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頁
兩戰兩捷(3)
其實岳飛早已採取對策,首先就是貫徹老領導李綱和宗澤“連接河朔”的策略,向敵後派遣游擊隊,代表人物主要有李寶、梁興和孟邦傑等人。 李寶是山東乘氏縣(今山東荷澤)人,自幼喜好拳腳,愛打抱不平,人稱“潑李三”。金兵鐵蹄踐踏到家鄉後,李寶召集三千壯丁,準備幹掉金國委派的濮州知州,未能成功,便脫身南下,加入岳家軍,在騎兵中當了個小官兒。他自感受到的重視不夠,暗中聯絡四十餘人,準備潛回山東再舉義旗,但剛商定出發日期,就被發覺。當兵逃亡,軍法不容,他們全部落網,但岳飛得知內情,不僅不加責罰,還給了李寶一個“河北路統領忠義軍馬”的名分,並提供便利,讓他們北上。 除此之外,岳飛還派兩支人馬先行渡河,深入敵後,以為牽制。這些都是奇兵。關鍵力量還在岳家軍主力:張憲帶領本部人馬以及游奕軍,先期開赴淮西;岳飛自率精銳隨即北上。 大戰在即,三大將全部官升一級:韓世忠由少師晉升太保,張俊由少傅晉升少師,岳飛則由從一品的開府儀同三司晉升正一品的少保。與官位同時到達的,還有緊箍咒。當時的趙構內心十分矛盾:既擔心劉錡孤軍被殲,又不想讓岳飛趁機北伐,因此一方面頻催岳飛“多差精銳人馬,火急前去救援”,“不得頃刻住滯”,一方面又令他“重兵持守,輕兵擇利”,“候到光、蔡,措置有緒,輕騎前來奏事”。暗示光州(今河南光山)和蔡州(今河南新蔡)就是紅線。別說黃河以北,就是黃河以南的土地,包括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應天府,都視為包袱準備扔掉。 六月下旬,司農少卿李若虛奉命前往岳飛軍中“計事”。此時岳家軍已經北上,李若虛趕到德安府(治今湖北安陸),方才見到岳飛。這位前任參議官帶給老首長的公開御札羞羞答答,但口諭非常要命:“兵不可輕動,宜且班師”。三軍已動,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岳飛斷然不從,據理力爭,李若虛激於義憤,主動承擔“矯詔之罪”,在關鍵時刻予以寶貴的支持。 岳飛隨即調兵遣將,分頭髮起攻擊。在岳家軍司令部的地圖上,慢慢插滿一個個小紅旗: 張憲收復光州後,便提兵向潁昌(今河南許昌)發起攻擊。剛在順昌嘗到劉錡鐵拳的金將韓常,又在潁昌被打了個落花流水;他敗退到淮寧府(即陳州,今河南淮陽),張憲舉兵前來,又將其擊敗,收復淮寧; 王貴派部將楊成等人攻打鄭州,閏六月二十五部隊抵達鄭州南郊。金軍萬戶漫獨化率領五千多人出城迎戰,楊成等人身先士卒,奮力拼殺,殺退敵軍,占領鄭州;漫獨化剛剛退到中牟(今屬河南),王貴部將劉政等人再度殺來。閏六月二十九深夜,劉政率兵劫營,無數金兵在睡夢中被砍掉腦袋。岳家軍繳獲戰馬三百五十多匹,驢、騾一百多頭,衣甲器杖不計其數。萬戶屬於高級幹部,但從此以後,“漫獨化”這個名字再也不見史冊,估計已上陰府名單《錄鬼簿》; 與此同時,中軍副統制郝晸等人奉命收復西京河南府,大軍在洛陽六十里外紮營下寨。防守洛陽的李成,手下有七千“番人”,三千多“食糧軍”,數千匹戰馬。七月初一金兵出城,經過一番廝殺,又敗回城中,郝晸隨即率領主力追擊,當日傍晚逼近洛陽。城中河北山東等地的漢兵,無心與宋軍交戰,當夜棄城而逃。李成聞聽,徹底失去鬥志,也連夜遁去,岳家軍隨即克復西京; 此時岳飛的司令部設在郾城(今屬河南)。主力全部北上,郾城防衛空虛。這個情報大約被宗弼所掌握。他休整一個半月後,又得到生力軍的援助,隨即帶著他們傾巢而出,直撲郾城。 