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誰成想,茅貴妃為了制止事態惡化,竟然自刎了!

  這樣一來,二皇子成為沒了娘親的皇子,大臣們再追著二皇子的那些事兒不放,就有些說不過去了,皇上顧念茅倚岑三十年來的情分,自然不會再追究二皇子的那些爛帳。

  這事兒就這麼揭過去了。

  沒事!三皇子咬牙,他還有後手。

  茅倚岑死了,她手裡的人,還能用。三皇子這四年來,憑著他那顆七竅玲瓏心,拉攏了不少人,裡面有一個就是茅派的大臣,對茅倚岑的屬下還是多少有些了解。哪怕招攬不了全部,三四成總還是有的。

  然而,誰能想到!等他下手的時候,茅派一系的人,竟一個不剩,像蒸發了似的,全部消失不見了!

  不是拒絕和接受的問題,是再也找不著了!沒有殉葬,也沒有自殺,就那麼憑空不見了!

  最要命的是,那群人並不在二皇子的手裡!二皇子早已成年,並不住在宮中,三皇子派去盯梢的人十分確定人不在二皇子手裡!

  茅貴妃出事後,二皇子收了驕橫跋扈的脾氣,每天都安心的呆在佛堂,鮮少出門,府中也未曾出現過可疑人物。

  也就是說,三皇子謀劃了這麼久,不是沒從茅家身上咬下東西,只是咬下的東西最終被一個路人平白撿了去!

  任誰辛辛苦苦攪渾一池水,只等著渾水摸魚,卻被告知池裡的魚可能早被別人撿走了,都會無比火大。

  三皇子握緊手裡的杯子,瞳孔一縮。

  他不痛快,自然也不能讓別人痛快了!

  又是兩個月。

  早朝。

  皇上將謝御史的摺子扔在一旁,不予理會。

  謝御史也不多說話,恭恭敬敬的行了禮,退回隊伍。

  皇上的氣壓很低,諸位大臣的心情很惶恐。

  如果說之前的一年多,朝中大臣不斷被牽連入獄,是一場由帝王發起的大清洗;那麼最近這兩個月,便是不知由一位入獄的鹽政使發起的反撲,竟是要將彈劾他的諸多大臣連根拔起。

  鹽政使被何家指證,說與鹽商多次勾結,收受巨額賄賂,已經查明,的確屬實。這事兒皇上早就知道,當初南巡欽差劉知宇去南淮接三皇子,打著的就是查鹽政帳目的旗號,可惜後來帳本弄丟了,皇上當時沒追究,後來也沒再派人去查。

  不過皇上心裡還是有底的,鹽政使被何家指證的時候,皇上雖然心痛,但還是按照大梁朝的律法把鹽政使給關押入獄。

  鹽政使最開始很安分,後來不知怎麼了,竟開始反擊,強有力的反擊,攻擊對象很明確,彈劾他的大臣,指證他的大臣,對他落井下石的大臣。

  鹽政使的法子也很光明正大,他並未採取任何攀咬的手段,而是不停的往外放消息,各種各樣的消息,與那幾位彈劾他的大臣有關的消息,與茅家、何家、陳家有關的消息,每一條都是重罪,而這些消息,只要被查明屬實,自然會有不少的大臣替他上摺子。

  皇上的面前,每天堆著數不勝數的摺子,隨便拿起哪一本,都列舉著一條條足夠砍頭的罪行,如果只有一本摺子,或者只彈劾一個人,皇上當做沒看見,壓也就壓下了。

  可這麼多的摺子和這麼的大臣,皇上沒有辦法視為不見,哪怕摺子里也提到了很多外戚的眼線,哪怕皇上早就想除掉這些外戚和眼線。

  然而,他若是想除掉外戚,就要一起除掉外戚攀咬出來的心腹,這些年來,他培養了不少大臣,可也架不住每一個都有污點!

  一個心腹犯錯,皇上說保也就保了;可一堆心腹犯錯,皇上只恨當年,劃給他們的底線太寬,對他們太過縱容!

