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十部分朱可夫 元帥(6)

  朱可夫元帥與蒙哥馬利元帥在交談

  1944年11月,朱可夫接替羅科索夫斯基出任第1白俄羅斯方面軍司令,和最高統帥部一起制定解放波蘭從而為突擊柏林創造條件的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計劃。戰役企圖為向波茲南和布雷斯勞兩個方向對德軍實施兩個強大突擊,把防禦之敵分割成孤立集團並予以殲滅。參戰的有第1白俄羅斯方面軍(含波蘭第1集團軍)和第1烏克蘭方面軍。考慮到盟軍在阿登地區的困難處境,蘇軍奉命提前進攻。1月12日至17日,蘇軍通過桑多梅日—西里西亞戰役和華沙—波茲南戰役突破敵防禦,擊潰A集團軍群主力,解放華沙。接著,兩個方面軍在第2白俄羅斯方面軍和第4烏克蘭方面軍配合下,迅猛追擊敵人,圍殲波茲南守敵,解放克拉科夫,攻占西里西亞工業區,進抵奧得河一線,於2月3日結束戰役。此役擊潰德軍25個師,全殲35個師。此後,朱可夫暫停西進,與第2白俄羅斯方面軍配合,在東波美拉尼亞戰役中擊潰威脅蘇軍翼側的維斯杜拉集團軍群。此時,蘇軍距柏林僅60公里。

  第十部分朱可夫 元帥(7)

  攻入柏林的蘇軍將勝利的旗幟插上德國國會大廈的頂部

  蘇聯最高統帥部決定以朱可夫的第1白俄羅斯方面軍、科涅夫的第1烏克蘭方面軍和羅科索夫斯基的第2白俄羅斯方面軍實施柏林戰役,旨在從寬大正面實施數個猛烈突擊,合圍德軍柏林集團,再予分割殲滅。為順利實施戰役,朱可夫擬制出詳細要圖、計劃和地圖供作戰使用,對諸兵種協同動作特別是大城市巷戰條件下的協同進行反覆演練,根據形勢特點加強黨政工作,計劃利用大量探照燈的突然照射代替炮火準備。在航空兵支援下,蘇軍從4月16日至19日突破敵奧得河—尼斯河防線,朱可夫部已從北面和西面包圍柏林,科涅夫部則保障了從南面合圍柏林的條件。4月21日,朱可夫部繼遠程炮兵炮擊柏林之後突入柏林城郊,科涅夫部突入柏林南郊。4月24日,兩個方面軍在柏林東南完成了對德軍法蘭克福集團的合圍,25日完全合圍整個柏林集團,羅科索夫斯基部則強渡西奧得河,牽制該處德軍而使之無法從北面對合圍柏林的蘇軍實施反突擊。從4月26日至5月1日,蘇軍以戰役迂迴和包圍殲滅法蘭克福集團。5月2日,蘇軍攻克柏林。朱可夫於5月8日代表蘇聯接受法西斯德國的投降。   戰後的朱可夫歷任蘇聯駐德軍隊集群總司令和蘇聯占領區最高軍事行政長官、蘇聯武裝力量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敖德薩軍區司令、烏拉爾軍區司令、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國防部長。1957年10月被解除國防部長職務。1958年3月正式退休。  朱可夫於1974年6月18日在莫斯科逝世。其回憶錄《回憶與思考》於1975出版。朱可夫一生獲得4次蘇聯英雄稱號、6枚列寧勳章、3枚紅旗勳章、2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2枚勝利最高功勳章和許多其他勳章。  (肖石忠)

  第十部分佐爾格(1)

