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若離好歹伺候了張良多年,這般異樣還是能察覺出來的,於是上前道:“公子,您放心。我們很輕,絕對不會吵醒九公子。”

  “不行!”張良緊攥著門鎖,聲音拔高,“韓兄現在正睡著,你們進去,肯定會吵醒他!”

  到了這地步,紅蓮也明白了。她遞給西門厭一個哀求的眼神,對方冷冷點頭。

  西門厭猛然上前扣住張良,其餘三人便破門而入。

  “你們做什麼!”張良拼命掙扎,瘋一般摳著院門,“不准進!都說了韓兄在睡覺,他還在睡覺!”

  “你們會吵醒他的啊!”

  “不准進去!別進去!”

  “他只是在睡覺啊......”

  “只是睡覺啊......”

  “求你們別進去.......”

  張良嚎啕大哭,喊得撕心裂肺。

  他多想守住韓兄!

  多想留住韓兄!

  但他的韓兄已經走了,離開了,不回來了。

  與他把酒言歡的那人,教他謀略計策的那人,就這樣與世長辭。

  他那樣深愛的人,就這樣沒了。

  張良只覺得,他的心也跟著沒了......

  那年,韓非死在新鄭周邊的慕良山,距王宮僅一日路程,他沒有回去。只是閉眼之時,面朝著王宮的方向,倔強偏執。

  史書留了這樣一句話:韓非卒於秦國牢獄,屍骨無存。年四十七。

  往後的張良,已經能獨當一面,是因為他運籌帷幄,謀略超群,也是因為韓非不在,身旁再無他人,他只能選擇獨自面對。

  他瞧著史書上的這一行紅字,盯著那刺眼的“四十七”,唯剩冷笑。

  他的韓兄,在二十七的正好年華便沒了。說是天妒英才,其實,都是人禍。

  嬴政和李斯,這兩個名字,他永遠都記得。

  然則,他的復仇之路並不順利,確切來講,他以及他身後的韓國,正一步一步被逼上絕路。

  作者有話要說:

  韓非此生,唯慕良卿

  第76章 國破家亡

  韓國國力衰弱,終不敵秦國鐵騎。再加上韓王安意志不堅,一會兒想著求和,一會兒想著求援,來來去去貽誤戰機。三年之後,韓國便從地圖上消失。

  當時,張良尚在牢中——他此前拿著韓非生前強忍痛楚寫下的兵書,多番進言,勸韓王背水一戰,不料忠言逆耳,陷身囹圄。那一卷兵書,自然也在角落裡蒙塵。

  民為水,君為舟。若舟木自甘沉淪,積水成海亦是無用。

  他身著囚衣,扶著被蠹蟲蝕穿的朽木,心如涼水。

  在牢中度過兩月,東牆被計數的字符填滿,每日傍晚時分,斜暉透過窗口灑進,暗室方得一絲光明。

  那日,外頭一震慌亂,嘈雜聒噪,衙役紛紛逃竄,也不顧佩刀佩劍,人仰馬翻。

  坐在角落的張良一驚,騰然起身,手伸出牢門,抓住經過的衙役詢問:

  “出什麼事了!”

  那衙役哆嗦著指了指外頭,“秦軍要攻進來了!還不趁著現在趕緊逃命!”

  “攻進何處?嬴政到了何處?”

  “就在城門之下,大王在王宮思忖對策,讓所有的禁軍都壓到城門口去了。”

  張良驚愕,“不可能,兩月前秦軍還在十城開外,怎就到了新鄭?”

  衙役道:“戰場上的事小人怎麼清楚!衛忠將軍陣亡之後,咱們哪一回打過勝仗?”手摸上腰間,取下一串鑰匙,“張公子,你也趕緊逃罷,若秦軍進城就來不及了。”

  語罷,連滾帶爬地跑了。

  那串暗金色的鑰匙躺在地上,沾了幾粒灰塵,說不出的落寞。張良默了默,彎腰拾起,推開牢門。

  衛忠,已經不在了麼?

  那若離定也傷心欲絕了罷?

  如此,韓國還剩下什麼?

  他沒有順著人群逃竄,反而去了城門。他到的當下,張開地正沿著石梯往上攀爬,似要去城門上探視敵情。

  “祖父!”

  聽到叫喚,張開地停下蒼老腳步,堪堪回首。

  “良兒,你來了。”

  張良見他腳下虛浮,忙上去攙扶,“您要去何處?”

  “韓國要沒了......”張開地皺紋如深壑,意味深長道,“遙想當年,大韓先祖何其驍勇,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泱泱大軍數十萬,邊境安寧,敵國秋毫不敢犯。現如今,守城之兵不足五千,國君藏匿於矮榻之下,不敢出兵抗敵。呵呵,可笑。”

  張良察覺到他眼中的絕望,忙道:“天道如此,祖父莫要太過哀慟。”

  張開地搖頭,“天道管天,不管地。良兒,你記住一句話——天地相距甚遠,命運由人不由天。”

  “祖父?”張良愣了愣,他從前不信命,韓非死後,他信了。深信不疑。

  張開地眼神飄忽,眺望遠處問:“你還記得我教你的第一篇文章麼?”

  張良頷首,“記得,螳螂捕蟬。”

  張開地直了直脊背,遙望灰濛天空,道:“人,不可能長勝不敗,國,不可能長盛不衰。秦國現下士氣正盛,卻不保十年。韓國為蟬,秦為螳螂,終入黃雀之腹。這棵樹的景象如何,終取決於種樹之人,明白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