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永樂掃了一眼,隨即大手一揮,角落處的馬雲趕緊上前,將木匣拿走。待高煦歸位,永樂掃視眾人一眼,面色鐵青地道:“爾等說說,這紀綱謀反,是受何人指使?”

  眾人頭一縮,皆屏氣不敢吭聲。永樂見狀,冷笑一聲道:“爾等不說?也是,這幕後主謀來頭太大,爾等都惹不起!”說著,他挺身而起,一拳砸向面前御案,憤怒地道:“爾等惹不起!朕惹得起!傳旨,三日後起駕迴鑾!朕要親自去問問那個逆子!問他為何喪心病狂,竟能做出此等禽獸之舉!”

  殿外,一聲驚雷響起,無數水珠滂沱落下,偌大個東殿頃刻間籠罩在漫天風雨中。

  ……

  七月二十一日,南京。

  從早上起床開始,朱高煦就開始焦急地等待。按照約定,紀綱應於六天前在北京策劃兵變。不管他得逞與否,今天消息都會傳回南京。而高煦這邊,也將在今晚發動兵變。現在的高煦,急需得到兩個消息。首先是紀綱兵變的結果,這將直接決定他在兵變成功後用何名目號令天下。而第二個消息,則是那群用來夜襲紫禁城的倭寇的下落。半個月前,周宣便啟程赴舟山外海,準備將這幫倭寇引到南京城郊。但自周宣走後,一直未有消息傳來,這讓他感到焦慮不已。眼見正午已過,仍是一絲消息也無,高煦逐漸生出一絲不祥的預感。

  “王爺!”正在這時,枚青踉踉蹌蹌地跑了進來,後面還跟著滿臉陰霾的史復。一進門,枚青便叫道:“紀緹帥兵敗身死,皇上起駕迴鑾,現已在路上了!”

  “啊!”高煦頓時呆若木雞。半晌,他方回過神來,趕緊問史復道:“接下來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史復不容置疑地道,“今晚就發動兵變,殺掉太子!”

  “可是,周宣那邊,一直還沒回音!”

  “不管他了!今晚咱們自己動手,殺進紫禁城!”

  高煦嚇了一跳,連連擺手道:“沒有倭寇做幌子,天下人都會知道是我殺的太子!”

  “現在已經用不著掩人耳目了!”史復一臉陰鬱地道,“皇上一除紀綱立刻迴鑾,便是已察覺殿下參與其間。現在咱們必須馬上控制京城,封鎖長江,否則等皇上進了金陵,就一切都來不及了!”

  高煦冷汗直流,正欲開口,忽然城中又傳來一陣喧鬧聲。

  “怎麼回事?”高煦已成驚弓之鳥,當即惶恐發問。史復與枚青亦惶然不知。高煦趕緊命枚青去打探消息。半炷香工夫之後,枚青回來,一進門便跌倒在地,帶著哭腔道:“王爺,不好了,鄭和船隊返回南京,太子正遣使往三山門外碼頭迎接。”

  “鄭和?”高煦眼睛睜得老大。前年鄭和四下西洋回朝,一直在福建長樂港休整,高煦萬沒料到他會在這個時候率船隊返回南京。呆了好一陣,高煦才驚叫道:“鄭和不是在長樂港嗎?他的船隊明年又要下西洋,怎麼會這時候北返南京?”

  “不曉得,只說好像是奉的皇上密旨!而且據外頭人說,鄭和在路經舟山時,剿了一批倭寇!現已將俘虜帶回京城!還有……”枚青渾身顫抖地道,“剛才臣碰著兵部右侍郎程新,他說英國公也奉命從交趾班師回朝,現在已進入湖廣境內,不日就到長沙!”

  “我命休矣……”高煦只覺天旋地轉,當即一骨碌癱倒在座椅上,再也爬不起來了……

  七

  一片淒風苦雨中,永樂的車駕渡過長江,回到了南京。進城後,永樂照例遣官告祭天地、宗廟、社稷、孝陵及京都祀典諸神。諸般禮儀過後,永樂即傳旨,命太子朱高熾、太孫朱瞻基、趙王朱高燧以及內閣閣臣,三法司、宗人府堂官前往武英殿。接旨後,王公大臣們不敢耽擱,陸續進入殿中。待眾人到齊,永樂仍遲遲未至。要在以往,這段時間大伙兒少不了寒暄一番,但此時,自太子高熾以下,所有人都陰沉著臉,只默默地按序站好,一句話也不敢多說。大殿裡死一般的寂靜。

  “皇上駕到!”不知過了許久,隨著馬雲一聲尖利的叫聲,永樂的身影出現在殿中。眾人趕緊跪地,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都起來!”永樂的聲音冰涼陰冷,眾人聽在耳里,心中都是一沉,趕緊起身站好。待眾人站定,永樂嘴角微微一抽搐,對馬雲道:“把朱橞帶上來!”

  “宣谷王上殿!”馬雲高叫一聲,不一會,谷王朱橞便在兩名侍衛的“保護”下走進殿中。

  就在幾個月前,三十八歲的谷王朱橞還憤憤於皇兄永樂虧待他這個當初親手打開金川門,一舉鼎定靖難勝局的大功親王。在從高煦那裡得到統領湖廣衛所、入朝輔政的承諾後,他上躥下跳地集結兵馬、聯絡舊部,準備在長沙城裡大幹一場。可就在朱橞摩拳擦掌,準備“起兵勤王”之際,英國公張輔神不知鬼不覺地率著三萬大軍進入長沙,將正興奮得不知所以的谷王朱橞“護送”到了南京。此時,這位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九個兒子,已完全沒有了天潢貴胄的從容氣度,就像一片飄零的落葉,在永樂凌厲目光的逼視下瑟瑟發抖。進入殿中,朱橞“噗通”一下跪倒在地,帶著哭腔道:“臣弟有罪!請皇兄開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