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還想起一事,“兩個孩子也都大了,再住在一處多有不便,況且地方也太狹小了些。不如把三姑娘原先那住處收拾出來,給了三少爺。這明霞堂還是恢復原貌,給四姑娘單住吧。”

  章清瑩聽著,卻主動請纓,“爹,荷風軒既是三姐的閨房,不如就直接給了女兒吧。家裡也省了好些事,這明霞堂地勢好,還是留給弟弟。”

  章致知聽她小小年紀,竟如此懂得謙讓,很是高興,“只是那荷風軒臨水,有些陰冷。你弟弟現在白鷺書院念書,也不常回來,還是把明霞給你吧。”

  章清瑩搖了搖頭,“三姐姐一直待我很好,她這房子若是給了弟弟,必然要大改。可若是給了女兒,我住在那兒,一糙一木卻都是個念想。要是三姐姐回來了,她也可以故地重遊,豈不更好?”

  胡姨娘聽及此,索性做個好人,將章清瑩含蓄的沒有講完的話點明了,“四姑娘說得很是,像是大姑奶奶,二姑奶奶雖是嫁出去了,可她們的閨房倒都保留了下來,至今也沒動過。若是只動三姑奶奶的閨房,倒讓人有些不好想了。”

  上回她主動拉攏張蜻蜓,雖然沒得到回應,可張蜻蜓也沒投向林夫人,算是做到了兩不相幫。眼見潘家漸漸勢大,在老爺心目中的分量越來越重,在可以做個順水人情的時候,她自然不會無端去做那個惡人。

  章致知聽得連連點頭,“倒是我糊塗了,那三姑奶奶的閨房也不要動了,另給四姑娘再布置一間,務必要收拾得妥妥噹噹的。再有,多撥幾個老實可靠的人在那邊上夜。四姑娘還小呢,那個地方到底偏了一些,莫讓什麼貓啊狗的驚了她。”

  他一時想起,感慨起來,“還記得上回,三丫頭做了惡夢,深更半夜地跑來看我,後來還寫了不少經書供在神前,那孩子可真是有心。”

  “豈止在家?三姑娘就是出了閣不也惦記著老爺?”胡姨娘上前湊趣,“一回門就是補酒藥材地往回送,還有那犀角杯,要說值錢也不算什麼大事,只是難為她這一片孝心!”

  因林夫人不在,章清瑩瞧了一眼欲言又止的劉姨娘,天真無邪地說了一句,“大姐姐也很好,每次回來都帶她親手做的鞋襪,針線總是最好的,女兒一直想學呢!”

  劉姨娘微微一笑,投去感謝的一瞥。章致知聽得心中更是舒坦,動動腳趾頭,他在家穿的可不正是章清芷親手做的鞋襪麼?大女兒婆家雖窮了些,但這些細節卻是當真做得不錯。

  胡姨娘兩掌一拍,笑道:“那是老爺好福氣,養了這麼些好女兒,個個都這麼貼心,可真是讓人好生羨慕呢!”

  章致知很是高興,再想起只知索取的章清雅,心中未免更生了幾分嫌棄之意。

  說回潘府。

  張蜻蜓那日酒醒之後,很有些赧顏,模模糊糊只記得幾分,卻全是自己失態丟臉的情形,連問都不好意思問起。

  倒是小豹子一本正經地跟她提起,蔣半仙已經擇好了良辰吉日,要給她和董少泉操辦結拜之事。

  小豹子心裡可著急,董少泉長得比他美,算盤也比他打得精,這樣的“情敵”要是不早些“斬糙除根”,恐怕日後夜長夢多,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張蜻蜓心下有些惋惜,那樣好的小美男,怎麼就是喝醉了也拐不來做夫君?想來還是自己魅力不夠呀,不過能做姐弟也是一輩子的事情了,張大姑娘做慣大姐頭,很高興地收下一個義弟。

  並且在結拜之後嚴正警告胡浩然,“上回我雖醉了,可那天的話,旁人都說給我聽了,你要是做不到,就算是上天下海,我也要把你揪出來,跟豬一樣剁了去。”

  這個威脅,還是很有幾分分量的。反正一幫子親眼見過的兄弟們聽得都有些寒毛直豎,想想張大姑娘手中那把殺豬刀,誰都不敢小覷。

  第139章頭號二世祖

  年前忙忙碌碌了好些時日,張蜻蜓的豬肉鋪子迅速上了正軌。

  有董少泉這個得力的助手在,最後以合理的條件,吸引了以王一虎為首的一眾屠夫拖家帶口地加入,幫著把東西南北四城的分鋪俱都開了起來。

  因為現在都是一家子,這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道理大伙兒都清楚,所以不用張蜻蜓多說,他們主動找她分說了各處豬肉市場的情形,再結合實際,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調整。

  在大伙兒的齊心協力之下,這張記豬肉鋪算是開創了京城商界一個小小的奇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竟然囊括了將近八成的零散生意,這個年關,賺得是盆滿缽滿。

