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頁
“康斯薇露·斯賓塞-邱吉爾,經由你因濫用喬治·邱吉爾身份合法性而參加補選的行為不構成違法,你可以保留你的下議院議員的身份,同時保留喬治·邱吉爾的身份與名字——但從此以後,任何一切利用喬治·邱吉爾這一身份進行的政治行為均會被視為違法,沒有例外。庭審到此結束。”
作者有話要說: 這一章有幾個必須解釋,方便大家理解內容的點:
1. 哈里斯伯里勳爵雖然職位為“大法官”,但這是內閣的一個位置,並不一定需要擔任它的人具有法律知識,或者接受過相關的教育。歷史上很多位大法官的擔任者都不曾是律師或者從事過法律工作。因此,儘管在這裡,哈里斯伯里勳爵的確曾經是女王陛下的律師,並且在法律領域浸淫多年,但是不仔細看案件簡述一樣會使他犯錯。
2. 與上一條相關,因為大法官的職位不要求擔任者具有法律知識,而上議院刑事法庭卻又是由大法官來主持的,因此皇家顧問法官們就成了上議院刑事法庭里最重要的,也是具備決斷力的成員。上議院刑事法庭從來沒有違背過皇家顧問法官們的意見,因為皇家顧問法官們是最權威的法律解讀。因此,只要他們認為伊莎貝拉無罪,那麼整個上議院都不得不尊重這個決定。
3. 既然皇家顧問法官具有這麼大的權力,為什麼索爾茲伯里勳爵不在開庭前詢問他們的意見,而是詢問上議院成員的意向?
原因:. 在開庭前,索爾茲伯里勳爵沒有辦法私下與皇家顧問法官們碰面,他們有自己的休息室,並且在上議院議員們都落座後再進入房間。
②. 索爾茲伯里勳爵沒有料到皇家顧問法官們竟然會判決伊莎貝拉無罪,因為她有罪是非常顯而易見的事實。
③. 索爾茲伯里勳爵在庭審前徵求各勳爵的意見,是擔憂即便皇家顧問法官們決定了伊莎貝拉有罪,伊莎貝拉的口才也會說服超過一半的勳爵同意自己是無罪的。他不敢小瞧伊莎貝拉的口才,也不敢小瞧此時阿爾伯特的力量(路易斯公主提到了阿爾伯特這時候已經侵入了索爾茲伯里勳爵的權力體系),因此在他要求下進行的投票,不僅僅是為了試探眾人的意思,也是為了讓那些想法不堅定的人看到有多少人認為伊莎貝拉有罪(換言之,如果投無罪就等於跟大半個上議院對抗),也有威懾的意思在裡面。
4. 路易斯公主提到的,索爾茲伯里勳爵不願意讓支持愛爾蘭獨立的黨派成為下一屆政府,與當時英國的政治狀況有關,愛爾蘭是否能夠獨立是當時英國面臨的令人焦頭爛額的問題,就跟現在能否脫歐一樣。因此例子就是現任英國首相(堅定的脫歐派)為了防止自己下台後,留歐黨掌握多數票數並且通過大選成為下一屆政府,他不會輕易的辭職,哪怕是為了一些平時首相會為此而辭職的原則問題。這麼說各位小天使讀者就應該懂了。
4. 路易斯公主與女王陛下的對話發生在三天前,與庭審並不是同時發生的。這一段路易斯公主與女王陛下的爭吵,對應在132章中她們的爭吵。在133章,正是路易斯公主讓伊莎貝拉下定決定讓喬治·邱吉爾這個身份走上舞台,而如今,也是路易斯公主救下了喬治·邱吉爾的身份,這是一個完整而圓滿的循環。
