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
顧戰戚神色一動,“將軍,您的意思是……”
蕭乾微微閉眼,腦海里沙盤的推演不斷浮現,他低聲道:“休整一日,今夜行軍,入晉。”
第71章 連鎖反應
蕭乾這一命令, 嚇懵了新老兵將。
自他們聽說大晉朝以來,便只聽聞過大晉出兵打南越,還從沒見過南越老壽星嫌命長, 主動去撩撥大晉的。
但眼下這件事, 卻又很分明。
並非是南越龜縮不前,求和停戰便能了結的。大晉對南越, 已是勢在必得。況且一鼓作氣,再而衰, 三而竭, 要打就打, 斷不能支支吾吾,猶猶豫豫。若是如此,便是大晉軍隊訓練再有素, 也禁不住士氣低落。
朱昆鐵了心要打這一仗,蕭乾便索性讓他知道,這一仗並不是打與被打,而是魚死網破的互搏。
南越軍踏入大晉地界時, 在天密關吃了敗仗的晉軍正好縮回晉南。蕭乾完美地卡住了這個時機,提前兩個時辰蹲在了山林里,在看見晉軍的旗幟出現的剎那, 揮劍而下。
晉軍真是萬萬沒想到!
這幫以前只能被他們隨意宰割的小兔子居然敢越過邊線,到大晉的地界來堵他們!
同樣是剛經過一場硬仗,又連夜急行軍,雙方都是通紅著眼, 精力不濟,氣力虛浮。但晉軍的士氣已然被打擊了,這是他們的逃亡之路,但卻是南越軍的進攻之路。
出其不意的埋伏,和士氣的差距,短暫地彌補了雙方實力兵力的不均。
而晉軍或許壓根兒沒想到,南越軍來了一萬人,絕不是想來個一萬打七萬的傳奇之戰,而是單純地,只要把這七萬人衝散便可。至於殺敵,便是能殺多少算多少。蕭乾要的從來不是區區幾個人頭,而是從根上,斷掉這支晉軍。
晉軍只負隅頑抗了不到半個時辰,便被打了個落花流水,四散而逃。因著南越軍的刻意,他們逃得毫無章法,四面皆去。
外圍早有南越軍圍攏等待,如同伺機而動的獵人,就等著落網的此刻,抓捕戰俘。
“將軍!”李冬拄著槍竄上山頭,“西邊沒堵住,跑了幾十個!要追嗎?”
蕭乾甩了甩劍刃上的血,他的大刀在混戰中早就不知甩哪兒去了,便隨意拿了長劍,特意避開了自己最擅長的槍。
“追什麼,”蕭乾老神在在道,喉嚨里的聲音嘶啞至極,像含著凜冽風聲,“讓他們跑。”
李冬有點急:“他們跑了,豈不是去通風報信了?那大晉那邊就有準備了啊。”
蕭乾道:“要的就是讓他們有準備。若是沒準備,我們拿什麼贏?”
李冬撓了撓頭,似懂非懂。
自己人都不懂,晉軍就更是摸不准這位來歷成謎的南越將軍的套路了,一時都有點躊躇生畏。
蕭乾卻不閒著,又乘勝追擊,一口氣把之前晉軍威脅南越奪走的幾座城池給搶回來了三座。這三座城不屬於要塞,在晉軍將領眼中留之無用棄之可惜,只派了一點兵力鎮守,蕭乾沒費什麼功夫便拿下來了。
而當這三座城獨立出來,蕭乾帶著人截斷了其他晉軍搶占的城池的糧草貨運,晉軍才猛然驚覺,這三座城自己留著是沒什麼好處,但擱敵人手裡他能給你搗亂啊。
雖說不至於傷筋動骨,繞個路一樣運,但就是膈應人。
而這三城到了蕭乾手裡,便跟咬死了一般,誰來打也吐不出來,還經常反咬你一口。
戰報八百里加急傳到大晉京城,朱昆再能忍也還是氣得摔了一套文房四寶。
大晉自蕭家的常勝神話,到蕭乾的戰無不勝,便再沒吃過敗仗。這一下大晉朝堂可翻了天了,有人認為區區小國竟都敢蔑視上國,必須嚴懲,派兵,使勁打。也有人主張和談,就因南越是個區區小國,所以只要不是逼急了,面臨家國存亡的危機,都還能有商量的餘地。
主戰派和議和派理所當然地掐了起來。
大晉朝堂平靜了這麼多年,頭一遭這麼熱鬧。
主戰的罵議和的軟骨頭,議和的罵主戰的窮兵黷武。雙方從口舌之爭,差點上升到抽了奏摺互懟。
最後朱昆陰沉著神色一拍桌子,冷眼看向主張議和的戶部大臣,沉聲道:“大國,疆土毫釐之差事小,顏面事大。此戰既開,勢必容不得臨陣反悔。”
主戰的兵部尚書趾高氣揚地瞥了戶部尚書一眼,“陛下聖明。王大人,您心裡可得摸清楚,咱們之前可不是沒議和,結果人南越看不上啊,回絕了。不就是輸了一場嗎?勝敗乃兵家常事,再打便是。要是議和那像什麼?稍微一打就慫了,誰怕了誰?”
