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契國燕王。”聞天是和契國請的援軍,用一些條件作為交換,但契國派來的卻是燕王,無償的。但不管怎麼解釋,確實是燕王的答案是不會變的。聞天倒也不怕什麼,她可笑的看了一眼張尚書,“怎麼,你懷疑我里通契國?”

  “臣不敢。”張尚書把頭垂的很低,給謝鶴潑髒水和質疑大長公主的性質可是不一樣的。

  前者可大可小,後者那就是實打實的不敬宗室了。太祖雖然壓制了宗室的成長,卻從各個方面進行了全方面的彌補,好比保證了每一家的長子長房可以一直享受爵祿,也好比保證了宗室在外臣面前的神聖而不可侵犯。不敬宗室的後果,最嚴重的甚至會被處死。

  不過,帝姬畢竟屬於外嫁,駙馬不是上門女婿。帝姬是宗室,帝姬的孩子也能勉強算是,駙馬就只是外臣了。若駙馬不算外臣,而是宗室,那他們就沒有辦法在朝堂上有所作為。這大概也是一種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哪怕張獨編排駙馬,也沒有辦法在他不敬宗室上做文章。

  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給大長公主潑髒水的路行不通。誣陷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什麼?證據足不足夠?布置的巧不巧妙?不,統統不是,而是做決定的那個當事人信不信這個被誣陷的人。毫無疑問,大長公主深受神宗信賴,她再功高蓋主,在神宗看來也是女兄威武。

  哪怕真的是證據板上釘釘,神宗一句我不信,別人就沒有辦法奈聞天如何。

  張尚書並不會如此自討沒趣,他的策略是:“燕王為何如此費心費力的為您,想必大家都知道。”

  多年前,燕王就曾有意迎娶鎮國大長公主,哪怕鎮國大長公主嫁過人,還有個兒子都不介意。

  “如今看來,燕王殿下其心未改,甚至願意承受著國內胞兄的震怒,也要來為殿下搖旗吶喊。此心可昭日月,此情感人至深啊。想必殿下也不是無動於衷,要不然以殿下的性格,又怎麼會讓一個心悅自己的男子為自己服務?”

  這話說的就很有技巧了,也很容易迷惑人。因為以聞天的性格來說,她確實是不會欠別人人情的。如果那人和她只是普通朋友,那她還有可能會先欠個情以後想辦法還了;若那人明確的表示過愛慕於她,那聞天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接受對方哪怕一丁點的示好的。這不是矯情,而是她不想給對方任何不可能的希望。

  她有可能一開始只是喜歡謝鶴的外貌,但後來真正讓她淪陷的卻一定是因為深愛。她的世界裡只容得下謝鶴這一個人。

  “臣斗膽,請皇上成全了這個痴情人。”

  “!!!”

  張尚書是真的很大膽沒錯了。所以才他會說,他只是奮力一搏。他沒有不尊重公主,相反,還給公主找了一段好姻緣,不是嗎?如果事成,那對於他來說,不就相當於扳倒了公主嘛,公主不好對付,那就把她嫁出去!

  最重要的是,誣陷公主,朝堂上肯定很少有人會冒那個險,但若是和親……情況就不一樣了。

  古往今來,本就有和親的慣例,遠嫁公主換來和平的成功故事,不勝枚數。

  契國的王爺對聞天又是真的痴心一片。如今大啟偏居一隅,想要打回北方,簡直是天方夜譚。大啟軍隊的弱點是什麼、缺什麼,大家都很清楚。而契國有什麼,和親之後能夠提供什麼,大家也很清楚。

  用一個公主,換一個強力的盟友,這難道不划算嗎?

  其他本來還作壁上觀,看他們鬥法的大臣,也明顯有了動搖,至少是有那麼一點點想法。以大長公主的強勢,說不定嫁過去之後,拿下契國都是指日可待。

  “張尚書,好算計啊。”在朝堂陷入沉默的時候,只有聞天還能說出話了。

  “臣不敢,臣也是為了國家,為了受苦的百姓,更是為了殿下著想啊。駙馬已逝多年,我國本就不禁寡婦令嫁……”

  大啟的規定是寡婦三年不得改嫁,意思就是三年後就可以嫁人了。

  聞天看遍了眾人的表情,趕在為她生氣的人們站出來之前,她自己先笑了,態度還是那麼大氣,她勾唇只笑著問了張尚書一句:“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處用將軍?”

  ……

  “他、他就是您的大表弟啊。”宅老這邊還是咬死了不肯和謝介說實話。

  巧的是,就在這時,有人上門來報,謝鶴老家又來了親戚。來者是個小郎君,身後帶著家僕與護衛,他自稱他娘是謝鶴遠嫁山陰顧氏的族妹,他算是謝介一表三千里的,名喚顧觀。

  謝介看了眼宅老,等著對方說話。

  宅老依舊什麼都沒說,但明顯眼神開始遲疑。

  謝介笑著吩咐下去:“還不快把表弟請進來,讓我們來看看,到底誰才是本世子的真表弟!”

  作者有話要說:

  *寡婦三年不改嫁:也是宋朝的法律規定。至於這個到底代表的是,寡婦三年之後就可以嫁人了,還是不鼓勵寡婦嫁人,其實一直多有爭議。文中傾向於的是可以嫁人。

  *和親:宋朝是沒有公主和親的,寧可戰敗賠錢,也不和親公主。對於這點,史學界也是爭議頗多,有說宋朝傻逼的,也有覺得宋朝很有氣節的。文中大長公主說的那句詩,就是宋朝詩人做的詩。從蠢作者的個人角度來看,我更欣賞這種不和親公主的堅持。

  第55章 第五十五份產業:

  這次來的表弟,肯定是謝介的真表弟沒跑了。

  幾乎是在看到對方的第一眼,謝介就能這麼確定。

  因為這位小表弟長得和謝介小時候幾乎可以說是一模一樣。好吧,沒有到一模一樣那麼誇張的地步,只是任何一個看到他們倆站在一起的人,都不會質疑他們之間的血緣關係。

  謝介是集合他娘和他爹外貌上所有優點長的,也就是說有一部分和他爹挺像;而顧觀同學則男生女相,和他娘有點像;謝鶴和顧謝氏是親的堂兄妹,擁有十分明顯的謝家烙印……換言之,謝介和顧觀這對表兄弟的眉眼間是再標準不過的謝家人長相。

  纖細溫潤,白皙如瓷,美好到就像是一副寫意畫。

  除非謝鶴詐屍,再和大長公主生一個,否則這世間大概很難再有和謝介如此相似的孩子了。至於謝介自己的孩子,唔,雖然謝介一直堅稱邵老國公是個大騙子,但不可否認的是在謝介的內心深處,他其實還是有一點點擔心他真的會絕後的。

  也因此,在見到這個和自己長得很投緣的表弟後,謝介幾乎是瞬間就喜歡上了他。

  再加上有堂姑娘親筆寫的拜帖與信件為證,還有顧謝氏當年拜訪公主府時得到的信物,顧觀的身份很快就得到了確認。

  顧觀小朋友現年十歲,快十一歲了,還是個小正太,卻已經一本正經的穿上了大袖襴衫,鵝黃色為底,黑色寬邊,腰間束帶,是大啟文人最為流行的一種打扮,能把一個人的出塵氣質很好的襯托出來。而當這襴衫被按照一定比例縮小,被長相可愛的小孩子穿上之後,萌感瞬間就達到了峰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