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作者有話要說: 作者第一次寫文,所以寫時對於尺度描寫掌握不到位,所以貼文時可能會酌情刪減,但如果仍然不合要求,請評論通知小的及早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影響,感謝。
☆、第六章
自那日樊子回告辭離開後,有十幾日我們都未曾見過,我萬分理解,要想一切照舊,如何做得到,他的心不在我身上,卻該做不該做的都做了,我察覺自己已動了心思,卻只能知難而退敬而遠之,只是日子長了,心痛著痛著也便習慣了,所求的也越來越少,只在心底仍是希望能常常看到他,只像往常一樣就滿足了,於是常常懷念以前的日子。
憂思懷念可不是小爺性格,又不是什麼深閨怨婦,男子漢大丈夫拿得起放得下,這半個多月我沒事找事做就出門閒逛街邊茶館四處打聽,倒是了解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鄧陵是北齊鄧陵大將軍王的封地,鄧陵氏本姓衛,是段干氏某代皇帝的當權外戚,皇帝忌憚,將其朝中勢力連根拔起,由於沒有罪名,只能分地封王遠調邊境鄧陵,其實那代皇帝還真是多慮了,衛氏族長為安君心消君疑,就以封地為姓以表忠心,立誓固守襄樊二城,永不還朝,不過都是幾百年以前的舊事了,前代鄧陵王鄧陵駿,少年英雄,隱姓換名入京考取了武狀元,殿前,舊識左丞相柳竽卿為免鄧陵駿釀成大禍,引經論典巧妙地道破他真實身份,幸得柳竽卿的機智和當時在位的武帝開明,不僅免咎欺君之罪,還親封大將軍王,其子鄧陵邑還承襲爵位,也就是如今的鄧陵大將軍王,鄧陵邑還青出於藍,驍勇更勝他老子一籌,焉支部犯西南邊境,年方十七的鄧陵邑還率鄧陵軍以少勝多,僅用一個月就平了禍亂,世人贊其英勇,謂之典獄武神。
如今是辰景十九年,景帝江湖民間,碧落黃泉追了正帝遺失的斬岳劍整整十九年,景帝確有帝王之才,江山穩坐,盛世太平,可見“得此劍者得天下”之說純屬二人彈棉被――扯淡,傳言不可盡信,可人老了,就越發迷信這些個說辭,追查也越發執著,還請了位通天谷的算子做國師,國師正瑟是個神妙的人,聽說有諸葛武侯之才,識天文知地理,某天突然得了神兆,說識得斬岳劍氣,位在東南鄧陵王封地,一時間風雲乍起,虎賁雲集,遷客騷人江湖豪傑齊往東南邊境鄧陵匯集。
六月,鄧陵位在西南已是入了梅雨時節,天陰綿綿的一連好幾日不見太陽,我的傷已痊癒,小爺我也是個練武的底子,樊子回雖然不來見我,大把銀票一直砸了我兩月有餘從未間斷,補品藥材吃得我行走坐臥都要留心有沒有流鼻血,火氣旺得很,這天晚飯時分,小爺酒飽飯足正與進房收拾桌子的小二攀談,小二走後,我呆坐在窗前的書案,我傷未愈尚不能下床的時候,樊子回總是靜靜在這個案前執筆,如今他用過的狼毫仍掛在筆架上,可運筆之人已經許久未見,桌上只余未用過的一疊宣紙,連半個字跡都未曾留於我懷念啊,拿得起放得下嗎,呵。