戶部尚書沉默半晌,也不提國庫空虛,軍餉難支了,開口便直指要害:“那微臣敢問陛下,何人可當主帥?”
滿朝文武瞬間啞然。
朱昆的神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按在龍頭扶手上的手指驀然一緊。
良將易得,一帥難求。能統兵作戰的將軍,往往很多,但能統兵作戰,又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帥才,卻是很難出現。若是放在以前,這個問題壓根兒就不會有人提出來,因為有蕭乾在,帥印便沒經過別人的手。
但如今,蕭乾不在了。
他曾經的屬下,最高水平的那一批都掛印而去。他們聰明,所以心知肚明自己的大哥究竟為何而死。但忠義難兩全,他們進退維谷,便只好抽身離去。
而其餘的,便是諸如王詡這種,領兵作戰倒是人才,但真的統帥全軍,天密關之戰就是個例子。看似天衣無縫,處處想到了,處處算計到了,但其實難以統籌全局,顧此失彼,太過狹隘。
王詡這樣的還有很多,但就算再拉出十個,恐怕也沒什麼意思。
大臣們面面相覷,一時尷尬無語。
兵部尚書張著嘴,想舉出幾個人來,但仔細一想,若對面真是那般奇詭的統帥,去再多也是送菜。這嘴便張著,閉也不是,說也不是。
此事最終被暫時擱置下來,晉軍一位主將臨時充當主帥,暫領帥印。
朱昆也派人去找那些掛印離去的將軍,而且很成功,有兩個都有些意動。但這意動沒持續兩日,一則似真似假的傳言便在大晉境內風一般流竄起來。
“哎,你聽說了嗎?南越打到大晉來了!”
茶樓酒館,處處都是鼎沸人聲掩飾下的議論。
“這怎麼可能?!咱們大晉兵強馬壯的,南越那些娘們唧唧的漢子……”
一人捂著嘴,賊眉鼠眼地左右瞅了瞅,小聲道:“怎麼不可能?你知道南越主帥叫什麼嗎?付坤!咱們蕭將軍,字就是倆字,負坤!而且聽說那付將軍戴著面具,面目有毀,恐是遭遇過什麼不測……”
另一人大驚失色:“你是說……那是蕭將軍?!可……可蕭將軍為何幫著南越打咱們大晉?”
那人耷拉著眉眼,嗤笑一聲:“這裡邊名堂可就大了。蕭將軍功高震主,當初的暴病而亡,可不知是真是假……”
蕭乾微微閉眼,腦海里沙盤的推演不斷浮現,他低聲道:“休整一日,今夜行軍,入晉。”
第71章 連鎖反應
蕭乾這一命令, 嚇懵了新老兵將。
自他們聽說大晉朝以來,便只聽聞過大晉出兵打南越,還從沒見過南越老壽星嫌命長, 主動去撩撥大晉的。
但眼下這件事, 卻又很分明。
並非是南越龜縮不前,求和停戰便能了結的。大晉對南越, 已是勢在必得。況且一鼓作氣,再而衰, 三而竭, 要打就打, 斷不能支支吾吾,猶猶豫豫。若是如此,便是大晉軍隊訓練再有素, 也禁不住士氣低落。
朱昆鐵了心要打這一仗,蕭乾便索性讓他知道,這一仗並不是打與被打,而是魚死網破的互搏。
南越軍踏入大晉地界時, 在天密關吃了敗仗的晉軍正好縮回晉南。蕭乾完美地卡住了這個時機,提前兩個時辰蹲在了山林里,在看見晉軍的旗幟出現的剎那, 揮劍而下。
晉軍真是萬萬沒想到!
這幫以前只能被他們隨意宰割的小兔子居然敢越過邊線,到大晉的地界來堵他們!
同樣是剛經過一場硬仗,又連夜急行軍,雙方都是通紅著眼, 精力不濟,氣力虛浮。但晉軍的士氣已然被打擊了,這是他們的逃亡之路,但卻是南越軍的進攻之路。
出其不意的埋伏,和士氣的差距,短暫地彌補了雙方實力兵力的不均。
而晉軍或許壓根兒沒想到,南越軍來了一萬人,絕不是想來個一萬打七萬的傳奇之戰,而是單純地,只要把這七萬人衝散便可。至於殺敵,便是能殺多少算多少。蕭乾要的從來不是區區幾個人頭,而是從根上,斷掉這支晉軍。
晉軍只負隅頑抗了不到半個時辰,便被打了個落花流水,四散而逃。因著南越軍的刻意,他們逃得毫無章法,四面皆去。
外圍早有南越軍圍攏等待,如同伺機而動的獵人,就等著落網的此刻,抓捕戰俘。
“將軍!”李冬拄著槍竄上山頭,“西邊沒堵住,跑了幾十個!要追嗎?”
