉柏涵一直覺得,自己以前不能為惡,還能救人,是因為他足夠有原則,足夠守底線。即使面對著再殘酷的現實,最後也堅守了本心。

  其實他錯了。

  他能做到的所有事情,終究不過是因為他夠強罷了。蓮即使天真愚蠢,卻從來不是弱者。就連最弱小的烏小福,按照他所知道的來說,能夠在烏家生存下來,能夠一路護著烏懷殊北上,也不是因為她“善良”,而是因為她意志夠堅定,夠能忍,腦子也足夠靈活。

  明明連那麼殘酷的宿世都經歷了,也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許多殘酷的現實,葉柏涵又為何不能面對朝堂的傾軋,修真界的爭鬥,或者那些屬於高位者的權力與利益的博弈呢?

  說到底,他是把自己的良知看得太重了,重過至親的留戀,愛人的不舍,摯友的愧疚,同門的傷痛……這樣的他,其實和林墨乘也沒什麼不同。

  他小心翼翼地呵護著自己的良知,不讓它受一點點傷害,讓自己的魂魄始終保持乾淨與純粹。

  可是說到底,不會被刺痛的良心,它又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呢?

  第265章

  葉柏涵其實心裡一直有著微妙的傲慢。

  這種傲慢來自天生的力量和才智。聰明人總是比普通人更固執也更容易鑽牛角尖一點, 強者也是如此。這兩種人總是不容易被說服,因為這世上大部分的人都沒有足夠的才智或者力量來說服他們——以智慧的角度或者以力量的角度。

  孔子說,吾一日三省吾身。這句話越是經年,葉柏涵就越覺得實在是真知灼見。

  他若是早一些這樣反省自己就好了。

  好在現在也不遲。

  他終究是過於傲慢了,他看林師叔覺得滿身都是坑, 卻不曾防備自己身上也有諸多破綻。說到底,剝去令人之間的仇怨這一點,其實明皇……青玄做的事情固然兇殘刻薄, 也沒有比世間大部分上位者更加刻薄。

  或者說,他甚至還是做得不錯的。

  只是葉柏涵終究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只有力量相當的雙方,才有彼此談價的資格。其它的時候,所謂的公平正義,也不過就是耍流氓而已。

  螻蟻和大象分地盤,螻蟻還要求大象保持公平, 這不是耍流氓是什麼?

  若是真的想要公平,那麼首先他就要足夠強大才行。

  葉柏涵心裡有這個念頭之後,倒是有耐性了許多。

  他原來一直排斥被捲入明國的朝堂之爭,不止是因為王權之下屍骨堆積成山, 也是因為這裡是明皇的地盤, 是他的修行之道。

  他不想太過干涉別人的道。

  可是如今如果他要對付青玄,也唯有從這方面入手是最有效的。

  葉柏涵有個底線, 他是不會滅亡明國作為手段來作為毀掉青玄修行的手段的,正因為如此,所以他才要去了解明皇的修行手段, 以及明國目前的情況。也唯有這樣,他才能把損失降到最低。

  儘可能在不破壞明國國運的情況下,讓青玄無力再對付他。雖然這麼做的意義並不大……說到底,明國的國運其實已經和青玄聯繫在一起了。

  並不是每個皇帝都是修行者都能活幾百歲的。大部分時候哪怕是明君,也只能維持一個朝代短短几十年,而每一次皇位的更替,往往都是一個新的輪迴,皇帝賢明與否,完全是碰運氣的事情。

  就算是原本賢明的帝皇,也有可能在長期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過程之中慢慢腐化,膨脹,失去原本的自我克制,變成無法控制自我的魔鬼。

  天道有常,至高的權力往往也伴隨著至深的危險。所以若是君王無道,那麼權欲的鍘刀也會隨時落下。但是這鍘刀並不會僅僅只斬殺無能的昏君,它每一次落下,必定會帶走無數人的性命。

  有些有罪,有些無辜,但是並不重要。

  弱小者原本也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

  天道有常,不存在所謂的私心,所以既不為百姓張目,也不會被權貴所收買。公正又殘酷。

  就本質上來說,青玄固然不是什麼良善之人,但是至少他不會引得天道落下鍘刀。作為修行者,他天生的基點就比任何君王要來得更高,而也因為站在這樣的高度,所以他不會輕易被低層次的欲望所迷惑和主導。

  若是他為了獲取龍氣而一直庇護明國,其實是可以讓很多人受到庇佑的。至於在這個過程被他利用或者傷害的人……也不過是必然會要作出的犧牲。

  ……可是,葉柏涵不服。

  若是這犧牲品是他的至親至愛之人,他會這樣認命才怪。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葉柏涵終於開始強迫自己面對眼前的一切——他不是弱者,蓮也不是,可是即便不是,他卻一直是在用弱者的心態面對這個世界。

  尊重每一個人,渴求他人的認同和喜愛,並為之竭盡全力,付出一切……這原本就是弱者的心態。

  他不知道這樣的心態到底是蓮的本性……亦或者是青玄灌注在他心裡的可怕潛意識。但是正如這世間的強者與弱者,作為統治者的男性與作為被統治者的女性之間的區別,前者更擅長征服,而後者卻更擅長祈求……葉柏涵自己並不覺得那是一種錯誤——索取時請求對方的同意並非錯誤,甚至或許這才是正確的。

  可是正確的思想並不會引導出正確的結果。因為這世上很多人,把善良當做愚蠢,崇拜暴力的征服而蔑視溫柔的詢問。這是誰的錯?不是任何人的錯。

  只是一個人終究必須得去學會接受……人類天性中殘酷的那一部分本性。

  葉柏涵有了這個決心之後,接下來的做法就有了極大的改變。首先他不再故意做出對朝政漠不關心的樣子。相反,雖然每次議政的時候他的話依舊不是很多,但是卻確保了一直言之有物。

  其實他的身份是很微妙的。知道明皇真實情況的人沒什麼人會來奉承他,而不知道的人則妄想做一些愚蠢的政治投資——既然愚蠢,葉柏涵也不可能太過配合,便只是虛與委蛇著。

  就本質上,葉柏涵更關心明皇的修行方式,以及他可以對對方做出的具體干涉。

  明皇修的功法,到底依靠的是信仰還是功德?這兩者之間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如果是依靠信仰,那麼只要動搖民眾對於明皇的信任,就能截斷修行之道。而想要動搖信任,甚至都不需要葉柏涵費太多的手段——明皇做過的不能見人,突破淳樸人民承受底線的事情可不止一件兩件。

  當然,私德上的問題並不影響明皇當一個好皇帝,皇帝的好壞也不在於他平時行為是否善良,但是信仰本身是一個很複雜的東西,它並不是獨立存在的。

  任何負面的情緒都可能影響信仰的純粹性和大幅度消減信仰的強度。

  而另外一種可能性,則是以積攢功德來修行。若是這樣,那就更麻煩了。因為功德這東西,是不以人的意志作為轉移,而只由天道本身來決定的。

  不過若真是如此,葉柏涵也不是沒有辦法對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