我嘆著氣抬眸,突然就瞄到了一直被我扔在床邊的刀鞘,這鞘絕對算不上什麼好東西,只是我從小帶在身邊的一把鈍刀的鞘子,據我叔父說,這是我家道中落時父母唯一留下的東西,這刀也絕對不是什麼寶刀,我與童年玩伴們拿它切過樹皮做柳哨,連削柳樹皮都困難,只有鞘上的一塊配環還算值幾個錢,我才將鞘帶在身上,如今配環已經不見了,鞘上只余半節掛繩,估計是在逃亡途中被亂刀砍了去吧,唉,命里無時莫強求……突然,我靈光一現,斬岳劍,刀鞘……不會吧,這伙江湖人傑都眼神兒不好使嗎?刀鞘和劍的差別可大了去了吧,可除此之外,我真想不出我有什麼值得這麼多人追殺的,烏龍,天大的烏龍啊!若當真如此,我也百口莫辯,只是這婁子不小,這些時日若非子回暗中護我,我怕早已不知埋在何處墳頭長草了,只是子回身份特殊,窩藏我這個有私藏御用神劍之嫌且身份可疑的難民可是大罪,我萬不能連累子回……
是了,子回,我也不知從何時起就這樣習慣喊了,算了,不過是個稱謂,男子漢大丈夫行的正坐的直,光明磊落!想怎麼喊就怎麼喊!呃,這句話怎麼感覺怪怪的。
翌日下午,我托小二給子回捎個話,說我有事要說,請他來小酌幾杯。我賴在這裡,本來還奢望能偶爾見上一見,說不定讓他掏銀子掏的多了,他能將我罵上一罵,也足夠了,只是我越發大手大腳坐吃山空他都從來不說二話不聞不問,良心小爺還是有的,無論我們之間怎樣了,我都不能再陷他於我這趟渾水之中,是時候要辭行了。
傍晚時分,算天公作美稱我心境,烏雲密布飛沙走石,南風蕭蕭,我不確定他會不會來,仍是吩咐酒菜,並囑咐小二說我們要談的,有些要緊,今夜不必收桌勿來打擾。我坐在桌前等,不多時,房門吱呀一聲應聲而開,那抹修長的身影一如初見,剪秋水為眸以梅竹為姿,眉宇間雖是柔和之態周身氣質卻清冷孤傲,南風扶起他的衣袖,送來那陣雨後新葉的清香,是我心心念念了這些日的慰藉,仍能安了我那飄零孤冷的心,只是他好像清瘦了些,眉眼間也似添了幾分淡淡的愁情。
☆、第七章
我讓他進門坐下,斟酒,沉默。
陰沉的天一瞬閃明,雷聲滾滾如撞洪鐘。
我端起酒杯一飲而盡,遲早是要說出口的,“子回,”我道,“當日多虧得你相救,照撫至今,我傷勢已無大礙,當辭行北上,回青州老家去了。”
子回聞言垂眸端酒也喝了一杯,喝完把玩著酒盞道,“想走那便走吧,好走不送。”仿佛只有手中那隻酒盞是他唯一感興趣的。
他的話和說話時的態度像一把刀,直剜我心口,讓我十分不是個滋味兒,“我知道,我欠了你的,尚不能還,只是我寧可承恩不報,也不願連累你難做,我這刀鞘,著實沒什麼機巧,只是天下人不信,朝中不信,我總歸是個麻煩。”
“是挺麻煩。”
雨聲大作,泄洪傾盆,濕氣瀰漫,他放下酒盞,仍未看我。
“如此以後,你就不必再為難了,我走後,你想派人抓我便抓,我絕不反抗。”我惱羞成怒,起身只想逃離現場。
他一把捉住我的手腕,“你果然已知道我是誰。”
是,我知道,他是鄧陵邑還,字子回,是這鄧陵之主鄧陵大將軍王,什麼樊子回字還邑,不過是個無聊的文字遊戲,稍微一想就明白,樊取樊州,名字一個顛倒,他倒省事。聽風樓明里是家普通的酒樓客棧,暗則是鄧陵軍營的反諜情報機構,這一點他應是從未想過瞞我,手下的諜報交接都在我眼皮子底下做,只是這與我無甚干係,我也不喜多管閒事。
想到那日他與燕秦寧明明早在戰場相識,卻都在我面前裝作初見,以及他與燕秦寧不同尋常的舉止形容,我突然覺得自己很可笑,“呵,如此就再勸王爺一句,王爺與燕秦寧絕無可能,戰場上刀兵相見的人,放下痴念為好。”
