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我不會怪你,也沒有怪你。我剛剛說了,感情是沒有是非曲直的定論,你不必為這事掛懷。”
“那你打算怎樣?”
彼此打開心結後,話也就好談。
“書凡也復元得差不多了,我想我會選擇離開,往後,就是你和他。我看得出,他對你是真心的。唉!”
雨疏輕輕地哀嘆一聲。
“雨疏姐——”
若伶想說些什麼寬心話,卻又不知該說些什麼好。
“你和雨文是好同學,說來也算我妹妹,而我們卻都愛上同一個男人,把他交給你我也很放心。雖然如今我已不再是他生命中的唯一,但這又有什麼關係,至少,我曾經擁有。”
一股悲傷籠罩著房間。
“你知道他為什麼對你這樣?”
雨疏點點頭,淚隨著心頭的難過湧上眼眶。
“這樣也好,既然我不再讓他留戀,我也沒有理由留在他身邊。過去的,就讓它過去,時間會再帶來新的東西;曾經有過的歡樂、痛苦,也一樣會被時間洪流沖走。有一陣子,我幾乎是走不出那痛苦,就像一張巨大的網牢牢地網住我,任我怎麼掙扎都沖不破那張痛苦的網。一旦突破,這才發覺生與死、快樂與痛苦都只是一線之間、一念之別而已。可是,往往窮畢生之力,就是越不過那一線之隔和一念之差啊。人,有時真是愚蠢至極的動物。”雨疏淡淡地說,一抹輕愁掠過白皙的臉龐。
走出雨疏的房間,若伶的心沉沉重重的,仿佛那哀傷、痛苦、無奈和掙扎,都在她心底走過一遍。她默默地走出庭院,繞至小徑,踩在一地的黃葉上,雨疏那低婉哀怨的傾訴,隨著瑟瑟的秋風飄蕩耳際,她該怎麼做?她是不是又錯了?雖然雨疏寬容大度得沒有嫉妒、怨恨,把悲傷留給自己,也正因為這樣,才更增加她的愧疚感。如果沒有她的出現,書凡是否依然屬於雨疏?
她不確定地甩甩頭,涼颼颼的風也吹不去她沉甸甸的心情。愛他,原該是件快樂、甜蜜的事,怎麼竟成了這般剪不斷、理還亂的心境?她不了解書凡的心事,她想應該去問他,她有必要知道事情的真相,也才能解開她鬱結的心,否則,他與她將會有道無形的陰影遮蔽了他們的感情。
他們三個之間的問題,他才是關鍵人物。她決定找他談一談。
正想折回大屋,一轉身,卻看見書凡在小路的另一端拄著拐杖行來。
“若伶,你怎麼跑到這裡來,我還以為你回去了呢。”書凡一副心急的樣子。
“我怎麼會不告而別呢?只是在房裡待得有點悶,出來散散心。這條綠蔭小徑挺詩意的呢。”
“是啊。你看,那些孟宗竹都是我媽的最愛呢。”書凡指著那一叢叢的綠竹,興奮地說。
“來,我們這邊坐。”
若伶拍拍一條長石凳坐下,有意在此打開問話。
書凡順從地坐下,仍興致盎然地談著他父親設計這庭院的用心。
“我爸爸除了是一位好醫生外,也是一位天才設計師,這棟別墅的里里外外都是他親自規劃、設計。他常說行醫使他活得有意義,設計使他活得有生趣。他喜歡創造一些別人所沒有的東西,他最不喜歡的就是流行;他說那是最沒有品味的東西,做不了自己的人才跟流行走。他靠自己賺錢,豐富地過他一生,唯一的缺憾就是我母親無法走進他的心靈。”說到這裡,書凡突地打住,方才的興致也轉為黯然的沉鬱。
若伶其實很想知道有關他父親的故事,於是,撿了枝枯枝在手中撥弄,卻裝著不經意地問:“那他們是如何過一生?”