七月初八,探馬飛報岳飛:宗弼統領精銳騎兵一萬五千餘眾,鎧甲鮮明,氣勢洶洶,一路南下,距郾城只有二十多里。岳飛聞聽眉頭一皺。此時其麾下只有背嵬軍和游奕軍一部,勢單力薄。他意識到惡戰在即,首先將重擔壓到長子岳雲肩上,滿面嚴肅地告誡道:“必勝而後返,如不用命,吾先斬汝矣!” 將門虎子。岳云何須軍令的恐嚇。他揮舞兩桿鐵錐槍,率軍直撲敵陣,雙方騎兵隨即展開鏖戰。自信陽以北,河南中部全是平原,一馬平川,正是金軍騎兵的用武之地。在此之前,兩軍還從來沒有展開過真正的騎兵決戰。金軍本以為撿了個皮夾子,誰知道是一記窩心拳。 吳玠之弟、名將吳璘曾經寫過兵書《兵要》。書已失傳,只有片段文字保存至今。他總結敵我優劣時認為:“金人有四長……曰騎兵,曰堅忍,曰重甲,曰弓矢。”大約因為是吃肉民族的緣故——北方天寒,不吃肉熱量不夠——金軍騎兵相持能力特別強。他們身披重甲,即便一個回合失敗,還能重整隊伍,再度衝擊。為便於搏擊,他們的刀不甚鋒利,箭的射程也不遠。
兩戰兩捷(4)
對付金兵的這四個長處,吳璘的辦法一般是“以分隊制其騎兵,以番休迭戰制其堅忍;制其甲重,則勁弓強弩;制其弓矢,則曰以遠克近,以強制弱”。然而此時的岳家軍沒有這些條件,完全靠騎兵與之較量。打到最後,岳家軍與宗弼“全軍接戰”。楊再興要活捉宗弼,單騎沖入敵陣,殺金軍將士近百名,他自己也身中數十槍,遍體創傷。 此時黃塵蔽日,殺聲動地,岳飛面色冷峻。突然,他親率四十騎,要突出陣前。都訓練霍堅立即上前挽住戰馬勸阻:“相公為國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輕敵!”岳飛用馬鞭一抽霍堅的手,說:“非爾所知!”隨即躍馬馳突,左右開弓,箭無虛發,接連射死多個金軍兵將。 如果從性格的層面上探究,從這件事中也能找到岳飛最終慘死的原因。此為後話,此時戰況緊急,話題不容轉移:主帥不避鋒矢,將士們大受激勵,豪情萬分,局面頓時生動起來。宗弼無奈,使出殺手鐧鐵浮屠和拐子馬,岳家軍則以麻扎刀、提刀、大斧等武器,上劈腦門,下砍馬腿,還以顏色。戰到天黑,金軍一敗塗地,狼狽潰逃。 宗弼沒占到便宜,豈能甘心,又楔入郾城和潁昌之間的臨潁(今屬河南),妄圖切斷岳飛和王貴的聯繫。岳飛判斷敵軍可能會轉頭攻打潁昌,便命岳雲率領背嵬軍騎兵一部,繞道前往增援。此時張憲等人從淮寧趕到郾城,岳飛命令他組成強大兵團挺進臨潁,與宗弼決戰。 這一戰最為耀眼的將星是楊再興。他奉命帶領三百騎作為前哨,在城南的小商橋與金兵大軍不期而遇。眾寡懸殊,楊再興毫無懼色,率部奮力拼殺,最終全部戰死,金軍的代價則是戰死兩干多人,其中包括萬夫長、千夫長這樣的高級將領。當時大雨滂沱,溪澗里血海汪洋。宗弼勇氣全泄,留下八千人守臨潁,自己帶領主力軍轉攻潁昌。十四日天明,張憲進逼臨潁,以摧枯拉朽之勢掃蕩金軍。戰後找到楊再興的遺體,焚化後竟得箭鏃兩升。英雄之為英雄,由此可以想見。 與此同時,潁昌會戰也拉開大幕。宗弼指揮三萬多騎兵在城西的舞陽橋列陣,橫亘十多里,金鼓震天,另有步兵數萬繼後。此時潁昌的岳家軍雖有五個軍番號,但除了踏白軍外,都不是全軍,又是敵強我弱。王貴派統制董先、副統制胡清守城,自己和姚政、岳雲出城決戰。 岳雲率領八百騎士,首先發起攻擊。兩軍苦戰數十回合,依然難分高低。岳雲先後十多次出入敵陣,身受百餘處創傷,大家都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局面膠著,形勢不利。就連久經沙場的老將王貴,也不免有些氣餒,幸虧岳雲信心堅定,制止住主將的動搖,使全軍“無一人肯回顧者”。正午時分,守城的董先和胡清分別率軍加入戰鬥,這才扭轉戰局,宗弼再度潰敗。 