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臉正毅的他們以黃自如馬首為瞻,覺得她說得有理有據,簡直堪為知青楷模。

  「……」三觀完全不同的陶湘被堵得說不出話來,只好勉強笑了笑。

  「好吧。」你們開心就好。

  接下來一路無話,就連兩個男知青也不再特意尋話與陶湘說了,魏晉分明的一行人很快來到了阜新鎮上。

  因著是知青大批下鄉來的日子,許多明顯穿著時新的男女青年在街道上走動著,被增了亮色的舊鎮上顯得熱鬧極了。

  黃自如等人缺的東西都差不多,無非是些日常用的,幾人擠在供銷社裡挑挑揀揀。

  陶湘想著來都來了,便湊熱鬧去看,只見這個坐落於古廟,蘆葦吊頂、手工磚鋪地的供銷社地方還是比較寬敞的,商品種類也不少。

  油鹽茶酒,布料紐扣,化肥農藥,籮筐扁擔等商品在三尺櫃檯後擺得滿滿當當,還有一些用油布細密包起來的糕糖點心被小心存放在玻璃矮櫥後,吸引了不少人。

  不需要購買什麼的陶湘很快被越來越多的人群擠得東倒西歪,連陶家嬸嬸特意在百貨商店買的嶄新白塑料底布鞋也差點給人踩掉,陶湘連忙率先避了出去。

  瞧著裡頭旮沓屯的五個知青買東西還有一會,陶湘索性準備先去辦理自己的事情,將糧食關係掛到落戶鄉鎮的軍民辦事處。

  阜新鎮不算大,辦事處也好找,陶湘尋了個本地的鄉民問路,不過走了十來分鐘,就在某處街尾的房區里找到目標,鎮上到處都是人,唯獨這邊疙瘩人煙稀少些。

  見著陶湘是烈士子女,還是個南方來的知青,辦事處的工作人員不禁高看一眼,十分迅速地就把她的糧食關係落下了,並沒有為難,還好心告知她每月的月中來領糧票與副票。

  拿到兩份刻了本地辦事處章印的購糧本與高幹副票本後,陶湘這才鬆了口氣。

  時間還早,不用著急回去,她問清了寄信的地方在哪後,又起身往郵局跑了趟。

  郵局其實也好認,此時裡面到處都是寄信寄包裹的人,陶湘問櫃檯借了紙筆,便給陶家叔嬸去了份報平安信。

  因為要寄去南方比較遠,貼票員一共貼了兩張郵票,一張八分,兩張一共一毛六。

  這錢普通人家都能買上一兩多豬肉炸油過過嘴癮了,但陶湘還是眼眨也不眨地從兜里掏出一隻鼓囊囊的小錢包,從裡面數了十六張分票遞出去。

  自從陶蘭離家出走後,枕頭底下那包準備的碎零錢和臨期糧票就沒能送出去。

  陶湘索性問陶家嬸嬸要了塊結實的牛津布,自己按照現代樣式縫了幾隻小包充當零錢包,就放這些東西方便隨時取用。

  只是零錢倒不著急,那些快要到期的糧肉票與各種工業副票必須得在年前用掉,陶湘尋思著等回去了再好好翻看翻看,爭取趕在年節前將票都換成實物,免得過期浪費了。

  就在陶湘埋頭沉思的時候,身後忽然有人叫了她的名,是上午時才分開的王愛國,他所落戶的王崗屯也隸屬於阜新鎮。

  乍見到老熟人,陶湘忍不住露出了笑:「我剛寄完信,你也來寄啊?」

  見到陶湘的王愛國也同樣很高興,他揚了揚手裡的信件,難得連貫地說了句長話:「是啊,你等我會兒,我馬上就寄好了。」

  不同於火車上時見到的,王愛國給家裡寄信倒是捨得,他同陶湘一個地方來的,郵費相同,都是一毛六,付錢時卻一點不見心疼。

  王愛國是坐他們王崗屯的拖拉機同屯裡其他知青一起來的,在得知陶湘是步行過來的時候,連忙紅著臉磕磕絆絆開口邀請道:「我們車上還有空位,反正兩個屯離得也不遠,我跟拖拉機手說一聲,載你們一程好了。」

  「這會不會不太好?麻煩人家了吧。」話是這樣說,但陶湘又有些心動。

  她今天走了太多路,又忙活了大半天累得不行,一想到晚點還要走四十多分鐘的路返程,就生無可戀,能搭順風車自然最好。

  王愛國聞言一口應承下來:「不麻煩,他是我們屯裡大隊長的兒子,人很好的,我去跟他說。」

  同為知青,王愛國倒像是已經融入了王崗村的集體,人緣出人意料好得不行。

  只見王愛國領著陶湘去供銷社旁路邊找歇息的拖拉機手說了聲,對方瞧了陶湘一眼,十分爽快地一口答應了,就連順捎帶上她的五位旮沓屯同伴的提議也沒有異議,果真好說話得很。

  這讓陶湘多少有些感慨,要是自己也同王愛國一樣去了王崗村,或許也就沒那麼多糟心事了。

  等最後一個知青上了車,時間已經將過五點,天邊絢麗的彩霞照耀著大地,拖拉機上滿是語笑喧闐。

  托陶湘的福才能上車的五個知青倒是沒有再露冷臉,他們第一次坐上這種鐵玩意,新奇極了。

  就連自詡從小坐轎車長大的黃自如也沒有嫌棄什麼,拖拉機比起牛車可不知高出多少檔位,哪怕只能站在車斗里吹風。

  一路上,見旮沓屯知青大包小包拎了不少,兩個屯裡的知青不免相互攀談起來,期間就說到從旮沓屯大隊長手裡勇爭生活費的故事。

  「咦,你們還有生活費?多少啊?」王崗屯知青面露詫異地問道。

  陶湘這邊的知青們得意洋洋:「那是我們辛辛苦苦抗爭來的,一個月可是能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