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明軍進入安南已兩月有餘。應該說,這段時間張輔的仗打得還是相當不錯的。一入敵境,明軍便接連破關斬將,並一舉突破安南的外圍防線,跨過白鶴江。黎氏父子沒料到明軍進展竟如此神速,大驚之下,傾全國之兵,依託宣江、洮江、沱江幾條天塹,伐木築寨,層層設防,並於沿江廣置木樁,徵發國內所有船隻,排列在樁內;所有江口,概置橫木,嚴防明軍攻擊。不過安南畢竟是番邦小國,國力、軍力遠不能和明朝相比,加之黎氏父子乃篡位自立,稱帝後又橫徵暴斂,激得安南境內民怨沸騰。明軍以上國之名,打著為陳氏復位的旗號殺至,安南軍民皆歡欣鼓舞,紛紛倒戈。東路明軍沒遇到太大的抵抗,轉眼間就連破數道防線,飲馬洮江。同時,沐晟的西路軍也順洮江而下,與張輔形成夾擊之勢。眼下,橫在明軍面前的障礙只剩下多邦,只要拿下多邦,黎氏小朝廷的氣數也就到頭了。

  不過多邦也不是那麼好攻的。明軍打了幾次,安南軍的表現均十分頑強,為避免大的傷亡,張輔遂命攻勢暫緩,待左副將軍沐晟趕到後,再與西路軍合力破城。

  “兵主,沐帥大軍已至十里外,馬上就要過來了!”一陣叫聲在張輔耳邊響起,張輔扭頭一瞧,劉俊正一臉喜色地向自己走來。

  “哦?沐侯到了嗎?”張輔精神一振,立即道,“趕緊回營,準備迎接!”說著,他便匆匆向營中走去。

  一個時辰過去,伴隨著三聲炮響,中軍轅門頓時大開,張輔率著李彬、劉俊等一干東路軍要員走了出來。沐晟早已在門外頭候著,見張輔親自出迎,他趕緊加快步子,上前相見。

  “沐晟拜見兵主!”一見面,沐晟便一拱手,對著張輔行了個大揖。

  “這如何使得,沐帥快快請起!”見沐晟如此,張輔趕緊上前,要扶沐晟起來。沐晟乃開國元勛、黔寧王沐英之子,世襲西平侯,沐家奉皇命世鎮雲南,地位形同一方諸侯,他的禮張輔還真有些不敢受。

  張輔要扶,沐晟卻不為所動,仍強自將禮行畢,方起身笑道:“兵主是一軍統帥,晟僅為副將,今初次會面,自當行禮參拜,此乃軍中綱紀,豈能驟違?”

  聽得沐晟這麼說,又見其面容誠懇不似作偽,張輔心中一塊大石頓時落地。這幾日,他最擔心的就是兩軍會合後自己與沐晟的關係。張輔與沐晟同為侯爵,但論家世、地位、資歷、年紀,他卻都要遜於沐晟。甚至在朱能暴逝之前,沐晟左副將軍的軍職也較張輔原先的右副將軍為尊。有這麼些因素,張輔生怕沐晟對自己繼任總兵心有不服,進而生出齷齬。不過今日一見,沐晟絲毫不介意屈居自己之下,這樣的結果,自然讓張輔喜出望外。

  見張輔面露欣慰,沐晟心中對自己的表現也很是滿意,他今日之所以如此,其實大有深意:沐家在建文朝時曾鼎力支持削藩,當時沐晟甚至親手策劃了岷藩之削,其後燕王靖難,建文一度將被廢黜的周王押送雲南,交由沐家看管。沐晟揣摩上意,百般折辱周王,將這位落難的金枝玉葉關在一個不見天日的小黑屋裡,連飯食供應都是有一頓沒一頓。沐晟此舉,無非是想討好建文。誰知世事難料,被沐晟以為必敗的燕王竟越戰越勇,最後居然殺進京城,當了皇帝!消息傳至雲南,沐晟立刻就傻了眼。無奈之下,他只得趕緊進京請罪。好在永樂既往不咎,大度地饒恕了沐家罪行,並仍命其鎮守雲南。沐晟慶幸之下,從此也愈發小心謹慎。此番南征,朱能暴死,張輔繼任總兵。儘管之前沐晟連張輔的面都沒見過,但他卻很快摸透了其中玄機——雖說排資論輩自己遠勝張輔,但這個比自己還小几歲的將軍卻是實打實的靖難功臣,又是皇上精心栽培的朝廷棟樑。這樣一個人物,雖然之前位份在己之下,但其與皇上的淵源卻遠非自己這個有“前科”的開國系勛臣比得了的。有了當年的教訓,沐晟再也不敢托大,反而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協助張輔,早日平定安南。

  “沐帥請!”兩人寒暄罷,張輔側身一讓,做出一個請的手勢。

  “豈敢,豈敢,兵主先請!”沐晟慌得連連擺手。

  張輔見狀,遂呵呵一笑,當即牽過沐晟左手,二人聯袂向中軍大帳方向走去。

  望著二人的背影,黃福捋捋顎下鬍鬚,意味深長地對身旁陳洽和劉俊輕聲道:“久聞雲南沐侯面相敦厚,腹中卻頗有韜略。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識時務者為俊傑!”劉俊微微一哂,隨即跟著兩位主帥的步伐向內走去。黃福與陳洽相視一笑,亦快步跟上。

  待進中軍大帳,氣氛便肅穆起來。張輔的帥椅在帳內正中,旁邊則是沐晟的座位。眾人肅揖畢,兩位主帥落座,張輔簡要地介紹了一下東路軍兩月征戰,尤其是近幾日攻打多邦的形勢,末了問沐晟道:“現黎酋父子屯重兵於多邦,本帥佯攻數次,感覺其心志甚堅,竟欲據此城與我決一死戰。如此形勢,沐帥可有破敵良策?”

  “這有何難?”沐晟一笑道,“他要決戰,我等應戰便是。眼下朝廷二十萬大軍齊聚於此,何俱安南那點子蠻兵?”

  “蠻兵戰力自不如我軍。不過黎氏經營多邦有年,其堅固在安南可謂首屈一指。強行攻城,恐頗費周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