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怪不得當初跟著蕭將軍的那些將軍都隱退的隱退,稱病的稱病……伴君如伴虎啊……”
大晉市井沒有南越的開放,不許妄議朝政。但架不住這流言有鼻子有眼,還關係著百姓心中的戰神,瘋傳起來當真驚人,等到想止的時候,已經止不住了。
而這流言是真是假,也已經沒有追究的必要了,因為凡是聽到這則傳言的將領,與蕭乾有舊的,全都再次關緊了門,閉緊了嘴,別說朱昆只是派了個人來,就是朱昆杵他們大門口了,他們也不一定敢開門。
民心所向,他們之所隱退,就是因為顧及著那點情義,顧及著自己的臉面,這要是東山再起,那是要被戳脊梁骨戳死的。
明知是人有心算計,但還是得吃了這個啞巴虧。
況且,就算還有人敢站出來,但朱昆可不敢再用了。本來就一直疑心,時不時試探下這些人是否真的跟死而復生的蕭乾藕斷絲連,這下半挑明了,朱昆怎麼還會讓他們帶兵去面對那個極有可能是蕭乾的付坤?等著臨陣倒戈嗎?
無人可用。
只不過少了一個蕭乾,當初大晉人才濟濟,將才如林的盛景,便如雲煙般,散了個乾淨。
一直對蕭乾的死沒有太多感觸的大臣和一些百姓,這時才忽然意識到,蕭乾這個人,對大晉意味著什麼。
而就在此人心浮動,左右為難之際,朱昆乾脆利落地下了一道聖旨。
御駕親征,太子監國。
誰也信不過,那索性把名將都帶上,自己親身上陣。而說起來,打仗能力朱昆或許一點沒有,但統籌全局,運籌帷幄,朱昆作為一個皇帝,絕對是做得到的。而且,皇帝從根上便與普通的主帥不同,這裡面蘊含的東西也完全不一樣。
若說晉軍是一群狗,那朱昆的到來,便是讓這群狗徹底瘋狂。
“朕倒要看看,南越還能得意多久。”朱昆面目柔和地笑著,翻身上馬,遙望南方。
但其實,南越雖然打了勝仗,但卻並未像朱昆所想的那麼得意。
因為他們陷入了當年朱昆的處境。
當蕭乾第一封捷報傳來時,滿朝歡呼,滿城歡慶,但當第二封、第三封,乃至更多的捷報傳來時,這種氣氛慢慢消失了。只會忍氣吞聲被動挨打的南越也有連戰告捷的一天,這件事將付坤這個人的名聲在民間推到了最高。
而方明珏的御案上,也終於出現了一封封為蕭乾請封請賞的奏摺。
所有奏摺不管用了怎樣的語調,都只有一個內容:
為付坤請封定國侯,回京受賞。
“陛下,他們這是慌了。”徐慕懷站在階下,慢慢看完方明珏丟給他的奏摺,謹慎地思忖著話語,小心道。
他知道皇帝與皇后感情極好,但如今皇后可並非皇后,而是一位連戰告捷的將軍。功高震主,遠隔兩地,連他都不敢確認皇后是否有被這聲望名利沖昏了頭腦,更何況這位從不信任旁人,疑心病深重的皇帝?
徐慕懷摸不清方明珏的心思,況且他本就與蕭乾關係近些,此時更是不敢多言。
方明珏坐在御案後,漠然看著徐慕懷。
他比蕭乾在時瘦了不少,下巴都尖了許多。寬大的龍袍穿在他身上,有些虛籠。他更消瘦了,但卻更挺拔,更有威嚴了。一股壓在他骨子裡多年的氣勢終於在極致的隱忍後爆發出來,沖凌九霄。
他淡淡看著徐慕懷,神色清淡,烏沉沉的眼珠一落,壓迫感卻極強。徐慕懷察覺到那視線,腰背不知不覺彎了下去,冷汗濕透衣衫。
方明珏終於開口,聲音不喜不怒:“他立下如此大功,這個定國侯是要封的。”
徐慕懷垂著頭,驀然閉上了眼,面上不禁流露出一絲苦意。
到底……在權力面前,哪來的什麼情有獨鍾,至死不渝?還不若當時兩人夾縫之中,依偎互暖,倒是羨煞旁人。也不知皇后若是知道重來一次,依舊被如此猜疑忌憚,棄之若廢狗,可還會劃下那一道傷,心甘情願,遠赴遼東?
