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榮為高熾感到擔心。雖然他一直是開拓國策的鐵桿擁躉,但並不代表他希望高熾被廢。一則楊榮身兼詹事府之職,對高熾頗有了解,他知道,這位太子雖有自己的想法,但也絕不是強橫頑固之人,更不會斷送永樂的千秋大業!楊榮也確信,以高熾的性格,他萬無膽量唆使柯暹他們上這道奏本。只是永樂現在不這麼想。見高熾仍懵懵懂懂不明就裡,楊榮覺得有必要給他提個醒。略一思忖,楊榮對高熾道:“柯暹、何忠、鄭惟桓妄議朝政,污衊陛下,若任由此輩肆行,恐後患無窮!殿下當嚴究其罪,以補先前失察之過!”

  楊榮一個“失察”,便將高熾和柯暹他們撇清了關係;而“後患無窮”一句,又暗含警示之意。高熾也不傻,聽後稍一思索,便明白了其中深意,心中不由一驚。事已至此,他也只得咽下口唾沫,道:“柯暹、何忠、鄭惟桓居心叵測,當革除其職,永不敘用!”

  聽了高熾的決斷,永樂緊繃的臉頰終於鬆弛下來。其實永樂只是想以此試探高熾,並不是真要高熾定奪。現在既然高熾的回答符合了他的心意,那他心安之後,就要拿出自己的想法了。略一思忖,永樂出人意表地道:“革職未免不合情理了些!”

  “啊?”這下不僅高熾,連楊榮都大惑不解。就著永樂剛才的意思,分明是要嚴懲這三位言官。可為何片刻功夫過去,他卻又說“不合情理”?

  永樂見他二人疑惑,遂解釋道:“他們都是言官,進諫乃其職守,本就不當受罰!何況朕在敕旨里也說得明明白白,百官可各抒己見,言者無罪!要真罰了他們,朕豈不是自食其言?”

  “那父皇的意思是……”

  “朕不僅不罰,還要嘉獎他們直言,升他們的官!”

  “升官?”高熾和楊榮張大了嘴巴。

  永樂冷笑一聲,道:“三人敢於犯顏直諫,忠勇可嘉。朕決意,擢三人為六品知州,外放交趾任職!”

  高熾和楊榮恍然大悟。何忠、鄭惟桓現是七品御史,柯暹則是八品給事中,將他們升為六品知州,乍聽上去還真是獎掖。但問題是,他們任職之地是交趾!交趾是新收復的蠻夷之地,且叛亂不斷,從來都被官員視為畏途,往往寧可辭官也不願前往。前兩年就發生過好幾起新科進士因得知被派往交趾而直接拋棄功名打道回府的事!永樂把這三個人扔去交趾,分明就是整治他們,偏偏表面上還給是個他們升了官,絲毫沒有違背自己在求言敕旨中的承諾!弄明白這裡間奧妙,高熾和楊榮面面相覷,愣是說不出話來。

  永樂卻對自己的處置感到十分得意。他對楊榮道:“爾退下後即刻擬旨,明日便發給他們三個!”說到這裡,永樂臉上露出一絲戲謔之色,道:“這些個清流,既然整日以忠直自詡,那朕就讓他們好好為朝廷盡忠!”

  楊榮和高熾心中苦笑連連,但表面上也只能拱手應諾。

  事情有了結果,高熾和楊榮便要告退。就當他二人行禮時,馬雲突然跑了進來,道:“皇爺,兵部方大人求見,說開平有緊急軍報!”

  “啊?”殿內君臣三人均是一驚。自七年前二征漠北結束後,邊塞一直十分平靜。現在開平突然傳來緊急軍報,這無疑不是什麼好消息!想到近來韃靼蠢蠢欲動,派去漠北敕諭阿魯台約束部屬的使者也遲遲沒有回音,永樂的心頓時一緊,道:“馬上叫方賓過來!”

  “阿!”馬雲答應一聲,旋一溜煙兒跑了出去。高熾和楊榮本已要告退,但聽得此信,心中也是忐忑,遂就留了下來。君臣三人沉著臉等了一會,方賓進入房中,滿臉緊張地道:“陛下,成安侯郭亮發來急報,朝廷使臣被韃靼扣留,阿魯台現正鼓動漠北各部,欲來年南侵中國!”說著遞上一封軍報。

  永樂接過軍報,打開瀏覽一遍,隨即“啪”地一聲拍案而起,恨恨地道:“給臉不要臉!阿魯台活得不耐煩了!”

  楊榮見永樂面目猙獰,一副怒不可遏之態,頓時意識到接下來要發生什麼。果不其然,永樂將手中軍報緊緊一捏,咬牙切齒地道:“朕遷都北京,為的就是要馴服這群反覆無常的狼羔子!韃子倒還真會挑時候!”永樂一手指向馬雲,大聲道:“傳旨,明日舉行廷議,商議討伐韃靼!朕的寶劍,要用阿魯台的血來洗!”

  八

  在安享了七年的太平後,大明王朝的邊塞再一次緊張起來。遵照永樂的旨意,兵部接連行文,命長江以北各衛所向北京集結;戶部也開始在各地籌措糧餉。兵部尚書方賓親自出京,查看邊塞各地軍械儲備。永樂的旨意很明確,所有準備必須在年底完成,明年一開春,他便要親自帶兵出塞,三征漠北。

  到九月底時,方賓結束巡查,從山海關返回北京。此時永樂已出城到京畿一帶檢閱京衛,方賓進宮向高熾繳完旨,連家也不回,便到天街兩旁的大九卿衙門一陣亂竄。待到戶部衙門時,夏元吉正在籤押房署事,聽得皂隸稟報,忙出門相迎,剛到儀門前,便見方賓滿臉愁容地走了進來。

  “方本兵來得正巧!”見得方賓,夏元吉拱手笑道,“得知你回京,仆正欲與你約期會揖,沒想到你就先來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