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楊家真正的樹倒猢猻散, 不復往昔。
方明珏這樣一番動作,朝堂動盪自然是免不了的。但眼下家國都動盪了,朝堂若還留著這幫蠹蟲,那才真是要國破山河亡。
不破不立。
正如蕭乾說的, 方明珏是個慣愛劍走偏鋒之人,賭得放手一搏,贏得也驚心動魄。
滿朝大臣和京城的老百姓們,頭一遭發現,他們現今這位皇帝其實一點都不軟弱好欺,反而是個面黑心更黑的狠絕人物。朝堂上的人人自危還未開始,便在方明珏的雷厲風行下結束。
十幾年的隱忍謀算,竟就這麼機緣巧合,成了真。
而在這個關頭上,大晉和談的消息傳來,便顯得有些微妙。
能不打仗,當然好啊。大臣們一個個卯足了勁兒寫奏摺,打算勸方明珏捨棄這麼個無關緊要的小卒子,韜光養晦。但一批摺子還沒遞上去,民間卻先翻了天。
朱昆說要和談,自然是心思惡毒。離間方明珏與蕭乾是其一,離間南越君臣是其二,煽動民心是其三。
畢竟,老百姓都求個安穩的太平日子,誰願意打仗啊?民心脅迫,方明珏不從,恐怕也有人要從。
但朱昆千算萬算,沒算到南越老百姓清奇的腦迴路。看著話本在重文輕武的南越長大的他們,跟大晉百姓完全是兩個品種。
在他們看來,晉軍兵臨城下也不需有多氣憤,堂堂正正輸了,很正常。但若是你大晉耍歪門邪道,要陷害殺害我們的皇帝,打我們皇帝的臉,那就是不行。我們皇帝的臉只能我們打,我們編排,你們敢動,就要打回去!
南越軍缺的熱血與勇敢,竟都在一幫邏輯感人的老百姓身上實現了。這於戰爭本毫無用處,但在此時,卻是讓朱昆的陰謀敗得可笑至極。
和談的消息方明珏還沒回應,老百姓就先堵了皇宮的大門。
曾子墨從江南歸來,重掌御史台,頭一天上朝就被烏壓壓的老百姓堵在了皇宮門外。
車簾微微掀起,曾子墨側耳聽了聽,靠在裡面的肖弈面白如紙,輕聲問:“百姓請願?民意如此,看來這次和談,陛下不從也不行了。你那請戰的摺子趕緊放下,才回來,莫要惹禍上身。”
曾子墨淡漠的神色有了一絲波動,他看了肖弈一眼,道:“你知道他們喊的是什麼嗎?”
肖弈抬眼,“什麼?”
“拒不和談,要打便打。”曾子墨放下車簾,靠回墊子,“此處用不著你我,回府吧。”
與曾子墨一樣,許多大臣一聽一看,有的放下心來,有的趕緊撕了摺子,也有的冥頑不化,還是犯言直諫。
方明珏將所有摺子留中不發,停了今日早朝,再派新鮮出爐的戶部參事徐慕懷去安撫民心,然後自己進了御書房,展開蕭乾的信件。
蕭將軍操練南大營之餘,還有心情寫情信,圖文並茂,生動形象。
只可惜畫技堪憂,一張紙上畫了幾個舞槍弄棒的小人,一側一行瀟灑行書,寫道:一日之計在於晨,今日自練狗屎始。
再往下翻,是一張張亂七八糟的畫。有的畫了一隻握筆的手,指節修長,指甲圓潤,如截挺秀修竹。是方明珏的手。也有隻有一雙眼和幾根髮絲的,還有模模糊糊的背影,與其說是畫,不如說是零散的回憶與思念。
最下面壓著一張,寫了兩行字。
有匪君子,今我思之。
巫山入夢,雲雨成詩。
方明珏一怔,將紙翻過來,盯著背面栩栩如生一絲不掛的畫像,耳根處驀然潑開一抹輕紅。他轉頭望向窗外,桃枝空蕩蕩,桃花眨眼間便都謝了乾淨。
方明珏將信紙仔細疊好,放入信函內,一封封壓進匣子裡。末了,掛上把精巧的鎖。如藏至寶般,金關玉鎖,亦不能放心。
他捏了下那鎖,聲似風語輕微:“一日不見,思之如狂……”
方明珏這邊詭異的發展,是蕭乾萬萬沒想到的。他身處深山老林,消息難免不暢,等得知朱昆的算計時,南越老百姓早就已經替他把大晉來的使者噴了回去,差點把蕭大將軍笑死在馬上。
蕭乾不意外朱昆會猜到他的身份,畢竟朱昆的爪牙實在是多如牛毛。
但他一點都不慌。因為一旦他的身份曝光,哪怕沒人相信,只是謠傳,也會對大晉造成影響。
那些在他死後離去的人,踩了他一腳的人,還願意再次來面對他嗎?他們在上陣前,會不會想起曾經的教訓和兄弟情義,再下不了手?百姓又會怎麼想?死而復生,天命在誰?當初蕭乾的死,又有多少蹊蹺?