徐慕懷心中感慨萬千,為蕭乾憤憤不值,卻忽然見方明珏猛地站了起來,迫不及待似的,繞著御案走了一圈,站到窗前遠望。
“……陛下?”徐慕懷有點詫異。
方明珏望著窗外,黑白分明的眼瞳似有遠景投入,令他的眉眼陡然深了。他僵冷了許多時日的唇角終於動了動,彎出一個好看的弧度。
“要封賞。但無需他回京受封,朕……親自去賞他。”
徐慕懷一怔。
這句話,微微顫抖著,帶著掩藏不住,也不想掩藏的期待,與濃濃的思念。
一日不見,思之如狂。
他是真的狂了。
第72章 偷香竊玉
初夏已至, 燥意漸生。
方明珏的鑾駕帶著整裝待發的五萬大軍,快馬加鞭,不日便進了遼西地界。
御駕親征這件事不出所料受到了滿朝文武的反對, 但方明珏已然不是當初佯裝軟弱的小皇帝, 他也不以勢壓人,也不專斷獨行, 只是清淡平緩地開口,一句一句堵死了大臣們反對的聲音。
完全沒料到在早朝寡言沉默的皇上嘴仗功力居然這麼強, 很多大臣都嚴重懷疑曾子墨前幾天進宮是給皇上開了小灶。
不過, 御駕親征於這些大臣而言也並非沒有好處。
一則皇帝去了前線, 聲望肯定是要占大頭的,那位來歷成謎的付將軍就不足為慮了。
二則嘛,就是皇上此時膝下無子, 後宮連個鬼影都看不著,若要有人監國,便是不久前被接到京城的端王世子方澤顥。而方澤顥只是一個小娃娃,肯定要倚重各位大臣, 這就是機會。
這些文臣武將琢磨著的小心思,自然沒能瞞過方明珏。但方明珏早便做好了萬全的準備,胸有成竹, 也不懼那些小動作,等打點好一切,便施施然上了鑾駕,啟程北上。
一路走來, 雖說人馬眾多,鑾駕繁重,但卻沒耽誤太多時日。蕭乾得到消息時,方明珏的鑾駕已過了田懷。
過了田懷沒多久,便入了遼西。
路上一月有餘,方明珏白日趕路,鑾駕在半路換成了輕便的大馬車,顛簸不已,拄著額頭便震得人眉心疼。夜間歇息,還要處理八百里加急的密函和奏摺,沒幾日便又瘦了許多。
無意中在銅鏡里看見自己的面容,方明珏怔了半晌,懊惱地一擰眉,所有人馬便從急匆匆趕著投胎似的匆忙,陡然變成了悠然閒逛般的慢騰騰。
到了遼西,方明珏更是下令多留兩日,召來遼西最好的酒樓為自己天天燒菜。
伺候著方明珏的小德子大惑不解。吃得多也就算了,陛下還愛上了照鏡子,天天悄悄捏自己的臉,小聲嘆息:“還未胖……”
小德子跟隨王伴駕的徐公子嘀咕,徐慕懷嘖嘖道:“是怕有人心疼吧。”
有沒有人心疼還不知道,但方明珏確實是莫名焦躁起來。
這一路而來,他雖催的急,但心中並未有什麼恨不能生了雙翼飛到遼東的急切,但當真的一步步踏入遼西,他才發覺,並非是自己的心不急切,而是他的這顆心早便自己偷偷飛走,不在他的胸腔了。
大晉市井沒有南越的開放,不許妄議朝政。但架不住這流言有鼻子有眼,還關係著百姓心中的戰神,瘋傳起來當真驚人,等到想止的時候,已經止不住了。
而這流言是真是假,也已經沒有追究的必要了,因為凡是聽到這則傳言的將領,與蕭乾有舊的,全都再次關緊了門,閉緊了嘴,別說朱昆只是派了個人來,就是朱昆杵他們大門口了,他們也不一定敢開門。
民心所向,他們之所隱退,就是因為顧及著那點情義,顧及著自己的臉面,這要是東山再起,那是要被戳脊梁骨戳死的。
明知是人有心算計,但還是得吃了這個啞巴虧。
況且,就算還有人敢站出來,但朱昆可不敢再用了。本來就一直疑心,時不時試探下這些人是否真的跟死而復生的蕭乾藕斷絲連,這下半挑明了,朱昆怎麼還會讓他們帶兵去面對那個極有可能是蕭乾的付坤?等著臨陣倒戈嗎?
