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爺說對了!”史復這時反而鎮定下來,他一臉輕蔑地望著高燧,罵道,“爾等燕藩父子欺君悖主,皆當天誅地滅!”罵完這句,史復臉上又露出幾分遺憾:“不過你只說對了一半!本來,我除了想借漢王之手,讓你們骨肉相殘之餘,再趁機把持住朝政,最終讓皇上復辟!這史復之名,便取自‘矢志復辟’之意。只可惜天道不公,不僅我壯志未酬,還連累得皇上也將遭爾毒手!程濟有愧皇上……”說著,史復再也壓抑不住滿腔悲憤,嚎啕大哭起來!

  “你總算承認了,程編修!”高燧臉上浮出一絲勝利者的微笑。他得意地看著史復——也就是建文朝的翰林院編修程濟,直到他哭聲漸弱,方從容一笑道:“不過你放心!只要你願相助本王,不僅你安然無恙,本王的那位大堂兄,也能平平安安過完餘生!”

  “啊?”程濟心中一動。他早已置生死於度外,但對牽連到削髮隱居多年的建文帝朱允炆,他卻感到無比愧疚。聽得高燧承諾放過建文,程濟心中頓時又燃起希望的火光。不過稍一思忖,他便自失一笑,搖頭道:“你既已知我身份,又豈會再用我?”

  “論心,你自不足為用;但論才,你完全當得!”高煦認真地道,“本王欲圖大事,但身邊一直缺一善於設謀之才。而你正好勝任!”說完這些,高煦又一臉無所謂地道:“至於你的心……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現建文君行蹤唯本王知曉。你要想他活命,唯有盡心輔佐本王一途!”

  “你敢要挾我?”程濟眼中射出凌厲的寒芒。

  “不是要挾,而是交換!”高燧鎮定自若地道,“事成之後,本王自會讓他安度餘生;可若先生不盡心,或者智謀不精,以致本王事敗的話……”高燧賊笑一聲,道,“你不是說本王聖眷不如二哥,一旦事敗會有性命之憂麼?到那時本王就把建文君下落供出來,以此來保自己的性命!說句老實話,這幾年建文君之所以還能在普濟寺平平安安的吃齋念佛,就是因為本王想著真有這麼一天,我這條命怕是要用他的命來換哩!”

  “你……”程濟氣得咬牙切齒,幾乎就要直撲上去,把眼前這個陰險狠毒的趙王碎屍萬段!但最後,他的滿腔怒火終於化為一聲哀嘆。

  程濟痛苦地閉上了眼睛。十五年前的那場驚天大變中,他與王鉞追隨建文和太子朱文奎從宮中秘道逃出南京。一行人顛沛流離,直到普濟寺才安頓下來。脫離險境後,幾人便謀劃著名北上投奔盛庸和梅殷,依仗山東、淮上兵馬與燕藩再戰。無奈燕軍嚴密封鎖長江,幾人始終無法尋得渡船。隨著時間的流逝,天下各州府相繼歸附新的永樂天子,最後連盛庸和梅殷,也不得不卸甲歸降。消息傳到蘇州,建文和王鉞知道大勢已去。加之此時文圭又染病身亡,建文萬念俱灰之下,索性遁入空門,王鉞亦隨其一道出家。唯有程濟義憤填膺,發誓要誅滅燕藩逆臣,扶建文重登皇位。為此,他忍辱負重,不惜熱油燙臉,去掉自己原先的關中口音,改用在真定做監軍時學到的當地口音,並一收往日驕狂之氣,潛入漢王幕中,蟄伏十餘年,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將漢王推上皇位,再以己之能覆雨翻雲,隔絕中外,控制朝政,最終將建文迎回紫禁城。無奈人算不如天算,如今,不僅壯志雄心化作春水,就連他本人,亦受高燧脅迫,不得不為他的皇帝大夢披肝瀝膽!想到這裡,程濟心中猶如被千萬根針扎一般難受。

  儘管程濟十分懷疑高燧事成之後會放過建文的承諾,可是此時此刻,他已沒有別的選擇。只有盡心盡力地幫助高燧奪取帝位,那建文才有一絲活命的可能。權衡清楚利弊得失後,程濟艱難地睜開眼睛,重重地點了點頭。

  “好!”見程濟點頭,高燧大喜,上前按住他的胳膊,欲籠絡幾句,程濟一把將他的胳膊架開,面色陰森地道:“你若敢毀諾,我化作厲鬼也不會放過你!”

  高燧心中不屑地一哼,面上卻笑容可掬,道:“先生放心!本王一諾千金!”說完,他拍了拍手,幾個黑衣侍衛進入洞中,高燧跟他們囑咐兩句,回過頭對程濟道:“此處不可久留。待會本王手下會護送先生上路,爭取天亮前趕到江邊,到時候會有渡船載先生渡江。本王尚需在南京盤桓數日,待陛辭後,再回北京與先生相會!”

  程濟知道,從此時開始,他將時刻處於趙王的嚴密監視中。不過事到如今,他也無可奈何,只得一臉疲憊地點了點頭,隨即在兩名侍衛的“保護”下走出洞窟。出得洞口,程濟抬頭仰望天空,只見黑雲遮月,星光黯淡。這時,一陣大風襲來,周圍草木蕭蕭而落。程濟見此蒼涼景色,悲從心生,突放聲誦道:鸞鳥鳳皇,日以遠兮。

  燕雀烏鵲,巢堂壇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並御,芳不得薄兮。

  陰陽易位,時不當兮。

  程濟的聲音淒婉、悲涼,夾雜著淡淡的憂傷,蘊含著無限的惆悵。待念到“陰陽易位,時不當兮”一句時,兩行熱淚從程濟的眼眶中奔涌而出,順著臉頰潸然落下。

  高燧正張羅著命人牽馬,聽得程濟所誦,神色頓時一變。他轉過身,走到程濟面前,不悅道:“程先生!我大明可不是楚國!本王亦非頃襄王!先生不應發此屈子之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