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頁
蒼白的銀髮,病入膏肓的面容,一切的一切更是無法掌控的生命流逝。這樣的十三,仿佛就是自己。
雍正連眼睛也不敢眨,帝王悲愴的淚竟然模糊了整個世界,他忽然不知道自己最心愛的弟弟怎麼已然變成了如此的模樣。為了國家,為了他,他早已燃燒盡了一切。到了此刻,他竟然才恍然大悟。
痛徹心扉的感受,就像從身上深深剜去一塊血肉。十三,對於他怎麼會和別人一樣,這個人,與全世界都不一樣。
從六十到十三,這個世界,無力掌握的生死,無力掌握的命運真正讓這個帝王刻骨銘心的感受到這樣的無力感,恐懼感。
怡親王允祥斷斷續續的說著曾靜呂留良案,說著他所有整理留下的公文,說起造辦處的瓷器,說著選好的陵寢,雍正的,他的,說起所有他走後的公務安排。甚至說起自己的葬禮一切從簡。
雍正像被觸動了最痛的神經,他固執的不肯再聽,不斷的叫著老十三,不斷的告訴他,他會好起來,他會昭告天下請四海名醫來為他診治,撕碎的心肺幾乎接近極限。允祥卻像是在笑,目光漸漸失去焦距,瘦削而冰涼的手指已經他的手也握不住,他只是斷續的叫著四哥,像少時一般。
雲煙將整個臉頰埋進手前漸漸冰冷的瘦削手掌里,淚也冷了。
天色暗下去,羅衾也冷下去。死亡像面鏡子,映照了未來的路。
如果時間能夠停在最美的時候,只是如果。
四十四歲的怡親王允祥,十四歲的十三阿哥胤祥。這樣一個最好的人,匆匆的拋開歲月,走去千山萬水之外。
山河寂寞。
人們都說和碩怡親王允祥的離開對於雍正皇帝是致命性的打擊,他的昏厥,他的痛苦,他的內疚,卻遠比人們所能想到的更深。
圓明園寂靜的夜,連風吹過迴廊,屋檐上滴雨的聲音都聽的那麼清楚。
“四哥,她太苦了……她一個人孤苦伶仃的從寧古塔的死人堆里爬出來……你給她一口飯吃,她已經安分的沒有任何奢求。
四哥你還記得嗎?她在木蘭為你差點被狼……她絕沒有勾引過八哥,她不是那種人……四哥,她只是個罪奴……如果你不是真心對她,如果她還能活,老十三求四哥念在她忠心耿耿九死一生的份上……饒過她!”
鮮血淋漓的拔刀之前,十三阿哥胤祥緊緊抱著昏迷女子的手臂,猩紅的雙目,嘶啞的聲音,隨著多年塵封的記憶闖入夢裡。
每個九州清晏的夜半,這風吹過圍廊時入夢的人,總是那個人年輕時的模樣。
那個少年的音容笑貌還從未離開,每每閃現在眼前的,全是他策馬飛奔的聲音和朗朗的笑聲,剛想叫住他,他卻騎著馬遠去了。
雲煙從夢中醒來時,看到月光下的羅帷輕輕拂動,仿佛一個人輕輕的腳步剛剛離開。
目光不知停了多久,直到落在窗前。
那站在黑暗和月光下高大的背影顯得蕭瑟而滄桑,竟像凝固在時空之外,一動不動。
雲煙將單衣輕輕披在他的肩頭,掌心也趴伏在他背脊,一齊看向窗外。
遠處層層疊疊掛著的明燈,像當年他們青春少時最幽遠的回憶。正如同,他們夢見的同一個人。
身前的大掌握起她的手,一遍遍用手指描繪著她掌心的紋路,曾經糾纏割斷的命運曲線。