  轉眼間,朝堂之上,雲詭波譎,形勢極其兇殘。

  滿朝的文武百官,心懷忐忑,一個行差就錯,搞不好就要行將就木。

  諸位大臣惶恐不安,驚慌失措,生怕自己成為下一個待宰的羔羊,上下朝的路上,都走的飛快,仿佛不是走在地上,而是走在刀尖上。

  大家都不痛快了,三皇子才覺得痛快。

  既然得不到,那不如都毀了。

  反正都是狗咬狗。

  ――都毀了才好。

  這次的朝堂大清洗不僅持續時間長,波及範圍也很廣。

  哪怕謝無淵遠在泉州,幾乎沒被波及到一分一毫,都對這場朝堂大清洗有所耳聞。

  這場由帝王開始的單方面清洗,最後卻演變成諸位外戚展開的多方勢力的較量,是所有人都沒想到的。

  從最開始的小打小鬧,例行陷害,到後來的滿朝瘋咬,若干埋在暗地十年,甚至數十年的暗棋,一步一步揭開,其中關係錯綜複雜,隨便抓著一個線頭,就能扯出一堆關係,拉下數十名大臣。

  傷亡慘重。

  謝無淵反反覆覆研究了很久,皇上肅清朝堂的時機選的還是太早了,陳家、茅家根本沒有成長起來,哪怕兩家擰成一股,一旦對上何家,也一定落敗。

  事情的發展,從開始徹查那一刻,就已經不再受皇上的控制,哪怕尊貴如九五之尊,在這種時刻,也只能眼睜睜看著朝中大臣被剛正不阿的謝御史一個一個的拔起,被刑部尚書孔博遠一個一個的審理,最後由萬分無奈的皇上親自下旨,一個一個的處決。

  辛辛苦苦栽培了十數年的人才,因為貪污受賄,賣官鬻爵,徇私枉法等等的罪名,一個一個的被處決掉,一眨眼的功夫,人就少了一大半,皇上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沒有任何理由開口赦免他們。

  因為這些人實實在在的觸犯了大梁始祖定下的大梁律法,哪怕他如今貴為皇上,也沒有權利赦免其中任何一個。

  更何況,人數實在是太多,除了那些本身品德過關,公正廉潔的,皇上竟是一個人都護不住。

  這場面,像極了魚死網破。

  謝無淵在泉州的考功清吏司里,叼著糙嗤笑:“也不知道後面是誰,這吃相,也忒難看了些。”

  茶韻把早就泡好的西山白露端給謝無淵,隨手取下謝無淵叼著嘴裡的糙,“什麼糙啊,也不嫌髒。”謝無淵順著她的意思鬆了牙,“什麼時候走?”

  茶韻仔仔細細的瞧著謝無淵,神情溫柔而又落寞,好像她茶韻心儀的對象不是等在外面的那個江湖俠客,而是他謝無淵似的,謝無淵酸不拉幾的想著。

  茶韻柔柔的開了口:“今天晚上。”

  謝無淵嘆了口氣,這一去,一輩子就見不著了吧,“你瞧上誰不好,非瞧上個跑江湖的!”以後見都見不到了。

  茶韻笑了,露出兩顆可愛的小虎牙,伸手揉了揉謝無淵的腦袋――她想這麼幹很久了。

  謝無淵難得給面子的沒拍開,細細叮囑:“以後風餐露宿的,多照顧一下自己,我知道你會些拳腳功夫,心智也過人,不怕你被旁人騙了,欺負了去,就是擔心你一心撲在門外那個人身上――”謝無淵指了指門外,“――對自己不上心。”

  “我會的,”茶韻一一應了。

  謝無淵嘆了口氣,偏過頭去,“你走吧。”

  茶韻又坐了一會兒,只是靜靜的看著謝無淵,半晌,她從脖子上解下一塊玉佩,推到謝無淵面前:“這是我娘留給我的,我一直戴著,”茶韻頓了頓,有些愧疚,“當年茶韻說生是主子的人,死是主子的鬼,茶韻――”

  謝無淵抹了把臉,嬉笑著接了:“沒事,它替你陪著我,以後安定了,給我寫信。”

  茶韻點頭,一步三回首的出了門,來到門外那個俠客身旁,說道:“走吧。”

  謝無淵在門內,摩挲著玉佩嘆氣。

  作者有話要說:  我按捺不住我的爪子,總是想給謝無淵再配個CP,比如三皇子身邊的小太監什麼的,嗷嗷嗷嗷,救命!

