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四

  元宵剛過,關於去年大清河決堤的流言便在東平境內傳開。

  “聽說了嗎?去年大清河決堤,是余知州派人幹的!”

  “余萬言扒開大清河堤,故意讓軍糧運不到漠北,想困死陛下和四十萬漠北大軍!”

  “余大人為什麼要這麼幹?”

  “聽說是受解學士指使!解學士被皇上發配到交趾,心中不滿,想借著這個機會困死皇上,讓太子爺提前登基,他就可以重新回朝堂了!余大人是解學士的同鄉,他的官兒又是解學士薦的,所以他要幫解學士出頭!”

  “不會吧!解學士這麼大的學問,怎能做這等事?”

  “學問大又怎麼啦?這些讀書人,只要當了官,就都成了斯文敗類!”

  “天殺的解縉和余萬言呦!他們咋能做這種傷天害理的事?這真是草菅人命啊!”

  “這些做官的,為了烏紗帽,什麼事做不出來?咱老百姓在他們眼裡連頭騾子不不如!”

  “你們不要胡說,解學士名滿天下,余大人也是清官,他們不會做這等事!”

  “直娘賊的,滿東平都已傳遍,過幾天都能傳到兗州和濟南了,你還敢給余萬言幫腔?”

  ……

  流言以最快的速度傳遍了東平的坊市鄉里。去年大清河決堤,數以萬計的百姓家園被淹,直到現在,還有許多人無家可歸,仍靠官府放賑救濟。這些流離失所的人本就情緒不穩,聽聞此言,更是怒不可遏。一時間,小小的東平州人心浮動,無數百姓涌往州城,要知州余萬言出來說個明白!

  東平州衙內,余萬言聽說此事,氣得當場吐血。因著大清河決堤,他已挨了降二級留用的處分,不想事情剛剛過去,竟又無端生出這麼一件大禍!

  待從最初的驚恐中恢復過來後,余萬言不得不強打起精神來收拾殘局。首要的便是安撫百姓。這件事其實好辦。所謂的自己命人掘堤根本就是無中生有,百姓之所以相信,除了愚昧之外,也不過是為了一出胸中悶氣。余萬言自忖平日官聲尚可,只要自己放下身段耐心開解,再多開些賑廠放粥,想來能堪堪應付過去。真正讓余萬里擔心的,是如何向朝廷解釋!

  余萬言也不是傻子,稍一思忖,他便明白,這種流言絕對不是一般百姓編出來的;而短短數日內就傳遍整個東平州,絕對是有人幕後推動。而根據流言內容分析,這幕後之主也不是要對付自己,其目標很可能是解縉,甚至是太子朱高熾!想通這一節,余萬言頓發現自己捲入了一個巨大的漩渦當中。稍有不慎,便將粉身碎骨!

  余萬里知道憑自己之力是解決不了這個麻煩,他的命運,完全取決於朝堂上那兩股勢力的鬥爭結果。穩住心神,余萬言趕緊向山東布政司報告,並請布政使石執中將詳情代向朝廷奏明。

  石執中的加急奏本在四天後送進南京城。通政司點驗後不敢耽擱,趕緊直呈內廷。

  奏本送進乾清宮御書房時,正是黃淮在御前隨侍。永樂打開奏本,先是一驚,待將內容仔細看完,卻陷入深思當中。半晌,他方把奏本轉遞給黃淮,卻是一言不發。

  黃淮見永樂舉止怪異,正自納悶,當將奏本接過一看,頓時頭上冷汗直冒。“這肯定是漢王在搗鬼!”黃淮心中怒罵至余,一股巨大的恐慌感也油然而生。

  “黃卿家,本中所言,爾以為是真是假?”

  黃淮“噗通”一下跪倒於地,毫不猶豫地道:“陛下,皇太子仁厚孝悌,天下皆知,豈會行此禽獸之舉?臣敢以闔族性命作保,東平流言,絕對是無中生有!”

  永樂聽後,臉上神色總算舒緩了些。他先是點了點頭,但緊接著又有些不自信地搖搖頭,自言自語地道:“總不成是空穴來風吧?”

  黃淮聞言先是一怔,突然有些明白過來:其實皇上也不相信運糧失期是太子有意為之。不錯,當時的高熾已據東宮大位,又榮任監國,兒子瞻基也頗得聖眷,從哪方面看都是春風得意;反觀漢王那邊,因著丘福之敗,已經元氣大傷。即便拋開個人心性不提,僅從利害得失上看,在這種已方形勢明顯占優的情況下,高熾也完全沒必要做這等狗急跳牆之舉。這一點,深諳權謀一道的大明天子不可能想不明白。想通這一層,黃淮心中頓有了底。再思索永樂後來的這一句話時,他頓時完全清楚了皇帝的心思。

  皇上懷疑的是解縉!黃淮立即得出結論。解縉被謫荒服,心懷怨望,故惡從膽生,欲藉此機會害死皇上,促太子提前登基,從而使自己重回朝堂。這樣的推論雖然有些駭人聽聞,但從情理上倒也說得通。加上皇上性格多疑,又憎惡解縉,產生這樣的想法也是有可能的。

  解縉是被陷害的!以黃淮對解縉的了解,他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解縉不可能做此等事。如果此事果是漢王在幕後操控,那他肯定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其真實目的是要借解縉打擊東宮。

  要不要戳穿漢王的陰謀?在看清流言背後的玄機後,黃淮頓又陷入猶疑當中。既然此事矛頭直指東宮,那作為詹事府的右春坊大學士,東宮嫡系重臣,黃淮當然應該憤然反擊。但是,通過對永樂態度的揣摩,黃淮已經排除了東宮受到牽連的危險,那自己再要出言辯解,就完全是為解縉一人出頭。而正是這讓黃淮心有不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