他將她抱坐在窗下的藤椅里,兩人似乎在隨著椅背的搖晃而入睡,外廳西洋鍾慢悠悠的滴答聲仿佛穿過了五湖四海飄蕩而來。
悲傷,痛苦,思念,一切的感情都像是超越了凡人能承受的極限般,以平靜的可怕的樣子呈現。
怡親王一走,雍正帝便恢復了他愛新覺羅胤祥的名字,配享太廟。“忠敬誠直勤慎廉明”的怡賢親王胤祥,普天下唯有他們兩人分享相同的字,所有的一切盡在不言中。
不僅如此,鐵帽子親王,是為大清開國時獨有的八位功勳至極的親王氏族所封,世襲罔替,世代榮寵至極。而此時,驚世的第九位鐵帽子親王也出現了,怡親王,正是這個雍正帝永遠都不希望他消失的名號。更不僅如此,除了弘曉世襲的怡親王爵,更再多封一位郡王由弘皎世襲。
怡親王胤祥的葬禮辦的是鋪天蓋地的逾制,雍正本人拖著病體的祭奠,見聞者無不落淚。全國上下的官吏,甚至邊陲百姓得知怡親王薨逝的消息都陷入了一片悲痛中,道祭者常有。
雍正令將原怡親王府改為賢良祠,常年供奉香火,以怡親王胤祥功勳卓著而奉為首位。
逝者如水,伊人遠走。
胤祥的離開,幾乎像抽走了這個帝國的中流砥柱,也讓這個失去眼淚的帝王看到了生死的邊緣。
曾靜、呂留良案,從前胤祥一手包攬下的繁雜國務,一切都讓雍正日夜的操勞辛苦。
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yín色、誅忠、好諛jian佞。
漢族文人對雍正的怨恨,官僚士大夫對雍正的不滿,曾經的八爺黨徒對雍正無法根除的仇怨……不管是事出有因,還是捕風捉影,亦或是憑空捏造,每一個詞都是刺目的猩紅,積聚在一起,就是一個牛鬼蛇神般可怕的千古昏君榜樣。
雍正並不是個完美的男人,他有很多缺點,雲煙心裡比任何人都要清楚,但她也更清楚真實的他是怎樣的人,縱然不完美,卻絕不是一個如此被誤解的昏君。
民間竟流傳著雍正與聖祖和妃在守靈期間有染才晉封她為貴太妃的謠言,竟然流傳著他一夜寵幸七八個妃嬪宮女的傳言,這一切的一切都讓人啼笑皆非。
雲煙親眼看著曾靜戰戰兢兢的坐在御案邊吃飯,親眼看著雍正趴伏在御案上一字不漏的閱讀由曾靜口供和他所發上諭而最終收編成冊的《大義覺迷錄》。
她為他手持燈台,為他照亮奏摺,他的疲憊,他的憔悴,他的倔強,他的悲傷,他的壞脾氣。只有她,才懂他。
這之後,就是長長的休養生息。多少人都不知道,雍正,還能否站起來。
她在暖黃的燈下為他摘白髮時,撫摸他的鬢角和發線,用唇瓣描繪他的眉心和睫毛。
愛一個人,不僅愛他年輕時,美麗的樣貌,更愛他華發叢生後,滄桑的靈魂。
201
201、他的女人...
四阿哥弘曆的嫡福晉富察氏在雍正修養中時常帶著親手做的羹湯來盡孝探望,雍正和雲煙都很喜歡她。
她與四阿哥弘曆的感情也一直很好,弘曆府內女眷也都融洽和睦,頗有當年的四福晉那拉氏之風。之前弘曆的侍妾格格富察氏在六十阿哥病重薨逝期間為弘曆生得一長子,名永璜,由於時機不好,一直沒有大操大辦。
而此時嫡福晉富察氏生得一嫡子,可謂此時風雨飄搖中的難得慰藉!