  而董少泉也趁熱打鐵,在蔣四姨娘的介紹下,談攏了幾樁長期的酒樓供應。想來正月里就算一時半會兒沒有什麼生意上門,大伙兒也不愁沒飯吃了。

  這一日正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日子。

  年關越來越近了,大部分該準備的人家都已經準備齊的,再來的,無非是湊個菜,補個漏,買豬肉的人越來越少,屠夫夥計們也想歇歇了。

  張蜻蜓跟大伙兒商量了下,決定從臘月二十六開始,暫時關閉城南城北城西的三間鋪子,歇業到正月初十,只有城東這間最大的鋪子堅持營業。既然名氣打響了,就得給客人一個方便,這是信譽,也是將來長期經營的保證。

  只是董少泉提到,“姐,咱們既然要留住人心,歇業這些天,還得給屠夫們發份工錢,讓人家過年心裡也過得安穩。至於留在城東值守的夥計們也是,不管生意好壞,都得給份賞錢,畢竟這大過年的,可著實辛苦。”

  張蜻蜓聽得有理,“我心裡也惦記著這事呢,你從前不是跟我說,把咱們得銀的兩成留出來打賞分紅麼?我讓新來的黃先生和於先生幫忙捋了捋,他們可不愧是軍里出來的,年紀雖大,手腳可當真麻利,估算著咱們光這個月就回了大半本錢了,至於再過上仨月,以後就是純賺,是該多拿些出來打賞一番的,只是怎麼個賞法,我卻還沒空細想。你們從前鋪子是怎麼做的?”

  董少泉笑道:“這個就見仁見智了,不過我爹從前給夥計們發賞銀是這麼來的。一部分是根據他們替鋪子賺得多少,紅包就給的多少不均。再一部分是吃年飯和新年開工頭一頓的時候,一人給一個。還有給他們發放做新衣新鞋的布匹衣料,糕點節禮什麼的,數目雖不大,但必須得有。再有一部分卻是隨機的,比如誰家困難就適當照顧一下,額外送一筆,是個人情。”

  張蜻蜓聽得不住點頭,“這些都挺好,不過你們這兒興送橫財麼?”

  什麼?董少泉不懂。

  張蜻蜓笑著扯了個謊,“那是從前我聽別地方人說的一個規矩,就是在新年宴上,東家會讓大伙兒來抓個鬮,鬮上寫了各式禮品,有大有小,多的有一兩銀,少的幾文錢,甚至於一壺酒,一塊肉,就像正月十五猜燈謎似的,不過圖個熱鬧。”

  董少泉聽說卻沉吟起來,半晌驚喜交加,“這是個好主意呀,咱們可以在過年的團年宴上請大伙兒來玩,嗯,讓他們把家中父母妻兒也帶來,這樣就更熱鬧了,大伙兒也玩得開心。咱們把準備的衣物禮品都帶到現場,人人有份,永不落空,這樣就更有意思了!”

  張蜻蜓嘿嘿偷笑,這是從前在她們扎蘭堡流行的規矩,她雖然沒在大戶人家幹過,可是卻聽那些夥計們說起過得了什麼好東西,每回都很是羨慕,直希望自己哪天也能有這樣的機會。

  現在輪到自己當家了,她也願意把這份快樂帶給別人。董少泉教過她一句話,“想要從人身上賺錢,首先得想想怎麼替人賺錢。”

  這句話,她是越琢磨越有道理,這也算是活學活用了。

  下午趁空,二人就在這兒算計著打賞的多少,反正他們這兒每日現結,每位夥計的帳都是透明的,也不用藏著掖著,免得大伙兒猜來猜去,反倒心生嫌隙。

  不知不覺,天色就漸漸暗了下來,北風時挾裹著細雨,間雜著細碎雪花,淅淅瀝瀝開始落下了。

  埋頭算了半天,張蜻蜓覺得氣悶,捧著小手爐起來推窗透氣。

  她瞧見雨雪交加的鬼天氣,可興不起什麼詩興,只瞧著這南方的雪實在討厭,不像北方人慡快,便是落雪,也如大片大片的鵝毛,靜而無聲。而南方的雪卻多是和雨交織在一起,又吵又濕,落到地上即化成泥濘,非等到雨下過了,才純是漫天白雪,可也存不住,日頭一出,也便化了。那一份陰冷寒濕,直透到骨子裡。

  因著多雨,砌不了火炕,只能用爐火取暖。莫看她是北方人,倒覺得這南方的冬天更加難熬。要是一日離了這火盆,她可真不知道怎麼活下去。就是太費炭了,不過這個錢,她再怎麼也捨不得省下去。

  不過想起炭,她猛地記起,前些天,盧月荷收了鄉下莊子上送來的年貨,還給了她兩車好霜炭。這個年關,自己院子裡的事情全是大嫂在幫忙張羅著,這過年了,不說別的,總得給她回份像樣的禮才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