5. 大家還記得公爵在艾格斯·米勒案件中聘請的律師,哈里斯嗎?他是伊莎貝拉在同業協會中的導師,確保了她的辯護資格是合法的——某種意義上來說他也的確是伊莎貝拉在這個時代的法律導師。不要把他與哈里斯伯里勳爵弄混了噢。
第272章
1896年7月。
英國上議院刑事法庭判決馬爾堡公爵夫人無罪, 准許她保留以喬治·邱吉爾身份通過補選而獲得下議院席位。自此, 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下議院議員出現了。
瑪德打出了這一串話, 接著停住了。
消息被宣布的那一刻, 她也在威斯敏斯特宮前,跟所有人一同屏息等待著最終結果的到來。前一天晚上她已經與艾略特探討過, 即便公爵夫人被判有罪,她也不會被一群警衛押送著如同犯人般被送出, 她只是會被剝奪下議院議員的身份, 無損她作為公爵夫人的身份——儘管知道最壞想像中的情形並不會發生, 也不會有更好的結局出現,瑪德仍然在威斯敏斯特宮守衛莊嚴地從大門走出的那一剎那屏住了呼吸——
然後。
歡呼響徹了倫敦的天際,伴奏是在耳膜轟鳴的心跳聲。
數日的陰霾在那一剎那一掃而空, 燦爛的夏日光芒再度閃耀在城市上空。瑪德直到幾分鐘以後才發覺自己正與梅摟抱在一起, 又哭又叫,濕潤的臉龐緊緊貼在一起,淚水混合著汗水流下, 那是她長久以來第一次與另一個女孩有如此親密的接觸, 卻因為極致的喜悅而沒有感到任何不適。瑪德迅速放開了梅, 而梅隨即便被另一個激動不已的女人抱住。沒人敢相信公爵夫人竟然能贏得這場不可能的戰役, 勝利在威斯敏斯特宮前無休止的慶祝著。
有那麼一二刻,瑪德也曾以為自己或許身處某個不切實際的美夢中,但沒有任何夢境能在這樣能刺穿一切屏障的呼喊聲中持續。
十幾分鐘後,瑪德與梅離開狂歡的人群,登上艾略特勳爵為她們派來的馬車。公爵夫人在倫道夫·邱吉爾夫人的宅邸中等著她們的到來, 三個人事前就已經約好,無論結果如何,她們都會碰上一面。
作者有話要說: 這一章有幾個必須解釋,方便大家理解內容的點:
1. 哈里斯伯里勳爵雖然職位為“大法官”,但這是內閣的一個位置,並不一定需要擔任它的人具有法律知識,或者接受過相關的教育。歷史上很多位大法官的擔任者都不曾是律師或者從事過法律工作。因此,儘管在這裡,哈里斯伯里勳爵的確曾經是女王陛下的律師,並且在法律領域浸淫多年,但是不仔細看案件簡述一樣會使他犯錯。
2. 與上一條相關,因為大法官的職位不要求擔任者具有法律知識,而上議院刑事法庭卻又是由大法官來主持的,因此皇家顧問法官們就成了上議院刑事法庭里最重要的,也是具備決斷力的成員。上議院刑事法庭從來沒有違背過皇家顧問法官們的意見,因為皇家顧問法官們是最權威的法律解讀。因此,只要他們認為伊莎貝拉無罪,那麼整個上議院都不得不尊重這個決定。
3. 既然皇家顧問法官具有這麼大的權力,為什麼索爾茲伯里勳爵不在開庭前詢問他們的意見,而是詢問上議院成員的意向?
