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昔我皇考太祖高皇帝,龍飛淮甸,汛掃區宇,東抵虞淵,西踰崑崙,南跨南交,北際瀚海。仁風義聲,震盪六合,曶爽閽昧,咸際光明。三十年間,九有寧謐;晏駕之日,萬方嗟悼。煌煌功業,恢於湯武,德澤廣布,至仁彌流。

  少主以幼沖之姿,嗣守大業,秉心不順,崇信奸回,改更成憲,戕害諸王,放黜師保,委任宦豎,淫佚無度,天變於上而不畏,地震於下而不懼,災延承天而文其過,蝗飛蔽天而不脩德,禍機四發,將及於朕。

  朕為高皇帝嫡子,祖有明訓‘內有奸惡,王得興兵討之’,朕尊奉條章,舉兵以清君側之惡,蓋出於不得已也。使朕兵不舉,天下亦將有聲罪而攻之者,少主曾不反躬自責,肆行旅拒。朕荷天地祖宗之靈,戰勝攻克,搗之於壩上,殲之於白河溝,破之於滄州,潰之於藁城,鏖之於夾河,轥之於靈璧,六戰而已不國。朕於是駐師畿甸,索其奸回,庶幾周公輔成王之誼,而乃不究朕懷,闔宮自焚,自絕於宗社,天地所不庇,鬼神所不容。事不可止,乃整師入京,秋毫無犯。

  諸王大臣謂朕太祖之嫡,順天應人,天位不可以久虛,神器不可以無主,上章勸進,朕拒之再三而不獲,乃俯狥與情,於六月十七日即皇帝位。告於中外,咸使聞知。

  “好!”朱棣滿意地點了點頭。解縉的確是心思玲瓏,他極言建文失德無道、倒行逆施的同時,又巧妙精闢地把燕王問鼎這種篡位行為描繪成繼承太祖法統,順天應人的正當之舉,這讓朱棣看了很對胃口。待再檢視一遍,朱棣遞還解縉道:“就是它了!爾退下後再仔細謄抄一遍!”

  “是!”對於自己的文采,解縉有著十二萬分的自信。但得到新任天子的親口讚賞,仍讓他暗喜不已。

  解決完登極詔的事,朱棣心情也好了很多。他一臉微笑地對下面的翰林詞臣們道:“還有一事,需爾等斟酌。本王登基後,該用何年號為宜?”

  新皇帝登基,改元自是必然之舉。方才解縉得到誇讚,眾人心裡已羨慕地直痒痒。此時又獲得一個在燕王面前露臉的機會,大伙兒又豈能輕易放過。一時間,詞臣們搜腸刮肚,一心想要取個好年號,以取得燕王的歡心。

  一番議論,事情總算有了結果。翰林詞臣之中,胡靖職位最高,於是便由他出班奏道:“稟殿下,臣等商議,認為可用‘永清’二字!王爺登基為帝,大明必然蒸蒸日上。‘永清’者,便是海晏河清,永享太平之意。”

  “永清,永清……”朱棣喃喃念了幾句,隨即笑著擺手道,“不妥!不妥!永享太平倒是要得,可這海晏河清,則稍顯空泛,還是取個實在的意思為好。本王稱帝,非為一己私慾,實為我大明能夠做到‘斯民小康’,百姓永享康樂。既如此,本王倒覺得可用‘永樂’二字!”

  朱棣說完,胡靖等人倒是沒說什麼,解縉卻突然咋呼咋呼地張口道:“‘永樂’不可!”

  一語既出,眾人皆是一驚。按朱棣的解釋,永樂二字也吉祥得很,並無不妥之意。何況這還是燕王殿下親自定的,這解縉怎麼一上來就斬釘截鐵的“不可”?這讓燕王殿下面子往哪擺?縱然你解縉已得寵,可此舉也未免太冒失了吧。

  朱棣也是一愣。不過他倒沒不高興,而是奇怪地問解縉道:“為何不行?”

  解縉此時也反應過來——自己這話說得也太突兀了。不過話已出口,也收不回來。尷尬一笑,解縉小心解釋道:“回殿下,這‘永樂’二字,十六國時前涼的張重華曾用過;宋時方臘造反,也用過這個年號。張重華涼州土酋,方臘一介草寇,此二人之年號,殿下再用恐有不妥!”

  朱棣恍然大悟。不料這麼簡簡單單兩個字,裡頭竟還有這麼大的名當。而更讓朱棣沒料到的是,這解縉對經史竟如此熟悉,這種犄角旮旯里的東西,他也能信手拈來!想到這裡,朱棣對解縉的喜愛又加深了一層。

  不過思慮再三,朱棣還是決定用“永樂”這個年號。他哈哈一笑道:“區區張重華和方臘,又豈知斯民小康?又豈能永享太平?本王乃天下之主,又豈在乎這等小人之號?就還是用‘永樂’二字吧!本王要讓天下人知道,什才是真正的‘永享康樂’!什麼才是真正的‘天下太平’!”

  “是!”這一次解縉可不敢再頂了,忙和眾詞臣一起,恭恭敬敬地附和。

  待解縉他們退下,已是六月十七日的凌晨。儘管夜已深,但朱棣仍是毫無睡意。明天,他便要登基為帝了!經過了千難萬險,他終於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從此,他便要號令天下!便要撫御四方!想到這裡,朱棣便激動得不可自持。一定要做一個威震八方,一個創立千秋功業,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相媲美的千古一帝!在登基前的最後一個夜晚,朱棣暗自下定了決心。直到未時將過,他才暫時將諸多雜念拋下,迷迷糊糊睡去。

  第二天一早,朱棣從睡夢中醒來。洗漱完畢,他便對身旁侍候的馬和與黃儼道:“把本王的袞冕服拿來!”

  離開北平南下時,朱棣預料到可能會問鼎,事先便把親王袞冕服捎上。本來,天子登基,應有專門的皇帝輿服。不過朱棣是倉促即位,一時間也湊不齊這些,只好用親王的勉強對付了。




章節目錄