雍正難得這樣開心,連雲煙也是。他沉思半響,在御案前紙上一筆一划寫下一個:璉。
雲煙趴在他肩頭看到這個字,親親他的耳畔,他也丟了筆,看她笑。
這樣一個雍正欽賜的璉字,這樣及時出生的時刻,怎麼不讓四阿哥弘曆這樣心思剔透的人欣喜,不讓他對這襁褓里小小的嬰孩心愛至極。
璉,宗廟之器。
幾乎比當初康熙皇帝看重弘曆還要更尊貴,這是出身高貴的嫡子。
永璉滿月這天,久未露面的雍正從圓明園回來親臨弘曆在紫禁城西二所的寢宮。
雲煙見到了裕妃耿氏,熹貴妃鈕枯祿氏和久病不愈的皇后那拉氏,只除了齊妃李氏和懋嬪宋氏。她剛準備一一行大禮,卻被前面伸來的馬蹄袖拉住制止——
雲煙看看他肩頭,雍正微微側過身來,隨著歲月愈加深邃的黑瞳看到她眼,眼角的細紋每一條都是帝王的氣息。
皇后那拉氏雖然從重病中緩過來,但氣色已經非常差了,但儀態依舊時刻沒得挑。她似乎沒想到雍正會突然到場,連忙向他請罪,要避開聖駕,以免讓病氣影響龍體。
雍正擺擺手,關懷了幾句,留她在下座。看到五阿哥弘晝,想起他被耽誤的婚事,便將此事交給了熹貴妃鈕枯祿氏和裕妃耿氏一齊操辦。
雍正八年的秋天,五阿哥弘晝大婚了,懋嬪宋氏也走了。
雲煙靜靜的趴在雍正懷裡輕輕問,她是不是你的第一個女人?
雍正微微眯起睫毛,似乎在回憶,而後輕輕點點頭。
人們都說,男人通常是不太喜歡自己懵懂未知初經人事時的第一個女人,因為那是他們最窘迫的記憶,尤其是,帝王。
但對於宋氏,雲煙一直懷有一種特殊的情緒。
想起宋氏,她會想起他少年青蔥時的樣子,不是嫉妒,更像是感懷。宋氏的默默離開,更像是這幽幽宮闈高大宮牆中一聲歲月的嘆息。
雍正和雲煙之間有一種奇異的默契,不會忌諱談起他的女人。說起這些的時候,又像是最親密的朋友。
雍正連眼睛也不敢眨,帝王悲愴的淚竟然模糊了整個世界,他忽然不知道自己最心愛的弟弟怎麼已然變成了如此的模樣。為了國家,為了他,他早已燃燒盡了一切。到了此刻,他竟然才恍然大悟。
痛徹心扉的感受,就像從身上深深剜去一塊血肉。十三,對於他怎麼會和別人一樣,這個人,與全世界都不一樣。
從六十到十三,這個世界,無力掌握的生死,無力掌握的命運真正讓這個帝王刻骨銘心的感受到這樣的無力感,恐懼感。
怡親王允祥斷斷續續的說著曾靜呂留良案,說著他所有整理留下的公文,說起造辦處的瓷器,說著選好的陵寢,雍正的,他的,說起所有他走後的公務安排。甚至說起自己的葬禮一切從簡。
雍正像被觸動了最痛的神經,他固執的不肯再聽,不斷的叫著老十三,不斷的告訴他,他會好起來,他會昭告天下請四海名醫來為他診治,撕碎的心肺幾乎接近極限。允祥卻像是在笑,目光漸漸失去焦距,瘦削而冰涼的手指已經他的手也握不住,他只是斷續的叫著四哥,像少時一般。
雲煙將整個臉頰埋進手前漸漸冰冷的瘦削手掌里,淚也冷了。
天色暗下去,羅衾也冷下去。死亡像面鏡子,映照了未來的路。
如果時間能夠停在最美的時候,只是如果。
四十四歲的怡親王允祥,十四歲的十三阿哥胤祥。這樣一個最好的人,匆匆的拋開歲月,走去千山萬水之外。
山河寂寞。
人們都說和碩怡親王允祥的離開對於雍正皇帝是致命性的打擊,他的昏厥,他的痛苦,他的內疚,卻遠比人們所能想到的更深。
圓明園寂靜的夜,連風吹過迴廊,屋檐上滴雨的聲音都聽的那麼清楚。
“四哥,她太苦了……她一個人孤苦伶仃的從寧古塔的死人堆里爬出來……你給她一口飯吃,她已經安分的沒有任何奢求。
四哥你還記得嗎?她在木蘭為你差點被狼……她絕沒有勾引過八哥,她不是那種人……四哥,她只是個罪奴……如果你不是真心對她,如果她還能活,老十三求四哥念在她忠心耿耿九死一生的份上……饒過她!”
