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經過一番苦心積慮,永樂自覺統一朝中意見已不成問題,遂雄心勃勃地準備再次召集廷議,準備將下西洋一事一舉敲定。孰料就在舉行廷議前夕,先前前往杭州為《文獻大成》收集典籍的解縉返回京城。得知下西洋之事後,他當即上疏反對。解縉在奏疏中言道:“……今國家百廢方興,百姓嗷嗷待哺。值此之際,陛下當以民生為重,將有限之公帑用之於海內。若為一二遠夷大肆耗費,而罔顧國計民生,此與隋煬絲綢裹樹以迎番人又有何異……”

  解縉的奏疏言辭犀利,甚至把隋煬帝都抬了出來,永樂看得是大光其火。而就在這時,太子高熾也上疏陳情,言下西洋於朝廷損多益少,請父皇三思而行。

  一個是國之儲君,另一個則是內閣之首、天下士林領袖。這二個人出面勸阻,出使西洋頓又平添波瀾。思忖再三,永樂先把高熾叫到乾清宮,將之前一直未有告訴他的下西洋真實用意全盤托出,並趁機觀察高熾的態度。

  與史復判斷相符,這位體弱多病的太子雖然寬仁敦厚,但卻並不是個銳意進取之人。當從父皇口中聽得這一統海疆的宏圖偉業後,高熾的第一反應不是振奮,而是倒吸了口涼氣。他本能的意識到:這項所謂的開拓大業,將給大明王朝帶來長期而沉重負擔。高熾對待外夷的態度一直是“在德不在力”,信奉的是“內修德政、四夷來朝”的教條。在他看來,這種周期極為漫長的開拓,成敗難料且不說,首先朝廷就極有可能不堪重負。身為大明的太子,他對這種損多益少的舉措極不贊同。

  不過高熾也不敢直接反對。最近高煦十分活躍,對朝政也頗為上心,高熾看在眼裡,心知其或是賊心不死,仍覬覦著太子寶座。而高煦在下西洋一事上是堅決站在父皇這邊的。對這個二弟,高熾心中一直有所戒備,他不想讓父皇覺得自己不如高煦。而且就在幾天前,金忠還專門到春和殿,提醒高熾萬萬不要在這事上頭和皇上唱反調。儘管金忠未有明言其中原因,但他鄭重其事的態度,卻不能不讓高熾有所忌憚。計議再三,高熾避開圖謀西洋是否值得這個關鍵問題,只藉口眼下形勢不宜,婉轉建議父皇能暫緩此行。

  高熾的態度,讓永樂有些失望。不過以高熾的仁柔性格和謹慎態度,有此顧慮亦不足為奇。好在高熾也沒有直接反對。思慮再三,永樂命他回東宮安心讀書,暫勿過問國事,便就這麼把他打發了。

  高熾畢竟是自己兒子,永樂處理起來相對容易,可解縉就不然了。這位解大才子在士林中聲譽極高。對他,永樂既不能如對高熾般置若罔聞;同時,又因為解縉性格狂放,永樂為防走漏風聲,也不放心將“化夷入夏”的目的坦白相告。兩難之下,永樂只有召解縉入宮,僅就著“萬國冕旒朝中華”以及“懷柔遠人、教化蠻夷”的虛文一番說叨,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苦口婆心感化解縉,讓這個頗有名望的“刺頭”閉嘴。誰知解縉先是恭恭敬敬地聆聽聖誨,末了卻把頭一揚,赳赳道:“敢問陛下:華夏、夷狄之利,其各輕重幾何?”僅此一句就把永樂噎得半晌說不出話來。問倒了永樂,解縉猶嫌不過癮,出宮便找了一幫子青年翰林,一起擬了一道洋洋數千言的《請止出使西洋疏》,然後轉交通政司遞呈內廷。疏中引古據今,直言出使西洋於中國一利十弊。此疏一上,滿朝轟動,並很快就借著解縉士林領袖的聲明傳到坊間,一時間大江南北物議四起,天下士子大都附和解縉之見。事情發展到這份兒上,饒是永樂再堅毅過人,也不敢強推其策,局面頓時陷入僵持,籌備下西洋的進度也大大緩了下來。轉眼間到了年底,西陲的甘肅突然傳來一個驚天消息,一時將朝中君臣的眼光全吸引過去。

  永樂二年十月二十五日,西域撒馬爾罕國國君帖木兒慷慨誓師,率五十萬大軍東征中國。帖木兒以元室傳人自居,發誓要滅亡明朝,重建大元正朔。月余過後,甘肅總兵官宋晟方得到消息,而此時帖木兒大軍已在路上。宋晟一面加緊防備,一面飛書馳報南京,請朝廷立即調兵增援。

  撒馬爾罕乃西域大國,帖木兒更是一代梟雄,此番其舉國東進,對大明之威脅可想而知。消息傳至,朝廷立時大震。永樂當即下旨,暫停出使西洋一應籌備事宜,並著兵部急調四川、關中等地衛所趕赴甘肅。同時,戶部糧餉亦緊接裝船,準備向甘隴調運;工部匠人也開始日夜趕造兵械,大明朝廷一時被緊張氛圍所籠罩。

  前番下西洋,燕藩舊將不願經歷波濤,故個個推三阻四;而此番對陣西域,他們卻是義不容辭。一時間,五府諸將紛紛請戰,兵部衙門更是晝夜人流不息,為謀劃迎戰事宜殫精竭慮。

  朝中文武忙得是人仰馬翻,漢王府內,高煦、史復一幫人也沒閒著。此番撒馬爾罕來勢洶洶,接下來的兩軍交鋒更是事關國家興亡的生死大決。此等大戰,總兵之職必由威望素著的大將充任。而遍觀朝中眾將,能擔此重任的唯有淇國公丘福、成國公朱能二人。丘福現任行在後軍都督府掌印,在北京防備韃靼,自然不可能抽身;朱能雖在朝中,但近年來屢生大病,身體大不如前,也不適合領兵。至於其他人,獨當一面尚可,統率數十萬大軍,恐都難以勝任。鑑於此,史復欲讓高煦親自出馬,領軍出戰帖木兒,並趁此機會擴大在軍中的影響。只要軍隊能死心塌地歸附,有朝一日即便太子登基,他朱高煦也能輕而易舉把皇位給奪過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