潁昌大捷戰果輝煌,岳家軍殺敵五千多,俘虜二干余,繳獲戰馬三千多匹,器杖物資堆積如山。宗弼的女婿是統軍使,當場陣亡;副統軍粘汗孛堇身受重傷,抬到開封后也伸了腿兒。岳家軍還殺死金軍千夫長五人,活捉渤海漢兒都提點、千夫長王松壽,女真漢兒都提點、千夫長張來孫等七十八名敵將。 宗弼先後經歷了和尚原、仙人關、順昌、郾城和潁昌五次大敗,而最後兩戰,是完全占據主動的大敗。他不得不悲哀地承認: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此後岳家軍乘勢追擊,又在離開封城不過四十里的朱仙鎮獲勝,而敵後的奇兵也全面爆發: 梁興和董榮率領的兩支隊伍,七月初二在洛陽以西北渡黃河,攻占絳州垣曲(今屬山西),初四向孟州王屋縣(今屬河南)進發,初五趕走縣城內的敵軍,初六挺進至濟源縣(今河南濟源市)西的曲陽,在此血戰半日,大敗金將高太尉。後來高太尉從孟州等地調集一萬多人反撲,又被擊敗。經過休整,宋軍在當地百姓的配合下,相繼攻占絳州翼城縣(今屬山西),澤州沁水縣(今屬山西)等地; 忠義統制趙俊從河北路衛州(今河南淇縣)北上,與另外一名忠義統制喬握堅合會,收復慶源府(今河北趙縣)。磁州、相州、開德府、冀州(治信都,今河北冀州市)、大名府、澤州、絳州、汾州(治西河、今山西汾陽)、隰州(治隰川,今山西隰縣)等地民眾紛紛揭竿而起,大有星火燎原之勢。金國自燕山以南,“號令不復行”; 在河東路,王忠植率部克復嵐州、石州、保德軍(今山西保德)等十一州軍,活躍於河東路的北部。陝州忠義統制吳琦也派統領侯信渡河,攻劫中條山柏梯谷的金兵營寨,殺俘敵軍各二百餘,隨後轉戰解州,破金軍七千眾,俘敵五百餘,斬敵將千夫長乞可。梁興將戰報快馬遞發宣撫司,對岳飛說:“河北忠義四十餘萬,皆以岳字號旗幟,願公早渡河。”
其實岳飛早已採取對策,首先就是貫徹老領導李綱和宗澤“連接河朔”的策略,向敵後派遣游擊隊,代表人物主要有李寶、梁興和孟邦傑等人。 李寶是山東乘氏縣(今山東荷澤)人,自幼喜好拳腳,愛打抱不平,人稱“潑李三”。金兵鐵蹄踐踏到家鄉後,李寶召集三千壯丁,準備幹掉金國委派的濮州知州,未能成功,便脫身南下,加入岳家軍,在騎兵中當了個小官兒。他自感受到的重視不夠,暗中聯絡四十餘人,準備潛回山東再舉義旗,但剛商定出發日期,就被發覺。當兵逃亡,軍法不容,他們全部落網,但岳飛得知內情,不僅不加責罰,還給了李寶一個“河北路統領忠義軍馬”的名分,並提供便利,讓他們北上。 除此之外,岳飛還派兩支人馬先行渡河,深入敵後,以為牽制。這些都是奇兵。關鍵力量還在岳家軍主力:張憲帶領本部人馬以及游奕軍,先期開赴淮西;岳飛自率精銳隨即北上。 大戰在即,三大將全部官升一級:韓世忠由少師晉升太保,張俊由少傅晉升少師,岳飛則由從一品的開府儀同三司晉升正一品的少保。與官位同時到達的,還有緊箍咒。當時的趙構內心十分矛盾:既擔心劉錡孤軍被殲,又不想讓岳飛趁機北伐,因此一方面頻催岳飛“多差精銳人馬,火急前去救援”,“不得頃刻住滯”,一方面又令他“重兵持守,輕兵擇利”,“候到光、蔡,措置有緒,輕騎前來奏事”。暗示光州(今河南光山)和蔡州(今河南新蔡)就是紅線。別說黃河以北,就是黃河以南的土地,包括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應天府,都視為包袱準備扔掉。 六月下旬,司農少卿李若虛奉命前往岳飛軍中“計事”。此時岳家軍已經北上,李若虛趕到德安府(治今湖北安陸),方才見到岳飛。這位前任參議官帶給老首長的公開御札羞羞答答,但口諭非常要命:“兵不可輕動,宜且班師”。