鮮血淋漓的拔刀之前,十三阿哥胤祥緊緊抱著昏迷女子的手臂,猩紅的雙目,嘶啞的聲音,隨著多年塵封的記憶闖入夢裡。
每個九州清晏的夜半,這風吹過圍廊時入夢的人,總是那個人年輕時的模樣。
那個少年的音容笑貌還從未離開,每每閃現在眼前的,全是他策馬飛奔的聲音和朗朗的笑聲,剛想叫住他,他卻騎著馬遠去了。
雲煙從夢中醒來時,看到月光下的羅帷輕輕拂動,仿佛一個人輕輕的腳步剛剛離開。
目光不知停了多久,直到落在窗前。
那站在黑暗和月光下高大的背影顯得蕭瑟而滄桑,竟像凝固在時空之外,一動不動。
雲煙將單衣輕輕披在他的肩頭,掌心也趴伏在他背脊,一齊看向窗外。
遠處層層疊疊掛著的明燈,像當年他們青春少時最幽遠的回憶。正如同,他們夢見的同一個人。
身前的大掌握起她的手,一遍遍用手指描繪著她掌心的紋路,曾經糾纏割斷的命運曲線。
他將她抱坐在窗下的藤椅里,兩人似乎在隨著椅背的搖晃而入睡,外廳西洋鍾慢悠悠的滴答聲仿佛穿過了五湖四海飄蕩而來。
悲傷,痛苦,思念,一切的感情都像是超越了凡人能承受的極限般,以平靜的可怕的樣子呈現。
怡親王一走,雍正帝便恢復了他愛新覺羅胤祥的名字,配享太廟。“忠敬誠直勤慎廉明”的怡賢親王胤祥,普天下唯有他們兩人分享相同的字,所有的一切盡在不言中。
不僅如此,鐵帽子親王,是為大清開國時獨有的八位功勳至極的親王氏族所封,世襲罔替,世代榮寵至極。而此時,驚世的第九位鐵帽子親王也出現了,怡親王,正是這個雍正帝永遠都不希望他消失的名號。更不僅如此,除了弘曉世襲的怡親王爵,更再多封一位郡王由弘皎世襲。
怡親王胤祥的葬禮辦的是鋪天蓋地的逾制,雍正本人拖著病體的祭奠,見聞者無不落淚。全國上下的官吏,甚至邊陲百姓得知怡親王薨逝的消息都陷入了一片悲痛中,道祭者常有。
雍正令將原怡親王府改為賢良祠,常年供奉香火,以怡親王胤祥功勳卓著而奉為首位。
逝者如水,伊人遠走。
胤祥的離開,幾乎像抽走了這個帝國的中流砥柱,也讓這個失去眼淚的帝王看到了生死的邊緣。
曾靜、呂留良案,從前胤祥一手包攬下的繁雜國務,一切都讓雍正日夜的操勞辛苦。
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yín色、誅忠、好諛jian佞。
漢族文人對雍正的怨恨,官僚士大夫對雍正的不滿,曾經的八爺黨徒對雍正無法根除的仇怨……不管是事出有因,還是捕風捉影,亦或是憑空捏造,每一個詞都是刺目的猩紅,積聚在一起,就是一個牛鬼蛇神般可怕的千古昏君榜樣。
雍正並不是個完美的男人,他有很多缺點,雲煙心裡比任何人都要清楚,但她也更清楚真實的他是怎樣的人,縱然不完美,卻絕不是一個如此被誤解的昏君。
民間竟流傳著雍正與聖祖和妃在守靈期間有染才晉封她為貴太妃的謠言,竟然流傳著他一夜寵幸七八個妃嬪宮女的傳言,這一切的一切都讓人啼笑皆非。
雲煙親眼看著曾靜戰戰兢兢的坐在御案邊吃飯,親眼看著雍正趴伏在御案上一字不漏的閱讀由曾靜口供和他所發上諭而最終收編成冊的《大義覺迷錄》。
她為他手持燈台,為他照亮奏摺,他的疲憊,他的憔悴,他的倔強,他的悲傷,他的壞脾氣。只有她,才懂他。
這之後,就是長長的休養生息。多少人都不知道,雍正,還能否站起來。
她在暖黃的燈下為他摘白髮時,撫摸他的鬢角和發線,用唇瓣描繪他的眉心和睫毛。
愛一個人,不僅愛他年輕時,美麗的樣貌,更愛他華發叢生後,滄桑的靈魂。
201
201、他的女人...
