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雷剎也不知要和這個糟心親王說些什麼,只好一舉杯,飲了杯中酒。
姜准看他爽快,心裡喜歡,跟著飲了杯酒,他一高興,那愉悅再也遮掩不住,衝著喉嚨噴湧出來,發出像哭似得笑聲,道:“我知曉我阿父正傷心得欲生欲死,身為人子,應身代悲苦,可是……可是……可是我忍不住啊。太子啊,我的皇長兄啊,他終於大勢已去,翻身無望了。你看,同是中宮嫡子,我皇長兄就是阿父的心頭肉掌中寶,天寒怕他挨凍,天熱怕他酷暑;他學得不好,是師之過,我等學得不好,是生之憜;他犯了錯,是無心之失,我等犯了錯,是罪不可恕。他早早封了太子,高高在上,我等見了口呼殿下,行之以禮。他抬抬手,皮笑肉不笑,便是友愛寬仁。他殺一人,定是此人犯上,他殺二人,定是此二人不軌,他殺百人,定有身有苦衷。”
姜准嘿嘿一笑:“皇長兄什麼都不必做,阿父自會為他辯解,誰知,他自個認了罪,哈哈哈,即便如此,阿父仍是心如刀割啊。”
“我們兄弟十幾人加起來也不及皇長兄一根手指頭。雷副帥無父無母,雖身世悲慘,但遇上這種心生在胳之窩裡,也是令人滿腹濁氣。”
雷剎最厭有人提及自己身世,手上用勁,在金杯上留下一個指印來。
姜准許是醉了,睨到杯上指印,揉揉眼,瞠目結舌一會,眼中異彩連連,擊掌將雷剎誇了又夸,一把攜住他的手,藉此加可說不可說的話傾倒個乾淨。
雷剎怔忡地聽著這些要命的言語,心裡恍然:他與姜准莫非是在夢裡有了這些許的交情?
姜准嘮嘮叨叨,醉熏熏地拖著肥胖的身體伴著琵琶左扭右搖跳起舞來,雷剎不禁有些好笑,自己和這渾人有何可計較的?既來之則安之,有佳釀在手,索性盡興一醉。
直至天黑,姜准醉趴在酒案上,呼呼喘著氣。
雷剎心念一動,問道:“大王,醇王與太子案真是宮中婕妤所為?”
姜准搭著厚重的眼皮,含糊道:“……醇王……婕妤都已認罪,還能……有假?她既認下,自是她做的。”
第72章 石出(二)
蕭蕭寒風中, 悲佛山一片沉寂, 山中各樣樹木蒼翠得愈冷愈翠,枯條得越冷越蕭然, 石階上殘留的枯葉早已腐爛漚泥,積在縫隙間,如陳年積垢。
老叔提著燈, 彎著腰, 深深地行了一個禮,醜陋的臉上露出一些笑意:“娘子總算回來。”
風寄娘還禮:“這些時日,累老叔操心。”
老叔前頭領著路, 道:“一葉法師只在寺中稍作停留,十日中倒有九日都在徐府。”
“徐知命?”風寄娘訝異。
“正是。”老叔點頭,“許是外出雲遊時二人結下交情,饒是法師這般方外之人也有摯友知己。”
風寄娘拾階而上, 漫不經心似地道:“是嗎?我一直以為凡塵俗事從不在一葉法師的心中。”
他二人邊說邊走,不一會就到了歸葉寺山門前,四大護法仍舊頹敗, 進寺後那些牡丹乾枯如柴。
風寄娘看了眼寺中正殿,道:“老叔自去忙碌, 我去殿中燒爐清香。”
老叔掀起被燒得扭曲了的眼皮,嘆口氣, 忽道:“娘子的心中可曾有一絲怨懟,一絲悲憤?”