原因:. 在開庭前,索爾茲伯里勳爵沒有辦法私下與皇家顧問法官們碰面,他們有自己的休息室,並且在上議院議員們都落座後再進入房間。
②. 索爾茲伯里勳爵沒有料到皇家顧問法官們竟然會判決伊莎貝拉無罪,因為她有罪是非常顯而易見的事實。
③. 索爾茲伯里勳爵在庭審前徵求各勳爵的意見,是擔憂即便皇家顧問法官們決定了伊莎貝拉有罪,伊莎貝拉的口才也會說服超過一半的勳爵同意自己是無罪的。他不敢小瞧伊莎貝拉的口才,也不敢小瞧此時阿爾伯特的力量(路易斯公主提到了阿爾伯特這時候已經侵入了索爾茲伯里勳爵的權力體系),因此在他要求下進行的投票,不僅僅是為了試探眾人的意思,也是為了讓那些想法不堅定的人看到有多少人認為伊莎貝拉有罪(換言之,如果投無罪就等於跟大半個上議院對抗),也有威懾的意思在裡面。
4. 路易斯公主提到的,索爾茲伯里勳爵不願意讓支持愛爾蘭獨立的黨派成為下一屆政府,與當時英國的政治狀況有關,愛爾蘭是否能夠獨立是當時英國面臨的令人焦頭爛額的問題,就跟現在能否脫歐一樣。因此例子就是現任英國首相(堅定的脫歐派)為了防止自己下台後,留歐黨掌握多數票數並且通過大選成為下一屆政府,他不會輕易的辭職,哪怕是為了一些平時首相會為此而辭職的原則問題。這麼說各位小天使讀者就應該懂了。
4. 路易斯公主與女王陛下的對話發生在三天前,與庭審並不是同時發生的。這一段路易斯公主與女王陛下的爭吵,對應在132章中她們的爭吵。在133章,正是路易斯公主讓伊莎貝拉下定決定讓喬治·邱吉爾這個身份走上舞台,而如今,也是路易斯公主救下了喬治·邱吉爾的身份,這是一個完整而圓滿的循環。
5. 大家還記得公爵在艾格斯·米勒案件中聘請的律師,哈里斯嗎?他是伊莎貝拉在同業協會中的導師,確保了她的辯護資格是合法的——某種意義上來說他也的確是伊莎貝拉在這個時代的法律導師。不要把他與哈里斯伯里勳爵弄混了噢。
第272章
1896年7月。
英國上議院刑事法庭判決馬爾堡公爵夫人無罪, 准許她保留以喬治·邱吉爾身份通過補選而獲得下議院席位。自此, 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下議院議員出現了。
瑪德打出了這一串話, 接著停住了。
消息被宣布的那一刻, 她也在威斯敏斯特宮前,跟所有人一同屏息等待著最終結果的到來。前一天晚上她已經與艾略特探討過, 即便公爵夫人被判有罪,她也不會被一群警衛押送著如同犯人般被送出, 她只是會被剝奪下議院議員的身份, 無損她作為公爵夫人的身份——儘管知道最壞想像中的情形並不會發生, 也不會有更好的結局出現,瑪德仍然在威斯敏斯特宮守衛莊嚴地從大門走出的那一剎那屏住了呼吸——
然後。
歡呼響徹了倫敦的天際,伴奏是在耳膜轟鳴的心跳聲。
數日的陰霾在那一剎那一掃而空, 燦爛的夏日光芒再度閃耀在城市上空。瑪德直到幾分鐘以後才發覺自己正與梅摟抱在一起, 又哭又叫,濕潤的臉龐緊緊貼在一起,淚水混合著汗水流下, 那是她長久以來第一次與另一個女孩有如此親密的接觸, 卻因為極致的喜悅而沒有感到任何不適。瑪德迅速放開了梅, 而梅隨即便被另一個激動不已的女人抱住。沒人敢相信公爵夫人竟然能贏得這場不可能的戰役, 勝利在威斯敏斯特宮前無休止的慶祝著。
有那麼一二刻,瑪德也曾以為自己或許身處某個不切實際的美夢中,但沒有任何夢境能在這樣能刺穿一切屏障的呼喊聲中持續。
十幾分鐘後,瑪德與梅離開狂歡的人群,登上艾略特勳爵為她們派來的馬車。公爵夫人在倫道夫·邱吉爾夫人的宅邸中等著她們的到來, 三個人事前就已經約好,無論結果如何,她們都會碰上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