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解縉之言並沒有起到作用。待他說完,永樂不以為然地否決道:“愛卿過慮了。有益無益,朕自會判斷。為人君者,若連書之益損都判斷不出,還如何治理天下?何況諸般雜學,縱然不能引為正道,但也未必就百無一用;其間或有可取之處,若能擇善而習之,於天子亦是所有裨益,棄之不錄,豈不可惜?何況古今之書,失傳者不計其數。作者泉下若知自己一生心血無存,豈不痛心?且於國家也是一大損失!朕將它們收集起來,妥善保存,也是一樁善舉!”

  “可是陛下……”

  “愛卿不必再勸。爾之心意朕心裡清楚。不過此事朕意已決,就按朕的話去做吧!”

  話說到這個份上,解縉也不便再多說了。一年多的近身隨侍,他對永樂言出不悔的脾氣已十分了解。何況從永樂的話語中,解縉已隱隱聽到了一絲不悅之意。這更讓他趕緊把嘴巴閉了個嚴實。若再爭下去,永樂不滿之下將監修之職換人,那他解縉可就欲哭無淚了。

  “阿!”解縉躬身領命。不過儘管嘴上答應,但在心裡,解縉卻仍打定主意,要按自己的想法來修。別的不說,最起碼像那些記載著諸如初唐“玄武門之變”是“以弟殺兄,篡奪皇位”之類言論的書籍、章句可萬萬不能收錄。他解縉又不是傻子,萬一觸動了今上的那塊禁臠,天曉得他還會不會如此大度寬容?

  不過解縉的這點小九九永樂並不清楚。見他應允,永樂十分高興。接下來,君臣又就修書之事討論許久,直到過了酉時,兩位侍臣才告退出來。

  之前在乾清宮時,永樂有叫黃淮擬詔給北京行部尚書洛僉,命其加緊從山西遷移人口充實順天府。出乾清門後,黃淮遂撇下解縉,獨自急匆匆地去文淵閣謄寫詔旨。解縉此時無事,便一個人晃晃悠悠地順著甬道往外走。剛行到中左門前,前方遙遙過來一人,待走得近了,解縉才看清,來者正是工部右侍郎金忠。

  見金忠過來,解縉先是一愣,隨即趕緊往右手邊挪了幾步,站到道旁側身拱立。這是洪武朝時定下的官場禮儀。凡低品官員路遇高位者,需讓道側避。解縉雖是內閣之首,但論品秩不過從五品,金忠卻是正三品的工部侍郎,兩人之間有足足五級之差,可謂尊卑有別。

  本來,內閣閣臣地位超然,解縉又極受永樂寵信,故平常莫說侍郎,就是尚書也不敢受閣臣們的退避之禮。但文官們不敢受,並不代表靖難功臣們不敢。自永樂朝建立以來,丘福、火真這幫子靖難勛貴自恃功高,大都不把歸附的建文舊臣放在眼裡。解縉雖說是內閣之首,皇帝身邊的紅人,但仍與這些追隨皇帝打江山的功臣們全不能比。為避免惹麻煩,解縉平日裡但凡撞見燕藩舊臣,都是小心應對,絕不敢落下半點把柄。對於這位剛從北京回來的金忠,解縉以往並不了解,但既然他也是戰火里摸爬滾打出來的靖難功臣,那解縉自也不敢有絲毫怠慢。

  金忠走到近前,突然停下腳步,對著解縉一笑道:“解學士可是從乾清宮出來?”

  解縉沒料到金忠會和自己搭訕,先是一愣,繼而忙一小揖,客氣地笑道:“回金大人話,方才皇爺召臣絮叨些文章之事。”

  “解學士何必如此客氣?”金忠呵呵笑道,“內閣七學士海內聞名,解學士更是文壇翹楚,仆已是景仰多時。無奈先前多在北京,故一直未得親近。此番仆奉召回京,正欲藉此機會多多請教,還望學士莫視忠為外人!”

  閣臣中,只有解縉的官職是“侍讀學士”,其餘皆是侍讀、侍講、檢討等職,本配不上“學士”稱謂。不過因這七人皆是才華橫溢,兼又充任機要顧問之要職,故時人統稱他們為“內閣七學士”,以示尊敬。

  解縉見金忠語氣如此親切,一時心中大為疑惑。因不知金忠葫蘆里賣的什麼藥,解縉仍只是客氣地一笑,小心回道:“金大人智謀無雙,早已名滿天下,下官何德何能,豈當得起您這‘請教’二字?金大人若有事垂詢,下官必盡心竭力,為大人效勞。”

  解縉說完,金忠微微一笑道:“‘垂詢’二字,`仆是當不得的。不過仆倒果有一事相求,還請學士莫要推辭!”

  “大人請講!”

  “是這樣!”金忠輕咳一聲,道,“仆乃寧波人。年少時曾患過一場大病,因當時家貧,無錢就診,以致病情加重。時家母為救仆性命。曾不遠千里,從寧波一路乞討至京師,到靈谷寺向佛祖請願,求佛祖慈悲為懷,救仆一命。說來也巧,待家母請完願返回寧波,仆之病竟然不治而愈!按理說,此事過後,仆應到靈谷寺還願,以謝佛祖救命之恩。不料命運多舛,其後仆代兄赴北平從軍,一去就是十餘載。上次進京,因百事蕪雜,一時也沒功夫過去。如今既然入朝回京,自不可再有耽擱!故而,仆想趁明日去趟靈谷寺,一來是了還心愿,二來也藉此機會,一覽這座江南名剎之風光。”說到這裡,金忠頓了一頓,對解縉道:“仆初到京師,人生地不熟,解學士在京中多年,熟知金陵景勝,不知可否屈尊陪仆前往?”

  金忠說完,解縉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迷惑:金忠什麼還願之類的話自然是託詞,求自己當嚮導更是扯淡——靈谷寺就在鐘山下,滿南京城誰不知道怎麼走?還用得著特地叫上自己帶路?他這麼做,說白了就是要找個機會和自己套近乎。可是他為什麼要和自己套近乎呢?無論身份、地位還是和皇帝的關係,他金忠都遠勝過自己。如此費盡心機與一個下級官員攀交情,他金忠用意何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