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哥們兒不怕槍斃,但不想那麼死,那可真叫憋屈。一個指揮員可不是為了自己的生死才覺得定下決議異常痛苦,因為他要為麾下一桿弟兄的生死負責,為戰鬥乃至戰役的勝負成敗負責,那責任把指揮員壓得透不氣來,定下一個決心說是象女人難產都不為過,更象是被凌遲處死前的緊張。

  按照貫例我將自己的決心部署上報到營、團指揮所,過了一天才得到營長的回話,他也沒太想好如何批覆,還說團長、政委、參謀長研究後決定批覆此方案。一天的時間啊,連批覆一個連防禦要點的方案都費那麼大的心事,說明團首長定下一個戰鬥決心是多麼的不容易。

  又等了將近一天的時間,總算團首長都通過了,營長相當於當了把大通信員,將批覆情況轉達給我,同時他又提出了一些非常大膽的防禦設想,又跟上次一樣,雖不是命令,可也語氣堅定讓人不得不接受。

  營長在中級指揮學院培訓時就是有名的“戰術通”、“戰術理論尖子”,畢業戰術成績是那期受訓人員的第一名。他曾有一篇“關於營、連防禦作戰的主動攻擊戰術”學術論文被刊登在內部的軍事學術雜誌上,當時就引起轟動倍受關注,甚至還引發了一場頗具規模的學術大討論。

  現在營長給我的指點就有點那個路子,簡單說來就是拋棄過去傳統的防禦思維,不是以抗為主,不據守要點,甚至很多重要的陣地不派兵把守,把兵力兵器從陣地上解放出來,而是隨時保持一種“進攻”的態勢,在防禦當中尋求進攻的時機,說白了就是以攻對攻,以攻代守,把防禦戰當成進攻戰來打,不斷尋找進攻之敵的破綻而後以攻擊的方式完成防禦任務。

  “穆童,防禦作戰切忌保守,必須要大膽一些,打破腦袋裡裝的罈罈罐罐,把什麼兵力部署、陣地編成、障礙設置、火力配系這些東西安排完之後,必須牢牢控制住機動力量,只要抓住敵人的一絲破綻,大膽出招,肯定能起到出奇制勝異想不到的效果。我看你搞的陣地編成就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雖然部署周密多種陣地互為依託,但缺點是太死太靜止,不能聯動成一盤棋一個整體,而這樣的陣地編成不如將陣地上的兵力兵器收攏組成強大的機動分隊,根據戰鬥的發展進程,適時的機動出擊,用火力機動去控制陣地,比人員死守陣地要強得多。”

  營長等於給我上了一堂防禦戰術理論課,還特意舉了陣地編成的例子。我覺得他說的非常對,也非常好,可我卻不想採納,儘管他是首長。

  我發現自己的思維始終跟不上營長的節奏,不光是我,全連的幹部還沒有一個能達到他那種戰術理論水平,確實是高,但我覺得那套東西只能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具體的實戰當中,真的不敢去大膽嘗試,尤其是不敢用士兵生命做代價去嘗試他的“新戰術理論”。

  我還是根據自己的決心部署組織陣地編成,全連的陣地先劃分成區域,然後根據各個要點的不同,戰法的不同配置成警戒陣地、伏擊陣地、網狀陣地、前沿支撐點陣地、環形陣地、核心陣地和迫擊炮、無炮的基本發射陣地及預備發射陣地。

  這些陣地在我看來並不象營長所說什麼靜止的孤立的缺乏聯動的死東西,根據不同的任務需要和戰鬥時節,我基本是把兵力兵器的部署與陣地結合在一起。

  在警戒陣地預設了一個班的兵力由孫猛帶領,戰鬥打響前並不占領陣地,而是發現敵有攻擊徵兆後,迅速前出察明敵人攻擊的數量規模,而後向全連發信號準備戰鬥。此時他們的任務有三個:一是監視敵人動向隨時向我報告,並以步機槍火力打擊敵前出的工兵排障分隊,使其不得輕易克服障礙。二是迅速發揚火力搶先打亂敵人戰鬥隊形和攻擊節奏,這個只能是儘量達到。第三個任務才是最關鍵的,必須將敵人引入我方預設的陣地,也就是網狀陣地等伏擊陣地,主要是對付最難纏的敵坦克和裝甲車,如果敵人的裝甲目標並未採取引導步兵衝擊的方式,那麼就簡單打幾槍即往後撤不與敵人過多糾纏。

  伏擊陣地並沒有部署一兵一卒,主要是以各種發射火器組成的交叉火力控制的預設火網也可稱為“火袋”。這個任務交給了縱深內的孟來福他們裝甲排,四挺高射機槍分散在四個不同位置,均對網狀陣地附近跟隨敵坦克、裝甲車衝擊的步兵實施集火打擊,割斷其步坦聯繫,然後利用網狀陣地將敵坦克困住,兩側三號和二號高地的弟兄迅速機動前出以無炮火力、四0火箭筒為遠距離打擊手段,緊接著以步兵爆破手前出實施近距離爆破,最後是四0火箭筒手尾隨占領伏擊陣地對敵坦克實施倒打。

  網狀陣地和反坦克壕基本連成一體,這個就象營長說的那樣是“死”的,也沒有部署兵力,但我設計的網狀陣地還是有很大創新。首先這個陣地是隱蔽的,而不是象防坦克壕那樣橫亘在前沿前連瞎子都知道那是一條大溝,想過去得繞著走。我的網狀陣地是帶蓋的,用木頭和植被將其頂部偽裝,陣地的下方是澆滿了汽油的樹木和乾草,相當於一個大型的網狀的陷井,敵坦克只要陷進去那就是一頓紅燒鋼鐵,坦克、裝甲車肯定會被燒得如火爐一般,裡邊的乘員只能成為一堆紅燒肉。

  前沿的二號、三號高地均構築了環形的支撐點式能打能住能藏能防的多功能野戰陣地,由於時間緊迫來不及用鋼筋水泥澆灌,當時也沒那麼些東西,孫猛他們再能耐也不象在家扣大棚似的幾個晚上就偷來大堆的材料。即使這樣,弟兄們還是想了很多辦法,將敵人廢棄工事上拆除的大量鋼筋水泥塊子搬到陣地之上,又利用天然山洞建起坑道,使地下與表面陣地有機銜接,陣地上的塹壕均構築成“U”字環形,戰時還能起到伏擊作用,“U”型陣地兩側均部署相應的步機槍和四0火箭筒,隨時都可形成交叉火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