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張良愣了愣,問:“主公的意思是?”
“眾路英豪里我看了,項羽雖英勇,卻城府不深,容易衝動。此人在馬背上可以打出一片天下,卻難以鎮守。相較之下,唯有劉邦才有帝王該有的心機,且與項羽截然而反,我的意思,你明白。更重要的是,他尤其賞識你。”
“你說的是沛公劉邦?”張良此前略有耳聞,卻不十分了解。
韓成點頭,“他拿五千人馬,跟我要你。”頓了頓,又道,“我已經答應了。”
現在正打仗,伐秦大軍里,雖有泱泱幾十萬,但分到各個諸侯頭上並沒有多少,故而五千人馬並不是一個小數目。
韓成現在所想,是儘快看到秦國滅亡,就算不是他親手推翻也無所謂。只要在有生之年看到這一天,他便滿足。
張良其實有些生氣,他本想好好輔佐韓成,到時候推翻暴秦光復韓國,本是一雪前恥的壯舉。
“若是我不走呢?”
韓成陰鬱的臉在跳動的燭火里閃爍不明,聲音低沉,“那就明日給我收屍。”
張良拿著那捲兵書呆滯了片刻,定定看著生無可念的人,問:“你現在是想去地下找千承,還是推翻暴秦?”
韓成整個人陷在陰影里,動了動,道:“先推暴秦,再去地下尋他。”
“你不想復國?”
“韓氏......已經沒有後人了......”
燈芯燃盡了,本就微弱的火焰陡然熄滅,帳中一潭漆黑。
兩人對面而坐,相對無言。
張良在一團沒有黑徹底的光景里,盯著韓成模糊的輪廓,不知如何勸說。他驀然覺著,當日一番話把他說出深淵的顏路何其偉大。謙謙君子,力量收於體內,不張不揚。
其實韓成現在這麼頹然,落寞和不甘的源頭,都是遺憾。遺憾生前沒有珍惜,遺憾在美好年華只能錯過。
張良不再說什麼,徐徐起身,留下一陣衣料摩擦的聲音,掀開帆布制的帳門。
深夜的寒風中,劉邦正在門外等候。
作者有話要說:
因為去了趟貼吧,這兩天漲的收藏比較多,也多了一點關注度,心情變得沒辣麼糟了
第81章 立漢(二)
劉邦的眼睛毒,看人准。他認準的良將謀士,即便赴湯蹈火也要收入麾下。
他一個人等在軍帳外頭,護衛侍從都沒帶,凍得直搓手。待後半夜終於見到張良出來,才知道事情成了,慌忙上前去迎,“張先生,我可算等到你了!”
初次見面,張良下意識疏遠,拱手道:“在下不過一介布衣,沛公折煞了。”
從前他還有個相國後裔的名頭,現在一身輕飄飄,獨來獨往,倒也落得自由。
劉邦對他慕名已久,現在終於見到本尊,自然一千一萬個顧惜。待將他的顧惜都感慨著說完,劉邦定定望著張良,鄭重其事道:
“張先生,我只問你一句話。若我有能力福及百姓,卻不光復韓國,你願輔佐我麼?”
耳邊隱約迴響起韓非那句話:先為民,再為君。
於是彎腰拱手,真摯道:“讓百姓安居,是在下畢生所求。前提是,沛公不是嘴上說說而已。”
劉邦大大鬆了一口氣,騰的跪下,“多謝先生!”
因為他這一跪,張良應了,之前生疏的擔憂也蕩然無存。往後殫精竭慮,處處為其考量,全心全意輔佐這位主公。
只是他還有些奇怪,他輔佐韓成以來並沒有打什麼大仗,也沒有做什麼化腐朽為神奇的妙舉,劉邦為何如此精確地尋到他,還用重兵與韓成交換?
直到他置身到漢營,劉邦親力親為,幫他安排護衛。
“子房,此人名為西門厭,武功高強。今後貼身保護你,我也放心。”
西門厭從帳簾後現身,垂手握劍,仍是沒有表情的模樣,只比往前更加沉穩。
劉邦不知兩人相識,仍然熱情澎湃地介紹,“這位就是我經常提到的張良先生,他對我尤其重要,你定事事謹慎,護他周全。”
在劉邦麾下,西門厭的武功當數第一。劉邦沒有留給自己,原因有二:
一者,他這人有些狡猾,想讓張良欠自己一個人情,日後伺機報答。
二者,他也委實尊崇張良,兵馬少了五千,軍師可不能再出差錯。
“你怎會在這裡?”
待劉邦走後,張良定定看著眼前的男人,詢問道。
“巧合。”西門厭動了動嘴皮。
張良從未見過如此拙劣的謊言,於是唇角一勾,道:
“厭師兄的意思是,沛公與我一面未見卻碰巧賞識我,你這仗劍天涯的劍客碰巧從了軍,我初來乍到卻碰巧得了武功最高的護衛?”
