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等人都退下了,謝介這才上前直接和他表嫂求解惑。

  “他寫下這話時,我就在他的身邊,我又如何能不知道他真正的心意呢?”女皇不欲多談,只是提點了一下謝介,“你表哥的意思被那畫曲解了,具體什麼意思,我不好對你多講,但肯定不是主和。我會命人單獨把那話裁下,不再並列。你別放在心上,回去也告訴姑娘一聲……”

  謝介笑了,他還擔心女皇受騙,沒想到女皇也在擔心他會上當。

  不是所有人都那麼容易因為仙逝的故人一兩句不知道真假的話就動搖的,若他們還不了解他們已逝的故人,也就談不到什麼愛與喜歡了。

  正是因為了解,所以才不會被騙,也絕對不會允許這種侮辱死者的事情出現!

  “所有人都覺得我要打蠻人,不是為了討好你娘,就是為了你表哥報仇,”女皇看著謝介同樣理解的模樣,突然想要多說那麼幾句,“我不否認這些都是原因之一,但真正的原因卻是,這也是你表哥生前所願。”

  文帝的諡號是文,是因為他死的太早了,深刻了解文帝的女皇不屑的嗤笑,若她丈夫活的夠久,這諡號是文是武,還不一定呢。

  若文帝不喜殺戮,他又怎麼會御駕親征?

  “你表哥早就看出蠻人野心不小,所求甚大,想要把危險掐滅在搖籃之中,卻出師未捷。我絕不會讓這樣的毒瘤留到將來,繼續禍害我的兒子。回去告訴姑娘,請她放心,這一仗我一定會打下去,砸鍋賣鐵也要打下去,不破了蠻人的都城,絕不罷休!”

  李山長出手後,陳老也讓顧觀轉交給了謝介,又由謝介出面,獻給了女皇一個很會表演的藝人。

  藝人表演的是一個前朝的故事,據說是陳老的家人親眼所見。故事很簡單,就是講左右鄰居互相爭鬥的故事,內容的隱喻卻很赤裸,你一忍再忍,並不會海闊天空,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

  表演的藝人在最後問女皇:“是戰,是退?”

  “戰!”

  金戈鐵馬,不忘崢嶸。

  作者有話要說:  *向皇帝進獻《流民圖》,勸皇帝改變意志的事,是歷史真實,發生在宋代的宋神宗時期_(:3∠)_王安石大大的變法就是在這之後被停下的。不評價歷史。文中只是化用了這個橋段,但並不是隱喻什麼,與歷史有很大出入,請勿當真。

  第110章 第一百一十份產業:

  在大啟秣馬厲兵, 隨時準備北伐的時候,蠻人還沉浸在即將輕鬆得到北夏與契國的狂歡之中。哪怕西邊還有燕王未死, 虎視眈眈,也不能影響這種他們占了曾經不可一世的契國與大啟各一半領土的大喜事。

  兩國領土相連, 再加上蠻人本身所擁有的黑河流域,蠻族馬上就要是這片大陸上擁有土地最大的國家了。

  想想看他們的祖先, 過著怎麼樣茹毛飲血、人人都可以欺負的日子, 就不會有人想要放棄如今就快要走向輝煌的種種。契國也不過如此, 大啟也不過如此,什麼燕王、什麼鎮國大長公主, 一個傳的比一個邪乎,到最後還不是他們的手下敗將?

  群雄逐鹿,你方唱罷我方登場,也該他們入主中原一回了。

  雍畿的樊樓,燕山的秦樓, 那樣的車馬駢閬、繁花似錦,那樣的酒樓林立、歌舞昇平,以後統統都是他們的!

  至於大啟下的戰書,根本沒有被蠻人看在眼裡,那些啟人都懦弱的很, 不足為據。

  蠻人的下一步計劃是真真正正的吃下北夏, 讓北部與東部徹底連成一線,以戰養戰,最後再拿下南邊的大啟。

  北夏公主也已經在交出北夏的軍事攻防圖後, 被秘密關押了起來。

  “真是個沒有腦子的蠢女人,”蠻人貴族在酒池肉林的宴會上,公然嘲笑著這位為了愛情放棄一切的公主,公主之尊、皇后之位,嘖,“唯一可取的大概就是乳房夠大夠白哈哈哈哈哈。”

  “嘭”的一聲,一個帶著半邊金色面具、做貴族打扮的青年,摔了手中的酒樽,血紅色的酒水灑了一地。

  “海陵王世子這是何意?”本還在嘻哈的人群瞬間安靜了下來。

  戴著面具的海陵王世子沒有說話,只是不屑又輕蔑的看了眼對方,轉身逼問就在自己身邊的堂兄,那個騙了北夏公主的五王爺:“你也覺得她愛你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嗎?為了騙到這樣一個女人而洋洋得意?”

  那北夏公主對於任何人來說——北夏的百姓、契國的百姓,甚至是大啟的百姓——都是十足的蠢貨,給他們帶來了滅頂之災。這無可辯駁,可她絕對沒有對不起五王爺。

  “你就任由別人這樣說一個對你痴心錯付的女子?”

  五王爺被當殿詰問的有些尷尬,又不好和海陵王世子發火,只能道:“阿弟你醉了,來人,送阿弟下去。”

  海陵王世子揮開左右,帶著一身冷氣和自己身邊時刻與他在一起的親衛走了。

  當五王爺發現大家都在小心翼翼的看著他的時候,只能不尷不尬的來了一句:“阿弟幼時體弱多病,一直跟在薩滿身邊養病,三四年前才被接回大都,不通人情世故,大家不要與他一個孩子計較。”

  眾人這才重新笑了起來,他們哪裡敢和海陵王的世子計較。

  誰人不知海陵王才是真正指點過去的首領、如今的皇帝胡魯,坐擁錦繡江山的人?如今蠻族還沒有完成真正的統一,又有誰敢去得罪海陵王和他唯一的兒子?

  就是這海陵王世子著實讓人摸不透,性格乖戾,不與任何人親近,希望不要又是一個契國的皇帝才好。

  這裡說的契國皇帝是燕王的兄長,他在被北夏公主毒死後,才被人發現他秘密用白銀鑄成了一個等身佛像,藏在宮中,那佛像背後還有一行他自己親自刻下的文字:“願後世生中國。”也不知道這單純是一個美好的願望,還是什麼奇怪的轉世咒語。

  這事傳出去之後,就瞬間流傳開來,成為了一個茶餘飯後人人都在傳的天大笑話。契國自己的皇帝,想要來世生在大啟。

  大家明面上說,大概只有燕王能夠理解他的兄長,畢竟燕王那麼想娶大啟的公主。

  但大家心裡是怎麼想的,這就只有大家自己知道了。

  作為曾受萬國來朝、身為中原之主的大啟,確實是令人心生羨慕的。自己能成為大啟人應該會很幸福,當然,若自己能夠成為大啟之主,那會更幸福。

  一夜宴會之後,蠻人也似模似樣的效仿大啟,開了朝會。

  討論的重點是,該怎麼對付已經向他們宣戰的大啟,和隨時都有可能咬下他們一塊肉、盤踞在西邊的燕王。

  他們還在拿老眼光看待大啟與契國。

  所以,最終的決定很簡單,繼續按照之前的派兵計劃,拿下北夏,再考慮其他。為免計劃有變,隨時警惕燕王,並給大啟主和派的文臣送禮,安撫住他們,至少讓他們繼續在朝堂上吵架攪渾水,哪怕鎮國大長公主再堅決,一時半會兒也打不過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