無人可用。
只不過少了一個蕭乾,當初大晉人才濟濟,將才如林的盛景,便如雲煙般,散了個乾淨。
一直對蕭乾的死沒有太多感觸的大臣和一些百姓,這時才忽然意識到,蕭乾這個人,對大晉意味著什麼。
而就在此人心浮動,左右為難之際,朱昆乾脆利落地下了一道聖旨。
御駕親征,太子監國。
誰也信不過,那索性把名將都帶上,自己親身上陣。而說起來,打仗能力朱昆或許一點沒有,但統籌全局,運籌帷幄,朱昆作為一個皇帝,絕對是做得到的。而且,皇帝從根上便與普通的主帥不同,這裡面蘊含的東西也完全不一樣。
若說晉軍是一群狗,那朱昆的到來,便是讓這群狗徹底瘋狂。
“朕倒要看看,南越還能得意多久。”朱昆面目柔和地笑著,翻身上馬,遙望南方。
但其實,南越雖然打了勝仗,但卻並未像朱昆所想的那麼得意。
因為他們陷入了當年朱昆的處境。
當蕭乾第一封捷報傳來時,滿朝歡呼,滿城歡慶,但當第二封、第三封,乃至更多的捷報傳來時,這種氣氛慢慢消失了。只會忍氣吞聲被動挨打的南越也有連戰告捷的一天,這件事將付坤這個人的名聲在民間推到了最高。
而方明珏的御案上,也終於出現了一封封為蕭乾請封請賞的奏摺。
所有奏摺不管用了怎樣的語調,都只有一個內容:
為付坤請封定國侯,回京受賞。
“陛下,他們這是慌了。”徐慕懷站在階下,慢慢看完方明珏丟給他的奏摺,謹慎地思忖著話語,小心道。
他知道皇帝與皇后感情極好,但如今皇后可並非皇后,而是一位連戰告捷的將軍。功高震主,遠隔兩地,連他都不敢確認皇后是否有被這聲望名利沖昏了頭腦,更何況這位從不信任旁人,疑心病深重的皇帝?
徐慕懷摸不清方明珏的心思,況且他本就與蕭乾關係近些,此時更是不敢多言。
方明珏坐在御案後,漠然看著徐慕懷。
他比蕭乾在時瘦了不少,下巴都尖了許多。寬大的龍袍穿在他身上,有些虛籠。他更消瘦了,但卻更挺拔,更有威嚴了。一股壓在他骨子裡多年的氣勢終於在極致的隱忍後爆發出來,沖凌九霄。
他淡淡看著徐慕懷,神色清淡,烏沉沉的眼珠一落,壓迫感卻極強。徐慕懷察覺到那視線,腰背不知不覺彎了下去,冷汗濕透衣衫。
方明珏終於開口,聲音不喜不怒:“他立下如此大功,這個定國侯是要封的。”
徐慕懷垂著頭,驀然閉上了眼,面上不禁流露出一絲苦意。
到底……在權力面前,哪來的什麼情有獨鍾,至死不渝?還不若當時兩人夾縫之中,依偎互暖,倒是羨煞旁人。也不知皇后若是知道重來一次,依舊被如此猜疑忌憚,棄之若廢狗,可還會劃下那一道傷,心甘情願,遠赴遼東?
