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徹底拒絕對方又不行,畢竟李山長也是與陳老齊名的當世大儒,他要面聖的消息已經在士林之中傳開。女皇拒絕見李山長,掉面子的絕對不是不請自來的李老頭,而是會迅速被扣上一定不尊重讀書人大帽的女皇。

  最終,還是陳老獻計,表示願與李老同在御前坐而論道一番,這才解了女皇的燃眉之急。

  於是,一人面聖的叨逼叨,就變成了莫尋書院與抱拙書院各派二十名成績優異的學子,互相在女皇面前和彼此叨逼叨。

  既解了女皇的圍,也足夠尊重李山長,最重要的是,給了一些還沒有科舉的寒門學子另外一條面聖之路的捷徑。哪怕是出身世家的學子,也不可能會想要錯過這個提前在御前表現自己的機會。因為不只女皇會到,皇儲聞胤也會在。

  也因此,陳老的提議一經說出,就受到了廣大歡迎,連李山長那邊的人都很是同意,哪怕李山長看破了陳老的陽謀,他也沒有辦法阻止,更是不知道該如何“回敬”。

  最後,甚至連太學生都踩了一腳,作為官辦組織,他們肯定不能落於人後。

  於是最終定下來的就是三個學院,各二十名學生,加上各自的老師,得以入宮,在女皇面前辯論。這樣的盛事,本應該準備許久,辛苦籌劃,請來各界名士觀禮。但由於時間緊迫,加之女皇崇尚廉潔的性格,一道一切從簡的口諭下來,就真的一切從簡了。

  還沒有人敢抱怨,女皇連自己的登基儀式都給取消了,你敢和女皇比嗎?

  甚至都沒有大臣敢在女皇面前說什麼“禮不可廢”,因為一旦有人說了,女皇就敢用一大堆天文數字一樣可怕的財政問題來嚇死對方。

  勤儉持家,是女皇有一個之前不為所人所熟知、之後必然銘記於心的特性。

  有時候女皇對自己苛刻的讓大長公主都有點看不下去了,大長公主雖然不是那種享受派,但多少也是有點放縱的,要不然她弟盆子和兒子謝介也不會養成那樣花錢如流水的紈絝性格。

  “人就活這一輩子,你省下的錢自己也享受不到,何必呢?”

  “我省錢本就不是為了自己享受,而是為了軍費。”大啟收入高,消費也高,這不只體現在普通百姓身上,連朝廷也是如此,“一旦開戰,我總要保姑娘與將士後顧無憂。每攢下來的一分錢,都是為了日後戰場上能夠更加寬裕一分。若我這邊斷了糧,姑娘在戰場上該如何?讓我開度牒給你嗎?”

  度牒是和尚的“營業執照”。

  在大啟,只有國家允許你出家了,你才是被國家認可的和尚,可以持證上崗。如果沒有度牒,那就只是還在修行的人,是享受不到和尚該有的待遇的。

  也因此,有了需求,也就有了市場,度牒被成功商品化後流入市場。

  這是從唐朝就有的事情。

  大啟也無力改變這種局面,但朝廷還是必須壓制對和尚這種特權階級的管束,類似於擁有一百個僧眾的地方才方可有一人剃度,比科舉都難。

  朝廷又不甘心度牒這麼一大筆收入外流,索性就發揮特長,再一次把賺錢的生意收歸了國有。由朝廷牽頭,真金白銀的賣度牒。在蘇太后帶著謝介做的那些“小買賣”里,就包括買賣度牒。

  可惜,這依舊遏制不住空名度牒的瘋炒,到了女皇時期,一張度牒的官價是一千貫(約等於人民幣一百萬)。

  用度牒資的說法,則來自文帝與謝介當年的一個獨居。

  當時謝介還小,他不是沒有接觸過賭博的,只是被文帝一招就給制服了。文帝哄謝介與他賭,賭的謝介把全部家當都壓上了還是不夠。謝介最後也反應過來了十賭九輸的道理,指天發誓再不賭了,可文帝還是與他要錢,他沒有辦法,只能耍賴,喊的就是,要錢沒有,要命也沒有,實在不行我家還有兩百度牒,都給你!

  女皇記到了今天,想起一回,笑一回,總覺得謝介這個表弟有趣。

  大長公主也想起了這段過去,無不感慨:“還是尨兒教的好啊。”

  話題就這樣戛然而止。提起文帝,總是讓人無法言說。

  ***

  與此同時的李山長家,他看到了有人通過他小妾,秘密送到他別莊的金銀。

  “這是何意?”李山長叫來了自己的小妾,和小妾的弟弟。

  “一點支持。”小妾的弟弟笑的再諂媚不過,又帶著莫名的蠱惑,“誰人不知姐夫的青名?房朝辭之流的小兒,不過是在胡鬧,他們又怎麼會懂姐夫的一心為公?不過逞匹夫之勇。我和有志之士聽到之後都深感痛心,又恐姐夫多有不便,特送來小小心意,不成敬意。只求姐夫能夠周轉。”

  李山長看著眼前那一箱箱的黃白之物,又看了看眼前不知本來就是這樣還是後面變成這樣的妻弟,什麼都沒說,只是默默讓人拿走了金銀,然後就帶著小妾回了真正的落腳之處。

  正值彥升來求見。

  通過參房朝辭,彥升搭上了李山長的這條線,如今也算是亦師亦友,關係極佳。

  李山長讓小妾先回了後院,這才招來了彥升,開門見山的問了他一件事:“你對我說實話,你覺得這個時候當戰,當和?”

  按理來說,彥升是應該順著李山長的話說下去的,這樣才能取信與這位老爺子,進一步探聽到主和派的幕後之人。雖然主和派看上去以李山長馬首是瞻,可都不需要經過彥升的觀察就能夠知道,李山長根本撐不起一個禍國殃民的能力。

  所以,慣愛多想的彥升和房朝辭都懷疑,這麼一股鬆散的力量背後,應該還有什麼沒有出來的人,在微妙的維持著他們。

  但當彥升抬頭,看向李山長之後,那雙眼睛裡不是想要尋求支持的鼓勵,而是迷茫。

  這輩子與上輩子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這個時候,連主和派其實都在暗暗覺得,也許他們還有翻盤的機會。只不過主和派覺得他們不應該急於求成,不應該現在就想著要打回雍畿,要穩中求勝,應該從長計議。因為他們真的輸不起了。

  這麼說吧,這個時候的主和派,也還沒有被打的徹底嚇破膽子,他們也想要回到雍畿,並不甘心偏居一隅。

  審時度勢的彥升,最終還是決定賭一把,他對李山長道:“此時不戰,最高興的會是誰呢?”

  “那總要讓大家過個好年啊。”

  國人對過年總有一種蜜汁信仰,不想在過年的時候大動干戈。

  彥升只用一句話就回了李山長:“蠻人也是這麼想的。”

  李山長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那一箱又一箱的黃金。如此大方,如此的不顧一切。金子到底來自於誰,李山長和他的妻舅都心知肚明。反過來想,蠻人為什麼要給他送禮?日行一善?不,絕不可能。蠻人想求的就是拖延。連他們的敵人,都想要他們能夠繼續爭執下去。

  換言之,他們已經沒有下一次了,這就是最合適的機會。

  李山長提前送客,把自己關在書房一夜未眠,輾轉反側,左思右想,到底怎麼做的才是對的。黎明破曉,他雙眼充血,最終做出了決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