他坐我立互相看不見神情,只是氛圍壓抑得緊,胸口像被揪著一樣悶疼,窗外的雨聲更大了。
☆、第六章
自那日樊子回告辭離開後,有十幾日我們都未曾見過,我萬分理解,要想一切照舊,如何做得到,他的心不在我身上,卻該做不該做的都做了,我察覺自己已動了心思,卻只能知難而退敬而遠之,只是日子長了,心痛著痛著也便習慣了,所求的也越來越少,只在心底仍是希望能常常看到他,只像往常一樣就滿足了,於是常常懷念以前的日子。
憂思懷念可不是小爺性格,又不是什麼深閨怨婦,男子漢大丈夫拿得起放得下,這半個多月我沒事找事做就出門閒逛街邊茶館四處打聽,倒是了解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鄧陵是北齊鄧陵大將軍王的封地,鄧陵氏本姓衛,是段干氏某代皇帝的當權外戚,皇帝忌憚,將其朝中勢力連根拔起,由於沒有罪名,只能分地封王遠調邊境鄧陵,其實那代皇帝還真是多慮了,衛氏族長為安君心消君疑,就以封地為姓以表忠心,立誓固守襄樊二城,永不還朝,不過都是幾百年以前的舊事了,前代鄧陵王鄧陵駿,少年英雄,隱姓換名入京考取了武狀元,殿前,舊識左丞相柳竽卿為免鄧陵駿釀成大禍,引經論典巧妙地道破他真實身份,幸得柳竽卿的機智和當時在位的武帝開明,不僅免咎欺君之罪,還親封大將軍王,其子鄧陵邑還承襲爵位,也就是如今的鄧陵大將軍王,鄧陵邑還青出於藍,驍勇更勝他老子一籌,焉支部犯西南邊境,年方十七的鄧陵邑還率鄧陵軍以少勝多,僅用一個月就平了禍亂,世人贊其英勇,謂之典獄武神。
如今是辰景十九年,景帝江湖民間,碧落黃泉追了正帝遺失的斬岳劍整整十九年,景帝確有帝王之才,江山穩坐,盛世太平,可見“得此劍者得天下”之說純屬二人彈棉被――扯淡,傳言不可盡信,可人老了,就越發迷信這些個說辭,追查也越發執著,還請了位通天谷的算子做國師,國師正瑟是個神妙的人,聽說有諸葛武侯之才,識天文知地理,某天突然得了神兆,說識得斬岳劍氣,位在東南鄧陵王封地,一時間風雲乍起,虎賁雲集,遷客騷人江湖豪傑齊往東南邊境鄧陵匯集。
六月,鄧陵位在西南已是入了梅雨時節,天陰綿綿的一連好幾日不見太陽,我的傷已痊癒,小爺我也是個練武的底子,樊子回雖然不來見我,大把銀票一直砸了我兩月有餘從未間斷,補品藥材吃得我行走坐臥都要留心有沒有流鼻血,火氣旺得很,這天晚飯時分,小爺酒飽飯足正與進房收拾桌子的小二攀談,小二走後,我呆坐在窗前的書案,我傷未愈尚不能下床的時候,樊子回總是靜靜在這個案前執筆,如今他用過的狼毫仍掛在筆架上,可運筆之人已經許久未見,桌上只余未用過的一疊宣紙,連半個字跡都未曾留於我懷念啊,拿得起放得下嗎,呵。我嘆著氣抬眸,突然就瞄到了一直被我扔在床邊的刀鞘,這鞘絕對算不上什麼好東西,只是我從小帶在身邊的一把鈍刀的鞘子,據我叔父說,這是我家道中落時父母唯一留下的東西,這刀也絕對不是什麼寶刀,我與童年玩伴們拿它切過樹皮做柳哨,連削柳樹皮都困難,只有鞘上的一塊配環還算值幾個錢,我才將鞘帶在身上,如今配環已經不見了,鞘上只余半節掛繩,估計是在逃亡途中被亂刀砍了去吧,唉,命里無時莫強求……突然,我靈光一現,斬岳劍,刀鞘……不會吧,這伙江湖人傑都眼神兒不好使嗎?刀鞘和劍的差別可大了去了吧,可除此之外,我真想不出我有什麼值得這麼多人追殺的,烏龍,天大的烏龍啊!若當真如此,我也百口莫辯,只是這婁子不小,這些時日若非子回暗中護我,我怕早已不知埋在何處墳頭長草了,只是子回身份特殊,窩藏我這個有私藏御用神劍之嫌且身份可疑的難民可是大罪,我萬不能連累子回……
