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雖然心境不佳,但鄭和只是個內官,永樂犯不著跟他提這些。想了想,他一笑擺手道:“也無甚好說。三保爾來得正好,朝廷準備在直沽設一軍衛,然關於此衛之名,朕與煦兒商議許久,卻一直未有定見,不知爾可有主意?”

  鄭和見永樂轉換話題,遂也不多說,轉而就著永樂之言思忖一番,方抬頭笑道:“奴婢亦無好點子。不過既然直沽設衛,何不就以地名之?”

  “這個不好!”高煦接過話頭道,“方才本王亦持此見,不過父皇以為此衛之設,目的是為拱衛行在,名字還是要彰顯威儀才好。‘直沽’二字,一看便知是荒野灘涂之名,太過粗陋,不宜採納!”

  “彰顯威儀?”鄭和又埋頭陷入沉思。過了半晌,他忽然眼光一亮,道:“陛下,王爺,奴婢有一名,或可適用?”

  “哦?”永樂與高煦俱都精神一振,遂問道,“何名?”

  “天津!”鄭和信心十足地給出了答案。

  “天津?其意何解?”

  “天津者,天子津渡也!昔靖難時,陛下屢次南下,皆由直沽渡過運河,此正所謂‘天子津渡’。以此名之,威儀氣勢盡顯!”

  “好!”鄭和一說完,永樂當即拍掌大笑道,“天子津渡,天子津渡,三保聰慧,取得好名!便用它了!”

  定下天津之名後,永樂讚賞地望著鄭和道:“三保能文能武,還善於邦交斡旋,實在是不可多得的良才!”說到這裡,他忽然話鋒一轉,又不無惋惜地道:“可惜爾是個內官。若非如此,必將是我大明一棟樑之材!”

  “內官”二字,讓鄭和也是神色一黯——這是他人生最大的遺憾和恥辱!不過他很快調整好了心情,笑道:“奴婢一介閹宦,豈敢當陛下之‘棟樑’美譽?文武全才更不敢當,所謂邦交斡旋,亦是陛下謬讚。此次出訪成功,全賴大明聲威,陛下洪福。若無我大明之富強,陛下之仁德,東瀛島夷又豈能從歸教化?”鄭和一面惶恐推辭永樂的誇獎,一面又不動聲色地把話題引到出使日本這件新建大功上,如此既顯謙遜,又點出自己功績,這份玲瓏心思實在運用得爐火純青。

  永樂對鄭和的回答十分滿意。突然,他想到什麼,遂從榻上起身,興致勃勃地道:“爾說出使日本,倒讓朕想起一件事。來,朕與爾瞧一樣東西!”

  鄭和一愣。本來他以為永樂接下來會提到此次出使的獎賞事宜,這樣他不僅可以為隨自己歷經波濤的下屬討賞,同時也可順帶提出李景隆的倡議之功,還他那份舉薦人情。不過永樂似無言此事之意,鄭和遂也只有按下不表,只隨著永樂和高煦向里走去。

  武英殿的議事閣十分寬敞,閣內還有幾個小間。永樂踱了幾步,待走到最裡頭的一個小間門口,方停下腳步向一旁侍候的江保一努嘴,江保會意,將門推開,永樂扭頭對高煦與鄭和笑道:“爾等隨朕進來!”

  高煦與鄭和對視一眼,先後跨進屋內。只見這屋室不大,但採光卻非常之好,只是正對窗的一面牆壁,卻用厚厚的幕布遮擋起來,看不清其後究竟為何。待幾人站定,永樂一揮手,江保忙上前,將幕布拉開,一幅巨大的地圖頓時顯了出來。

  “大明混一圖!”高煦與鄭和同時驚叫出聲。此圖乃洪武二十二年,太祖朱元璋親命兵部會同翰林院、鴻臚寺、行人司以及欽天監等諸多衙門合力繪製。圖中地域東至日本,西及撒馬爾罕和天竺,北抵漠北,南達占城、真臘,天下疆土莫不囊括其中。更妙的是,圖中山川河流描繪得十分詳細,城鎮也都用白色記號標出,連西域都不例外!論規制之宏大,可謂天下第一!

  “不錯,大明混一圖!”永樂點點頭,又背過身對著地圖仔細端詳一陣,方回過頭對著鄭和微笑道,“此圖如何?”

  “精細詳備,可為古今之冠!”

  “不錯!”永樂笑著贊了一聲,又望著圖,良久方侃侃道,“自朕登基以來,陸續遣眾內官出使外國,以召諸番來朝。其中爾與黃儼是到東洋的日本、朝鮮,侯顯去了西域;尹慶幾個最遠,乃赴西洋之柯枝、古里等國,那已是古天竺國的地界了。之所以如此,便是覺得朕既為天下之主,那即便海外蠻夷,亦是朕之赤子,不應任其陷於洪荒,故遣使召其來朝,賜其衣冠、正歷,教習禮儀,使之沐我華夏文明之風。縱觀四夷,今東洋諸國,朝鮮、琉球早已歸附,日本雖一度冥頑,但在爾之悉心招撫下,亦生歸化之心。然西洋情形,與東洋迥異。西洋番國眾多,兼又路途遙遠,自古便與中國聯繫不多。像舊港、真臘尚還好些,但到柯枝、古里、錫蘭等,就鮮有往來了。記得當年在鄭村壩時,爾還跟朕說過,錫蘭往西,更有默伽國,乃回教聖地。此等大國,我大明君臣卻幾乎聞所未聞,豈非憾事?前番朕遣尹慶等出使西洋,便是出於撫遠之意。然其等雖出,但據先期回朝的中官講,西洋諸國對大明了解甚少,有些孤陋寡聞者甚至以為我中華仍受蒙古欺凌。雖經使者解釋,其多願意通好,但敬意卻是不足,其中竟還有將我大明視作普通外邦對待的,真是豈有此理!”說到這裡,永樂似有些不忿,聲調也提高了幾拍:“朕已決意,命下部加緊建造大船百艘,並組建一支舟師,載寶貨出航西洋,招諭遠夷,揚我大明威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