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一行人穿過土牆,沿著Z字形樓梯步入塢底時,隊伍里爆發出了一陣難以抑制的驚嘆聲。

  所有人都被展現在他們面前的龐然巨物吸引住了全部注意力。

  這絕對不是誇張。

  從下方欣賞海船時,最先看到的便是那高聳挺拔的船舷——和圓滾滾的三桅帆船不同,它的干舷幾乎垂直於地面,而腹部也平坦無比,完全找不到凸出船體的龍骨部分。在視角受限制的情況下,眾人仿佛站立於一座巍峨的鋼鐵之牆下,其壓迫感可想而知。

  「三神在上……我沒做夢吧?」

  「它能有多重?二萬擔恐怕都不止。」

  「就算是最大的三桅船,估計也禁不起它一撞!」

  「別說帆船了,我覺得深海巨獸看到它,都會嚇得望風而逃!」

  「雷霆……不,飛鳥大人,您可沒說我們要擺弄的,是這麼一個怪物啊!」

  隊伍頓時失去了秩序,水手們紛紛跑至船邊,撫摸、敲打起船殼來,其興奮勁頭溢於言表。

  他們都是峽灣經驗最豐富的操船手,即使沒有見過類似的海船,也意識到了它的不凡之處。

  而雷霆此刻心中的震撼亦不比其他人少多少,或者說,還要更強烈一些。

  因為羅蘭的信中曾提到過,這艘船從上到下全部由鋼鐵所鑄,而他當時還以為是誇張的說法——畢竟就算是常規的木船,也只會把最好的木材用在關鍵部位。因此在招攬手下時,他也只把這艘船描述成擁有鋼鐵骨架、足以對抗海線巨浪的無帆遠洋船。

  可眼前的事實告訴他並非如此。

  雖然他知道無冬城在造船技術上頗有一手,但沒想到能誇張到這個程度。先不說要如何才能把堅硬的鋼鐵拼接在一起,光是它所使用的原料,就不是峽灣諸島可以企及的了。

  鋼有多貴重?

  在各類商品中,鐵礦並不屬於奢侈品,一塊巴掌大小的生鐵錠,大約能賣三、四十枚銀狼。但若把它鍛打成鋼的話,價格則會翻上十倍到數十倍不等,以至於騎士們往往會將自己盔甲視作傳家寶,一代代繼承下去。

  更關鍵的是,這個過程極其耗費時間,一個鐵匠終其一生,也只能打出七八套合格的鋼製鎧甲。換句話說,就算把全峽灣的鐵匠全部召集起來,花上幾十年的工夫,也沒可能湊出這麼多鋼鐵。

  最開始他向羅蘭訂購的,不過是一艘蒸汽明輪船,按照峽灣商會那邊探聽到的價格,也就三、四千枚金龍左右。因此當對方告知只收成本費用時,他並沒有太過在意,因為光是一條新航線的價值,就遠遠超過船本身的費用了。既然灰堡之王希望情報共享,這筆交易便不能說是占了對方的便宜。

  甚至他打算完成海線的探險後,再將船隻的全部花銷一併付於羅蘭,不為別的,就當是對方照顧女兒的報酬,只希望閃電今後能在無冬過得更好。

  但此刻雷霆不禁開始懷疑,即便只算材料成本,這艘船的價格恐怕也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了。

  他不由得為自己的錢袋捏了把汗。

  第九百五十五章 不知情的重逢

  當雷霆提出心中的疑問後,羅蘭忍不住翹起了嘴角。

  不得不說,這位探險家確實很能看到問題的本質——按照手工時代的標準,任何一件大樁工業品的價格都可以算作天價,但他肯定不會按照鐵匠的鍛打成本去收取費用,否則就太傷感情了。

  事實上,如果不是無冬城在轉爐實驗成功後新建了一大批煉鋼設備,短時間內也沒辦法同時推進鋼鐵海船和軌道列車這兩項大工程。脫離了女巫的煉鋼廠現已進入一個良性發展階段,從高爐區取鐵、煉焦塔取碳,再到鋼水出爐、簡易成錠,整個流程皆實現了去騾馬化。

  偌大的廠區里除了各色工人,剩下的便全是由蒸汽機驅動的輔助機械,翻騰的水汽常常和浮塵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北坡山獨特的環境——灰霧。若是站在城中高處向絕境群山方向仰望,便能看到一團遮蔽山腰的「灰色雲層」。

  而在鋼廠滿負荷運轉下,一天產出的鋼鐵比過去一座城市的年產量還高,這也是無冬城所有工業項目的基礎。在該基礎上,一切事物都將發生質變,只是很少有人能真正領悟它背後所代表的含義。

  「價格可以稍後再談,不過我保證它比你想像的最低價格還要少得多。」羅蘭微微一笑,「因為那並不是重點。我說過,開拓新海域對全人類來說都有著莫大的意義,作為灰堡之王,自然願意為此貢獻一份力量。」

  雷霆動容道,「您的遠見令我敬佩……很少有人願意把錢花在看不到的地方,即使在峽灣,商會也更青睞於那些能帶來利益的新航路。雖然您無法親身涉險,但這份想法已經超過了許多探險家。」

  合著你以為我之前在舊王都說的那些都是場面話嗎?羅蘭心裡不以為意地想,單論了解這個世界的欲望,恐怕沒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畢竟它可能關係到神意之戰的源頭,以及隱藏於大幕後的秘密。

  「比起這個,我們先上船去看看吧。」他笑了笑,換了個話題,「既然來了,我就帶你從頭到尾參觀一遍好了。」

  「那真是再好不過了,陛下!」雷霆咧嘴回道。

  ……

  由於完全沒有現成資料可供參考,這艘鋼鐵海船可以說是一艘經典船型的集合體,也可以說成是四不像——它的前半段類似於鐵甲艦,艦首外斜,水線下方裝有撞角;中段迅速拓寬,以儘可能獲得高海況下的穩定性;艦尾則是平尾,類似於現代艦船,總噸位在二千五百噸左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