經她一提,書凡才繼續道:“所以,雖然父親努力地經營他的人生,卻還是不快樂。小時候,我就能感受到他鬱鬱寡歡的心情,除了休假時陪我們小孩說說笑,才能看到他的笑容外,記憶中,他是一個沉默少語的人。”
“這樣的婚姻,他不曾想過分手?”
“在他們那一輩,婚姻再怎麼糟糕,離婚是不可能的。兩個人在一起,快不快樂、過得好不好都是兩人之間的事,別人看到的都是一樁成功的婚姻,和一番成就的事業。在他們的年代,這就是一個成功男人的典範。”
若伶被故事吸引著,關心起書凡父親的一生。
“你父親就這麼無怨無悔地過一生?”若伶想,這麼一個有靈有性的人,真甘願如此廝守一位不解風情的女人?
書凡瞥一眼若伶,仿佛一切都已被看穿似的。
他定了定神,垂眼看地下的落葉,又抬頭望了望被稀落樹葉遮擋的天空,微微地吁口氣,說:“他本來也認命地過日子,反正工作和興趣也消磨了他大半時間,所以雖然與我母親不相契合,也沒有多少時間去怨悔。”書凡又頓了頓。“他們平淡的婚姻,就在我要升高中的那年起了變化。”
若伶專注地聽書凡敘說著另一個愛情故事。
“那年,父親遇上他有生以來的真愛。她是他的病人,小他二十多歲。當年,父親已是四十好幾的中年男子;而那女孩,初出學校,長得嬌媚可人,追求者也不知凡幾,唯獨對父親鍾情。她的大方、浪漫,滋潤了父親乾涸的心靈,憑著父親的財力,他們根快有了另外一個家。”
“那你母親呢?難道她就不聲不響地把丈夫拱手讓人?”
“當然不是。”
書凡的臉色變得更陰鬱,停頓了會,說:“最極端的時候,母親曾自殺過兩次,可是父親依舊沒有回到她身邊,在照顧她恢復健康之後,就又回到那女的身邊。母親是典型的傳統女人,對父親的愛執著甚深,父親的移情別戀,等於毀了她的世界;她不知何去何從,整天發呆或傻笑,精神瀕臨崩潰。有好一陣子,我常陪她去看精神科醫師。有一次,我一不留心,她走到窗台邊,差點跳樓。而她尋死的決心,一直是我揮之不去的夢魘。”
“後來呢?”若伶聽得入神,眨了眨靈活雙眼。
“母親的精神狀況始終沒有好轉,醫生也認為她必須住在精神療養院長期治療。父親畢竟是個有情有義之人,雖然有了新歡,對舊愛倒也仁盡義至;聽說母親要被送進瘋人院,他也不忍,就積極地覓地,最後找到這塊土地大興土木,為母親建造這棟別墅。在建造的過程,父親常帶母親一起過來監造。每次來,父親都會用極溫柔的聲調對母親說:這是要給你的,我為你蓋的,懂嗎?剛開始,母親也不知懂不懂父親的話,只是痴笑,可是父親始終耐性地對她說這句話。說多了,母親漸漸懂了,她的痴笑也不見了,轉而用感激的眼神看父親;父親則拍拍她的肩膀,或牽牽她的手。就這樣,父親治癒了母親的病。”
“解鈴還須繫鈴人,愛真是折磨人。”若伶有感而發。
“母親病好後也不曾搬進這幢美麗的別墅。知道是父親的一片心意使她醒轉過來,所以痊癒後的母親倒是透著另一種堅毅;她每天靜靜地為我們打點生活上的需要,也不再對我父親有期望,也看不出有所難過。慢慢的,她習慣了沒有我父親的日子,後來,她也找到她情感的歸依——上帝。有了宗教信仰,她也找到生活目標;雖失去丈夫的愛,卻得到上帝的愛。上帝教她以寬恕的心待人,所以她寬恕了父親的背叛,甚至能和顏悅色、平心靜氣地和我父親相處。而我父親大部分時間都在那女人那裡,對母親的一生,父親只能說是盡道義上的責任,寵愛全部給了那女人。感情的待遇,永遠得不到公平的分配。”
“那你打算怎樣?”