三軍已動,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岳飛斷然不從,據理力爭,李若虛激於義憤,主動承擔“矯詔之罪”,在關鍵時刻予以寶貴的支持。 岳飛隨即調兵遣將,分頭髮起攻擊。在岳家軍司令部的地圖上,慢慢插滿一個個小紅旗: 張憲收復光州後,便提兵向潁昌(今河南許昌)發起攻擊。剛在順昌嘗到劉錡鐵拳的金將韓常,又在潁昌被打了個落花流水;他敗退到淮寧府(即陳州,今河南淮陽),張憲舉兵前來,又將其擊敗,收復淮寧; 王貴派部將楊成等人攻打鄭州,閏六月二十五部隊抵達鄭州南郊。金軍萬戶漫獨化率領五千多人出城迎戰,楊成等人身先士卒,奮力拼殺,殺退敵軍,占領鄭州;漫獨化剛剛退到中牟(今屬河南),王貴部將劉政等人再度殺來。閏六月二十九深夜,劉政率兵劫營,無數金兵在睡夢中被砍掉腦袋。岳家軍繳獲戰馬三百五十多匹,驢、騾一百多頭,衣甲器杖不計其數。萬戶屬於高級幹部,但從此以後,“漫獨化”這個名字再也不見史冊,估計已上陰府名單《錄鬼簿》; 與此同時,中軍副統制郝晸等人奉命收復西京河南府,大軍在洛陽六十里外紮營下寨。防守洛陽的李成,手下有七千“番人”,三千多“食糧軍”,數千匹戰馬。七月初一金兵出城,經過一番廝殺,又敗回城中,郝晸隨即率領主力追擊,當日傍晚逼近洛陽。城中河北山東等地的漢兵,無心與宋軍交戰,當夜棄城而逃。李成聞聽,徹底失去鬥志,也連夜遁去,岳家軍隨即克復西京; 此時岳飛的司令部設在郾城(今屬河南)。主力全部北上,郾城防衛空虛。這個情報大約被宗弼所掌握。他休整一個半月後,又得到生力軍的援助,隨即帶著他們傾巢而出,直撲郾城。 七月初八,探馬飛報岳飛:宗弼統領精銳騎兵一萬五千餘眾,鎧甲鮮明,氣勢洶洶,一路南下,距郾城只有二十多里。岳飛聞聽眉頭一皺。此時其麾下只有背嵬軍和游奕軍一部,勢單力薄。他意識到惡戰在即,首先將重擔壓到長子岳雲肩上,滿面嚴肅地告誡道:“必勝而後返,如不用命,吾先斬汝矣!” 將門虎子。岳云何須軍令的恐嚇。他揮舞兩桿鐵錐槍,率軍直撲敵陣,雙方騎兵隨即展開鏖戰。自信陽以北,河南中部全是平原,一馬平川,正是金軍騎兵的用武之地。在此之前,兩軍還從來沒有展開過真正的騎兵決戰。金軍本以為撿了個皮夾子,誰知道是一記窩心拳。 吳玠之弟、名將吳璘曾經寫過兵書《兵要》。書已失傳,只有片段文字保存至今。他總結敵我優劣時認為:“金人有四長……曰騎兵,曰堅忍,曰重甲,曰弓矢。”大約因為是吃肉民族的緣故——北方天寒,不吃肉熱量不夠——金軍騎兵相持能力特別強。他們身披重甲,即便一個回合失敗,還能重整隊伍,再度衝擊。為便於搏擊,他們的刀不甚鋒利,箭的射程也不遠。
兩戰兩捷(4)
對付金兵的這四個長處,吳璘的辦法一般是“以分隊制其騎兵,以番休迭戰制其堅忍;制其甲重,則勁弓強弩;制其弓矢,則曰以遠克近,以強制弱”。然而此時的岳家軍沒有這些條件,完全靠騎兵與之較量。打到最後,岳家軍與宗弼“全軍接戰”。楊再興要活捉宗弼,單騎沖入敵陣,殺金軍將士近百名,他自己也身中數十槍,遍體創傷。 此時黃塵蔽日,殺聲動地,岳飛面色冷峻。突然,他親率四十騎,要突出陣前。都訓練霍堅立即上前挽住戰馬勸阻:“相公為國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輕敵!”岳飛用馬鞭一抽霍堅的手,說:“非爾所知!”隨即躍馬馳突,左右開弓,箭無虛發,接連射死多個金軍兵將。 如果從性格的層面上探究,從這件事中也能找到岳飛最終慘死的原因。此為後話,此時戰況緊急,話題不容轉移:主帥不避鋒矢,將士們大受激勵,豪情萬分,局面頓時生動起來。