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趙粲見到公孫瑜的時候,心底竟終於有了一絲悔意。

  他負了格彌,他對不起趙明淳。他手上染著公孫彥、江陵的血,他是最高貴的帝王,是最孤獨的、即將走上黃泉路的旅人。

  趙粲淡淡地朝公孫瑜笑了一下,輕聲開口。

  “後來啊……我那兒子,不在了。你還活著,我很開心。”

  作者有話要說:

  趙粲的番外用了格彌和楊月,他人生中兩個重要的女人的主視角來寫。這是個很複雜的角色,希望這兩篇番外能把《銀行》這個故事中上一輩的愛恨情仇補充的完整一些=w=

  下一篇番外回到淳崽阿瑜謝蘭顧燁這群人~

  第65章 番外二

  六年彈指一揮間,一路坎坷走到今日的大梁終於顯出了幾分盛世氣象。君王勵精圖治,臣子各司其職,交通日漸便利,商業也越來越發達。

  持續了一年的北伐大獲全勝,戎州近一半都併入了大梁領土。安西府再次成立,但這次是主管西域更遠的地方與中原的貿易往來。

  中州、泰州、戎州逐步都有了自己的銀行分支,而青羌一族看到大梁的金融體系對推動商業的作用,也主動上書,願在青州開設分行。如此以來,建立統籌規劃的央行勢在必行,公孫瑜恨不得一天有五十個小時——需要敲定的細節太多,她提上來的一批官員雖然個個伶俐踏實,和現代人比起來,讓他們理解準備金率、再貼現、公開市場業務還真是個麻煩事。

  “商業銀行吸收了百姓的存款以後,要按這個比例把錢存在朝廷所開的中央銀行里。”公孫瑜索性準備了一塊“黑板”,指著各種圖表解釋起來,不管新臣老臣,都乖巧地坐在黑板前,穿著朝服,瞪大了眼睛瞅著這些新鮮東西,場面甚是滑稽。

  “其餘部分才能用做貸款或者投資,這對銀行經營者是一種限制,免得他們把錢都用了,百姓要提出存款的時候拿不出來。”公孫瑜覺得自己簡直被顧淳附體了,也成了一個囉嗦老師,“中州、淮州、荊州、泰州這些地方可以用一個比例,戎州那邊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調整……”

  她剛想到顧淳,那人便心有靈犀地打了個噴嚏。

  “父皇,我們什麼時候吃飯?”桌前,一個四歲的女娃正眼巴巴地望著她最愛吃的紅燒肉,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嗯,快了快了,阿嫣先吃塊棗糕,”顧淳一邊哄著女兒,一邊無奈地朝兒子道,“阿辰,去催催你母后。”

  五歲的小皇子也正打算拿一塊棗糕解個饞,冷不丁被點名,只好悻悻地站起來,轉身前還看到了妹妹得意的目光——這小丫頭吃的正歡,咧嘴朝他露出一個缺牙笑。

  無奈小皇子心裡包袱太重,顧淳並沒有逼他有什麼“皇家儀態”,但他年紀不大,給自己定的規矩倒不少。

  不能顯得貪吃!不能被發現喜歡甜食!要成熟沉穩!

  小皇子在心裡默念了三遍,一甩衣袖,邁開步子去找他那不靠譜的娘親了。

  “還得提一句,”公孫瑜終於講完了央行,又話鋒一轉,“兩月後淮州港口就要開了,海運貿易雖說前景無限,但我們初次試水,還是得多加小心……”

  第一排的兩個年輕官員交換了一個無奈的目光——他們都出身於布衣之家,通過秋試入的太學,早就聽聞當朝皇后從不管後宮之事,反倒一心撲在戶部,整日想的就是如何多賺錢,“讓朝廷富得流油”乃此人終極追求。

  哦,對了,顧淳沒娶任何妃子,後宮恐怕也沒什麼人氣,除了修剪雜草,也不用管。

  跟著皇后搞事業雖說前途一片大好,可是……

  現在已經是下午了,他們還沒吃午飯呢!

  終於,第一排的年輕人沒克制住,肚子叫了一聲,且叫的千迴百轉,情真意切。公孫瑜終於良心發現,咳了兩聲,道:“那今天就到這兒吧,諸位……”

  她本想朝在座的每個人“充滿歉意”地笑一下,沒想到環視一圈兒,居然看到了等在後門的兒子。

  阿辰從小便精準詮釋了何為“我非要成為大家口中別人家的小孩”,讀書習武甚是努力。公孫瑜思來想去,覺得自己也不是這種人,有一日終於恍然大悟——估計是像小時候的顧淳。

  “迷你版”顧淳學著大人的口氣道:“母后忙於政事,也得注意身體啊。”

  “餓了吧?”公孫瑜一秒戳穿,隨即把兒子抱起來,“走,吃飯去。”

  “母后,我都……五歲了,不要你抱!”阿辰在她懷裡掙扎了幾下。

  掙扎無果。

  公孫瑜哈哈大笑,走了一段兒,等阿辰耳朵根子都紅了,才把他放下來。

  眾臣都知道顧淳的習慣——只要他和公孫瑜都在宮裡,便一定要一起吃飯。深情是亂世相依生死與共,也是柴米油鹽長流細水。

  公孫瑜笑著坐在顧淳旁邊,看他細心地把菜夾到自己的盤子裡。在白城是這樣,在楊府是這樣,在江南是這樣。

  如今與君共看江山萬里,也要執手相伴,尊重你,愛你,只有死別,絕無生離。

  第66章 番外三·顧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