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夏元吉剛從北京趕來,本不知道此事,此時聽了先是一驚,繼而沉吟半晌,方抬頭道:“眼下廣武鎮被奪,漠北與宣府交通一時斷絕,北征大軍情況如何,我等也難以知曉。但下官以為,清遠侯退兵後,不管接下來如何舉措,總會飛騎報知陛下,屆時陛下自有明斷。故不若等陛下做出決斷後,我等再遵照辦理。軍議過後,兵主可遣一上將,率軍先期趕往應昌,並將已籌集到的軍糧運到開平的成安侯郭亮處。到時若得知陛下仍走廣武鎮一線,則遣應昌之軍出擊,趕在漠北大營斷糧前驅走失乃干,打通糧道。屆時張帥亦可率宣府軍馬趕赴開平,以居中兼顧應昌和塞內。若陛下改道,那便好說,知道回軍路線後,從開平運糧前往接濟即可。此外,還請兵主和皇長孫聯名寫一封信,派人送給失乃干,對其曉以利害。若其果能退兵,那自是最好不過!”

  夏元吉說完,張輔琢磨一番,道:“寫信自是無妨,但交通一斷,大營現在何處咱們也不知道了!又到哪裡去尋陛下?至於他老人家的決斷,就更是無從知曉了”

  “多派哨騎搜尋!據最近傳回的戰報,大軍已越過了闊灤海子,接下來不管有沒有追上阿魯台,總之不可能走得太遠,現應在草原東北某處。信使可從廣武鎮東面繞過失乃干,待過了瀚海後,再向北搜尋,總有機會找到大營。”張輔想想又道,“皇上那邊肯定也會遣使繞道回來。只要兩方有一人抵達,便能知道下步方略。”

  “繞道會耽擱時日,萬一尚未聯絡上,或未及會師,大營糧草便絕,那可如何是好?”

  “每名哨騎配三匹馬,都選最腳力和耐力最好的,一路疾行北上,跑死馬就換!”夏元吉斬釘截鐵地道。

  其實夏元吉這法子並非萬無一失,如果偏就遲遲和漠北大營聯繫不上,那宣府這邊依舊會無所適從。不過,就眼下形勢來說,遵照此法,宣府方面可以在與漠北取得聯繫前,做好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任何一個情況。既然沒有萬全之策,那也只有選擇這個次優的辦法了。想到這裡,張輔心中有了主意,點頭道:“吾以為可行。然還需另派哨騎尋找王友部,並攜手書,以吾與殿下、維喆大人三人名義嚴飭王友,命其無論如何,都必須立刻奪回廣武鎮!否則嚴懲不貸!”說完,他又將目光瞄向瞻基。瞻基當即點頭表示同意。

  “還有一節!”夏元吉補充道,“各地遠近不一,即便可以挪餉買糧,運抵宣府也會分個先後。眼下漠北大營歸期不定,咱們籌到軍糧斷不可久拖,下官以為屆時一俟有糧送至,不需在宣府停留,即刻派兵護送至開平。”

  “可以!”張輔點頭同意,隨即將目光投向了殿內眾將,道,“眼下最要緊的,將城中的八萬石現糧運至開平,然後率軍前往應昌。一旦失乃干不聽規勸,應昌之軍便要立即出擊。此事事關陛下和四十萬將士性命,不可有絲毫疏忽,爾等誰願往?”

  “還能有誰,當然是我李某人了!”張輔話音剛落,李彬便搶在眾將前面出列,笑道:“兵主奉旨督糧,不可擅離,那這前方賣命的活自然是我李彬代勞了!這是南征的舊例,兵主可不能不認帳!”

  張輔二征交趾時,李彬就在他手下任參將,上陣殺賊甚為得力,領軍也頗謹慎小心。此次出塞事關重大,必須以得力之人為將,而李彬則正好是這裡最讓他放心的將軍。

  “李侯莫非要拋下我了麼?”張輔正欲點頭答應,瞻基突然笑著對李彬道,“自打來宣府,我便一直隨將軍學習軍務。今既有戰事,我自不能置身事外。”說完,他又對張輔一拱手,一本正經地道:“還請兵主准我與李侯一道前往!”

  “這……”張輔面露難色。瞻基自請隨李彬出征,多少存著博取軍功,並藉機在軍中立威,他的這點小算盤張輔自是一清二楚。本來,瞻基自到宣府以後作為甚佳,對此張輔面上雖不說,心中卻頗為認可。他要攢資歷、邀人心,張輔也不反對。不過這一次情況不同。

  李彬此次率軍去應昌,很有可能要和失乃干拼個你死我活。韃子天生善戰,以往明軍與韃子交手,為確保必勝,大多數時候都是以多打少。現在李彬手下軍馬不過萬餘,僅與失乃干人馬大致相當;而且他統領的都是宣府的護糧官軍,論精銳遠不能和隨永樂出征的正軍相比,故以實力論,這一次一旦開戰,明軍其實是略處下風。瞻基深受永樂喜愛,未來極有可能繼承大統。讓他去參加這樣一場勝負難料的戰事,萬一明軍敗績,那瞻基無論是被殺還是被俘,張輔都將百死莫贖。

  見張輔為難,瞻基有些發急,趕緊又道:“此次事關皇祖父身死、大明國運,吾身為皇孫,自當為國分憂!還請兵主務必成全!”

  話說到這個份上,張輔也不好再加阻攔。而且因著運糧失期之事,東宮已經陷入困境。自己雖不願趟爭儲這汪渾水,但本身對高熾、瞻基這對父子還是頗有好感的,故也不願太阻攔瞻基。“皇長孫少年英雄,本帥敬佩之至!此番隨軍出征,必能激勵將士,一舉建功!”張輔笑吟吟地鬆了口。不過表面輕鬆,暗地裡張輔已經決定,一旦真要攻打廣武鎮,他便將送糧迎駕的事交給成安侯郭亮,自己則趕赴應昌取代李彬,親自督軍與失乃干決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