徐慕懷心中感慨萬千,為蕭乾憤憤不值,卻忽然見方明珏猛地站了起來,迫不及待似的,繞著御案走了一圈,站到窗前遠望。
“……陛下?”徐慕懷有點詫異。
方明珏望著窗外,黑白分明的眼瞳似有遠景投入,令他的眉眼陡然深了。他僵冷了許多時日的唇角終於動了動,彎出一個好看的弧度。
“要封賞。但無需他回京受封,朕……親自去賞他。”
徐慕懷一怔。
這句話,微微顫抖著,帶著掩藏不住,也不想掩藏的期待,與濃濃的思念。
一日不見,思之如狂。
他是真的狂了。
第72章 偷香竊玉
初夏已至, 燥意漸生。
方明珏的鑾駕帶著整裝待發的五萬大軍,快馬加鞭,不日便進了遼西地界。
御駕親征這件事不出所料受到了滿朝文武的反對, 但方明珏已然不是當初佯裝軟弱的小皇帝, 他也不以勢壓人,也不專斷獨行, 只是清淡平緩地開口,一句一句堵死了大臣們反對的聲音。
完全沒料到在早朝寡言沉默的皇上嘴仗功力居然這麼強, 很多大臣都嚴重懷疑曾子墨前幾天進宮是給皇上開了小灶。
不過, 御駕親征於這些大臣而言也並非沒有好處。
一則皇帝去了前線, 聲望肯定是要占大頭的,那位來歷成謎的付將軍就不足為慮了。
二則嘛,就是皇上此時膝下無子, 後宮連個鬼影都看不著,若要有人監國,便是不久前被接到京城的端王世子方澤顥。而方澤顥只是一個小娃娃,肯定要倚重各位大臣, 這就是機會。
這些文臣武將琢磨著的小心思,自然沒能瞞過方明珏。但方明珏早便做好了萬全的準備,胸有成竹, 也不懼那些小動作,等打點好一切,便施施然上了鑾駕,啟程北上。
一路走來, 雖說人馬眾多,鑾駕繁重,但卻沒耽誤太多時日。蕭乾得到消息時,方明珏的鑾駕已過了田懷。
過了田懷沒多久,便入了遼西。
路上一月有餘,方明珏白日趕路,鑾駕在半路換成了輕便的大馬車,顛簸不已,拄著額頭便震得人眉心疼。夜間歇息,還要處理八百里加急的密函和奏摺,沒幾日便又瘦了許多。
無意中在銅鏡里看見自己的面容,方明珏怔了半晌,懊惱地一擰眉,所有人馬便從急匆匆趕著投胎似的匆忙,陡然變成了悠然閒逛般的慢騰騰。
到了遼西,方明珏更是下令多留兩日,召來遼西最好的酒樓為自己天天燒菜。
伺候著方明珏的小德子大惑不解。吃得多也就算了,陛下還愛上了照鏡子,天天悄悄捏自己的臉,小聲嘆息:“還未胖……”
小德子跟隨王伴駕的徐公子嘀咕,徐慕懷嘖嘖道:“是怕有人心疼吧。”
有沒有人心疼還不知道,但方明珏確實是莫名焦躁起來。
這一路而來,他雖催的急,但心中並未有什麼恨不能生了雙翼飛到遼東的急切,但當真的一步步踏入遼西,他才發覺,並非是自己的心不急切,而是他的這顆心早便自己偷偷飛走,不在他的胸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