宗弼無奈,使出殺手鐧鐵浮屠和拐子馬,岳家軍則以麻扎刀、提刀、大斧等武器,上劈腦門,下砍馬腿,還以顏色。戰到天黑,金軍一敗塗地,狼狽潰逃。 宗弼沒占到便宜,豈能甘心,又楔入郾城和潁昌之間的臨潁(今屬河南),妄圖切斷岳飛和王貴的聯繫。岳飛判斷敵軍可能會轉頭攻打潁昌,便命岳雲率領背嵬軍騎兵一部,繞道前往增援。此時張憲等人從淮寧趕到郾城,岳飛命令他組成強大兵團挺進臨潁,與宗弼決戰。 這一戰最為耀眼的將星是楊再興。他奉命帶領三百騎作為前哨,在城南的小商橋與金兵大軍不期而遇。眾寡懸殊,楊再興毫無懼色,率部奮力拼殺,最終全部戰死,金軍的代價則是戰死兩干多人,其中包括萬夫長、千夫長這樣的高級將領。當時大雨滂沱,溪澗里血海汪洋。宗弼勇氣全泄,留下八千人守臨潁,自己帶領主力軍轉攻潁昌。十四日天明,張憲進逼臨潁,以摧枯拉朽之勢掃蕩金軍。戰後找到楊再興的遺體,焚化後竟得箭鏃兩升。英雄之為英雄,由此可以想見。 與此同時,潁昌會戰也拉開大幕。宗弼指揮三萬多騎兵在城西的舞陽橋列陣,橫亘十多里,金鼓震天,另有步兵數萬繼後。此時潁昌的岳家軍雖有五個軍番號,但除了踏白軍外,都不是全軍,又是敵強我弱。王貴派統制董先、副統制胡清守城,自己和姚政、岳雲出城決戰。 岳雲率領八百騎士,首先發起攻擊。兩軍苦戰數十回合,依然難分高低。岳雲先後十多次出入敵陣,身受百餘處創傷,大家都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局面膠著,形勢不利。就連久經沙場的老將王貴,也不免有些氣餒,幸虧岳雲信心堅定,制止住主將的動搖,使全軍“無一人肯回顧者”。正午時分,守城的董先和胡清分別率軍加入戰鬥,這才扭轉戰局,宗弼再度潰敗。 潁昌大捷戰果輝煌,岳家軍殺敵五千多,俘虜二干余,繳獲戰馬三千多匹,器杖物資堆積如山。宗弼的女婿是統軍使,當場陣亡;副統軍粘汗孛堇身受重傷,抬到開封后也伸了腿兒。岳家軍還殺死金軍千夫長五人,活捉渤海漢兒都提點、千夫長王松壽,女真漢兒都提點、千夫長張來孫等七十八名敵將。 宗弼先後經歷了和尚原、仙人關、順昌、郾城和潁昌五次大敗,而最後兩戰,是完全占據主動的大敗。他不得不悲哀地承認: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此後岳家軍乘勢追擊,又在離開封城不過四十里的朱仙鎮獲勝,而敵後的奇兵也全面爆發: 梁興和董榮率領的兩支隊伍,七月初二在洛陽以西北渡黃河,攻占絳州垣曲(今屬山西),初四向孟州王屋縣(今屬河南)進發,初五趕走縣城內的敵軍,初六挺進至濟源縣(今河南濟源市)西的曲陽,在此血戰半日,大敗金將高太尉。後來高太尉從孟州等地調集一萬多人反撲,又被擊敗。經過休整,宋軍在當地百姓的配合下,相繼攻占絳州翼城縣(今屬山西),澤州沁水縣(今屬山西)等地; 忠義統制趙俊從河北路衛州(今河南淇縣)北上,與另外一名忠義統制喬握堅合會,收復慶源府(今河北趙縣)。磁州、相州、開德府、冀州(治信都,今河北冀州市)、大名府、澤州、絳州、汾州(治西河、今山西汾陽)、隰州(治隰川,今山西隰縣)等地民眾紛紛揭竿而起,大有星火燎原之勢。金國自燕山以南,“號令不復行”; 在河東路,王忠植率部克復嵐州、石州、保德軍(今山西保德)等十一州軍,活躍於河東路的北部。陝州忠義統制吳琦也派統領侯信渡河,攻劫中條山柏梯谷的金兵營寨,殺俘敵軍各二百餘,隨後轉戰解州,破金軍七千眾,俘敵五百餘,斬敵將千夫長乞可。梁興將戰報快馬遞發宣撫司,對岳飛說:“河北忠義四十餘萬,皆以岳字號旗幟,願公早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