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鄒仁前 吳德正 周清平 李平原 周紅兵 陳明清 魏天新 周文明 陳明禮 劉順忠

  四川省 瀘州市

  鄭開洪 王興潤 陳潤周 陳定書 於友全

  四川省 自貢市

  劉永忠

  四川省 綿陽市

  龍叢富 王紹成

  四川省 廣元市

  何國安

  四川省 內江市

  陳洪余 李祖學 李世政 謝紹章 余學勇 周英成 王仕田 甘昌俊 禹玉軍 周 敏

  陽彥福 易永國 賴顯富

  四川省 樂山市

  朱公軒 黃學康

  四川省 宜賓地區

  羅洪金

  四川省 涪陵地區

  周禮華 譚克志 黃康德

  四川省 萬縣地區

  康本明 殷明祥

  四川省 南充地區

  賈漢召 黃必華 蒙 林 杜 濤 易遵俊 楊顯國

  四川省 達縣地區

  彭 濤 高建華 馬君援 王吉祥 曹培忠 李 斌 文永富 程大仕 楊如文 李全賢

  曹成海 石 偉 曾義新 李清源 杜茂福 文有才 鄒正生 楊玉奎 程 江 楊明剛

  劉樹林 韓金才 蒲光貴 陳文學 馬良清 范祥庭 程良均 蒲 斌 王朝武 吳建山

  蔣紹清 陳 平 秦述潮 李平生 王國松 張禮幫 李支全 王彩章 李玉鈞 周雲平

  周本榮 鍾潤澤 馮和階 李光文 周興福

  四川省 涼山地區

  王光俊 蔣進明 吳建忠 吾爾爾且 吳伯祥 黑哈旦 李光文 潭孟年 楊正科 羅 平

  四川省 德 陽 市

  江緒強 孫守華

  河南省

  張玉才 王冠相 張 聚 王天義 王長獻 馬保衛 田德亮 梁紀木 李躍民 秦新昌

  王新安 劉建明 楊國傑 李西安 高崗霖 高本川 羅雲禮 劉 剛 董江水 盛新友

  薛文海 楊本善 周小紅 馮保臣 李全法 陳西友 薛歷程 陳 波 穆敬文 李連杜

  蘇景州 宋海見 趙殿傑 王友文 孫飛龍 鄭永安 孔海功 史曉陽 白德友

  廣 西

  蘇安峰 韋秀年 唐遠合 蘇保法 韋顯恆 黃乃武 唐旭昆 陸建全 周龍勇 韋榮現

  華樹光 卓家湖 陳漢峨 江和平 韋少鳳 張福孫 韋明現 韋建勇 劉映浩 趙祥潤

  蔣勇明 梁天義 韋玉輝 莫廷遂 洪偉林 蒙盛輝

  山東省

  任泉偉 徐慶全 趙德富 劉昭泉 張相華 張風增 李慶田 李玉京 李兆慶 唐佑軍

  李 濤 趙士慶 孫廣軍 劉繼奎 張厚領 秦顯信 邵澤山 劉旭林 李玉學 叢 明

  孫恩廣 張吉東 辛 學 王悅發 張成進 劉華利

  陝西省

  劉生福 周化立 黃世紅 謝 勇 余喜建 李躍榮 彭文壽 羅志勇 鍾文貴 余太林

  黃治發 袁紹賢 夏鐵鎖 向新平 翼新哲 張 毅 賈雲科 盧根懷 鄺安勤 趙躍進

  許爭社 李全陽

  河北省

  門二柱 馬成群 馬占好 吳東海 吳蘭貞 張夕龍 張國會 張振洪 張建強 郭建光

  許志新 倪洪茹

  湖南省

  王代亞 陳立君 譚秋林 陶榮華 周興生 孟慶雲 周國榮 羅光華 劉中衛 吳正庚

  陳安成

  江蘇省

  高永年 蘇興兵 胡國雲 吉興林 吳國英 徐金龍 王仁先 陸海林 梁建國 徐德凱

  廣東省

  馬 帶 曾秀強 何遠勝 程韶嶺 馮火德

  湖北省

  李 軍 周憲堯 雷楚新 尹響焰

  安徽省

  代常國 汪本忠 許明勻 胡興龍

  青海省

  謝生海 馬占福 馬衛東

  寧 夏

  馬志雲 吳學忠

  黑龍江

  王 文 王 偉

  山西省 浙江省

  劉 明 周 強

  上海市

  劉貴彥

  老公墓烈士

  陳正光 石光玉 莊道華 吳治平 張 臻 馮小川 何茂先 鄭自丙 陳茂華 周文欽

  楊華權 張志義 田有明 李選榮 余永木 藍正留 夏應聰

  79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幾個事實

  1. 79年戰前確有兩批大量的新兵補入部隊。以昆明軍區為例,一為78年春季徵兵 的兵員,這部份士兵一般受到過比較好的訓練(當時而言,也只半年而已);二為78年秋季徵兵的兵員,這部份士兵在上前線時有許多人連槍都尚不會打(到部隊已 是年底了,在新兵連練了幾天隊列而已,到連隊打過一兩次靶)。好在當時人皆尚武,這批兵員又多來自雲貴川叄省,對山地比較熟悉,第二批兵在連隊也受到了特殊關照(老戰士新戰士一對一幫,這倒是從前我軍的老傳統,現在就不知道了),因此傷亡並不大。相對而言,戰前從其他軍區抽調來的戰鬥骨幹(多是北方平原兵),儘管技戰術好,但一則因為作為戰鬥骨幹的帶頭作用,二則因為平原人對山區的不適應(按當時的說法,在訓練場呱呱叫,一爬山就拉稀--還沒到半山腰就不靈了)而在戰鬥中(甚至在投入戰鬥前就已經)體力透支,傷亡卻很大。這從一個側面反應了當時中國的軍隊情況和國防狀況

  2. 戰鬥中確有自傷行為。11軍某團有一戰士戰前是全團標兵,在駐地做好事、干苦活,任勞任怨,甚至跳入廁所為人尋找失物(當時不比現在,那時老百姓為丟了兩毛錢都可能去自殺)。但臨戰就不行了,戰鬥發起時在指導員的再叄督促下才跟隨前進,沒過國境線就負傷了--後來證明是自傷,用半自動在自己大腿上來了一 下。戰後被押送回家。應該說部隊對他的處理還是較輕的,當時這種情況可以處理得與叛變投敵一樣。其經過血與火的戰友倒是很理解他,認為他還是做到了別人難以做到的事,比如下廁所為人尋物,許多立功的戰友即說寧願扛炸藥包炸碉堡也不願做這事,因而認為“押送”太重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