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勸越美結束戰爭以促聯美抗蘇大戰略實施

  (1972.1-1973.5)

  尼克森訪華,中美《上海公報》的發表標誌著兩國之間實現了和解。此後至1973年5月雙方互設聯絡處,結束通過秘密渠道進行溝通的方式,建立起正式的直接的聯繫機構,中美雙方一直從實現各自戰略構想的大方向上,謀求兩國關係的穩步發展。但是,越南戰爭還在繼續,美國仍然希望北京能夠影響河內的談判方針,以助其儘快擺脫戰爭夢魘。由此,從中國這時對越美方針的變化情況看,此期可以分為如下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2年1月至5月。在這個階段中,中國抵制美國在越南問題上對華打蘇聯牌的念頭,突出強調對美方針的原則性,即採取不干預越美和談的態度,拒絕幫助華盛頓向河內施加壓力,同時繼續大規模援越。

  1972年1月初,為尼克森打前站的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黑格一行抵達北京。在1月4日同周恩來的會見中,黑格轉達了尼克森和基辛格的幾點口信,其中有關越南問題的是:美國政府最近決定對北越領土進行空中襲擊。美國已經做了種種讓步,而越南還在襲擊。“對所有這些行為的解釋只能是,河內努力要侮辱美國,而這種侮辱是任何大國都不能接受的。”口信還特意將越戰與蘇聯對華威脅聯繫到一起,說“我們的結論只能是:東南亞戰爭的繼續進行只能給莫斯科提供機會,使它得以加強它在河內的影響,從而發展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包圍計劃。”並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生存能力必須得到維護。”這個意見實際是在曲折地施加壓力,以使中國能敦促越南對和談條件做出讓步。對此,周恩來當時即表示:蘇聯插手南亞次大陸和印支問題是由於中美要接近。中國已準備承擔這個後果,並不感到有什麼意外。[37]

  對於美國向中國打蘇聯牌的意向,毛澤東在聽了周恩來的匯報後指出:“包圍中國!要他們來救我,那怎麼了得”!“中國的獨立、生存能力都讓你保護,危險得很呀!”並肯定《對美方口信的答覆》說:“好,我看可以給他講”。這些美國人啊,“你不頂他一下,他就不舒服。”在毛澤東看來,基本問題是:無論美國也好,中國也好,都不能兩面作戰。[38]對抗蘇聯是中美雙方的共同需要,而不是中國有求於美國,更不能為此放棄對印支人民承擔的義務。此後,周恩來在第二次會晤黑格時即回覆說:在越南問題上,中美之間有根本分歧。美國對北越大肆轟炸,越南是受害者,中國當然支持。事實上不是河內侮辱美國,而是美國侮辱了河內。大國可以任意侵略小國,小國進行自衛卻成了“侮辱”,這是什麼邏輯?美國這種政策不僅動搖不了越南決戰決勝的意志,而且為美國自己撤軍和謀求釋俘製造了障礙,也給總統的訪華帶來了不利因素。關於美國要維護中國的獨立和生存問題,中國認為,任何國家絕不能靠外力維護其獨立和生存,否則只能成為別人的保護國或殖民地。中國準備敵人從四面八方打進來,不惜承擔最大的民族犧牲,奮鬥到底。由此,向美國方面明確表明了中國不會在外交戰略的調整中犧牲越南利益,以及尼克森不能以保護者的姿態來中國的態度。不過,周恩來同時也表示,中國將為謀求中美高級會談取得積極成果做出自己的努力。中美雙方總要向遠處看,中美關係總要走向正常化。[39]

  1月25日尼克森發表了敦促越南恢復和談的公開講話,並與蘇聯和中國聯繫,說明美國的讓步已到達極限,如果河內發動軍事攻勢,美國將做出強烈反應。周恩來通過私下渠道措辭尖銳地致函指責美國想把中國糾纏到越南問題中去,表示中國不了解越美和談內情,中國自己也沒有就越南問題對美國做出過任何許諾。[40]2月尼克森訪華期間,周恩來、喬冠華在與尼克森、基辛格會談中討論越南問題時,仍然堅持不干預越美談判的立場。周恩來強調說:最緊迫的是印支問題,如果印支戰爭不停下來,中國只有援助他們。“我們只有同情和支持他們的義務,沒有干涉他們的權利,或代替他們提出主張和代表他們談判的權利。”而毛澤東則在會見尼克森時指出:“來自美國方面的侵略,或者來自中國方面的侵略,這個問題比較小,也可以說不是大問題,因為現在不存在我們兩個國家互相打仗的問題。你們想撤一部分兵回國,我們的兵也不出國。”[41]以此進一步示意:中美雙方目前只有一個敵人,即蘇聯,為對抗共同的敵人,兩國應該求大同存小異。對於中國不向河內施加壓力、不干預談判的立場,美國方面雖然有些失望,但只要北京採取不捲入的姿態,而非重新鼓勵河內窮追猛打,他們就滿意了。基辛格並且注意到,儘管中國敦促美國撤軍,卻沒有認真堅持河內的主張,也沒有對美國可能採取的擊退越方攻勢的威脅性軍事措施提出任何警告。北京畢竟迂迴表述了不會武裝干涉越南,北越不是中國政策的延伸的意向。這種克制態度使華盛頓認為:我們是互相了解的;越南戰爭不會影響我們關係的改善。[42]

  中美《上海公報》的簽署,使雙方在台灣問題和共同反霸問題上正式邁出了關鍵性的步伐,為以後兩國關係的進一步改善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後,周恩來於3月初再次親往河內通報情況時,一面首先追溯中國領導人的一個錯誤看法說,“關于越美和談問題,當時曾認為時機不夠成熟,後來毛主席作了肯定”;一面表示:“如果印支問題不解決,中美關係的正常化是無法實現的。”[43]以此既迂迴地表明了中美關係打開後,北京希望巴黎談判能夠談出成果的態度,又以自我批評的姿態,以及中方在中美和解與援越抗美的關係問題上所持的立場安撫了越南領導人。只是在河內看來,中國與美國結束敵對狀態,即如兩個兄弟,一個兄弟和別人打架,另一個兄弟卻與那個兄弟的敵人握手。因此,黎筍對周恩來說:“尼克森已經和你們會談過了,不久,他們就要更猛烈地進攻我們了。”[44]中越之間的裂痕進一步加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