諸如此類,多不勝數。
朱昆可比他害怕多了。
蕭乾堪稱有恃無恐,帶著人在山林里遊走,沉迷於與小股晉軍交手。從敗多勝少,到慢慢持平。從最初的人數銳減,到愈戰愈勇。越來越多的晉軍投入進此,為了壓制住他們這股邪風。
但蕭乾就是以大晉雁北山林戰而成名的,他就是個無底洞,來多少,就能咽多少。
而沿著山林路線,蕭乾他們也很快地入了遼東地界,與早就被派過來打入南越遼東軍內部的顧戰戚,重逢了。
顧大人即便是個小斥候,也是風采依舊,見了蕭乾翻身下馬,賊眉鼠眼地湊上來,塞過來一個小瓷瓶,悄聲道:“皇……將軍,遼東特產……陛下之前托屬下帶回京幾瓶,您先瞧瞧?”
“少來,”蕭乾一腳將人踹開,嚴肅道,“說正事。”手上卻極其自然毫不含糊地將瓷瓶順進了懷裡。
顧戰戚裝沒看見,正了神色,領著蕭乾前去與遼東軍會合,半路低聲道:“將軍,遼東軍二十萬,都是老爺兵少爺兵,只有一支強軍……”
蕭乾聽出言外之意,挑眉道:“姓楊?”
顧戰戚目光微沉,道:“姓榮。”榮國公的榮,榮氏的榮。
第69章 速收遼東
“領兵的是誰?”蕭乾回憶了下最近的情報, 問道。
顧戰戚皺眉道:“榮遠,榮慶的庶弟。據說在榮國公不怎麼待見這個庶子,幼年就將人趕到了遼東, 常年丟在軍伍里混著, 逢人也不提起,像是根本沒有這個兒子般。但此次榮慶隨楊晉回京時, 王謙卻將榮遠提拔成了遼東豐水營的主將。”
蕭乾沉吟片刻,道:“王謙呢?”