彼此打開心結後,話也就好談。
“書凡也復元得差不多了,我想我會選擇離開,往後,就是你和他。我看得出,他對你是真心的。唉!”
雨疏輕輕地哀嘆一聲。
“雨疏姐——”
若伶想說些什麼寬心話,卻又不知該說些什麼好。
“你和雨文是好同學,說來也算我妹妹,而我們卻都愛上同一個男人,把他交給你我也很放心。雖然如今我已不再是他生命中的唯一,但這又有什麼關係,至少,我曾經擁有。”
一股悲傷籠罩著房間。
“你知道他為什麼對你這樣?”
雨疏點點頭,淚隨著心頭的難過湧上眼眶。
“這樣也好,既然我不再讓他留戀,我也沒有理由留在他身邊。過去的,就讓它過去,時間會再帶來新的東西;曾經有過的歡樂、痛苦,也一樣會被時間洪流沖走。有一陣子,我幾乎是走不出那痛苦,就像一張巨大的網牢牢地網住我,任我怎麼掙扎都沖不破那張痛苦的網。一旦突破,這才發覺生與死、快樂與痛苦都只是一線之間、一念之別而已。可是,往往窮畢生之力,就是越不過那一線之隔和一念之差啊。人,有時真是愚蠢至極的動物。”雨疏淡淡地說,一抹輕愁掠過白皙的臉龐。
走出雨疏的房間,若伶的心沉沉重重的,仿佛那哀傷、痛苦、無奈和掙扎,都在她心底走過一遍。她默默地走出庭院,繞至小徑,踩在一地的黃葉上,雨疏那低婉哀怨的傾訴,隨著瑟瑟的秋風飄蕩耳際,她該怎麼做?她是不是又錯了?雖然雨疏寬容大度得沒有嫉妒、怨恨,把悲傷留給自己,也正因為這樣,才更增加她的愧疚感。如果沒有她的出現,書凡是否依然屬於雨疏?
她不確定地甩甩頭,涼颼颼的風也吹不去她沉甸甸的心情。愛他,原該是件快樂、甜蜜的事,怎麼竟成了這般剪不斷、理還亂的心境?她不了解書凡的心事,她想應該去問他,她有必要知道事情的真相,也才能解開她鬱結的心,否則,他與她將會有道無形的陰影遮蔽了他們的感情。
他們三個之間的問題,他才是關鍵人物。她決定找他談一談。
正想折回大屋,一轉身,卻看見書凡在小路的另一端拄著拐杖行來。
“若伶,你怎麼跑到這裡來,我還以為你回去了呢。”書凡一副心急的樣子。
“我怎麼會不告而別呢?只是在房裡待得有點悶,出來散散心。這條綠蔭小徑挺詩意的呢。”
“是啊。你看,那些孟宗竹都是我媽的最愛呢。”書凡指著那一叢叢的綠竹,興奮地說。
“來,我們這邊坐。”
若伶拍拍一條長石凳坐下,有意在此打開問話。
書凡順從地坐下,仍興致盎然地談著他父親設計這庭院的用心。
“我爸爸除了是一位好醫生外,也是一位天才設計師,這棟別墅的里里外外都是他親自規劃、設計。他常說行醫使他活得有意義,設計使他活得有生趣。他喜歡創造一些別人所沒有的東西,他最不喜歡的就是流行;他說那是最沒有品味的東西,做不了自己的人才跟流行走。他靠自己賺錢,豐富地過他一生,唯一的缺憾就是我母親無法走進他的心靈。”說到這裡,書凡突地打住,方才的興致也轉為黯然的沉鬱。
若伶其實很想知道有關他父親的故事,於是,撿了枝枯枝在手中撥弄,卻裝著不經意地問:“那他們是如何過一生?”
