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松香有時夜間會喊她在院子裡一起看看星星,溫蕊看著看著就想起自己跪在冷宮那一晚,天空里最明亮的那顆星星也比不過孟恪的眼睛耀眼。

  “或許,你也該給我講講他的過去。”溫蕊沉浸在一片星海中時,輕輕說道。

  她沒有指望松香真的回應她什麼,哪知松香眨了眨眼,就開始娓娓道來。

  “九殿下,其實我們主子也很苦的。”松香抿了抿嘴。

  孟恪的人生是以十五歲為分界線的。

  十五歲前,他是林州知府孟家文武雙全的二公子,父親芝蘭玉樹,母親溫婉賢良,上面還有一個才名遠播的兄長。一家人其樂融融,本是林州人人艷羨的幸福美滿。

  而一切的改變從他十五歲的仲夏開始。

  鎮北侯府李氏一族的一支旁系出了一位少年英才,年紀輕輕便在戰場上表現不凡,人人都說假以時日,這位小李將軍必是能夠比肩鎮北侯的英雄人物。

  李氏自然為這樣一位旁系子弟感到自豪,很快便派人往林州接了小李將軍去帝京。

  這一年的仲夏,大睿舉兵侵犯北周疆土,小李將軍不出意外地跟隨鎮北侯出征,一路奮勇殺敵。然而中途因為鎮北侯的一次戰術失誤,導致小李將軍的兩千兵馬遭遇大睿埋伏包圍。

  大睿主帥早早便聽過小李將軍的威名,一直試圖勸降小李將軍為大睿效力,許他高官厚爵,許他香車美女,甚至差點召他做了駙馬。可惜,小李將軍始終拒不投降。

  主帥便想出了一條毒計,他故意散布了小李將軍已經投降大睿的消息,鎮北侯李氏一族為了掩飾戰術失誤更是不遺餘力地撇清干係,最後引得宣帝震怒,一氣之下將小李將軍這旁系一支滅門,甚至連小李將軍剛出世不久的麼兒亦不曾放過。

  可憐小李將軍率領兩千兵馬,在山谷中和大睿的軍隊激戰十日,傷痕累累仍亦堅信援軍很快就到。聽到消息時,幾乎不等眾人反應,便一反規避戰略,提著劍生生殺到身上沒有一處完好,悲壯地死在戰場之上。

  所有人都屈服於宣帝的盛怒和對鎮北侯府的敢怒不敢言中時,唯有孟恪的父親和一直和小李將軍兄弟相稱的兄長,冒天下之大不韙,一力為小李將軍平反。

  宣帝自然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革職抄斬,家中其餘男丁沒為奴隸,孟恪上書陳詞的兄長則被點名道姓施了宮刑要送入宮廷。

  孟恪眼睜睜瞧著父母被抄斬,兄長受了宮刑自盡,最後用剩下的銀兩打通了關節,從此頂替哥哥入了北周皇宮,再不是林州城裡那個無憂無慮的貴公子。

  他從伺候文房四寶的小太監做起,不過五年,便成了司禮監掌印,將東廠上下製成鐵桶一塊,成為宣帝最銳利的爪牙,像藤蔓一樣把帝京的所有通通纏繞起來。

  他所等的,不過是一個機會。

  一個顛覆李氏,替父兄和小李將軍報仇的機會。

  “他會走麼?”溫蕊的聲音輕輕的,很像是怕打擾了滿夜的星空。

  松香沒想到,聽完故事的溫蕊不問她那故事中種種蹊蹺細節,反而一下抓住了問題的核心。

  孟恪進宮,從來只是為了復仇。

  大仇得報之後,理所當然要離開。

  松香點頭時,正瞧見孟恪的身影,剛要出聲,便被孟恪眼神示意著制止了。

  “那你,想他走麼?”

  孟恪的聲音嚇了溫蕊一跳,她匆匆回頭去看,就看到星空下那道欣長的身影嘴角帶一點點笑意。

  待溫蕊回過頭來,原本身側的松香早不知溜去哪裡了。

  “臣在問殿下話。”孟恪走到她身邊,輕輕掰過她的肩。

  溫蕊一瞬慌了神,“我不知道。”

  孟恪笑著敲了敲她的額頭:“沒關係,殿下可以慢慢想。現在,臣帶殿下去一個地方。”

  兩個人一路順著紅色的宮牆走過彎彎繞繞的一條路,直到周圍景色越來越熟悉,溫蕊才明白孟恪要帶她去哪。

  孟恪輕巧地推開那扇緊閉的殿門,溫蕊看見院內擺放的整整齊齊的一地元寶、紙錢還有中央木桌上立著的牌位時,眼淚一下就涌了出來。

  “臣知道明日才是莊妃娘娘的忌日,可惜明日臣不在宮中,臣怕有人叨擾壞了莊妃娘娘的清淨。所以,提前替殿下預備了。”孟恪拿過三隻長香,在桌上的蠟燭上點好才遞給溫蕊。

  “不過所幸子時剛過,勉強也算是對上日子了。”

  溫蕊接過那三隻香,對著地上的蒲團跪了下去,叩了三個響頭後才將香立在牌位前的小銅爐中。

  之後,兩人沉默著對著一個小銅盆,慢慢燒著紙錢和元寶。

  “除了我和阿花,你是第一個給我母妃燒紙錢和元寶的人。”溫蕊看著盆中的火苗將紙錢吞噬成灰,好像想起了什麼似的,緩緩說道:“孟恪,你還欠我一個願望。”

  “臣記得。”孟恪丟了一枚元寶進去,火苗得了鼓勵似的拼命向上躥,映照得他臉上黃澄澄一片。

  溫蕊沉默了良久,將手中最後一疊紙錢放入銅盆:“陪我去放盞花燈吧。”

  第24章 花燈

  “好。”孟恪應得爽快,卻忍不住心中一點點的失落。

  帝京的花燈會,名字是叫花燈會,會時街上也不乏各式各樣精美別致的花燈售賣,可主角從來不是那些精美的花燈,而是參會的青年男女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