四阿哥弘曆的嫡福晉富察氏在雍正修養中時常帶著親手做的羹湯來盡孝探望,雍正和雲煙都很喜歡她。
她與四阿哥弘曆的感情也一直很好,弘曆府內女眷也都融洽和睦,頗有當年的四福晉那拉氏之風。之前弘曆的侍妾格格富察氏在六十阿哥病重薨逝期間為弘曆生得一長子,名永璜,由於時機不好,一直沒有大操大辦。
而此時嫡福晉富察氏生得一嫡子,可謂此時風雨飄搖中的難得慰藉!
雍正難得這樣開心,連雲煙也是。他沉思半響,在御案前紙上一筆一划寫下一個:璉。
雲煙趴在他肩頭看到這個字,親親他的耳畔,他也丟了筆,看她笑。
這樣一個雍正欽賜的璉字,這樣及時出生的時刻,怎麼不讓四阿哥弘曆這樣心思剔透的人欣喜,不讓他對這襁褓里小小的嬰孩心愛至極。
璉,宗廟之器。
幾乎比當初康熙皇帝看重弘曆還要更尊貴,這是出身高貴的嫡子。
永璉滿月這天,久未露面的雍正從圓明園回來親臨弘曆在紫禁城西二所的寢宮。
雲煙見到了裕妃耿氏,熹貴妃鈕枯祿氏和久病不愈的皇后那拉氏,只除了齊妃李氏和懋嬪宋氏。她剛準備一一行大禮,卻被前面伸來的馬蹄袖拉住制止——
雲煙看看他肩頭,雍正微微側過身來,隨著歲月愈加深邃的黑瞳看到她眼,眼角的細紋每一條都是帝王的氣息。
皇后那拉氏雖然從重病中緩過來,但氣色已經非常差了,但儀態依舊時刻沒得挑。她似乎沒想到雍正會突然到場,連忙向他請罪,要避開聖駕,以免讓病氣影響龍體。
雍正擺擺手,關懷了幾句,留她在下座。看到五阿哥弘晝,想起他被耽誤的婚事,便將此事交給了熹貴妃鈕枯祿氏和裕妃耿氏一齊操辦。
雍正八年的秋天,五阿哥弘晝大婚了,懋嬪宋氏也走了。
雲煙靜靜的趴在雍正懷裡輕輕問,她是不是你的第一個女人?
雍正微微眯起睫毛,似乎在回憶,而後輕輕點點頭。
人們都說,男人通常是不太喜歡自己懵懂未知初經人事時的第一個女人,因為那是他們最窘迫的記憶,尤其是,帝王。
但對於宋氏,雲煙一直懷有一種特殊的情緒。
想起宋氏,她會想起他少年青蔥時的樣子,不是嫉妒,更像是感懷。宋氏的默默離開,更像是這幽幽宮闈高大宮牆中一聲歲月的嘆息。
雍正和雲煙之間有一種奇異的默契,不會忌諱談起他的女人。說起這些的時候,又像是最親密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