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幣緣板塊衝突”:未來世界大戰的新形態(3)

  李曉寧:在與其他板塊整合過程中間,有整合能力的問題,資源和基礎的整合,還有思想方法的問題,歐洲人在歐盟東擴過程中間,有典型歐洲價值觀的特點,必須接受我的價值觀,必須接受我的這套體系,才讓你加入歐盟非常典型這樣的東西。歐洲現在的勢頭最好,俄羅斯也想加入,領土面積最大,資源很好,製造能力很強,技術創新能力也很強,可是它最大的障礙是歐洲價值觀。

  王建: 咱們對新戰國時代得描述一個歷史進程。第一個階段,我認為還是可能爆發一場美歐衝突,這場衝突是極大削弱了美國。結果是什麼,美國霸權的迅速衰落。

  喬良:描述這個輪廓很殘酷。

  李曉寧: 出現了全球貨幣危機,會是什麼樣子?是不是像我們想的那樣,美國突然一撒手,撐不住了,倒在地上了?

  王建:美國如果不敢打這場戰爭結果是什麼呢?就是要爆發金融危機,危機的結果就是美國的金融資產嚴重縮水,就是虛擬經濟的瘦身,美國的經濟也要走出一個大L曲線。在這個過程當中,歐洲和日本也會受到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出現股市、地產等虛擬經濟泡沫的破裂,會出現全球金融風暴。但是歐洲會比美國和日本先走出來,因為歐洲的泡沫沒那麼厲害,日本受的影響可能會很深,但也會提供它與中國經濟加速整合的新動力。

  第八部分 中國的新戰國策

  學會做現代大國

  所謂大國的思維,就是要站在世界的頂峰來看國家這個局部,大國的思路,首先要謀定我在全球當中的地位是什麼,再決定我該怎麼做,這是世界大國的心態。

  保持一個“穩定又提供上升空間”的秩序是中國的利益所在,所以我們必須主動參與國際經濟秩序的設計,使新秩序成為中國利益的重要保障。

  喬良: 中國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比如學會如何做一個現代大國,第一個要學的東西,就是利用各種條約,各種組織去為自己謀利。通過創建或者加入各種組織,創始或運用規則去獲得利益,這一點中國還遠沒有學會。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制訂標準,你就不懂得如何利用規則去獲利。

  王建: 所謂大國的思維,就是要站在世界的頂峰來看國家這個局部,大國的思路,首先要謀定我在全球當中的地位是什麼,再決定我該怎麼做,這是世界大國的心態。

  王湘穗: 機會有的時候就是外力,甚至危機處理好了也是外力,比如朝鮮核危機,讓韓國和日本一下子感覺美國和它的利益不一樣,美國不怕打,可它們怕,而中國堅持和平解決的立場應該說跟韓國、日本的立場是接近的,也是不願意爆發戰爭。這種情況對區域安全合作就是機遇,美國代表團的人在與朝鮮談前談後,要與韓、日協調立場,我們中國也應該與韓、日、俄多聯繫協商,區域的事大家一起辦,漸漸就會形成區域意識、區域立場,為更深的區域整合準備了條件。

  喬良: 一般來講,作為成熟大國的做法都是這樣,凡是背著其他國家去做的事,最後都要回過頭來同這些國家協調關係,一定會派出特使什麼的,去講解我這麼做是怎麼回事,使用特使去協調處理國際關係,這是大國外交的通常做法。它好在可使你有迴旋餘地,可以遊刃有餘。咱們國家這種舉動比較少,為什麼?這倒不是因為我們不屑於理睬別國的經驗,做現代大國的經驗。只是因為我們還沒學會也不習慣這麼做。所幸的是,從派出中國自己的中東特使這一點來看,中國現在已開始有這種意識了,這是一個不錯的開端。一個大國,是站在世界的立場上看地區,一個小國,是站在地區的立場看世界。這就是大國和小國的區別。

  王湘穗: 有沒有大國心態處事大不相同,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人民幣沒有開放,因此躲過一劫,這個判斷沒有問題。

  王建:人民幣不貶值。

  王湘穗:但發生危機後要舉一反三,防止危機重演,不能記吃不記打。日本想了個辦法是設立亞洲基金。

  王建:沒有搞成基金,搞成貨幣互換協議。

  王湘穗:對。日本一提出美國就反對。我認為從經濟角度講,日本的視野比較開闊,它馬上知道要從體制設置上解決這個問題。

  王建:站在世界的頂點看世界,不但可以看到山這邊的東西,還能看到山那邊的東西,美國有什麼戰略企圖,你不從世界角度看,你不會想到,它通過倒薩打歐元。

  王湘穗: 我們跟美國、歐洲和日本,包括其他一些國家,是一種什麼關係,有什麼共同利益,有什麼矛盾,這些利益和矛盾是什麼性質的、有多大的關聯度,都需要放在大的幣緣戰略格局下進行審視。得出符合新戰國時代的結論,確定我們的戰略目標和基本競爭方式。我們判斷“天下三分”,這個“三”,可以說是實指,就是美、歐、亞;也可理解為虛指,中國文化中“三”就是多,“三生萬物”,預示未來的多極化前景。問題的關鍵是,要當能影響世界格局的大國,就必須做好各種準備。

  王湘穗: 擴張有的是主觀故意,有的時候是客觀效果,按現行的話語系統來講,我們跟東協之間就在爭奪出口市場。雖然你不是有意這麼做,也沒有一兵一卒派出去,可人家還是覺得你在擠占它的生存空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