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時買下來的時候是夫妻倆咬死牙花了所有工齡與存款換來的,不管多大都是屬於自己的窩,這也是陶家在火柴廠被人羨慕的原因。

  眼下水深火熱的陶家還值些錢的東西,也就這房子了,夫妻倆因過錯被下崗,一分錢補償都拿不到。

  見對方討要孩子不夠,還被惦記上了這間屋子,於是就連輕易不喜怒於形的陶家叔叔也徹底黑了臉色:「當初兩家都說好的,你們現在想把孩子討回去?那就把錢都還來!」

  能做出賣孩子舉動的父母說不上舍不捨得孩子,但肯定是捨不得錢的。

  果然只聽農村夫妻斷然拒絕道:「俺們沒收你們勞什子錢,快把孩子還來,不然告公安去!」

  當初說是免費抱養,但其實那對夫妻倆還是以家庭困難為藉口問陶家借了三十塊錢的,並未立字據。

  雙方心裡都清楚這就是孩子的買斷錢,陶家嬸嬸還買來對方的一句斷絕關係的承諾,現在想想就是個屁。

  擱以前哪有這種糟心事,去哪裡說都是陶家占理,可經歷了流言、雙下崗後,沒了收入來源的陶家再經不起任何波瀾,尤其是被這種擺明了耍賴皮的人纏上。

  可夫妻倆又實在捨不得養了多年的養子,不得已,陶家嬸嬸喊出了一直關在屋子裡不讓人見的陶光榮,讓他來決定到底跟哪對父母。

  一方是淚眼婆娑和藹可親的農村親爹娘,一方是面色不大好看的養父母,回憶起往日裡後者對自己的嚴厲對待、嚴格要求、動則呵斥的情景,陶光榮本就不堅定的信念一動搖,想法也不過腦子,直接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他要跟親生父母。

  如果那邊不好,他再回來,陶光榮個小梗蛋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可他不知道自己再也回不來了。

  陶家夫妻倆沒料到自己養了這麼久的孩子竟是個白眼狼,這麼多年的飯還不如都餵給狗吃,當下心都冷了,沒看陶光榮一眼,任由他被那對農村夫妻倆帶走,連行李也沒給收拾準備。

  衣鞋褲襪,哪樣不是他們陶家置辦的,還想順摸著都帶走,休想!

  他們只當是白養了這個兒子。

  原本還被陶湘嫌棄擁擠雜亂的陶家火速冷清空曠了下來,只留下兩個大人困坐在飯桌邊,神色臨近崩潰,桌上是陶湘寄來的第二封信件。

  信上的每個字都被陶家夫妻倆熟讀過數遍,可是他們還不知道該怎樣回復,家裡近階段發生的事總歸不能讓她知道,免得孩子擔心。

  夫妻二人商量琢磨片刻,依舊還是提筆編造下了幾紙日常,說不定以後的日子還會好起來。

  可有人不想他們好。

  左臂繫上紅袖標的陶蘭領著自己組織起來的紅衛小隊正穿梭在城郊一戶戶被清算的人家裡打砸,她精神不振面色冷漠,隱隱顯出一種病態的恍惚。

  如果陶湘見了一定會認出,這正是她剛穿越來時的狀態。

  -------------------

  陶家遭受到的磨難,陶湘目前一點都不知情。

  眼下她正熱火朝天地圍著合作社裡的生花生瓜子等攤頭,同其他縣城住戶一道挑肥揀瘦著,忙得是不亦樂乎。

  她手腕上還掛著兩大袋一上櫃檯就被搶買完的果餅脯子,堪稱為戰利品。

  年關將至,一批批過年物資將投放到各地的供銷社、街道處,上架時間並不固定,需要靠人一一通知,能否買到好的新鮮的全憑人品。

  陶湘運氣向來不錯,趕巧又碰上了。

  在原身的記憶里,每年快過年的時候是最熱鬧的,那時發的臨時票也多得很,由街道居委通知憑票可以在哪天買到什麼副食,花生瓜子、干餅果子都是熱門年貨,也有一些河鮮海鮮,每人限量供應。

  那種票有效期很短,原身都不會自留,全給了陶家叔嬸,讓他們去排隊購領。

  但阜新鎮旮沓屯可不是人口密集的南邊,需要自己算時間用票的陶湘住在屯裡,也並不清楚鎮上的供銷社裡這些少見的乾果年貨什麼時候能有,不然她早就在辦事處領到各色副票後就直接用掉了。

  不過今天遇見也不遲,陶湘手裡足足有八斤花生、六斤南瓜子、四斤栗餅果脯等等的份額,除了已經買到的果餅,別的不說,花生瓜子今天起碼也能到手,不用怕到期浪費不能用了。

  陶湘挑的早,布兜里選的都是個大飽滿的,而攤頭上經過幾輪挑揀後剩下的都是些歪瓜裂棗,仍是照樣放在那邊按原價稱賣,典型是全國供銷社物價統一的弊病。

  這些還都是生貨,要想吃必須得回去再自己炒炒,陶湘也不在意,掏了供應本和副票就直接買下。

  供銷社裡人擠人,陶湘沒有注意到邊上一個穿著軍裝的短髮女人正在觀察著自己,那人正是縣城文工團里的團長蘇尚香。

  眼看陶湘大包小包拎了要走,蘇尚香實在捨不得這麼好的苗子溜掉,終於忍不住上前攔了下來。

  「請稍等下,我是省文工團的蘇尚香,我看了你今天上午與同伴表演的歌舞,很有意思……」蘇尚香是個脾性相當直爽的女人,三十來歲,說話也直來直往,「是你自己編排出來的嗎?」

  被人乍攔下,陶湘還有些摸不著頭腦,聽到對方的疑問,她就更怔愣了,當下遲疑謹慎地點了點頭。

  只見蘇尚香面上開始泛出笑,她的直覺沒有錯,陶湘就是那種有舞蹈天賦的苗子,也是團隊需要的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