顧戰戚搖頭:“他已稱病, 閉門謝客半月有餘, 據說上了摺子要跟陛下乞骸骨。”
蕭乾聽了冷笑一聲, 馬鞭一甩,“你聽他放屁,他這是緊要關頭撂挑子, 對陛下示威呢。朝中無猛將,他王謙就排上號了,拿喬做樣的,真以為非他不可?他不來迎不下令, 咱們進不了遼東城。”
顧戰戚沒想到這點,一愣:“那該如何是好?不如屬下……”
蕭乾擺手:“無須如此。不進就不進,城外十里處, 我依稀記得有塊不錯的地方?就先駐紮在那兒。”
顧戰戚應下,一想也是。
如今本就情況危急,何苦與榮遠多做糾纏?多了豐水營固然是助力,少了它, 也不見得就必死無疑。況且若真的這般進城,裡頭的南越軍見了外來戶,被煽動下,指不定要鬧出什麼來。
方明珏這樣一番動作,朝堂動盪自然是免不了的。但眼下家國都動盪了,朝堂若還留著這幫蠹蟲,那才真是要國破山河亡。
不破不立。
正如蕭乾說的, 方明珏是個慣愛劍走偏鋒之人,賭得放手一搏,贏得也驚心動魄。
滿朝大臣和京城的老百姓們,頭一遭發現,他們現今這位皇帝其實一點都不軟弱好欺,反而是個面黑心更黑的狠絕人物。朝堂上的人人自危還未開始,便在方明珏的雷厲風行下結束。
十幾年的隱忍謀算,竟就這麼機緣巧合,成了真。
而在這個關頭上,大晉和談的消息傳來,便顯得有些微妙。
能不打仗,當然好啊。大臣們一個個卯足了勁兒寫奏摺,打算勸方明珏捨棄這麼個無關緊要的小卒子,韜光養晦。但一批摺子還沒遞上去,民間卻先翻了天。
朱昆說要和談,自然是心思惡毒。離間方明珏與蕭乾是其一,離間南越君臣是其二,煽動民心是其三。
畢竟,老百姓都求個安穩的太平日子,誰願意打仗啊?民心脅迫,方明珏不從,恐怕也有人要從。
但朱昆千算萬算,沒算到南越老百姓清奇的腦迴路。看著話本在重文輕武的南越長大的他們,跟大晉百姓完全是兩個品種。
在他們看來,晉軍兵臨城下也不需有多氣憤,堂堂正正輸了,很正常。但若是你大晉耍歪門邪道,要陷害殺害我們的皇帝,打我們皇帝的臉,那就是不行。我們皇帝的臉只能我們打,我們編排,你們敢動,就要打回去!
南越軍缺的熱血與勇敢,竟都在一幫邏輯感人的老百姓身上實現了。這於戰爭本毫無用處,但在此時,卻是讓朱昆的陰謀敗得可笑至極。
和談的消息方明珏還沒回應,老百姓就先堵了皇宮的大門。
曾子墨從江南歸來,重掌御史台,頭一天上朝就被烏壓壓的老百姓堵在了皇宮門外。
車簾微微掀起,曾子墨側耳聽了聽,靠在裡面的肖弈面白如紙,輕聲問:“百姓請願?民意如此,看來這次和談,陛下不從也不行了。你那請戰的摺子趕緊放下,才回來,莫要惹禍上身。”
曾子墨淡漠的神色有了一絲波動,他看了肖弈一眼,道:“你知道他們喊的是什麼嗎?”
肖弈抬眼,“什麼?”
“拒不和談,要打便打。”曾子墨放下車簾,靠回墊子,“此處用不著你我,回府吧。”
與曾子墨一樣,許多大臣一聽一看,有的放下心來,有的趕緊撕了摺子,也有的冥頑不化,還是犯言直諫。
方明珏將所有摺子留中不發,停了今日早朝,再派新鮮出爐的戶部參事徐慕懷去安撫民心,然後自己進了御書房,展開蕭乾的信件。
蕭將軍操練南大營之餘,還有心情寫情信,圖文並茂,生動形象。
只可惜畫技堪憂,一張紙上畫了幾個舞槍弄棒的小人,一側一行瀟灑行書,寫道:一日之計在於晨,今日自練狗屎始。
再往下翻,是一張張亂七八糟的畫。有的畫了一隻握筆的手,指節修長,指甲圓潤,如截挺秀修竹。是方明珏的手。也有隻有一雙眼和幾根髮絲的,還有模模糊糊的背影,與其說是畫,不如說是零散的回憶與思念。
最下面壓著一張,寫了兩行字。
有匪君子,今我思之。
巫山入夢,雲雨成詩。
方明珏一怔,將紙翻過來,盯著背面栩栩如生一絲不掛的畫像,耳根處驀然潑開一抹輕紅。他轉頭望向窗外,桃枝空蕩蕩,桃花眨眼間便都謝了乾淨。
方明珏將信紙仔細疊好,放入信函內,一封封壓進匣子裡。末了,掛上把精巧的鎖。如藏至寶般,金關玉鎖,亦不能放心。
他捏了下那鎖,聲似風語輕微:“一日不見,思之如狂……”
方明珏這邊詭異的發展,是蕭乾萬萬沒想到的。他身處深山老林,消息難免不暢,等得知朱昆的算計時,南越老百姓早就已經替他把大晉來的使者噴了回去,差點把蕭大將軍笑死在馬上。
蕭乾不意外朱昆會猜到他的身份,畢竟朱昆的爪牙實在是多如牛毛。
但他一點都不慌。因為一旦他的身份曝光,哪怕沒人相信,只是謠傳,也會對大晉造成影響。
那些在他死後離去的人,踩了他一腳的人,還願意再次來面對他嗎?他們在上陣前,會不會想起曾經的教訓和兄弟情義,再下不了手?百姓又會怎麼想?死而復生,天命在誰?當初蕭乾的死,又有多少蹊蹺?
