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房朝辭:“……”

  作者有話要說:  *宋代對老師的叫法多種多樣:夫子,先生,師傅,師父基本應該都是可以的。文中選了先生這個叫法,當然是因為……它是一個多義詞,嗯,以上。謝介:???

  祠部*:約等於現代國務院的全國假日辦,謝介他爹的好基友就是這個辦公室的主任,專管放假。這個部門自古有之,比宋朝還要古的古代。足可見不過是現代還是古代,大家都是一樣的,關心的無外乎吃什麼和什麼時候放假這兩樣人生大事。

  大啟周邊的“鄰居”,基本模擬的就是宋朝需要面對的邊患,不是大宋不努力,實在是現實太操蛋。不過,文中的邊患歷史不怎麼會按照真正的歷史來,因為QAQ蠢作者也不知道該怎麼破那個局,實在是太慘了。文中會作弊,稍微給大啟調低一下難度,從地獄模式變成普通困難模式,望見諒。

  第38章 第三十八份產業:

  此時的南京城,已是下了一天的雨。

  黑雲壓城,電閃雷鳴,大雨不僅中斷了曠日持久的兩軍對壘,也把城內城外好多日未曾散去的血氣給沖刷了個乾淨。

  百姓閉戶,人人自危。

  大長公主坐在城主府內,閉目養神,心中一點點的盤算她的計劃。煽風點火的引外族鷸蚌相爭,自然不可能是聞天對敵的唯一手段。

  她在等。

  等什麼,大長公主從未對人說過,但很顯然她是在拖時間。蠻人一次次率兵攻城,大長公主由一開始的積極應戰,慢慢過渡成了如今的死守城門,這不可能沒有原因。對大長公主有信心的百姓,自然是覺得大長公主是在等待什麼,在她需要的東西到來前,她必須養精蓄銳。

  有人說,大長公主等的是一件威力無比的火器,藏在秘處的能工巧匠正在夜以繼日的趕工,此兵一出,定會教那些騎在馬上的蠻人有去無回;

  也有人說,大長公主在等的是一個人,能招來千軍萬馬,大長公主在前朝的戰場曾有恩於他,他們約定終有一日他會為她萬所不辭;

  當然,還有人說,大長公主只是單純的打不動了,她在拖延思考時間,在努力周旋該如何保下城中百姓。

  不管如何,從這些言論里其實就能看出,連深深的相信著鎮國大長公主的人,其實都並不看好大長公主的這一戰,若無外力,她必輸無疑。

  瞧不起鎮國大長公主的人就更不用說了,一介女流,何足懼之?

  蠻人那邊的攻城大將甚至已經提前準備好了慶功會,狂妄自大的蠻人將領已經往族內送回了邀功信,九月,必降應天!

  把這大啟四京缺少的一角,徹底收入囊中。

  大啟有東西南北四京,天下皆知,東京雍畿,北京大名,西京河南均已淪陷,如今鎮國大長公主守護的南京,就是大啟最後的倔強,也可以說是大啟僅剩的遮羞布。

  蠻人想當一個收集癖。

  啟人卻視南京為大啟未亡的象徵。

  自古的兵家必爭之地,事關精神,兩方誰都不會退讓!

  聞天獨坐在燭火中沉思。自擁有了上輩子的記憶後,她就漸漸習慣了這樣不用任何紙筆,純靠腦子的分析梳理。因為她知道太多絕對不能讓外人知道的“天機”了。

  好比就在上輩子的九月,大啟最終還是失去了南京。

  不過,就在八月的時候,蠻軍那邊發生了一件極為有趣的事情,算是那段艱難歲月中唯一能夠逗樂大長公主的故事。她對此記憶猶新。

  忽有一日大雨,天降驚雷,好巧不巧,劈死了雨夜裡非要騎馬出門的蠻人大將。

  蠻人悲痛欲絕,啟人拍手稱快,但,一個將領的死,並不能改變整個戰爭的格局。很快,盤踞在雍畿的蠻族首領胡魯就有了決策,扶植一個應運而生的啟人漢奸,用蠻人攻無不克的鐵騎終還是在九月拿下了南京。

  這是一個重大到在它到來前,反而誰都看輕了它的舉動。

  連胡魯也沒有想到,他扶植的這個漢奸,會在日後起到轄制了整個南啟的作用。幫助他可以毫無顧慮的重新揮師北上,收拾了他最大的兩個敵人。

  如今,蠻人大將還沒被劈死,啟人漢奸也還未有機會冒頭,甚至還沒有來得及投降蠻人。

  聞天已經秘密派人殺死了漢奸,還廢物利用,以他守城殉國的名義,刷了一波大啟百姓對本民族的驕傲與歸屬感。昔日追隨他的部下,有逃跑的,也有不明真相被他感動的,轉而奮起對抗蠻軍,製造混亂。

  命運就是這麼有意思,聞天一點點燒掉了線報。

  沒了那人,她上輩子看到的國家悲劇會不會改變,聞天不知道,她只知道蠻人的大將這一回的雨夜竟然沒有出營,這就很鬧心了。

  雖然那個蠻將好大喜功,又自視甚高,但不得不說他確實有幾分手段。有他沒他,都不影響聞天的計劃,但如果老天爺這個親戚能幫她弄死他,自然也是能省她不少力氣。

  有女使冒雨來報,謝郎君給殿下送錢送糧的車隊已經快到了,該如何運入城中,以解百姓之苦?

  “到哪兒了?”

  “就在城外。”

  聞天忽然計上心頭,根本不加掩飾的喜悅道:“豚兒真是我的吉星!傳消息出去,我兒給我運了好幾輛金銀珠寶,首飾古董,即日進城。鬧的越大越好,務必讓蠻人聽到。”

  “金銀珠寶?首飾古董?”女使傻了,可咱們郎君並沒有這個啊。

  先不說謝介哪裡來的金銀珠寶,首飾古董,只說謝介明知道他娘在打仗,不送食物衣服和兵器,送金銀珠寶和首飾古董有什麼用?買都沒地方買去好嗎?

  “這你別管了,只要蠻人信就行。待他們到位……”

  “我們伏擊?”

  “看情況。”若那蠻將真的再一次在雨中被劈死了,他們自然要乘勝追擊,若劈不死,那就當大雨天溜他們玩了。給他們在真正的大戰前,一個驚喜。

  ……

  行在江左的朝堂之上,大臣們又一次討論起了毫無營養的東西。

  好比謝世子的漲租。

  孫參政最終沒有自己親自說這件事,但還是有別人表達出了不滿。畢竟謝介的主要客戶群就是這些大臣,任誰被要挾著三天兩頭的掏錢也不會高興。

  但他們就和孫參政一樣,並不會直言他們對漲租的不滿,而是藉口定行在的事情,想要重新對御街兩側進行整頓與規劃。好比拆掉一些“違章建築”,收回御街兩旁的土地,著店宅務修建國有房產,以寬民生。

  說白了就是拆了謝介的家,收了他的街,國家出錢蓋房,廉價出租給北方來的官員居住。

  寬的不是民生,而是朝臣的口袋。

  拆遷這種事情,自古有之,大啟在雍畿的時候就有過為了市容市貌而進行的大面積拆遷。而這種政府的拆遷行為,損失最多的自然只可能是謝介。

  哪怕拆遷有補償,也絕對不可能補償的比謝介賺的多。

  這也是為什麼大啟流行租房,而不流行搞買賣房地產的原因。政府拆遷的時候總是特別霸道,你根本惹不起。搞房屋買賣只可能血虧,但是租賃又是另外一個說法,損失也不會太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