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士奇的臉色有些發白。他看了看高熾,憂心忡忡地道:“殿下,這麼一來,城中就只剩四衛了,萬一……”

  高熾心中一動。他知道楊士奇擔心的是什麼,不過他覺得高煦應不止於此!遂道:“天子腳下,豈會有宵小作亂?何況京畿還有六衛。十衛兵馬,足以保京師太平!”

  ……

  朝會結束後不久,漢王府便得到消息。高煦一臉得意地對史復道:“不出本王所料,大哥果然抽京衛赴黔!”

  “王爺,田琛和田宗鼎怎麼樣了?”

  “這你放心!”高煦大大咧咧地一揮手道,“都被嚴加看管!絕無可能逃脫!”

  “如此便好!”史復點點頭,又道,“以眼下形勢,飛熊、神策二衛三日之內便會出京!王爺現在可以派人去舟山,讓那幫子倭寇潛來南京。待他們趕到,咱們的好戲就可以開場了!”

  “哎呀!”高煦忽然想起什麼,當即一跺腳道,“眼下大哥在京畿大肆搜捕二田!他這麼一攪,要把倭人們帶到方山可不容易!”

  “這有何難!”史復笑笑道,“倭人抵京,怎麼著也還要過二十日。那時風頭早過去了!”

  “可萬一大哥不罷手呢?”高煦急急問道。這時他才發現自己的算計出現漏洞,頓時懊悔不已。

  “這一節臣早替王爺想好了!”史復氣定神閒地道,“到時候把二田放出來不就得了?反正他們也不知道是王爺下的手!”

  “可只要他們落網,飛熊、神策二衛肯定會被大哥召回!”

  史復望著高煦,認真地道:“從太子發出旨意再到二衛返回京城,少說也要十來日,這麼長時間,還不夠王爺動手的嗎?”

  高煦這才轉過彎來,仔細思考過後,他重重點了點頭。

  八

  盛夏的漠北草原,翠色慾流、一碧千里。這日上午,土剌河南岸出現了一股鐵甲洪流。經過近三個月的艱苦跋涉,明軍將士終於再次抵達漠北草原的核心地帶——忽蘭忽失溫(後世烏蘭巴托東郊),從這裡再往東百里,就是飲馬河了。忽蘭忽失溫以前一直是韃靼的草場,不過永樂八年明軍一征漠北,韃靼大敗虧輸,實力大衰,瓦剌趁勢而起,已將這塊寶地收歸己有。現在,大明王師在永樂皇帝的帶領下,再次殺到此處,討伐膽敢冒犯華夏天朝的瓦剌叛逆!

  與一征漠北時一樣,此次明軍總數仍是五十萬。不過由於前次出征時用武剛車運糧,在途經瀚海時車輪時常陷於沙堆,導致行軍緩慢,故此次明軍所有糧草全改用驢來託運;此外,鑑於一征漠北時糧草不足,幾致大軍陷入斷糧窘境的教訓,這次隨軍攜帶的糧草較前次多了近一倍。有這麼兩條因素,北征大軍中運糧民夫的數量增加不少,真正的五軍主戰將士不過二十萬出頭。

  不過就算只有二十餘萬,對付瓦剌也足夠了。據前期探報,瓦剌戰士總數不過三萬,就算得知明軍北征後臨時從部族中徵兵,也絕不會超過五萬之數。而且有了一征漠北的勝利,明軍再次出塞時,信心明顯增強。大家都相信,憑著己方的巨大優勢,再加上有能征善戰的永樂皇帝親自統領,擊敗瓦剌三王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在聲勢浩大的明軍洪流中間,年過五旬的永樂皇帝看上去也英姿勃發,顯得信心十足。但職掌樞密的方賓、夏元吉、楊榮等重臣卻知道,皇帝的內心並不像外表這樣輕鬆。本來,按照約定,明軍靠近土剌河後,韃靼國師阿魯台應率所部前來會師。但迄今為止,明軍並未發現韃靼的任何蹤影。反而,有線報稱,韃靼與瓦剌之間有信使往來。這個情況引起了大明君臣的高度警惕:畢竟韃靼和瓦剌都是同族,面對一直強勢壓制漠北蒙古各部的大明朝廷,他們之間達成妥協,串通起來共謀中國也不是不可能的。現在明軍深入敵境,人地兩疏,對一切潛在的威脅都要保持高度警惕。要是一個不小心中了韃子奸計,那後果將十分嚴重。在這蒼茫草原上,一旦兵敗潰退,根本不可能像在中原那樣找個立足之地整兵再戰,其結局肯定是全軍覆沒!

  可明朝君臣也未謹慎太過。畢竟王師有五十萬之眾,論裝備、士氣更遠非韃子可比。只要明軍穩紮穩打,憑藉著無與倫比的強大實力,就算韃靼和瓦剌合流,也絕無取勝可能。

  “陛下!”一匹駿馬飛馳到永樂駕前,前鋒都督朱榮從馬上跳了下來,拱手道:“探子已發現韃子蹤影。據報,瓦剌偽酋王答立巴及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屯軍於前方二十里處高崗上!”

  “都在那裡?”永樂一愣。瓦剌出兵迎戰並未出乎他的預料。畢竟任由明軍在對牛羊長膘最為關鍵的夏秋季節里肆意掃蕩漠北草場,那對以遊牧為生的瓦剌部落來說絕對是毀滅性的打擊。不過永樂沒想到的是,馬哈木他們竟會如此積極!現在明軍剛剛抵達漠北草場的核心地帶,瓦剌三王就迫不及待地要來一決雌雄了!

  不過稍微一想,永樂也就恍然了!四年前阿魯台倒是盡力避戰,結果仍沒逃脫自己的追擊不說,由於前期的望風而逃,還直接導致了部落的分裂和軍心渙散!與其被逼到山窮水盡時再背水一戰,還不如集聚實力主動出擊,如此勝算反而更大!瓦剌三王肯定吸取了阿魯台的教訓!想到這裡,永樂嘴角浮出一絲微笑,道:“看來馬哈木還有幾分見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