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一回的產能升級,正信也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正信自己的生產線也還在改造之中。對於這方面沒有什麼總結出來的經驗,所以放心不下的李凡愚決定要去實地看看。

  按照他的計劃,對於這些廠家生產線的改造是有層次進行的。

  考慮到廠家數量很多,改造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按照正信一貫的研發速度,怕是宏光很有可能在兩個月之內就完成研發工作。

  所以在專家小組出發之前,李凡愚定下了先大後小,先近後遠的優先原則。力圖在宏光完成研發審核之前,完成一到兩個距離正信較近的大廠,以便宏光的上市進程可以無縫銜接,不至於耽誤試生產和生產任務。

  基於這個原則,專家小組第一站就到了距離天城最近的一家整車製造廠——淮成汽車。

  淮成之所以叫做淮成,是因為地處淮水起源的桐柏山左近,距離桐柏縣不到一百公里的成縣。

  這其實也是一個老廠了,前身是淮成鈑金廠,一家國營企業。但是在九十年代初的國有企業私有化浪潮中,被當時的廠長承包變成了私企。後來鈑金廠失去了國家項目訂單,廠子一度面臨倒閉。當時的廠長見摩托車市場火爆,就做起了摩托車製造生意。

  後來隨著國情變化,摩托車生意也逐漸沒落,廠子就花大價錢引進了汽車生產線。但是一沒研發能力,二沒技術支持,再次差點兒倒閉。直到後來大宇汽車進入中華,這家廠才靠著給大宇做代工活了下來。逐漸攢了些家底兒,弄了條還算馬馬虎虎的生產線。

  因為生產設備是一步一步補充添置的,所以淮成的這條線情況很複雜;

  焊接鉚接機器人也有,焊接鉚接手工工位也有,裝配台也有,靠著技術工人手動裝備的工位也有。總而言之,就是九十年代和現代生產技術都混合在一起了,一切目的以能造出車來為基準。

  總結了現有生產線的情況,正信小組針對現有情況進行了調整。對於一些混在的工位進行重新安排整合,又建議補充了一些國內有售的自動化的生產設備。

  當李凡愚到達的時候,正趕上廠里熱火朝天的時候。讓他意外的是,另外十一家車企的老闆,也都在淮成廠。

  淮成廠的辦公室。

  當李凡愚問起生產線改造的進行情況時,淮成老闆老俞連連豎起大拇指。

  「李董,不瞞你說、看著這些技術工程師,老俞我臉上燒得慌啊!原來咱想的是只要做出來的車子合格,不費工不費料就成了。雖然有意識的去規整,但是不知道怎麼搞,生產線還是正規不起來。這些工程師一來,咔嚓咔嚓一頓評估加規劃。從生產流程到檢驗流程,再到各工位的順序都給捋了一遍,雖然現在升級還沒完成,但是按照他們做出的計劃書來看,可是比咱之前的產能強多了!」

  李凡愚哈哈一笑;那必須是強多了,不然大動干戈搞它幹什麼?

  他點了點頭,笑道:「咱們搞工業的,就得不斷的學習,不斷的積累,不斷的提升。你也不用臊得慌,別看正信發展到現在呼呼麼麼的,但其實需要完善的地方還太多太多。就拿我之前去美國來說,美國那邊的分公司收購了一家叫做OEM的整車製造公司。他們的生產體系是把檢驗和生產按照科學的順序摻雜到一起,生產線上汽車從頭走到尾,在生產過程中就完成絕大部分的檢測。對比國內正信先生產再檢驗的方式,是又省心又省時。當時看到那條生產線,我臉上也燒得慌。其實咱想啊,這方法挺簡單,沒啥稀奇的。但是就是一套看似簡單卻非常合理科學的方式體系,卻是我們欠缺的。所以我派人學了回來。現在對你們廠的產能升級,也是以這套體系模板進行的。」

  見到眾人臉上的欣喜,他又接著道:「說這些話,不是為了給各位宣揚美國怎麼怎麼好。而是想借著這個,跟各位說點兒掏心窩子的話。」

  眾人見他有話要說,忙做洗耳恭聽狀。

  李凡愚笑著擺了擺手,「別這樣,咱就當朋友之間的閒聊。」待眾人放鬆下來,他舒了口氣,「大傢伙也知道,咱們十二家車企聯合起來的事情,遭到了其他國內車企很強的牴觸。其實把你們聯合起來,我沒有要獨霸市場的意思。

  說句不太中聽的話,再上一輪的造車熱潮里,列位的心態是有問題的。

  不可否認,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創造價值。但是這個價值,可不僅僅是賺錢。作為民族企業,咱們要有一個立身之本,也就是說得有一個初心。到底是為了啥做車,這一點大伙兒心裡得有個數。

  你們也知道,咱們國家的汽車行業一直都沒發展起來。可能除了國營八大廠之外,整車企業混得都不怎麼好,一直都是靠著給外企做代工過活。

  在別人屁股後面撿食吃,這脊梁骨是直不起來的。後來國家給了政策。大夥想接著這股東風站起來。但是我得說,各位都太急太浮躁了。所以在這一輪里,各位吃虧並不稀奇。」

  他說到這兒,在場的眾人都有點兒訕訕。

  這話說的不客氣,但是卻句句說在點子上。

  要說在場的這些人里,在之前誰不是奔著賺快錢搶市場去的,那絕對沒有一個敢反駁。

  正是因為這種浮躁,在種種功底都沒有做足的情況下,他們就貿然進入了整車市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