風寄娘回首,矮身撿起一片枯乾的落葉放在老叔的手中。
這片枯葉曾在枝頭抽芽嫩黃, 經風雨陽光長大翠綠,四季輪轉,發黃欲墜被微風吹落,又經雨澆踩踏,午陽炙烤,如今捏在手中,干黃枯卷,拿指尖一捻便成碎屑。
老叔拍拍沾在衣上的葉屑,提著燈慢慢離去。
風寄娘推開歸葉寺正殿大門,十八連枝銅燈盞燭火終年不熄,兩側木架上累如山高的瓷瓶在火光流光溢彩,她一踏進殿中,銅燈盞一齊晃了晃,搖曳間,火光影轉,那些數也數不盡的瓷瓶似跟著晃了晃。
“唉!”隱約間一聲似有似無的嘆息。
“嗚呼……”又有遊絲般的低泣。
“噫……”
風寄娘閉目傾聽,那些嘆息悲泣漸漸清晰,依稀可辨,殿中仿佛有成千上萬個男女老少、幼弱病殘在無奈地詢問。
“何處?”“何處?”“何年何月?”“何往何往?”“為人?”“為獸?”“為禽?”“為蟲?”“消彌?”“啊?”“不願啊……”“不甘……”
那些悽然無奈繞成細絲一匝匝地繞在風寄娘的心上,他們每嘆息一聲,她便感到心間多一些疼痛。
忽然,一塊尖嘯隨著厲風撲向她,一個聲間似從虛空那傳來厲聲喝問:“你,與我等相同,為何你為人?為何你為人?”
風寄娘避開一步,厲風撲了個空,轉瞬消散無蹤,十八連枝銅燈盞上的燭火焰跳躍幾下,火光轉成幽藍,燈焰拉長,燈盞銅枝上了那些交錯抬手的銅人似乎活轉過來,開始吟誦祭文,殿中又漸漸趨向安靜,藍幽幽的燭焰又成溫暖的桔色,成了遊子遠歸從紙窗望進去時那片刻的心安。
風寄娘退出大雄寶殿,重又掩上殿門,殿外的冷風撲上她的臉頰,令人一個清靈,殿中的悶熱,郁躁盡皆散去。沉沉的暮色暈染,一筆一筆又淡轉濃,寺中枯柴似得牡丹被夜色喚醒,在黑魅的夜裡展葉開花,舉目四望一片盎然的生機。
姜准看他爽快,心裡喜歡,跟著飲了杯酒,他一高興,那愉悅再也遮掩不住,衝著喉嚨噴湧出來,發出像哭似得笑聲,道:“我知曉我阿父正傷心得欲生欲死,身為人子,應身代悲苦,可是……可是……可是我忍不住啊。太子啊,我的皇長兄啊,他終於大勢已去,翻身無望了。你看,同是中宮嫡子,我皇長兄就是阿父的心頭肉掌中寶,天寒怕他挨凍,天熱怕他酷暑;他學得不好,是師之過,我等學得不好,是生之憜;他犯了錯,是無心之失,我等犯了錯,是罪不可恕。他早早封了太子,高高在上,我等見了口呼殿下,行之以禮。他抬抬手,皮笑肉不笑,便是友愛寬仁。他殺一人,定是此人犯上,他殺二人,定是此二人不軌,他殺百人,定有身有苦衷。”
姜准嘿嘿一笑:“皇長兄什麼都不必做,阿父自會為他辯解,誰知,他自個認了罪,哈哈哈,即便如此,阿父仍是心如刀割啊。”
“我們兄弟十幾人加起來也不及皇長兄一根手指頭。雷副帥無父無母,雖身世悲慘,但遇上這種心生在胳之窩裡,也是令人滿腹濁氣。”
雷剎最厭有人提及自己身世,手上用勁,在金杯上留下一個指印來。
姜准許是醉了,睨到杯上指印,揉揉眼,瞠目結舌一會,眼中異彩連連,擊掌將雷剎誇了又夸,一把攜住他的手,藉此加可說不可說的話傾倒個乾淨。
雷剎怔忡地聽著這些要命的言語,心裡恍然:他與姜准莫非是在夢裡有了這些許的交情?