他從前一笑,只讓人覺得星辰燦爛,恨不得把心肝都掏出來。現在他一笑,只山水明淨,再煩擾的心見了也安靜下來,溫和舒緩。
西門厭的神情稍有不自然,道:“不錯。”
頓了頓,又補充道,“你別瞎猜。”
張良長長哦了一聲,伸著懶腰往床邊走,“你老是扯謊,害得我只好老是瞎猜了。”
西門厭抱著沉戈,在帳門處立著,“你累了就睡覺,別東想西想,外面我守著。”
“眾路英豪里我看了,項羽雖英勇,卻城府不深,容易衝動。此人在馬背上可以打出一片天下,卻難以鎮守。相較之下,唯有劉邦才有帝王該有的心機,且與項羽截然而反,我的意思,你明白。更重要的是,他尤其賞識你。”
“你說的是沛公劉邦?”張良此前略有耳聞,卻不十分了解。
韓成點頭,“他拿五千人馬,跟我要你。”頓了頓,又道,“我已經答應了。”
現在正打仗,伐秦大軍里,雖有泱泱幾十萬,但分到各個諸侯頭上並沒有多少,故而五千人馬並不是一個小數目。
韓成現在所想,是儘快看到秦國滅亡,就算不是他親手推翻也無所謂。只要在有生之年看到這一天,他便滿足。
張良其實有些生氣,他本想好好輔佐韓成,到時候推翻暴秦光復韓國,本是一雪前恥的壯舉。
“若是我不走呢?”
韓成陰鬱的臉在跳動的燭火里閃爍不明,聲音低沉,“那就明日給我收屍。”
張良拿著那捲兵書呆滯了片刻,定定看著生無可念的人,問:“你現在是想去地下找千承,還是推翻暴秦?”
韓成整個人陷在陰影里,動了動,道:“先推暴秦,再去地下尋他。”
“你不想復國?”
“韓氏......已經沒有後人了......”
燈芯燃盡了,本就微弱的火焰陡然熄滅,帳中一潭漆黑。
兩人對面而坐,相對無言。
張良在一團沒有黑徹底的光景里,盯著韓成模糊的輪廓,不知如何勸說。他驀然覺著,當日一番話把他說出深淵的顏路何其偉大。謙謙君子,力量收於體內,不張不揚。
其實韓成現在這麼頹然,落寞和不甘的源頭,都是遺憾。遺憾生前沒有珍惜,遺憾在美好年華只能錯過。
張良不再說什麼,徐徐起身,留下一陣衣料摩擦的聲音,掀開帆布制的帳門。
深夜的寒風中,劉邦正在門外等候。
作者有話要說:
因為去了趟貼吧,這兩天漲的收藏比較多,也多了一點關注度,心情變得沒辣麼糟了
第81章 立漢(二)
劉邦的眼睛毒,看人准。他認準的良將謀士,即便赴湯蹈火也要收入麾下。
他一個人等在軍帳外頭,護衛侍從都沒帶,凍得直搓手。待後半夜終於見到張良出來,才知道事情成了,慌忙上前去迎,“張先生,我可算等到你了!”
初次見面,張良下意識疏遠,拱手道:“在下不過一介布衣,沛公折煞了。”
從前他還有個相國後裔的名頭,現在一身輕飄飄,獨來獨往,倒也落得自由。
劉邦對他慕名已久,現在終於見到本尊,自然一千一萬個顧惜。待將他的顧惜都感慨著說完,劉邦定定望著張良,鄭重其事道:
“張先生,我只問你一句話。若我有能力福及百姓,卻不光復韓國,你願輔佐我麼?”
耳邊隱約迴響起韓非那句話:先為民,再為君。
於是彎腰拱手,真摯道:“讓百姓安居,是在下畢生所求。前提是,沛公不是嘴上說說而已。”
劉邦大大鬆了一口氣,騰的跪下,“多謝先生!”
因為他這一跪,張良應了,之前生疏的擔憂也蕩然無存。往後殫精竭慮,處處為其考量,全心全意輔佐這位主公。
只是他還有些奇怪,他輔佐韓成以來並沒有打什麼大仗,也沒有做什麼化腐朽為神奇的妙舉,劉邦為何如此精確地尋到他,還用重兵與韓成交換?
直到他置身到漢營,劉邦親力親為,幫他安排護衛。
“子房,此人名為西門厭,武功高強。今後貼身保護你,我也放心。”
西門厭從帳簾後現身,垂手握劍,仍是沒有表情的模樣,只比往前更加沉穩。
劉邦不知兩人相識,仍然熱情澎湃地介紹,“這位就是我經常提到的張良先生,他對我尤其重要,你定事事謹慎,護他周全。”
在劉邦麾下,西門厭的武功當數第一。劉邦沒有留給自己,原因有二:
一者,他這人有些狡猾,想讓張良欠自己一個人情,日後伺機報答。
二者,他也委實尊崇張良,兵馬少了五千,軍師可不能再出差錯。
“你怎會在這裡?”
待劉邦走後,張良定定看著眼前的男人,詢問道。
“巧合。”西門厭動了動嘴皮。
張良從未見過如此拙劣的謊言,於是唇角一勾,道:
“厭師兄的意思是,沛公與我一面未見卻碰巧賞識我,你這仗劍天涯的劍客碰巧從了軍,我初來乍到卻碰巧得了武功最高的護衛?”
他從前一笑,只讓人覺得星辰燦爛,恨不得把心肝都掏出來。現在他一笑,只山水明淨,再煩擾的心見了也安靜下來,溫和舒緩。
西門厭的神情稍有不自然,道:“不錯。”
頓了頓,又補充道,“你別瞎猜。”
張良長長哦了一聲,伸著懶腰往床邊走,“你老是扯謊,害得我只好老是瞎猜了。”
西門厭抱著沉戈,在帳門處立著,“你累了就睡覺,別東想西想,外面我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