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夏元吉說完,朝堂上頓起嗡嗡之聲,一些朝臣對夏元吉的說法頗有感觸,紛紛站出來表示支持,形勢逐漸向主和一方傾斜。

  楊榮有點發急。其實他也知道夏元吉說的是實話。去年瞻基回京後,向高熾和幾個閣臣詳細講述了其之見聞。據瞻基所言,現在山東百姓的生活已經十分艱難。如果朝廷真的再要北征,那山東乃至整個北疆的民生必將進一步惡化。作為參預機要的閣臣,楊榮當然不能漠視這個隱患。但問題是,現在擺在眼前的,還有一個更大的麻煩!

  見御座上的永樂仍在思考,楊榮低頭想想,又沉聲奏道:“夏大人所說固是持重之言。然眼下形勢,朝廷除出塞征討已無他法。陛下請想,瓦剌重設汗廷、扣留敕使,叛我大明之心已明;而其連破韃靼、勾結朵顏三衛、漸成一統漠北之勢,南侵之力亦已具備。值此情勢,若朝廷仍無動於衷,那接下來,瓦剌必會南侵中原。放眼萬裡邊塞,到處都是破關之所,朝廷防不勝防。一旦其破關而入,再要與之徵戰,朝廷花費將遠遠多於出塞,且百姓也少不了生靈塗炭。故還不如先發制人,趁瓦剌羽翼未滿主動出擊,如此大明雖免不了受些內傷,但總比將來瓦剌入侵要好的多!”

  兩害相權取其輕。楊榮的話清晰無誤地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這同樣是至理之言,想通這其中關聯後,又有一部分朝臣加入到主戰的行列中。

  兩方人各有道理,大殿內頓時陷入爭論。朝臣們在戰與和之間莫衷一是,但都拿不出個妥善的主意。

  永樂望著殿下爭論不休的朝臣,沉著臉一言不語。其實和朝臣一樣,他自己也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

  忽熱,永樂將目光掃到了瞻基身上。自打冊立皇太孫後,永樂已允許高熾和瞻基每日上朝學習政務。不過高熾還偶爾發表一下見解;瞻基則由於年紀尚幼,以往又無處政經驗,故這一年來都是只聽不說。此時高熾雖未表態,但從其神情變化可知,他應該是贊同夏元吉的。而瞻基則不然。這位小皇孫對身後朝臣們的爭論猶若未聞,反而一臉期待地望著自己,似乎有話要講。

  永樂心念一動,隨即豎起手掌向外一伸,朝臣們見狀,立刻安靜了下來。永樂掃視眾人一圈,最後又望向瞻基,用鼓勵的語氣道:“基兒可有什麼想法!”

  這是永樂第一次在朝議上對瞻基發問。瞻基稍稍有些緊張,不過很快便勇敢地直面永樂,道:“稟皇爺爺,關於這瓦剌之事,孫兒胡亂有些想法,只不知妥當與否!”

  永樂和藹地笑道:“但講無妨!”

  “阿!”瞻基答應一聲,拱手沉聲道:“孫兒以為,無論是剿是撫,都有不盡人意之處。故孫兒想,可否另闢蹊徑,來個不剿不撫,似剿似撫?”

  “不剿不撫,似剿似撫?”瞻基的這個提法引起了永樂的興趣,“爾詳細道來!”

  瞻基一躬身,侃侃道:“其實就是請皇祖父北巡行在!天子抵燕,巡視邊塞,暗含威懾漠北之意,馬哈木聞之,內心必然惶恐,其畏懼之下,放棄南侵打算也是有可能的!若果能如此,則一場兵爭便可消弭無形。而且,皇祖父到北京,還可以震懾朵顏三衛,使其不敢親附瓦剌太過,就連韃靼聞之,也會士氣大振,進而與瓦剌死戰到底。此不戰而屈人之兵也!”

  “妙!”瞻基剛一說完,永樂心中便連連讚嘆。既威懾瓦剌,又羈縻朵顏,還可以給阿魯台打氣,這的確是一石三鳥的好辦法。而且與再征漠北相比,北巡對國力的消耗簡直可以忽略不計!想到這裡,永樂的思路豁然開朗。

  殿下,眾大臣聽了瞻基之議,也都覺得甚好。夏元吉首先出言贊同北巡,楊榮想了想,也表示同意,不過他仍有一絲顧慮:“天子北巡,或可威懾瓦剌一時。但馬哈木南侵不成,接下來定會調轉矛頭,全力攻伐韃靼。萬一韃靼就此覆沒,瓦剌一統漠北,其實力大增之下,將更加難以制約。而到那時,它肯定還會南下搶掠,此胡人千年不變之習性!真成此局面,朝廷今日之威懾,會不會反而成為養虎為患?”

  永樂想了一想,搖搖頭道:“韃靼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阿魯台也算個梟雄,縱然敗落,一兩年應該還是熬得住的!只要拖過這一陣子,等交趾和貴州平定,朝廷就能騰出手來,好好教訓教訓馬哈木這條老狗!”說到這裡,永樂的鼻孔里噴出一股粗氣,忿忿道,“想一統漠北?也得看朕答應不答應!”

  眾臣恍然大悟:皇上這是要等瓦剌和韃靼拼到魚死網破,然後再坐收漁人之利!想到這裡,大家莫不對永樂轉危為機的高超算計心悅誠服。

  計議已定,永樂遂開始布置任務:“吏部尚書蹇義、禮部尚書呂震!此番北巡,制度仍效前次不變,由太子留京監國,具體扈從、留守人員布置,由爾二人斟酌名單,擬定條陳奏上!”

  “遵旨!”蹇義、呂震趕緊出班跪地答應。

  “左諭德楊士奇,擬旨分付貴州顧成,交趾張輔、沐晟,命他二部加速進剿,爭取早日擒獲匪首,勘平動亂!”

  “阿!”

  ……

  朝堂上,君臣為漠北局勢議得熱火朝天;而與此同時,漢王府內,高煦正焦急地等待著廷議的結果。自立瞻基為太孫後,永樂逐漸有意限制高煦對朝政的干預,像應對瓦剌這種大事,放在以前,高煦從來都不會缺席,但是今日,他卻只能在府里乾巴巴地等消息。想到這前後變化,高煦是又氣又怒,而兵諫逼宮的決心也愈發堅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