諸如此類,多不勝數。
朱昆可比他害怕多了。
蕭乾堪稱有恃無恐,帶著人在山林里遊走,沉迷於與小股晉軍交手。從敗多勝少,到慢慢持平。從最初的人數銳減,到愈戰愈勇。越來越多的晉軍投入進此,為了壓制住他們這股邪風。
但蕭乾就是以大晉雁北山林戰而成名的,他就是個無底洞,來多少,就能咽多少。
而沿著山林路線,蕭乾他們也很快地入了遼東地界,與早就被派過來打入南越遼東軍內部的顧戰戚,重逢了。
顧大人即便是個小斥候,也是風采依舊,見了蕭乾翻身下馬,賊眉鼠眼地湊上來,塞過來一個小瓷瓶,悄聲道:“皇……將軍,遼東特產……陛下之前托屬下帶回京幾瓶,您先瞧瞧?”
“少來,”蕭乾一腳將人踹開,嚴肅道,“說正事。”手上卻極其自然毫不含糊地將瓷瓶順進了懷裡。
顧戰戚裝沒看見,正了神色,領著蕭乾前去與遼東軍會合,半路低聲道:“將軍,遼東軍二十萬,都是老爺兵少爺兵,只有一支強軍……”
蕭乾聽出言外之意,挑眉道:“姓楊?”
顧戰戚目光微沉,道:“姓榮。”榮國公的榮,榮氏的榮。
第69章 速收遼東
“領兵的是誰?”蕭乾回憶了下最近的情報, 問道。
顧戰戚皺眉道:“榮遠,榮慶的庶弟。據說在榮國公不怎麼待見這個庶子,幼年就將人趕到了遼東, 常年丟在軍伍里混著, 逢人也不提起,像是根本沒有這個兒子般。但此次榮慶隨楊晉回京時, 王謙卻將榮遠提拔成了遼東豐水營的主將。”
蕭乾沉吟片刻,道:“王謙呢?”
顧戰戚搖頭:“他已稱病, 閉門謝客半月有餘, 據說上了摺子要跟陛下乞骸骨。”
蕭乾聽了冷笑一聲, 馬鞭一甩,“你聽他放屁,他這是緊要關頭撂挑子, 對陛下示威呢。朝中無猛將,他王謙就排上號了,拿喬做樣的,真以為非他不可?他不來迎不下令, 咱們進不了遼東城。”
顧戰戚沒想到這點,一愣:“那該如何是好?不如屬下……”
蕭乾擺手:“無須如此。不進就不進,城外十里處, 我依稀記得有塊不錯的地方?就先駐紮在那兒。”
顧戰戚應下,一想也是。
如今本就情況危急,何苦與榮遠多做糾纏?多了豐水營固然是助力,少了它, 也不見得就必死無疑。況且若真的這般進城,裡頭的南越軍見了外來戶,被煽動下,指不定要鬧出什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