是了,子回,我也不知從何時起就這樣習慣喊了,算了,不過是個稱謂,男子漢大丈夫行的正坐的直,光明磊落!想怎麼喊就怎麼喊!呃,這句話怎麼感覺怪怪的。
翌日下午,我托小二給子回捎個話,說我有事要說,請他來小酌幾杯。我賴在這裡,本來還奢望能偶爾見上一見,說不定讓他掏銀子掏的多了,他能將我罵上一罵,也足夠了,只是我越發大手大腳坐吃山空他都從來不說二話不聞不問,良心小爺還是有的,無論我們之間怎樣了,我都不能再陷他於我這趟渾水之中,是時候要辭行了。
傍晚時分,算天公作美稱我心境,烏雲密布飛沙走石,南風蕭蕭,我不確定他會不會來,仍是吩咐酒菜,並囑咐小二說我們要談的,有些要緊,今夜不必收桌勿來打擾。我坐在桌前等,不多時,房門吱呀一聲應聲而開,那抹修長的身影一如初見,剪秋水為眸以梅竹為姿,眉宇間雖是柔和之態周身氣質卻清冷孤傲,南風扶起他的衣袖,送來那陣雨後新葉的清香,是我心心念念了這些日的慰藉,仍能安了我那飄零孤冷的心,只是他好像清瘦了些,眉眼間也似添了幾分淡淡的愁情。
☆、第七章
我讓他進門坐下,斟酒,沉默。
陰沉的天一瞬閃明,雷聲滾滾如撞洪鐘。
我端起酒杯一飲而盡,遲早是要說出口的,“子回,”我道,“當日多虧得你相救,照撫至今,我傷勢已無大礙,當辭行北上,回青州老家去了。”
子回聞言垂眸端酒也喝了一杯,喝完把玩著酒盞道,“想走那便走吧,好走不送。”仿佛只有手中那隻酒盞是他唯一感興趣的。
他的話和說話時的態度像一把刀,直剜我心口,讓我十分不是個滋味兒,“我知道,我欠了你的,尚不能還,只是我寧可承恩不報,也不願連累你難做,我這刀鞘,著實沒什麼機巧,只是天下人不信,朝中不信,我總歸是個麻煩。”
“是挺麻煩。”
雨聲大作,泄洪傾盆,濕氣瀰漫,他放下酒盞,仍未看我。
“如此以後,你就不必再為難了,我走後,你想派人抓我便抓,我絕不反抗。”我惱羞成怒,起身只想逃離現場。
他一把捉住我的手腕,“你果然已知道我是誰。”
是,我知道,他是鄧陵邑還,字子回,是這鄧陵之主鄧陵大將軍王,什麼樊子回字還邑,不過是個無聊的文字遊戲,稍微一想就明白,樊取樊州,名字一個顛倒,他倒省事。聽風樓明里是家普通的酒樓客棧,暗則是鄧陵軍營的反諜情報機構,這一點他應是從未想過瞞我,手下的諜報交接都在我眼皮子底下做,只是這與我無甚干係,我也不喜多管閒事。
想到那日他與燕秦寧明明早在戰場相識,卻都在我面前裝作初見,以及他與燕秦寧不同尋常的舉止形容,我突然覺得自己很可笑,“呵,如此就再勸王爺一句,王爺與燕秦寧絕無可能,戰場上刀兵相見的人,放下痴念為好。”
他坐我立互相看不見神情,只是氛圍壓抑得緊,胸口像被揪著一樣悶疼,窗外的雨聲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