姜准嘮嘮叨叨,醉熏熏地拖著肥胖的身體伴著琵琶左扭右搖跳起舞來,雷剎不禁有些好笑,自己和這渾人有何可計較的?既來之則安之,有佳釀在手,索性盡興一醉。
直至天黑,姜准醉趴在酒案上,呼呼喘著氣。
雷剎心念一動,問道:“大王,醇王與太子案真是宮中婕妤所為?”
姜准搭著厚重的眼皮,含糊道:“……醇王……婕妤都已認罪,還能……有假?她既認下,自是她做的。”
第72章 石出(二)
蕭蕭寒風中, 悲佛山一片沉寂, 山中各樣樹木蒼翠得愈冷愈翠,枯條得越冷越蕭然, 石階上殘留的枯葉早已腐爛漚泥,積在縫隙間,如陳年積垢。
老叔提著燈, 彎著腰, 深深地行了一個禮,醜陋的臉上露出一些笑意:“娘子總算回來。”
風寄娘還禮:“這些時日,累老叔操心。”
老叔前頭領著路, 道:“一葉法師只在寺中稍作停留,十日中倒有九日都在徐府。”
“徐知命?”風寄娘訝異。
“正是。”老叔點頭,“許是外出雲遊時二人結下交情,饒是法師這般方外之人也有摯友知己。”
風寄娘拾階而上, 漫不經心似地道:“是嗎?我一直以為凡塵俗事從不在一葉法師的心中。”
他二人邊說邊走,不一會就到了歸葉寺山門前,四大護法仍舊頹敗, 進寺後那些牡丹乾枯如柴。
風寄娘看了眼寺中正殿,道:“老叔自去忙碌, 我去殿中燒爐清香。”
老叔掀起被燒得扭曲了的眼皮,嘆口氣, 忽道:“娘子的心中可曾有一絲怨懟,一絲悲憤?”
風寄娘回首,矮身撿起一片枯乾的落葉放在老叔的手中。
這片枯葉曾在枝頭抽芽嫩黃, 經風雨陽光長大翠綠,四季輪轉,發黃欲墜被微風吹落,又經雨澆踩踏,午陽炙烤,如今捏在手中,干黃枯卷,拿指尖一捻便成碎屑。
老叔拍拍沾在衣上的葉屑,提著燈慢慢離去。
風寄娘推開歸葉寺正殿大門,十八連枝銅燈盞燭火終年不熄,兩側木架上累如山高的瓷瓶在火光流光溢彩,她一踏進殿中,銅燈盞一齊晃了晃,搖曳間,火光影轉,那些數也數不盡的瓷瓶似跟著晃了晃。
“唉!”隱約間一聲似有似無的嘆息。
“嗚呼……”又有遊絲般的低泣。
“噫……”
風寄娘閉目傾聽,那些嘆息悲泣漸漸清晰,依稀可辨,殿中仿佛有成千上萬個男女老少、幼弱病殘在無奈地詢問。
“何處?”“何處?”“何年何月?”“何往何往?”“為人?”“為獸?”“為禽?”“為蟲?”“消彌?”“啊?”“不願啊……”“不甘……”
那些悽然無奈繞成細絲一匝匝地繞在風寄娘的心上,他們每嘆息一聲,她便感到心間多一些疼痛。
忽然,一塊尖嘯隨著厲風撲向她,一個聲間似從虛空那傳來厲聲喝問:“你,與我等相同,為何你為人?為何你為人?”
風寄娘避開一步,厲風撲了個空,轉瞬消散無蹤,十八連枝銅燈盞上的燭火焰跳躍幾下,火光轉成幽藍,燈焰拉長,燈盞銅枝上了那些交錯抬手的銅人似乎活轉過來,開始吟誦祭文,殿中又漸漸趨向安靜,藍幽幽的燭焰又成溫暖的桔色,成了遊子遠歸從紙窗望進去時那片刻的心安。
風寄娘退出大雄寶殿,重又掩上殿門,殿外的冷風撲上她的臉頰,令人一個清靈,殿中的悶熱,郁躁盡皆散去。沉沉的暮色暈染,一筆一筆又淡轉濃,寺中枯柴似得牡丹被夜色喚醒,在黑魅的夜裡展葉開花,舉目四望一片盎然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