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臣亦贊同兩位將軍之見!”金忠略一思忖,也給出了答案,“安南之罪罄竹難書,若不討伐,朝廷威嚴何存?而且眼下鄭和正出使西洋,若朝廷在此事上頭無所作為,海上番國得知,還有誰會敬慕中華?”

  “恩……”金忠的想法與永樂不謀而合。滿意地點了點頭,永樂又問站在金忠身旁的楊榮道:“楊愛卿,爾意下如何?”

  楊榮在閣臣中素有知兵之名,故永樂也特將他召來。見皇帝發問,楊榮想想,道:“討伐自無不可。但眼下朝廷正在籌備營建北京,加上下西洋,開支已然不小。故此番出兵,必須速戰速決,否則國庫恐有不支。”

  “恩,確是此理!”見四位心腹大臣都贊同出征,永樂頓也下定了決心。但隨之而來的一件事,卻讓他犯了難——誰來當總兵?

  去年應對撒馬爾罕東侵,朝廷在大軍主帥人選上就一度犯難。此番出征安南,兵力怎麼著也該在十萬以上。這樣一支大軍,總兵一職當然又得大將擔綱。朝中能讓永樂放心的大將唯有朱能,可他又是個病夫,雖然眼下看似病癒,但氣色已差了許多,要把他派到安南那個瘴癘之地去,永樂心中有些猶疑。

  “陛下!”似乎從永樂的猶疑中窺得了些端倪,朱能心中一急,忙拱手道,“臣願領軍十萬,三月踏平安南!”

  “士弘……”永樂臉上露出一絲猶豫,道,“你大病初癒,這身子……”

  “臣已經大好了!”朱能一挺胸膛,大聲道,“這幾年養病,已把臣憋得渾身不自在,早就想出兵放馬,痛快痛快了!”說到這裡,朱能唯恐永樂不答應,忙又堅聲道:“臣是武人,乾的就是刀尖上舔血的營生,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陛下切勿為臣擔心。”

  朱能這麼說,本是想堅定永樂心志,但永樂聽在耳里,卻愈發覺得不吉利。沉默再三,他又轉問金忠他們三個道:“以士弘為帥,爾等以為如何。”

  金忠的心中飄過一絲猶豫。金忠與朱能關係不錯,對他的身體狀況也十分了解。眼下的朱能,經連番大病,已經傷了元氣,身子可以說是十分虛弱。這種情況,最需要的就是靜養。領兵出征,很有可能激化病症,導致不治。從這個層面上說,金忠不希望朱能領兵。

  但是很快,金忠又意識到另一個嚴重的問題:眼下朝中無大將,朱能若不能出馬,那下一個總兵人選很可能就是漢王朱高煦!最近兩年漢王在國政上頭頗有長進,深得永樂賞識,風頭之勁已漸在太子高熾之上。再讓他領兵南征,一旦得勝,那威望更是不得了。而且讓高煦領軍,他豈能不在其中安插親信,大肆培植自家勢力?一旦他在這十幾萬大軍中樹立權威,那高熾恐怕連做夢都不得安寧。猶豫了老半天,金忠仍拿不定主意。

  “臣以為成國公乃不二人選!”就在金忠猶豫間,一個沉著的聲音在耳邊響起——楊榮首先站出來支持朱能。

  聽得楊榮之言,朱能頓時大喜,而金忠心中卻是一驚。他側眼瞧向楊榮,正巧楊榮也瞄過來,四目相對,金忠從楊榮的眼中看到了一絲堅毅。一瞬間,金忠便已猜到,這位兼著東宮詹事府官職的內閣閣臣與自己的想法一樣。但與自己的猶豫不決不同,楊榮很快做出了決定——支持朱能,以遏制漢王!

  見楊榮做出了決定,金忠的心頓也開始傾向於支持朱能。畢竟,從全局考量,遏制漢王無疑更為重要。雖然朱能身體堪憂,但值此之際,也只有讓他冒一次險了。想到這裡,金忠也拱手道:“臣亦贊同成國公領兵!”

  永樂又將目光投向張輔。張輔並未參與皇子之間的紛爭,也沒有金、楊二人之顧慮。他深知朱能現在是外強中乾,不宜領軍,故想出言反對;但他也明白,朱能為人一向好強,秉性亦頗堅毅,他既已主動請戰,其心志之堅絕非輕易可以撼動。正兩相為難間,朱能忽然猛一扭頭,對著自己狠狠一瞪。張輔見狀,唯有苦笑一聲,拱手道:“回陛下,臣願追隨成國公,誓擒安南黎酋!”

  “好吧!”既然朱能竭力請戰,三位重臣也都表態支持,那永樂也不好再說什麼,只得點頭道,“既然如此,此次出征,便以士弘為帥。”想著張輔方才的回答中也自請出征,永樂遂又道:“文弼文武雙全,乃我大明明日棟樑,此番正好隨士弘曆練!”

  “遵旨!”朱能與張輔雙雙大喜,忙跪下領命。

  “安南也是天南大國,此番出征不可草率!”永樂思忖一番,又對二將補充道,“依朕之見,王師可分為東、西兩路。東路為主軍,從京師、兩廣、湖廣等地抽調精銳衛所組成,士弘與文弼分為主、副帥;西路則用滇、川二省及貴州都司部屬,以西平侯沐晟為帥。沐家世鎮雲南,滇軍亦常年與南蠻作戰,派他們攻伐安南,更加輕車熟路。爾二路分從滇、桂二省出兵,在安南境內匯合,然後齊力攻其東、西兩都。方才解縉也說了,此次南征,必須速戰速決,爾等需一往直前,切不可攜帶拖延。軍略大致如此,其餘具體謀劃及屬將、參軍人選,爾二人可與世忠一起斟酌妥當,再報由朕定奪!”

  “阿!”二將與金忠齊聲答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