經她一提,書凡才繼續道:“所以,雖然父親努力地經營他的人生,卻還是不快樂。小時候,我就能感受到他鬱鬱寡歡的心情,除了休假時陪我們小孩說說笑,才能看到他的笑容外,記憶中,他是一個沉默少語的人。”
“這樣的婚姻,他不曾想過分手?”
“在他們那一輩,婚姻再怎麼糟糕,離婚是不可能的。兩個人在一起,快不快樂、過得好不好都是兩人之間的事,別人看到的都是一樁成功的婚姻,和一番成就的事業。在他們的年代,這就是一個成功男人的典範。”
若伶被故事吸引著,關心起書凡父親的一生。
“你父親就這麼無怨無悔地過一生?”若伶想,這麼一個有靈有性的人,真甘願如此廝守一位不解風情的女人?
書凡瞥一眼若伶,仿佛一切都已被看穿似的。
他定了定神,垂眼看地下的落葉,又抬頭望了望被稀落樹葉遮擋的天空,微微地吁口氣,說:“他本來也認命地過日子,反正工作和興趣也消磨了他大半時間,所以雖然與我母親不相契合,也沒有多少時間去怨悔。”書凡又頓了頓。“他們平淡的婚姻,就在我要升高中的那年起了變化。”
若伶專注地聽書凡敘說著另一個愛情故事。
“那年,父親遇上他有生以來的真愛。她是他的病人,小他二十多歲。當年,父親已是四十好幾的中年男子;而那女孩,初出學校,長得嬌媚可人,追求者也不知凡幾,唯獨對父親鍾情。她的大方、浪漫,滋潤了父親乾涸的心靈,憑著父親的財力,他們根快有了另外一個家。”
“那你母親呢?難道她就不聲不響地把丈夫拱手讓人?”
“當然不是。”
書凡的臉色變得更陰鬱,停頓了會,說:“最極端的時候,母親曾自殺過兩次,可是父親依舊沒有回到她身邊,在照顧她恢復健康之後,就又回到那女的身邊。母親是典型的傳統女人,對父親的愛執著甚深,父親的移情別戀,等於毀了她的世界;她不知何去何從,整天發呆或傻笑,精神瀕臨崩潰。有好一陣子,我常陪她去看精神科醫師。有一次,我一不留心,她走到窗台邊,差點跳樓。而她尋死的決心,一直是我揮之不去的夢魘。”
“後來呢?”若伶聽得入神,眨了眨靈活雙眼。
“母親的精神狀況始終沒有好轉,醫生也認為她必須住在精神療養院長期治療。父親畢竟是個有情有義之人,雖然有了新歡,對舊愛倒也仁盡義至;聽說母親要被送進瘋人院,他也不忍,就積極地覓地,最後找到這塊土地大興土木,為母親建造這棟別墅。在建造的過程,父親常帶母親一起過來監造。每次來,父親都會用極溫柔的聲調對母親說:這是要給你的,我為你蓋的,懂嗎?剛開始,母親也不知懂不懂父親的話,只是痴笑,可是父親始終耐性地對她說這句話。說多了,母親漸漸懂了,她的痴笑也不見了,轉而用感激的眼神看父親;父親則拍拍她的肩膀,或牽牽她的手。就這樣,父親治癒了母親的病。”
“解鈴還須繫鈴人,愛真是折磨人。”若伶有感而發。
“母親病好後也不曾搬進這幢美麗的別墅。知道是父親的一片心意使她醒轉過來,所以痊癒後的母親倒是透著另一種堅毅;她每天靜靜地為我們打點生活上的需要,也不再對我父親有期望,也看不出有所難過。慢慢的,她習慣了沒有我父親的日子,後來,她也找到她情感的歸依——上帝。有了宗教信仰,她也找到生活目標;雖失去丈夫的愛,卻得到上帝的愛。上帝教她以寬恕的心待人,所以她寬恕了父親的背叛,甚至能和顏悅色、平心靜氣地和我父親相處。而我父親大部分時間都在那女人那裡,對母親的一生,父親只能說是盡道義上的責任,寵愛全部給了那女人。感情的待遇,永遠得不到公平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