  1941年11月18日凌晨5點,日本東京特高課人員突然闖入德國《法蘭克福日報》駐東京記者佐爾格家裡,二話沒說,就將只穿睡衣和拖鞋的佐爾格推進警車。佐爾格則大聲抗議這種非法逮捕。  特高課指控佐爾格是蘇聯間諜。佐爾格供認:我是間諜,但不是蘇聯間諜,而是德國間諜。蘇聯政府宣布,蘇聯與佐爾格“毫無關係”。  佐爾格的德國記者同行知情後,立即聯名寫信給德國駐日大使抗議日本的暴行。德國駐日大使尤金•奧特少將驅車前去“探監”,並於11月23日向柏林拍回絕密電報:《法蘭克福日報》駐東京特派記者理察•佐爾格因間諜罪被日本警察拘留。德國外交部要求日本務必徹底澄清事實,釋放佐爾格。  有人說佐爾格被捕後神奇般地回到了歐洲,還有人說在澳門親眼見到了佐爾格。戰後,佐爾格的日本情人石井花子帶著對佐爾格的思念,來到東京雜子谷公墓前徘徊……  佐爾格簡直是一個十足的傳奇人物!  理察•佐爾格(Ri插rd Zorge,1895—1944),1895年10月生於俄國高加索巴庫油田附近的阿基堪德鎮,父親是德國工程師,母親是普通的俄國婦女。佐爾格3歲時,全家遷往德國,定居柏林郊區。1902年,佐爾格進入柏林希特費爾德中學讀書。他喜歡歷史,愛好文學,能言善辯,政治上是一個泛德主義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佐爾格應徵入伍,奔赴戰場。戰爭期間,他作戰勇敢,榮獲二級鐵十字勳章。佐爾格經歷和目睹戰爭的慘狀後說:“我陷入了極度的思想混亂之中。”1916年,佐爾格負傷住院時,結識了一個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開始接觸一些共產主義經典著作。同年10月,他就讀於柏林大學經濟系,秘密接觸了社會主義組織。他暗下了決心:“除學習之外,還要參加有組織的革命活動。”1918年1月,佐爾格正式退役轉入基爾大學學習並加入德國獨立社會民主黨。1919年加入德國共產黨,擔任德共秘密交通員,初步顯示他的組織鼓動才能。  1921年,佐爾格結婚了。他的妻子是他的大學教師科爾特•格拉契的夫人克里斯蒂阿尼。他們常在一起討論問題,初時並沒有料到會有這層關係,但佐爾格的才能吸引了她。克里斯蒂阿尼說:佐爾格“從不纏人。他無須向別人獻殷勤。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總是圍著他轉”。  1924年,德共第7次代表大會召開,佐爾格作為會議的正式代表出席會議,並負責會議的保衛工作。佐爾格的個性吸引了與會的蘇共代表,他們建議他去莫斯科,用他的才能為共產國際服務。1925年,佐爾格偕妻女來到蘇聯,定居莫斯科,加入蘇聯國籍和蘇聯共產黨,供職於共產國際新聞處。1927年2月,佐爾格以共產國際特派員的身份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搜集有關斯堪地那維亞各國共產黨、經濟、政治以及一切可能發生的重大問題情報。”1928年7月,佐爾格出席了共產國際第6屆世界代表大會。不久,蘇軍情報部部長別爾津招用佐爾格,在接受嚴格的特種訓練後,正式成為蘇軍諜報人員。1930年1月,佐爾格被派往中國,搜集有關中國局勢問題的情報。佐爾格取道柏林,從德國農業報編輯部里搞到一封介紹信,然後以該報記者的身份來到上海,拜見德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工作人員,結識德國《法蘭克福日報》記者史沫特萊以及其他一些國際知名人士,很快建立了由1個蘇聯人、1個波蘭人、1個中國人、1個日本人組成的“上海小組”,廣泛搜集各種情報。佐爾格通過收買在南京政府工作的德國工程師、無線電通信軍官施特爾茨的中國太太,掌握了國民黨軍南京總司令部及其所屬部隊的無線電通信密碼、德國軍事顧問相互之間的無線電通信密碼和1本德國軍事顧問與國民黨中國進行聯絡的電話號碼。此後,大量有關中國問題的情報源源不斷地飛往莫斯科。與此同時,佐爾格還向中國共產黨通報國民黨軍隊的動向,對中國革命起了一定的作用。如他將有關國民黨引進新式武器的情報通報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尚未投入使用時,紅軍便熟悉了這種武器。1931年,佐爾格又成功地用金錢賄賂國民黨政府內有關人員的辦法,營救了在中華全國總工會工作的國際革命者勞倫斯夫婦。  1932年2月,佐爾格完成了他在中國的使命,經海參崴回到莫斯科,受到了有關部門的熱烈歡迎。這時,佐爾格是一個“單身漢”。他的德國妻子克里斯蒂阿尼到蘇聯不久,發現丈夫從事一種神秘的工作,“心神不定、酗酒、勾搭女人,對她越來越冷淡。”1926年10月,她離開莫斯科而 禱氐鹿4喲耍胱舳褚壞讀蕉稀5親舳竦納羈剎患拍鈉拮?走後,他很快就與莫斯科某製藥廠的工程師卡捷琳娜同住在一套公寓內,佐爾格的朋友都把卡捷琳娜當作他的俄國妻子。據說他倆的關係可以追溯到1929年甚至更早的時間。後來,佐爾格去日本,卡捷琳娜還經常給他寫信,托人給他捎去衣服和食品。  1933年4月的一天,佐爾格奉命來到別爾津的辦公室。別爾津問他對今後的工作有什麼考慮,佐爾格激動地說:“在東京我也許能幹點事。”這正中別爾津的下懷。自從20年代日本干涉蘇俄革命起,蘇聯一直把日本當作東方最危險的敵人。九一八事變後,蘇聯決定在日本組建情報網,別爾津正打算把這個任務交給佐爾格,兩人一拍即合。經過具體的籌劃,佐爾格決定取道德國到日本。  柏林是佐爾格的第二故鄉。佐爾格通過熟人和朋友從《法蘭克福日報》編輯部弄到了駐東京特派記者的身份證,從國家社會主義理論刊物《地緣政治》編輯部里搞到了進見日本駐美國大使出淵先生和德國駐東京大使館外交官的介紹信,從《每日展望》編輯部里搞到了進見德國臨時助理武官尤金•奧特少將的介紹信。他們都把佐爾格說成政治上完全可靠的人。7月,佐爾格又到華盛頓拜見日本駐美國大使出淵先生,從他那裡獲得了進見日本外務省情報司司長天羽榮二的介紹信。9月,佐爾格懷揣各種高級介紹信,滿懷信心登舟破浪奔赴東京。  在東京,佐爾格首先拜訪德國駐日大使館的外交官,認識了奧特少將,他倆一見如故。臨別時,使館的人員說要介紹佐爾格進見外務省的人員,佐爾格頗為得意地說:“我兜里揣著給天羽的信,因此不再需要給日本外務省的介紹信了。”次日,佐爾格便去外務省拜見天羽榮二。天羽在他每周舉行一次的記者招待會上,介紹佐爾格與日本記者和外國駐日記者見面。佐爾格抓住這個機會,廣泛開展活動。不久,一個隱伏在日本的蘇聯諜報組織“拉姆賽”小組成立了,成員有南斯拉夫籍的勃蘭科•伏開利克(蘇共黨員)、德國人馬克斯•克勞森(蘇共黨員)、日本人宮木佑德(美共黨員)、大崎秀實(日本《朝日新聞》記者)等。到1941年11月,這個小組發展成為由39人組成的國際性組織。1933年10月,佐爾格又加入納粹黨,進一步獲得了工作的便利條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