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之前因為一場大雨,大啟的官員紛紛從人道主義的騎馬,開始心安理得的坐起了轎子。

  轎子平穩又舒適,很快就取代馬匹成為了朝臣們上朝的主要交通工具,但四抬、八抬的轎子過於龐大,在加上各種隨從啊什麼的,十分之占地方,轎夫的腳力又不可能過快,也就直接導致了從家裡出來有可能空無一人、卻越靠近皇城越擁堵的奇景。

  謝介也沒想到會是這樣一個樣子,今天早上還尤為的亂,因為和謝介一樣初次上朝的宗室都保留著乘坐馬車或者牛車的傳統。

  “咱們不會遲到吧?”謝介有點後悔早上賴床了,他遲到無所謂,連累早早起來等他的房朝辭就不美了。

  “我要是這個時候走,肯定遲到,你就不同了,感謝世子捎我。”房朝辭笑的信心滿滿。

  怎麼著呢?

  因為雖然大啟沒有車輛限號之說,卻有小官要給大官讓道的尊卑之別。街道之上幾乎每幾十步就有一個小巷,有經驗的探路仆遠遠的看見後面趕來的紅燈上的字樣,就知道對方和自家阿郎官階的大小,是該他們退避到小巷給對方讓道還是反之。這些小巷的作用之一,就是方便小官給大官讓道。

  哪怕今天多了很多沒有經驗的宗室也沒有關係。因為宗室的爵位都高,沒有實權,卻有虛銜,只有別人讓他們,斷沒有他們讓別人的道理。

  謝介就更不用說了,謝府的燈籠一打出去,鬼神都要退避。遠遠看著人頭攢動,卻能一往直前不用剎車,因為還沒等謝介的車到眼前,各路轎夫都已經讓了道,甚至還包括提前打聽過上朝規矩的宗室馬車。足可見鎮國大長公主之勢有多盛。

  以及,是的,謝介出門打的從來都是她娘的燈,還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有本事你也找個大長公主當娘啊!看她認不認你!

  皇城已經近在眼前,仰頭就能看到嘉會門內大廣場上十五米高的旗杆,一張刺繡的碩大龍旗迎風招展。這代表著今天有朝會或者慶典。

  進皇城,入宮門,過水橋,就是一殿多用的正殿了,今天大殿的匾額是最正式的。

  在朝會正式開始之前,朝臣可以去偏殿等候,由於今天來上朝的人太多,偏殿準備了好幾個,宗室與大臣毫不意外的被分開了。

  謝介穿著魯國公世子的緋色朝服,百無聊賴的坐在宗室堆里,被無數聞姓親戚簇擁,大部分都是想和他打聽風聲的,也有約他改日一起出門去浪的,許久不見謝介,狐朋狗友都有些想念。

  謝介既不姓聞,也沒有高輩分,甚至在爹死了這麼多年之後還頂著個不倫不類的世子頭銜,但在這種時候他永遠是宗室里的頭一個。

  因為他娘是宗室中難得的掌權派,還是掌了大權的那種。

  大啟的宗室基本就是一群被養廢了的存在,因為在太祖那麼忌諱宗室之亂的情況下,不上進就是一種上進。久而久之,整個宗室就形成了終日無所事事以混日子為榮的怪圈。

  這也是為什麼神宗在沒有成為皇帝之前,可以理直氣壯的紈絝成那個樣子,因為大家都這樣。

  “到底怎麼回事啊?”有以為是自己犯了事要被整頓的宗室子弟。

  “我好睏啊,不睡覺,毋寧死!”也有三十幾年從未早起的神奇存在。

  “這茶也太難喝了!怎麼伺候的?!”還有養尊處優,不是貢茶、名茶就看不上的大爺。

  反正就是半點沒有上朝該有的樣子,倒像是一群兔子開大會,刺激又新鮮。

  作者有話要說:  寫這章的時候,總忍不住腦補那個一群兔子圍在一起小聲逼逼的表情包233333

  *上朝路上要“限號”讓道,這個是真的,宋朝都城的天街上,有很多小巷子,就是為了方便讓小官給大官讓道準備的。

  *因為一場大雨,南宋官員開始了做轎上朝這也是真的。

  第44章 第四十四份產業:

  對於這群聞兔子來說,上朝真的是一件很新奇的事情。雖然嘴上多有抱怨,但其實內心裡還是懷揣著一些和上巳春遊差不多的激動的。

  反正這個偏殿裡都是自家人,丟人也丟的很有限,大家基本都沒掩飾自己看東看西的好奇,還會從嘴裡蹦出無數匪夷所思的問題。最誇張的莫過於謝介的一個比他歲數還大的表侄,正指揮人給他和大殿作畫。

  “欸,你會不會畫啊?”

  謝介的這位表侄與神宗那是如出一轍的圓潤,卻沒有神宗自知,總覺得自己還是個身輕如燕的寶寶,對著昨晚特意和神宗從畫院要來的畫師吹毛求疵。

  “我雖然沒有表叔纖細吧,但也沒有他兩個壯啊!”

  畫師朝謝介投來了求救的目光,這已經是藝術加工後的成果了好嗎?還兩個?三個都綽綽有餘了,我真是謝謝您嘞。

  謝介默默的打量了一眼他表侄,然後就毫不猶豫、義正言辭的加入了討伐的隊伍:“對啊,我們大郎哪裡胖了?和我也差不多嘛。”

  睜眼說瞎話說的特別真誠,因為謝介是真的覺得他表侄不胖的,頂多是有些富態。但宗室的富態那能叫富態嗎?那叫萬千寵愛於一身!

  這夸的連他表侄都有點臉紅了。

  其他人見謝介今天這麼好說話,趕忙繼續湊上來進行朝堂諮詢。但……謝介也沒怎麼上過朝啊,有限的上朝經驗還是在他幾歲大的時候,大舅抱著他去上朝,還被罵了。他哪裡還記得真正的上朝是什麼樣子?

  招架不住的謝介,乾脆就坐到了宗正寺卿身邊,一瞬間,世界安靜了。

  宗正寺是個正兒八經的官署名,宗正寺卿是宗正寺的最高長官,從三品,官不大,但地位超然,不管朝廷開什麼會,他都一定必須在場。

  因為宗正寺是專門負責管理皇族、宗族的朝廷部門,宗正寺卿代表的就是整個宗室的意見。當然,宗正寺還有管理外戚的譜牒啊,守護皇族的陵廟什麼的閒雜工作,在大啟甚至是連僧人、道士等玄學也一併要插手的。一般宗正寺卿的人選,必然是皇族中輩分高又人緣好的那個。大啟也不例外。

  這一任的宗正寺卿是個一臉正氣的老爺子,輩分和年齡成正比,他是太宗的異母兄弟,連神宗見了都要叫一聲叔的那種存在。

  太祖對自己的兄弟很大方,開國後,不管嫡庶都封了王,卻對自己的兒子們很吝嗇,除了把太宗這個結髮妻子所生的兒子封了太子以外,其他女人生的兒子就好像不是他的一樣,防賊似的防著他們,到死都沒給任何一個封王,也不給封地,就那麼胡養著,還留下遺詔不許太宗給他的異母兄弟們請封。

  太宗也是在死前,才稍稍違背了一下太祖的遺願,封了他最喜歡的弟弟為泰王。

  泰王便是如今的宗正寺卿,一個有些耳背的老爺子,手上常佩一串菩提,口念三清,不佛不道,誰也說不準他老人家到底信什麼。泰王雖然一直站在朝堂之上,卻十分低調,因為這就是大啟養宗室的慣例。

  ——宗室不得參政,只有虛職,多與武人聯姻,卻被杜絕了一切和外臣來往的渠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