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史復平靜地看著高煦,待他鬧得差不多了,方問道:“王爺以為,皇上將如何處置解縉?”

  高煦不假思索地道:“最少也是貶出京城吧!”

  “為何是這等處置?”

  “這還不簡單?”高煦一笑道,“解縉明著是反對收復安南,但往深里究,其實就是和開拓國策叫板!而且解縉阻撓父皇大業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既然此番他先撕破了臉,那父皇肯定不會善罷甘休!”

  “王爺說得不錯!”這兩年高煦的見識頗有長進,史復對此十分滿意。他想了想,又道:“不過僅就於此,咱們還不能高枕無憂!”

  “這是為何?”高煦訝道,“解縉不過是個白面書生,放在父皇身邊,對本王自沒甚好處。可出了京城,還怕他能掀起什麼大浪來?”

  “王爺想得太簡單了!”史復搖搖頭道,“解縉之失,在於其悖逆大勢。修纂大典、出使西洋、光復安南,這都是與開拓振興緊密相關的大事。解縉在此三事上都與聖意有違,這往根子裡說就是反對開拓振興的國策!開拓國策是皇上的治國總綱,解縉身為翰林院掌印、堂堂內閣之首,又是天下士林領袖,這樣一個頗具影響的關鍵人物,卻在這種大政方略上頭跟陛下公然作對,那於情於理,陛下都不能容他繼續位列朝堂。”剖析完解縉失勢的根本原因,史復話鋒又一轉道,“然拋開國策之爭,解縉才幹俱佳、心思敏捷,兼又一派名士風度,此皆深受陛下喜愛。陛下之所以能容忍解縉至今,也是因著這份愛才之心的緣故。從這一點上說,解縉現在雖是虎落平陽,但一旦幡然醒悟,在國策之政見上改弦更張,那這番落難經歷反倒就成了鳳凰涅槃。以他的能耐,想重獲聖眷實是輕而易舉!”

  聽史復這麼說,高煦的臉色頓時沉重起來,當即脫口而出道:“解縉會不會改變政見,這可由不得我們說了算!照先生這麼說,此人就算在野,也是一大隱患!”

  “不錯!”史複目光一寒,冷冷道,“所以王爺要趁此良機,痛打落水狗,在皇上面前再揣他一腳。只要能讓皇上對解縉的厭惡從政見延伸到品性上頭,那他就再也沒有出頭之日!”

  “史先生說得有理!”紀綱點點頭,但又話鋒一轉道,“不過要成此算,也少不了得需網羅罪名。可這解縉雖然招人嫌,但平日裡一不貪財二不攬權,家人也沒個為非作歹之事。難不成要像之前整治李景隆那般,給他強安罪狀?”

  “當然不可。當初之所以能尋李景隆的晦氣,是因為皇上也已有意對其下手。解縉雖然失勢,可還遠遠沒到李景隆那份上!”史復輕輕搖頭。

  三人又陷入深思。一炷香工夫過去,史復抬起頭,對高煦道:“王爺,就咱們幾個這麼枯想,恐是找不到解縉的破綻了。但在下想到一人,若能得他相助,此事或大有希望!”

  “是誰?”高煦眼睛一亮,迫不及待地追問。

  史復淡淡一笑,說出一人名字。

  “他?”高煦和紀綱不約而同的張大了嘴巴:“你沒弄錯吧!他也是東宮的人!你讓他幫咱們除解縉,這不是與虎謀皮麼?”

  “他的確是太子的人!不過只要咱們算計妥當,便能讓他答應!”史復鎮定自若地一笑,繼而說出了心中計劃。

  又是一陣沉默。高煦和紀綱都在琢磨此策成算。過了好半晌,高煦點點頭道:“照你的說法,他和解縉倒真是一山不容二虎。本王覺得可以一試!”說著,他又將頭扭向紀綱,道,“老紀,這事你出面比較合適,你可願做?”

  “有何不可?”紀綱牙縫中蹦出四個字,臉上露出一絲猙獰的笑容。

  ……

  三日後的下午,翰林院侍讀黃淮在文淵閣當完值,遂出宮騎上自家的小毛驢,沿著西安門外大街打道回府。黃淮的府邸位於中城劉軍師橋旁的忠靈坊內。待走到家門口,便見大門右側的拴馬樁上牽著幾匹高頭駿馬。正在此時,管家黃七便一臉慌張地迎上來。黃淮翻身下馬,便往門內走邊問道:“門口怎會有馬?有客來訪麼?”

  “回……回老爺,有客!”黃七嘴巴都有些不利索了,“是紀……紀大人!”

  “哪個紀大人?”黃淮仍是一副漫不經心之態。

  “是錦衣衛紀……紀緹帥!”

  “什麼?”黃淮腳下一個趔趄,差點沒摔倒在階梯上。待站穩了,他立即問道:“他來做什麼?”

  “小的也不知道!”黃七哭喪著臉道,“他半個時辰前就來了,還帶了兩個緹騎。小的跟他說老爺還在宮裡當值,他卻說無妨,然後就逕自到花廳里坐著了,說是要等老爺回來!”

  黃淮渾身一哆嗦,臉上露出一絲驚恐之色。對於黃淮這種歸附的建文朝舊臣來說,紀綱簡直就是妖魔一般的存在。當年燕軍進京,永樂大肆清洗朝堂,黃淮就親眼見證了無數大臣在紀綱的屠戮下含恨慘死。其後,紀綱執掌錦衣衛,更是扮起了鷹犬的角色,專為皇帝偵刺朝臣行止。有一次,黃淮等幾個閣臣相約到解縉家中玩紙牌,激戰正酣之際,忽然一陣風吹過,紙牌紛紛飄到窗外,待大伙兒去撿,卻發現少了一張。第二日,解縉與黃淮進宮隨侍,永樂問他們昨日做了何事,二人如實相告。孰料永樂哈哈一笑,從袖中掏出一張紙牌遞給他們,二人接過一看,不由大驚失色——此紙牌竟恰是昨日丟掉的那張!而這正是紀綱陰遣緹騎做的好事!對這樣一個陰鷙人物,黃淮是又恨又怕,平日裡見了都是躲著走,唯恐被其逮著不是,可他今日怎跑到自己府上來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