蕭乾甩了甩劍刃上的血,他的大刀在混戰中早就不知甩哪兒去了,便隨意拿了長劍,特意避開了自己最擅長的槍。
“追什麼,”蕭乾老神在在道,喉嚨里的聲音嘶啞至極,像含著凜冽風聲,“讓他們跑。”
李冬有點急:“他們跑了,豈不是去通風報信了?那大晉那邊就有準備了啊。”
蕭乾道:“要的就是讓他們有準備。若是沒準備,我們拿什麼贏?”
李冬撓了撓頭,似懂非懂。
自己人都不懂,晉軍就更是摸不准這位來歷成謎的南越將軍的套路了,一時都有點躊躇生畏。
蕭乾卻不閒著,又乘勝追擊,一口氣把之前晉軍威脅南越奪走的幾座城池給搶回來了三座。這三座城不屬於要塞,在晉軍將領眼中留之無用棄之可惜,只派了一點兵力鎮守,蕭乾沒費什麼功夫便拿下來了。
而當這三座城獨立出來,蕭乾帶著人截斷了其他晉軍搶占的城池的糧草貨運,晉軍才猛然驚覺,這三座城自己留著是沒什麼好處,但擱敵人手裡他能給你搗亂啊。
雖說不至於傷筋動骨,繞個路一樣運,但就是膈應人。
而這三城到了蕭乾手裡,便跟咬死了一般,誰來打也吐不出來,還經常反咬你一口。
戰報八百里加急傳到大晉京城,朱昆再能忍也還是氣得摔了一套文房四寶。
大晉自蕭家的常勝神話,到蕭乾的戰無不勝,便再沒吃過敗仗。這一下大晉朝堂可翻了天了,有人認為區區小國竟都敢蔑視上國,必須嚴懲,派兵,使勁打。也有人主張和談,就因南越是個區區小國,所以只要不是逼急了,面臨家國存亡的危機,都還能有商量的餘地。
主戰派和議和派理所當然地掐了起來。
大晉朝堂平靜了這麼多年,頭一遭這麼熱鬧。
主戰的罵議和的軟骨頭,議和的罵主戰的窮兵黷武。雙方從口舌之爭,差點上升到抽了奏摺互懟。
最後朱昆陰沉著神色一拍桌子,冷眼看向主張議和的戶部大臣,沉聲道:“大國,疆土毫釐之差事小,顏面事大。此戰既開,勢必容不得臨陣反悔。”
主戰的兵部尚書趾高氣揚地瞥了戶部尚書一眼,“陛下聖明。王大人,您心裡可得摸清楚,咱們之前可不是沒議和,結果人南越看不上啊,回絕了。不就是輸了一場嗎?勝敗乃兵家常事,再打便是。要是議和那像什麼?稍微一打就慫了,誰怕了誰?”
戶部尚書沉默半晌,也不提國庫空虛,軍餉難支了,開口便直指要害:“那微臣敢問陛下,何人可當主帥?”
滿朝文武瞬間啞然。
朱昆的神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按在龍頭扶手上的手指驀然一緊。
良將易得,一帥難求。能統兵作戰的將軍,往往很多,但能統兵作戰,又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帥才,卻是很難出現。若是放在以前,這個問題壓根兒就不會有人提出來,因為有蕭乾在,帥印便沒經過別人的手。
但如今,蕭乾不在了。
他曾經的屬下,最高水平的那一批都掛印而去。他們聰明,所以心知肚明自己的大哥究竟為何而死。但忠義難兩全,他們進退維谷,便只好抽身離去。
而其餘的,便是諸如王詡這種,領兵作戰倒是人才,但真的統帥全軍,天密關之戰就是個例子。看似天衣無縫,處處想到了,處處算計到了,但其實難以統籌全局,顧此失彼,太過狹隘。
王詡這樣的還有很多,但就算再拉出十個,恐怕也沒什麼意思。
大臣們面面相覷,一時尷尬無語。
兵部尚書張著嘴,想舉出幾個人來,但仔細一想,若對面真是那般奇詭的統帥,去再多也是送菜。這嘴便張著,閉也不是,說也不是。
此事最終被暫時擱置下來,晉軍一位主將臨時充當主帥,暫領帥印。
朱昆也派人去找那些掛印離去的將軍,而且很成功,有兩個都有些意動。但這意動沒持續兩日,一則似真似假的傳言便在大晉境內風一般流竄起來。
“哎,你聽說了嗎?南越打到大晉來了!”
茶樓酒館,處處都是鼎沸人聲掩飾下的議論。
“這怎麼可能?!咱們大晉兵強馬壯的,南越那些娘們唧唧的漢子……”
一人捂著嘴,賊眉鼠眼地左右瞅了瞅,小聲道:“怎麼不可能?你知道南越主帥叫什麼嗎?付坤!咱們蕭將軍,字就是倆字,負坤!而且聽說那付將軍戴著面具,面目有毀,恐是遭遇過什麼不測……”
另一人大驚失色:“你是說……那是蕭將軍?!可……可蕭將軍為何幫著南越打咱們大晉?”
那人耷拉著眉眼,嗤笑一聲:“這裡邊名堂可就大了。蕭將軍功高震主,當初的暴病而亡,可不知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