  ☆、兇殘的大臣們

  正如尹玉山所言,石躍今早早的遞了摺子,在風聲剛起,一切都還未開始的時候,就把謝無淵派了出去,外放升官,塞進了泉州的考功清吏司,統籌泉州所有四品以下的官員考察,早早的避開了這一段大風波。

  石躍今的摺子一遞上去,皇上就知道石躍今是什麼意思,當天就給了聖旨。

  皇上想的很長遠,現在的朝堂想肅清是不可能的了,各方勢力互相攀咬,很難說會不會涉及到無辜的官員。

  謝無淵是個好苗子,方方面面都符合皇上對一個純臣的想像,皇上對他的期望很高,深覺謝無淵完全沒必要折在這場大動盪里。

  更何況,不管即位的是誰,總要有那麼一兩個有能力、有膽識的大臣,繼續輔佐。把有潛力的少年遠遠的調開,等京中局勢穩定了,再一一召回,也是帝王常用的手段。

  不過,謝無淵哪怕想躲,也躲不徹底,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人找上他,詢問各種各樣的意見,謝無淵自從何賀成親後,整個人更加的憊懶,所有來訪的人,一律讓茶韻打發回去,概不接見。

  這趟渾水,謝無淵不想沾,也不敢沾。

  現在局勢過於混雜,一時半會可能沒人反應過來,謝無淵因為遠離風暴中心,瞧的明明白白,整個過程當中,只有兩個人完全沒有受到牽連。

  一個是當朝皇后,當年段國求和遠嫁的公主。

  而另一個,是三皇子。

  被當作禮物遠嫁的和親公主,一路從沒名沒分到了側妃,再從側妃到王妃,從王妃到皇后,從皇后到穩打穩的預備太后,誰能小瞧了去?又有誰敢招惹?!

  養在南淮,生來見鬼,據說三歲就能把群鬼指使的團團轉的皇子,悄沒聲的弄死幾個人也就是抬抬眼的功夫,又有誰敢招惹?!

  反正,兩個人都不是他謝無淵能招惹的起的。

  事情鬧的太大,大家可能想不起來起因是什麼,謝無淵卻記得清清楚楚,那會兒他剛收到聖旨,還沒來的及離京,所以還記得當時的轟動――

  皇上撞破大臣在雍和宮與宮妃私通,大臣鋃鐺入獄,宮妃當場斬殺,茅貴妃也因此禁足三個月。

  大臣一開始死不認罪,後來改了口風,竟攀咬上三皇子,說是三皇子喊他有事商議,後來喝了三皇子宮裡的茶,就神志不清,話里話外全是三皇子給他下藥,之後陰他進了雍和宮。

  大臣還好死不死的扯上茅貴妃,說三皇子對雍和宮如此熟悉,出入皆無人阻攔,想必和茅貴妃有染。

  皇上信不信的兩說,反正不少大臣是信了,要求制裁三皇子。

  三皇子冷笑連連,態度堅決。可惜,這等大事,沒人站在三皇子這邊,大家能給的最好的態度,就是不表態了。

  皇上下旨將三皇子關押入獄,具體刑罰明日再議。

  第二天.

  只不過隔了一個晚上,原本眼瞎的厲害的滿朝文武,竟像是全都治好了智障一樣,也不論誰是各個派系的了,齊刷刷站出來三分之一,有理有據的從各個方面舉證了三皇子的無辜,同時指責那名大臣的隨意攀咬,更有甚者,將那位大臣的底細給掀了出來。

  原來那位大臣竟是何家的人,而他的兒子原本被送去邊關撈軍功,誰成想,竟在邊關犯了事兒,眼看著要被問斬了,這個大臣家裡就這麼一根獨苗苗,正火燒火燎的找門路,想把人弄出來,何家就派人來了,說只要大臣按照他們說的去做,何家的輔國將軍自然會幫忙兜著他兒子的事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