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解愛卿今日之言,著實讓朕開了眼界。”永樂卻無暇關注黃淮之感受,只自顧自地感嘆道,“朕素以好讀書自詡。然經今日一事,方知自己竟是井底之蛙!”

  “陛下過謙了!”解縉忙答道,“《水經注》不過是雜學,詩詞更是雕蟲小技。陛下乃大明天子,自當以經史為重,此類旁門左道,不學亦無不可!”解縉這話,一半是為永樂開解,一半倒也是發自內心。雖然解縉本人是什麼書都讀,但就其本心,他從來都是以經史為重。在這位有著胸懷天下的大才子眼中,只有經史,才是一展抱負的根本;至於詩詞等技,解縉雖然精通,但從沒把他們當過正學。正因為如此,解縉認為永樂不通雜學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永樂笑笑,又掃視手中的宋版《水經注》一眼,忽然心中想起一件事來……

  上個月的初六是太祖高皇帝的忌辰。這一日,永樂遵禮部議定之禮,先著淡淺色衣至奉先殿祭祀,後又率文武百官親詣孝陵致祭。待從鐘山上下來,永樂命朝臣各自回衙署事,只攜太子少師姚廣孝一道進宮。待回乾清宮後,二人到御書房坐下,永樂揮手屏退下人,一本正經地望著姚廣孝道:“少師,朕近來心緒雜亂,有諸多煩悶事,卻不知何以開解,還望您不吝賜教!”

  姚廣孝正在啜茶,聞言遂將茶杯放下,呵呵道:“陛下素以孝悌聞名天下,此值高皇帝忌辰,故心有不寧,這也是人之常情!”

  “此自不假!”永樂知姚廣孝奉承,只淺淺一笑,旋斂了又道,“然並非全部。朕之所以煩悶,實為心中迷惑。”說到這裡,永樂端正了坐姿,認真地道:“朕登基已近一載,期間雖不能說是旰食宵衣,但自認為也稱得上勤勉。然回首這一歲中作為,朕所做者無非是穩定朝綱、恢復民生等臨時之舉,雖然必要,但均非長久之策。如今時過境遷,國家已百廢初興,接下來大明的路該怎麼走,朕卻始終沒有個定見。今日在皇陵享殿對皇考畫像叩首時,朕心中實為不安,尋思若不能打理好這大明天下,將來九泉之下恐無顏面見皇考!念及於此,朕愈發覺得應有所打算。正所謂綱舉方能目張,今大明當以何略為綱,還請師傅教朕!”

  永樂娓娓道來,姚廣孝一直默然靜聽。待他述畢,廣孝仍遲遲不語,良久方眼光一閃,不無挪揄地道:“陛下何以有此慮?當初奉天靖難,便是為著恢復洪武祖制!既有言在先,蕭規曹隨便就是了!”

  永樂臉一紅,自失一笑道:“自是以洪武祖制為準!然祖制雖佳,亦有不盡詳備之處,若能在其上有所增益,使之更加有利於國家,也是善莫大焉!何況朕身為繼任,自當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將太祖基業發揚光大!若僅是墨守成規,固步自封,那未免太過庸碌,絕非賢君之道,太祖在天之靈亦未必歡喜!不知師傅以為然否?”

  姚廣孝會心一笑。儘管永樂話語間遮遮掩掩,但道衍卻立刻就明白了內中的深意,並由此看穿了永樂的心機。

  姚廣孝追隨永樂二十年,早已將這位皇帝的內心揣摩得淋漓盡致。在他眼中,永樂雖然城府頗深,但究其實卻是個心氣極高、志向極遠、欲望極強之人。當燕王時,他便是親藩中的翹楚,功業遠超其他兄弟;如今做了皇帝,他自然也不甘為一平庸之主,而必要有一番作為。儘管永樂口口聲聲說遵從洪武祖制,但廣孝清楚,以休養生息為宗旨的太祖朝舊制,根本無法滿足永樂的欲望,無法滿足他的雄心!只有奮發有為,建立不世偉業,才是他內心的真實渴望和追究。何況廣孝還知道,永樂這個皇位終究來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順,若無所作為了此一世,將來少不了被人腹誹,留下個“篡位”的難聽罵名。要想改變這種結果,唯一的辦法就是效法逼父弒兄的唐太宗,做一個大有為之君,打造一個冠絕古今,足以為萬世楷模的輝煌盛世,如此方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而這,絕不僅僅是一個與民生息就能做到的。

  當然,永樂絕不能否定洪武祖制,至少表面上不能。這不僅是因為祖制乃太祖高皇帝所定,照章遵行乃孝子應有之義;更重要的是當初永樂就是以建文悖離祖制為名起兵靖難,進而奪下這萬里河山。否定洪武祖制,就是抽自己的嘴巴,就是擺明了告訴天下人:所謂奉天靖難實乃欲蓋彌彰,他永樂內心所覬覦的,一直都是這頂金光閃閃的皇帝冕冠!

  但表面上不能,並不代表內心不想。洪武祖制已成為橫在永樂面前的一大阻礙。要想有所作為,要想締造永樂盛世,就必須開拓進取,就必須突破洪武祖制的限制。儘管永樂口口聲聲只要什麼“有所增益”,但姚廣孝已經明白,永樂其實是想從根本上改變這個在他看來已不合時宜的洪武祖制,改變這個已在大明推行了三十年的國政大綱。眼下他所為難的,只是廢除舊制後如何舉措方能實現心中理想,以及如何使這改制之舉不給人留下話柄這兩條而已。這,就是永樂今天召他進宮的真實用意!

  姚廣孝陷入沉思。自永樂朝建立以來,他便逐漸淡出了權力的核心。這一來是他自覺功成名就,二來也是他年事已高,不願再為俗事羈縻。但姚廣孝畢竟是實際上的靖難頭號功臣,在那場決定天下命運的戰爭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他這樣的人物,要想完全與紅塵斷絕往來,實在是太難了!何況,姚廣孝也明白,自己的千秋功名,全繫於永樂一身。永樂若真締造出一個輝煌盛世,那他姚廣孝就是大明朝的房玄齡、杜如晦;而若永樂果真無所作為,只在後人心中留下個“篡位”印象,那他姚廣孝在史書上的評價,也不會比李斯、楊素之流好到哪去。如此一來,他畢生心血反就生生鑄就了一個笑柄!念及於此,姚廣孝覺得應該再幫永樂一次,為這位迷津中的皇帝指出一條明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