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III型文明把前面兩張都甩在了後面,它能夠動用相當於整個銀河系那麼多的能源。當然,這一型的文明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不過別忘了,前面的行星X上的文明可是有34億年的時間慢慢發展的。如果行星X上的文明和我們類似,並且成功生存到了III型的話,他們可能已經掌握了星際旅行的方法,甚至開始對整個星系的殖民了。

  對於恆星際殖民的方法,以銀河係為例,有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複製,簡單來說就是創造一種能夠航行到別的行星的機器,然後用利用新行星上的材料花500年左右的時間自我複製,然後將兩個複製品送向下一個目標,即使用比光速慢的多的速度航行,這個模式也能用375萬年的時間完成整個銀河系的殖民。當計量單位是10億年的時候,375萬年不過是一眨眼而已。

  回到我們我們之前的推算,如果銀河系裡1%的智能文明成功的達到了具有星際殖民能力的III型文明的話,光銀河系就應該有至少1000個III型文明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這些文明的存在應該很容易被留意到才對。但是我們至今為止,什麼都沒看到,什麼都沒聽到。也從來沒有接觸過他們中的任何一個。

  所以最靠譜的結論出來了,之所以人類沒有發現外星人,那是因為人類活在一個模擬世界中。

  我們人類自己的現代計算機技術都極其複雜,而量子計算(quantum computing)的出現使其更加複雜。通過這些強大的機器,我們將能夠大規模地模擬更加複雜的物質系統(physical system),其中可能包括完整的生物體,甚至人類。

  科學家博斯特倫的觀點認為,不僅僅是人類,整個宇宙都是模擬的。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我們的意識,以及與程序中無感知部分的互動,都是代碼的一部分。然而,博斯特倫也承認,即使是對一個強大的計算機系統而言,要完全模擬現實的各個層面可能是不切實際的。正如我們的科學模擬包含一些不要求冗餘細節的抽象層面,模擬系統也可能會藉助某些規則和假設,使一些細節不用被模擬出來。而當我們做實驗時,系統便會補充細節:例如,博斯特倫在其2003年發表的論文,《你活在一個計算機模擬中嗎?》(Are You Living in a Computer Simulation?)里寫道:「當[模擬系統]發現一個人正準備觀察微觀世界時,它可以根據需要,在一個[恰當的模擬領域]中填充足夠的細節。」這樣一來,系統就不用準確無疑地追蹤所有粒子或星系的軌跡。當需要這些數據時,程序中的宇宙會提供足夠的細節,來呈現毫無破綻的現實。甚至,人類也不需要每時每刻都被不差毫分地模擬出來;我們對「自我」的主觀認識會隨環境變化。

  當博斯特倫熱衷於向人們說明,我們活在一個模擬世界裡的可能性更大時,面對這一難題的科學家們則需要回答另外一組問題。存在這一主要區別是因為,科學關心的是可以被實驗或觀察檢驗的事物。而且,事實證明,不論我們活在一個怎樣的模擬系統里,我們都能從中推斷出各種模擬之間的共性。

  首先,如果我們活在一個模擬系統中,這一系統要遵守一套明確的法則,這些法則的動態變化(dynamic 插nges)是相對較小的。科學方法在過去幾個世紀裡取得的巨大成功證明了這一點。事實上,模擬假說有一些潛在的解釋力:我們的宇宙之所以遵從相對簡單的法則,是因為這都是設計好的。至於模擬器在程序運轉過程中做出的修改,研究人員指出:模擬程序中存在錯誤,我們又測量到了以這一錯誤為基礎的現象,但隨後這一漏洞得到了修正。

  或許,真相是,我們確實活在一個模擬中,但是,就像假如世上存在一個不通人情的神一樣,模擬世界也不會改變我們對自己生活的主導。

  ……

  所以說,根據科技的發展,離人類成為造物主的時間也不遠了。

  經常有說法是,人工智慧會毀滅人類,但我覺得只有人類自己才能毀滅人類,當人工智慧發達到能夠自主為人類完成一切工作之後,被時間和勞動所解放的人類,將會面對巨大的空虛。

  冗長的生命並不是享受,而是負擔。

  當人類晉級成為的永恆的存在,道德、社會結構、感情全部會崩潰,那麼人類該如何延續生存?

  一,探索宇宙,試圖找尋我們的造物主。

  二,從神重新變成人。

  ……

  於是這個故事就開始了。

  其實程曉羽沒有那麼高端,不過是一個打破了次元壁的穿越者而已,他不應該被稱之為「玩家」,因為他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個「玩家」,所以不存在「玩」的概念。

  對他來說不管重來多少次,那都是他的人生。

  關於模擬世界——裡面不存在NPC,只存在每個人都是有獨立意識的個體,這和NPC是有本質區別的,她們會痛苦,會愛,會歡喜,能感受,可以理解為於我們而言他們存在於一個降維世界,其實在我看來,也能夠算是平行的。

  大家會質疑他們只是數據而已,實際上DNA雙螺旋結構發現者克里克早就說過:「你,你的喜悅,悲傷,回憶,抱負,你對你人格的感受,你的自由意志,這一切,實際上都不過是大量神經元與其締合分子的生理反應而已」。

  當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發展到極致時,假如人腦的所有神經元的狀態都能被完全監控,那麼人的一切思緒,就都只是神經元放電模式的一個排列組合。一個數學模型而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